信息管理概论电子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17 20: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管理概论》电子教案

第一章 信息管理概述 7学时

一 、教学目的

本章学习应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宏观或整体上对信息管理这门学科的内涵、产生的历史和发展、理论体系、内容范围、发展前景等问题,有个清晰的、系统的把握,为以后进一步理论学习、研究和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要求

了解与信息管理相关的所有概念及内涵——信息、情报、数据、知识、信息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信息管理的功能、信息管理的环节、信息管理的层次等,以及信息管理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 三 、教学内容 1、信息和信息管理内涵 2、信息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3、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的含义、信息的类型、特征、分类、信息管理的发展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理论分析与现实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主要采用教科书、多媒体等媒介。 六 、教学时数

7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假如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酒店管理系统,你需要知道那些信息,设置哪些系统模块?

2、什么叫信息化?信息化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信息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信息

一、信息的含义

信息一般泛指包含于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图像、信号等形式之中的新的知识和内容。 二、信息的形态和要素

形态:1、文本信息 2、声音信息 3、图像信息 4、数据信息 5、多媒体信息 构成要素:语义、差异、传递、载体 三、信息的类型 四、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和客观性、不可分割性、传递性、时效性、相对性、能动性、共享性、无限性。

第二节: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含义:狭义: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

广义:信息管理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且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组织机构、资金、环境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和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人们只所以进行信息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发展对信息的需要。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又总是特定的、具体的、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的(这种空间条件表现为信息需要的产生、表达和寻求的局限性)——被称为社会适用信息需要。这种社会适用信息需要是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产生发展的原动力。有效地满足社会适用信息需要,则是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信息管理的目标。

信息管理的主要社会功能:(一)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二)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资源的结构 (三)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改善信息环境,促进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 信息管理的分类

(一)依据信息管理范围不同分类:政务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军事信息管理、科技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管理、文体信息管理等。

(二)依据信息管理载体不同分类:文献管理、数据管理、网络管理和多媒体管理。 (三)依据信息管理层次不同分类:宏观信息管理、中观信息管理和微观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就其本质来讲分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1、信息资

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把信息资源等同于消息、资料和知识,仅仅是指信息本身的结合,无论它是以声音、图像、图形等形式表达出来,还是以文献、实物、数据库等载体记录下来的,其信息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涉及到信息生产、处理、传播、利用等整个工作过程的多要素的概念。2、信息活动 我们把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更新、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等与信息行为有关的全部社会活动统称为信息活动。也就是说,信息活动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总目标 分目标 总目标是信息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系统和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管理系统中各子系统独立具体的目标是信息管理的分目标。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每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总目标和分目标之间以及各分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目标体系。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并行发展且相互联系的分目标: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信息组织的分目标,信息利用的分目标,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1)制定信息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的开发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管理事业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生产和开发的信息能得到充分、及时和有效的利用。(3)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的开发利用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使信息生产、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5)加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是信息管理成功的关键。

微观层次上的信息管理是在最基层的组织一级上对信息的管理活动,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部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合理组织和开发信息,提供服务,实现信息的有效价值,具体来说:

(1) 调查和了解组织或机构内部各类人员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方案,以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2) 搞清组织和机构内外信息来源和信息获取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或输出信息。 (3) 选择使用的信息技术,建设组织或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

理、存贮、检索和传递的方法,建立组织或机构内部的高效信息保障体系。

(4) 对信息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节 信息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一、信息管理的历史进程 二、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 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传统管理时期 技术管理时期 资源管理时期 知识管理时期

传统管理时期:具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古代藏书楼管理阶段和近代图书馆管理阶段

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交流活动是自发的、无组织的,信息记载材料是天然的,信息记录方法是手工的。

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以文献信息为中心,以图书馆为主要阵地,以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报道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上是以人力和手工为主辅助以部分机械

化作业,主要管理者是图书馆员。

技术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大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计算机化,只要管理者是MIS经理。

资源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战略信息系统为主要阵地,以解决信息资源对竞争战略决策的支持问题为主要任务,管理手段网络化,主要管理者为信息主管(CIO).

知识管理时期 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对信息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知识管理的特点:

1、 在管理理念上。。。。。。 2、 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上。。。。。。 3、 在管理范围上。。。。。。 4、 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 5、 在组织结构上。。。。。。 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而知识管理使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三、信息管理的发展战略

(一)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潜力 各企业和机构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信

息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1、战略关联问题 2、技术转换问题 3、组织文化问题 4、适应变化问题

(二) 强化信息资源的管理

(三) 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信息管理科学产生的背景 (一)信息管理科学产生的原因 1、社会信息工作发展的

需要 2、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 (二)信息管理科学产生的条件 1、理论条件 2、方法条件 3、技术条件

二、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 图书情报学形成的一些主要学科派别:交流学派 知识学派 决

策学派 系统学派 三、信息管理科学学科体系 (一)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信息现象与规律研究 2、

信息组织与管理研究 3、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 4、信息环境研究 (二)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1、思维方法 2、信息论方法 3、控制论方法 4、系统论方法 5、社会学方法 6、其他方法 (三)信息管理科学学科体系 四大部分:1、理论学科 2、应用基础学科 3、各类专门化的应用性学科 4、相关学科

第二章 信息环境管理 8学时

一 、教学目的

探讨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信息环境与社会诸要素的关系,明确信息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对信息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信息环境管理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是信息管理事业的保障,政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应该负起应有的职责和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 、教学要求

掌握信息环境污染、内涵等知识。

三 、教学内容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环境污染、信息环境的内涵、信息环境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信息主管CIO、信息用户的教育与管理、信息法制建设、政府信息化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以及小组讨论

六 、教学时数

8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为什么会出现信息环境污染,并举例说明。 2、平遥票号的金融密码 3、什么是信息素养?

4、简述信息法制建设的意义。

第一节 信息环境

一、信息环境的内涵 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

的一切自然、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总和。在此,我们所强调的信息环境主要是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人的要素、技术的要素、和社会诸要素(社会、政治、经济、及政策法律等)。

人,作为这一系统的核心要素,对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更是信息环境系统发展和变化的直接推动力。

二、信息环境与影响要素 信息环境与社会诸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既互相制约又相

互促进。一方面,信息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基础动力,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信息环境的发展总是会受到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环境。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我们认为信息环境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环境与社会 作用与反作用 (二)信息环境与政治 作用与反作用 (三)信息环境与经济 作用与反作用 (四)信息环境与政策法律 作用与反作用 (五)信息环境与人 人是信息环境的主体,是信息环境系统的主动性要素。任何环境都是以人为中心构筑起来的,人与信息环境整体及其它要素的关系是信息环境系统中的主导性关系,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对于合理开发信息环境,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是信息环境的核心,信息环境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信息环境中的人——信息人的管理,就是对信息环境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影响信息人的信息行为,从而达到改善信息环境的质量、保护信息环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六)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信息环境的“硬件”,是信息环境系统的手段性要素。

第二节 信息环境管理

一、信息及其环境的污染 (一)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是一种信息流中出现信息的失真、过时、重复、堵塞、误导、干扰等一切违背人们正常需要的、原意的异常现象。信息污染导致了信息生产、加工处理、传递和利用过程中的信息的异化。信息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了信息的效用,影响有效信息的利用 2、恶化了信息环境,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 3、扰乱了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

(二)信息环境污染 信息环境污染的表现以及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会出现信息环境污染):1、认识上的误区 2、良好信息素质的缺乏 3、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4、管理体制与信息法制不够健全 二、信息环境管理的意义 信息环境管理,是指按照信息环境的发展规律,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信息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期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必须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到信息环境系统的整体功能,注意协调信息环境诸要素与信息管理系统诸要素的关系,实现信息管理的最优化。这就是信息环境管理的实质所在。 三、信息环境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一) 信息环境管理的目标 信息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信息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有效开展信息环境管理活动。

(二) 信息环境管理的内容

信息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对信息环境污染现象的认识和对其现状的了解,对信息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严重程度的认识的主要方法就是对信息污染指数的测定。二是对信息环境污染的治理。 1、测定信息污染指数

信息污染程度与信息效用是呈一维反向变动的,信息污染程度越高,信息效用就越低。信息效用是指信息用户消费某信息产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信息污染指数是用来衡量信息效用高低的一个量。数学方式:

信息污染指数=【10个效用×精粹信息条数+(-1)个效用×重复信息条数+(-20)个效用×有害信息条数】 2、对信息环境的管理

(1) 加强信息化发展目标管理 (2) 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

(4) 建立公平竞争的信息产业发展机制

(5) 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化的关键是信息人才,信息化人才的管理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专业人才;二是信息用户,即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于本职工作,促进生产率全面提高的社会工作者。

(6) 加强信息法制建设

第三节 信息人才教育管理

人是信息环境的主体,是信息环境系统的主动要素,人与信息环境整体及其他要素的关系是信息环境系统中的主导性关系。 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复杂化,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人总是在不停地获取、处理、存储、创造、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着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信息环境发展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

我们称之为人的信息化。

一、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一) 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信息人的培养目标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信息管理人员的组织

1、 信息主管CIO CIO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信息管理已进入了一个由分散到集成、由低层到高

层、由零乱到规范、由配角到主角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CKO

2、 信息工作者 特点:信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对信息资源价值的识别能力;信息工作人员

必须树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念;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处理技术。 (三) 信息管理人才的管理

在信息管理领域实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信息管理人员职业的需要,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是信息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了解管理人员的职业需求、能

力状况、发展潜力,发现具备高潜质的员工,制定管理继承计划。

(2) 是信息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环境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再安稳于工作的舒适,

更希望能从工作中获得发展机会,以提高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以便在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中赢得优势。

(3) 留住人才手段。职业管理有效激活了信息管理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以往的人

才闲置、压制等传统人事管理的现象及高层次人才不足、流失现象,保障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活力。

(4) 给管理人员提供更切实的工作期望,保证个人个性充分发挥发展。 对信息管理人员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发展目标管理

2、 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计划 二、信息用户的教育与管理

(一) 信息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信息能力: 1、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2、 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创造信息的能力 5、 发挥信息的能力 6、 信息协作能力 7、 信息免疫能力

(二) 信息用户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或按照他们的需要发布、传播信息,即围绕用户开展信息服务。 用户管理的主要任务: 1、 以用户为中心 2、 引导和帮助用户

3、 建立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 4、 开展用户研究

第四节 信息法制建设

信息法制建设一般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信息法制建设的意义:

(一)信息法制建设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法制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

(三)信息法制建设是财产权法律体系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信息法制建设的现状

(一)信息立法 (二)信息政策的实施

信息政策在社会信息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首先,确定社会信息活动的发展方针,指明社会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其次,调动或约束社会信息力量,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再次,作为一定时期内为达到某一现实目标而制定的信息政策,可能。。。。。。最后,协调信息环境诸要素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保证社会信息环境健康发展。

信息政策的特征:1、信息政策的层次性 2、信息政策的整体性 3、信息政策的动态性 4、信息政策的目的性

三、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关系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国家管理信息资源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国家进行信息管理的重要的调控手段,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他们之间具有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既然一个是法律一个是政策,自然二者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区别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信息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它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具有明确性。。。。。。(2)信息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规范或者控制,具有普遍的强制约束力,且内容比较具体详尽。。。。。。(3)信息法律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4)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重要基础。。。。。。此外信息政策一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作用,具有阶段性、灵活性和可变性;而信息法律则是成熟的政策转化而来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四、信息法制体系的建构

(一) 信息立法体系 体系的划分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信息基本法 2、信息资源管理

及机构组织法 3、信息技术法 4、信息产业法 5、信息市场管理法 6、信息安全保密法 7、信息产权法 8、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

(二) 信息政策体系 信息政策习题由下列分支政策构成:1、信息产业政策 2、信息技术

政策3、信息市场政策 4、信息投资政策 5、信息人才政策 6、国际信息交流政策

第五节 政府信息的保密与公开

政府信息:是指政府部门为履行其职责而收集、获取、保存和传播发布的信息。他是政府活动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信息工作的侧重点是强调保密和安全,忽视了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向社会公开。

一、政府的信息权力与义务

(一) 政府的信息权力——信息的保密 信息权力:是法律主体依法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这种信息权力源于法律的规定,受法律的保护;并且,它以义务人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保证。 政府的信息权力:1、政府的信息收集与获取权 2、政府的信息传播发布权 3、政府的信息保密权

(二) 政府的信息义务——信息公开 信息义务:是法律主体依法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它是法律对法律主体行为的一

种约束。

信息权力与义务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力。

政府信息公开即是这样一项义务:一方面,政府享有信息发布和传播权;另一方面,政府也须承担满足公民获取权而应向公众公开信息的义务。 二、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指在政府部门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使政府部门更加经济有效地履行自身职责的活动和过程。

(一)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 政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开发 1、 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 做好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工作 3、 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 4、 应规范政府信息的网上发布

第三章 信息资源管理 9学时

一 、教学目的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条件是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和资源共享的前提。

二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目前信息资源数字化和共享的现状,为我们今后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确定了更明确的目标。

三 、教学内容

1、信息资源及管理

2、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管理以及共建共享、评估、数字化。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资源的度量、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复习指导、小组讨论 六 、教学时数 6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课后作业: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社会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来管理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做成

ppt在下节课分小组进行讲解。 【案例讨论】: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

国家环保总局信息发布案例 作业: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简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策略。 信息资源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讲述内容】:

第一节 信息资源及其管理

充分开发信息资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一、信息资源的类型 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文献资源和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介和形

式的信息结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限于信息的本身。 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我们在本章所论述的信息资源是指前一种的理解,即狭义的理解,信息资源管理也是指对信息资源本身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只是信息管理的一部分。 二、信息资源的度量

我国专家陈禹提出的用信息资源的丰裕度来度量信息资源的一种方法:R=R1+R2 R:某一地区(国家)的信息资源的丰裕度;R1:该地区(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生产量R2 :发展潜力 R1 =(U1+U2+U3+U4)/M R2=(S1+S2)/M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指对有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程序来实现某种利益的目标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人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化建设、合理性配置、规模性开发和综合性利用,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规范的社会活动,它通常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必须认识到信息是一种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

第二, 在利用信息资源是,必须要保证职责分明,也就是说,要明确规定信息资源的管理

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 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许多领域,其工作的依据一直主要是依赖于用户对信息资源的

需求,然后被动地辅助地服务。。。。。。

第四, 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内部融合的前提,是在新技术环境下提高

管理效率的必要条件。。。。。。

第五, 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质量,改进信息利用和促使信息增值是一个组织的战略目

标。。。。。。

第二节 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

一、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作用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管理的基础和尺度。标准化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信息资源来说,标准化就是要在信息资源的生产和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中,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以达到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概括起来,信息资源管理标

准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进行科学管理和组织生产的重要前提。 (2)进行技术开发,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3)保证信息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4)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5)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6)开展国际交流,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的作用:

(1) 保证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 (2) 改进和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 (3) 合理开发信息产品。

(4) 促进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5) 便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维护。

(6) 缩短信息资源的开打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7) 保护信息用户和消费者权益。 二、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主要包括:

(一)技术标准化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整个信息资源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保证。

(二)设施标准化 信息资源管理设施是信息资源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术语标准化 术语标准化的原则:

(1)优先原则 (2)简化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广义性原则

(四)管理标准化 是使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规范化的程序来进行。 三、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指导原则

1、效益原则 2、系统原则 3、动态原则 4、优化原则 5、协商原则 (二)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1、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事物的类型,以充分满足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领域需要的标准化方法。

2、统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需要取得一致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事物和概念进行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准则,以建立正常的秩序。

3、组合: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特定信息资源功能的单元,按照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新功能单元或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4、综合:是指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相关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一个标准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5、程序化: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应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形成规范化的程序。 四、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信息资源管理整个标准化工作的中心,其他相关工作和程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是整个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不可分割,前者是前提和依据,后者是结果和效益。

(一)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制定

标准体系根据其适应范围和级别可分为四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的产品标准

(二)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实施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其他非强制性标准是推

荐性标准,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资源采用。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一) 国家图书馆牵头的联合编目中心项目

(二) 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三) 国家科技部组织资源共享共享系统 (四)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策略

(一) 建设和健全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协作机制

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坚持统一的原则 (2) 坚持走联合之路

(3) 科学合理的配置信息资源

(二) 研发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标准与规范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管理型的协作、协调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技术支持的问题。

第四节 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估

一、建立信息资源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 构建信息资源评估体系的目的如下: 一是进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找出各机构信息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在科学依据上进行调整。

二是建立一种时间序列,在纵向上测定各机构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历史,为机构未来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价指标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双重特点,宜采用决策论中的层次分析法,遵循宏观评价(定性)——定量排序(定量)——分析评价(再定性)的辩证思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综合评价。

第一步,分析机构信息资源建设所设计的影响因素与测评系数。。。。。。 第二步,科学地确定评价参数的相对重要性或权重。。。。。。

第三步,分析讨论在具体应用信息资源建设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的过程中。。。。。。 二、信息资源建设评估的内容

包括六个方面:信息人员、经费、信息资源、设备、服务质量、收藏量

信息资源评价内容中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具有个别性、多样性和不可分割性。因此,对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估应从整体上考虑,不能以偏概全,必须采取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经验【评估相结合的原则,以求公平、准确、科学和全面。 三、信息资源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 设计原则

1、适用性原则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 4、主客体相结合原则 评价模型科学性和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 设计方法

一级指标体系——信息资源

二级指标体系——基础条件建设、非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三级指标体系——由二级指标体系再分解 四级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体系再分解

第五节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一、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现状 二、政府上网工程 特点:

(一)加强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立法和规划工作 (二)加强了基础性数据库建设

(三) 政府信息网络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四) 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以实现信息资源的规范建设和信息共享 (五) 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六) 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

(七) 各类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一) 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和功能

主要特征: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的分布式管理、信息知识共享、网络化存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文化平台 数字教育平台 文化产品商务平台 数据资源中心

(二) 我国图书馆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已开通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www.digiark.com/tushu/index.htm) 数字方舟数字图书馆(http://www.digiark.com/tushu/index.html) 上海数字图书馆(http://www.digilib.sh.cn/) 中国数字图书馆(http://www.b-library.com.cn) (三) 我国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1、 技术问题 2、 法律问题 3、 人才问题 4、 运营模式问题 5、 用户使用问题

(四) 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几点原则性建议 1、 分工协作,联合建库

2、 统一标准规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 3、 整合信息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4、 建立合适的指引库 5、 利用统一的平台

第四章 网络信息管理 9课时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二 、教学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强调的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信息,帮助用户掌握网络操作技术,了解网络信息的构成和分布状况,熟悉网上信息查询工具和获取渠道,使网络信息服务达到最佳效果。

三 、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2、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3、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 4、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 3、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 4、网络信息检索的工具;

5、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作用; 6、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六 、教学时数

6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网络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2、网络信息检索策略的应用。 3、简述网络信息组织方法。

第一节 网络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一、 网络信息的特征 互联网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表达的、分布

式存储在互联网不同主机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资源集合,它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在互联网上可查找、利用到得资源。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互联网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传播范围、类型、载体形态、内涵、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有着差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 数字化 2、 虚拟化

3、 动态性 4、 多元性 5、 分布性 6、 无序性

7、 平等性与交互性 8、 传递网络化 9、 利用共享化 10、 组织知识化

二、 网络信息的类型和构成 (一)网络信息的类型

1、按信息发布的形式不同来划分

书目信息,电子报刊,文本文档,网上电子信件,电子公告,专题讨论栏目等形式的非正式信息等。

2、按内容不同来划分

学术信息,教育信息,政府信息,文化娱乐信息,有害和违法的信息等。 3、按信息传播发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非正式出版信息 半正式出版信息 正式出版信息 4、按信息组织和传输的方式不同来划分

www信息资源,电子邮件信息资源,ftp信息资源,telnet信息资源。。。。。。 (二)网络信息的构成

1、网络信息设施 2、网络信息人员 3、网络信息用户 4、网络信息

它是网络信息空间的内容要素,组成: (1) www信息资源

(2) 电子邮件(E—mail)信息资源 (3) ftp信息资源 (4) telnet信息资源

(5) usenet/newsgroups信息资源 (6) listserv/mailing list 信息资源 (7) archive信息资源 (8) gopher信息资源 (9) wals信息资源 (10) bbs信息资源

第二节 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在依据在于信息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和可选择性,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外在依据在于信息分布的区域不均衡性。 (一)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

网上信息的稀缺性主要是指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等约束条件下,特定的行为者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能够拥有的网上特定信息量总是有限的。 (二)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可选择性

指同一信息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做出选择,选择的使用方向不同,产生的使用效果也不同。

(三) 信息的区域分布

信息资源向某一局部区域过度丰富,并进而产生“信息富裕”和“信息贫穷”两极分化现象。 二、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容 (一)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配置,是指网络信息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上的配置,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大小和变化情况是不同的。以网上信息的时效性为依据进行资源配置的难点在于对信息时效性的猜度,因为很难在信息失去效用之前准确地计算出信息的生命期。 (二)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是指网络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也可以说是信息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 (三) 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配置

它包括信息的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总量配置和个量配置。具体而言,就是网上该配置多少信息才能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 (四)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配置

(五) 网络信息资源权力的“分离化”配置 积极性 消极性

三、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一) 集成配置原则

集成配置强调对网络信息在配置管理中按照分布性原则实现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网络上集约的目标。

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配置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因素,即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主体、配置对象、配置方法和配置手段,四个要素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合结构。 (二)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配置原则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配置原则是针对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网络中的布置而言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集中就是把若干个相互联系的信息资源布置在同一个网络,甚至同一个网站上,以便同类项目之间保持密切联系。 (三) 突出特色配置原则

网络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网络自身的综合发展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网络信息布局的合理划分不等于各网络直发展单一内容的信息源,而是在一定专业化特色的基础上综合开发相关信息源。同样,网络自身信息源的综合发展也不等于把自身建成囊括万象的信息网,而是有自己突出的特色。 (四) 市场驱动配置原则 (五) 政府宏观调节原则

(六)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三节 网络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是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使信息序化的过程,是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重要环节。 网络信息组织的一般步骤为:

全球信息源→确定用户群→组织信息单元→链接和导航→网页设计 一、网络信息组织方法

按照事物的形式、内容、效用特征来划分,互联网信息组织可归纳为:语法信息组织方法、语义信息组织方法和语用信息组织方法

语法信息组织方法:字顺组织法、代码组织法、地序组织法、时序组织法等

语义信息组织方法:元素结构组织法、逻辑组织法、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超链接组织法。

语用信息组织方法:权值组织法、概论组织法、个性组织法、数据库组织法、重要性递减组织法。

从所组织的信息的内容来看,组织方式可以采用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以及多媒体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一) 分类组织方式

分类法采用划分范畴的树状结构组织与检索信息,提供按学科和专业领域检索信息的途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二) 主题组织方式

主题法是根据信息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是直接面对对象、事实或概念的信息组织方法和信息检索途径。 1、 使用关键词法组织网络信息 2、 使用叙词法组织网络信息

3、 使用关键词法与叙词法相结合组织网络信息 (三) 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方式

分类主题一体化代表了信息组织的一种发展方向,它将分类法的族性组织检索与主题法的特性组织检索相结合,充分发挥情报检索语言对知识进行系统组织和语言进行规范控制的功能,加强了分类浏览和主题浏览之间的关系,从主题角度充分利用分类导航,使强大的检索功能与科学的分类体系有机结合。 (四) 网络信息自组织方式

网络信息自组织即网络中的信息由于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网络其他要素之间的交互性、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也就是指信息网络无需外界指令而能够自行组织信息,自我走向有序化的过程。虚拟社区,搜索引擎和个人主页都可以视为网络信息自组织的现象。 二、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 (一) 搜索引擎

1、 全文搜索引擎 google 百度 2、 目录搜索引擎 新浪 yahoo (二) 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是描述数据本身基本特征的数据,是用来进行网上数字资源著录和标引的格式。组织因特网资源并促进因特网资源的发现是元数据的基本功能。它可以促进信息的组织和发现,即可以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因特网资源的数据。元数据格式结构简洁,通俗易懂,通过它能够了解到某个Internet站点的资源类型,某个Web页面的标题、作者、主题、关键词及内容摘要和权限管理等信息。元数据在本质上具有电子目录的功能,它可以揭示各类型的电子文献的内容和其他特征,进而达到对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分类、索引等目的。 1、元数据的含义

概念:元数据是指用于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化的电子资源的结构化数据,通过它可以揭示各类电子文献的内容和其他特征以方便检索。

2、实际上所谓的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

3、一个元数据格式包括三种特征:一组有限的元素、每一个元素的名称及每一元素的意义。

4、元数据的类型

元数据的类型,从结构和语意方面来划分元数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简洁化格式;第二类,复杂化格式;第三类,结构化格式。

5、根据元数据的功能来划分其类型,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类,管理型元数据;第二类,描述型元数据;第三类,保存型元数据;第四类,技术型元数据;第五类,使用型元数据。 6元数据的结构

从功能上分为三种:内容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与传统检索方式相比,网络信息检索具有哪些特点?

1)网络信息检索是以交互方式进行的,检索工具能自动获取和响应用户的指令,进行检索操作。

2)检索空间的广阔性。

3)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三)数据库方法: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

(四)超维组织方法 (五)虚拟图书馆方式

第四节 网络信息检索 一、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网络检索工具是指对因特网具有搜索功能或具有网络导航功能的一些网站。通常又称为搜索引擎。

网络检索工具按编制原理和检索方式可分为网络指南、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 (一) 网络指南

由人工采集并进行分类,建成树状登记目录,保证了查准率,但是查全率较低。 Eg:yahoo、google等 (二) 搜索引擎

自动使用网络搜索程序所搜整个网络空间,抓取网页,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自动进行标引,查全率较高。Eg:google (三) 元搜索引擎

自身不采集信息,没有信息库,同时检索多个独立搜索引擎,以统一格式输出结果,信息量大,用时短。Eg:搜星、万维搜索等。 (四) 通用检索工具和专业检索工具

Eg:通用检索工具有:google、yahoo、百度等 专业检索工具:amazon.com

第五节 网络信息服务 一、网络信息服务内容 (一) 网上导航服务 (二) 公共网上查询服务

(三) 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

(四) 系统开发服务 (五) 联机检索服务

二 、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 三、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化参考咨询:主要指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的一种在线咨询服务。 (一) 基于电子邮件的数字化参考服务 (二) 虚拟咨询台

(三) 利用网络工具开展交互式咨询服务 (四) 学科专家咨询在线服务 (五) 协作式数字咨询服务 (六) 个性化服务平台

(七) 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第五章 信息技术管理

一 、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技术内涵、类型、标准化等知识,为以后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要求

掌握: 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体系;信息技术的类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内涵与体系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类型 第三节 计算机技术 第四节 通信技术 第五节 计算机网络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体系; 2、信息技术的类型;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 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6、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 7、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及其原理;

8、OSI模型及TCP/IP协议的基本内容; 9、Internet的发展及其提供的服务; 10、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六 、教学时数

6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什么叫数字鸿沟

2、信息技术的类型以及我国信息技术政策的内容 3、信息技术的类型及内涵

第一节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含义

二 、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二)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类型 一、计算机技术 二 、数据库技术 三、多媒体技术 四、通信技术

第三节 信息技术标准化管理

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指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制定、修订、管理和实施各种信息技术标准,达到各种所需要的统一局面,以便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作用和范围 (一)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作用 (二)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范围 1、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范围 2、 信息表示标准化

3、 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 4、 媒体标准化 5、 软件工程标准化 6、 数据库标准化

7、 网络通信标准化 8、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

9、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标准化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面的标准化主要涉及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传输

(2) 数据存储和存取 (3) 数据完整性鉴别 (4) 密钥和数字签名 (5) 系统的物理安全

(6) 系统安全与保密的管理

(7) 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和可靠性评价试验 二 、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 (一)信息技术标准制定对象

制定信息技术标准的主要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 (二) 制定信息技术标准的程序 (三) 信息技术标准的分级

根据标准适用的范围,可以将标准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殊性,更多的是制定和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 、信息技术标准的实施

标准实施的重点是建立和健全推动标准实施和检查的机制,实行标准符合性检测和产品质量审核,加强标准咨询和服务。 四、信息技术标准的发展 制定信息技术标准应该做到: (一) 开放式地制定标准

(二) 标准的制定要面向市场,为产业发展服务 (三) 标准要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第四节 信息技术政策管理 技术政策是知道一国技术开发、应用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衡量政府对技术投入的决策依据。技术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极大地影响了一国技术开发创新的能力,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竞争能力。 一、我国信息技术政策管理现状 二 、信息技术政策的需求

我国目前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数字鸿沟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最典型的影响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创新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储存、传递和利用上的差距迅速扩大,产生两极分化。这种巨大的落差,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世界上的贫富差距。 数字鸿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信息技术、信息福利差距的出现会促使权利和个人地位的急剧变化,从而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诱发因素,导致社会冲突和矛盾。目前,由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而导致的巨大的数字鸿沟正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产生了“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

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出发了。

那领五千的,把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 过了许久,国王远行回来,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于是夺过他的一千来,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

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二)信息技术引进、开发和标准化问题

信息技术标准是指对信息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信息生产、搜集、处理、积累、储存、检索、传递和消费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标准化支撑着人类信息活动的质量和能力。 (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不论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开发,还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利用,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作用。 三 、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内容

规划和设计国家信息技术政策内容框架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可简要地归结为,确保国家信息技术政策能够在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追求国家范围内的信息福利最大化。

i. 信息基础设施政策 ii.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政策 iii. 信息技术标准化政策 iv. 信息技术利益分配和平衡政策 v. 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vi. 其他信息技术政策 四 、信息技术创新与政策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创新

1、产品创新: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分为全新产品的创新和对现有产品的改进两种情况。

2、过程创新:产品在生产技术上有了重大的变革。 3、扩散: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进行传播。 (二)我国信息技术政策的发展 1、指导思想 2、发展目标

3、发展重点 4、发展领域

第六章 信息系统管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知识,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及开发方法,以及现有的各种开信息系统。

二 、教学要求

一个组织决定是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需要判断其是否具备基本条件,这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基础,对于不同的管理问题,还应选择适当的开发策略,使开发周期、开发费用等尽可能合理。不同的组织所具备的条件不同,在开发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比较不同开发方式的优缺点,权衡利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项目管理,才能确保系统开发成功。

现代企业的管理核心不再是计划和组织生产活动,而是激发创新,是一种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信息化。

三 、教学内容

1、信息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

2、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功能、特点、类型、结构; 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念、特点、类型、开发方法;

4、ERP、SCM、CRM的概念、思想发展、主要内容其及功能;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类型、开发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6、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类型、特点、结构。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化开发方法 难点: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结构、专家系统的原理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 、教学时数 6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论述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以及适

用范围。

2、试述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任务和成果。

第一节 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一)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输入、处理、输出、存储、控制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系统的功能则是指具有确定结构的信息系统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它表征了信息系统在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输入/输出的转换关系中对于环境的输出能力的大小。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 1、 输入功能 2、 存储功能 3、 处理功能 4、 输出功能 5、 控制功能

二、 信息系统的类型与发展

诺兰教授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划分为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统一阶段、数据控制阶段、成熟阶段六个阶段。 信息系统的类型

(一) 数据处理系统DPS (二) 管理信息系统MIS (三) 决策支持系统DSS (四) 专家系统AI

(五) 办公自动化与虚拟办公室OA

三、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层。 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

集中式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模式三种。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开发

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组织和实施的连续过程,全面地来讲,它包括一个信息系统在设计前期的调研、调研基础上的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编程与调试、运行管理及系统的评价等过程 一、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与运行环境

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开发要依赖以下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 (一) 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赢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构成。 (二) 计算机软件技术

? 计算机系统是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软

件则是使得硬件能够正常工作的程序的集合。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

应用软件。

? 系统软件用于管理计算机本身和应用程序的一组通用程序。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

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软件。

? 应用软件是指应用于应用领域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文档资料,是各领域为解决各种

不同的问题而编写的软件。

?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操作系统是最基本

的系统软件,它和系统工具软件构成了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OS的两大功能:首先,它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其次,它是用户与计算机直接的接口。。。。。。 (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介质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信息互通和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的网络包括: 网络介质 协议 节点 链路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并用以表示网络的整体结构外貌,同时也反映各个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结构和广播式传输结构两大类。 1、 点对点传输结构 2、 广播室传输结构 (四)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集合、硬件、软件和用户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数据库系统,发展到了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二 、信息系统开发思路 (一)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最基本的特点是研究方法的整体性、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和管理上的科学化。 在研制与开发信息系统时,要秉承以下几个思想: (1)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 (2) 最优化原则

(3) 对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二)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要被淘汰,要由新的系统所取代,这种周期循环被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它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规律,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以及相应的工作步骤。 1、 总体规划阶段 2、 系统分析阶段 3、 系统设计阶段 4、 系统实施阶段

5、 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阶段 三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基于信息系统开发规律来组织、构造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包括人们的思维方法、指导策略、技术途径、活动规则及步骤。

(一) 结构化方法SM

结构化方法强调功能抽象和模块化,将问题求解看做是一个处理过程,它采用模块分解和功能抽象,自顶向下,分而治之,有效地将复杂的系统分成若干易于控制和处理的子系统,又将子系统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最后将子任务独立编写成子程序模块。 (二) 原型法PM

原型法的思想基础在于系统所有的需求并非都能首先定义,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大量反复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也是系统具有更强适应性所需要的。 (三) 面向对象方法OOM (四) CASE方法

四、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信息系统的管理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期、运行期、更新期整个过程进行计划、控制、维护和评价。

(一)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状态及功能正常发挥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在一定资源(时间、资金、人力、设备、材料、能源动力等)约束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质量、投资、速度)的项目要求的一次性任务进行计划与控制的过程。

1、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 2、 项目的选择与管理 (二) 人员的组织与管理 (三) 质量管理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及维护 一、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 (一) 机房管理制度 (二)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三) 信息系统的维护制度 二 、 信息系统的维护方法 (一)信息系统维护的含义

信息系统的维护是为了保证系统能正常工作,应付信息系统内外环境及其他因素变化而采取的有关活动。它包括信息系统功能的改进、解决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发现的错误、问题,从而使信息系统能持续地与用户环境、数据处理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变换取得一致。 ( 二) 导致信息系统维护的原因 (1) 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改变 (2) 组织管理方法、方式的改变 (3) 信息系统业务处理过程的变化 (4)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5) 运行环境的变化

(6) 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等 ( 三)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1、 硬件维护

硬件维护分为:定期预防性维护、突发性故障的维护 2、 软件维护 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 3、 数据维护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评价 一、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 二、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 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安全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信息化顺利进行的两大关键问题。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重点包括:数据或信息的安全保密、软件的安全保密、网络的安全保密、硬件设备的安全。 一、数据的安全

数据的失效主要分为两种:物理损坏、逻辑损坏 (一) 存储备份的必要性 (二) 存储备份的分类 (三) 存储备份技术的选择 1、 磁盘镜像 2、 磁盘阵列 3、 双机容错 4、 远程存储 5、 移动存储 6、 在线存储 7、 灾难恢复 二 、网络的安全

(一)网络安全技术选择 1、防火墙技术

主要作用:在网络入口点检验网络通讯,根据用户设定的安全规则,在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内外网络通讯。

防火墙所用的主要技术有: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网关等。

2、入侵监控技术

3、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4、 CA认证加密通道 (二 )网络安全产品介绍 1、防火墙

(1)包过滤型防火墙。安装在路由器上或者PC机上的包过滤软件。 优点:简单、方便、速度快、透明性好,对网络性能影响不大

缺点:缺乏用户日志和审计信息,缺乏用户认证机制,不具备登录和报告性能,不能进行审核管理,且过滤规则的完备性难以得到检验,复杂过滤规则的管理很困难,安全性较差。

(2)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通过在主机上运作代理的服务程序,直接对特定的应用层

进行服务。其核心是运行于防火墙主机上的代理服务器进程。

优点:灵活、安全

缺点:影响网络的性能,对用户不透明,且对每一种服务器都要设计一个代理模块,建立对应的网关层,实现起来比较复杂。 (3) 电路层网关

在网络的传输层上实施访问策略,在内外网络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电路,进行通信。

(4) 混合性防火墙 2 、虚拟专用网VPN

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两个或多个可信内部网之间的互联。 3 、安全服务器

4、电子签证机构CA 5、用户认证产品 6、安全管理中心 7、安全操作系统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 (一)安全教育

(二)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1、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安全 2、网络系统的场地与设施安全 3、关键设备的可靠性 4、可靠的网络布线系统 (三)软件系统的安全 1、操作系统安全 2、数据库系统安全

数据库是网络系统安全的防范核心。 3、应用系统安全

第七章 信息产业管理

一 、教学目的

对信息产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信息产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三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产业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产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讨论了信息产业的定义、特征、地位与作用;信息产业的几种典型的分类方法;信息产业管理的含义、内容以及信息产业政策等。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产业的内涵 信息产业的特征信息产业结构

难点:信息产业的内外部关联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和课后辅导

六 、教学时数

6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分析信息产业内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分析信息产业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 3、分析信息产业内外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信息产业 一、信息产业的形成 (一) 信息产业的内涵

信息产业:就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群体。 信息产业化:是指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从信息经济行为的角度将以往分散于各领域、各部门的与信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组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逐步引上产业化道路,使之微观而言形成一个信息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宏观而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群。

信息产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 (二) 信息产业的形成 (三) 信息产业理论的形成 二 、信息产业的特征 信息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 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二) 信息产业是高风险、高增值型产业 (三) 信息产业是大变动型产业 (四) 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 (五) 信息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六) 信息产业是以管理和创新为中心的产业 三 、信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产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表现如下:

(一) 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

核心内容

(二) 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基础 (三)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四)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具有软化作用 这种经济结构软化趋势主要表现在: 1、 产业结构软化 2、 就业结构软化 3、 消费结构软化 4、 投资机构软化 5、 贸易结构软化

第二节 信息产业结构

一、波拉特的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测度理论 二 、信息产业的宏观结构 (一)信息产业的组成

宏观上,信息产业可划分为: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业

从国民经济活动的独立行业来看,信息产业可包括以下六个组成部分: (1) 信息基础设施业 (2) 信息生产开发业 (3) 信息报道分配业 (4) 信息传播流通业 (5) 信息提供服务业 (6) 信息技术服务业 (二 )信息产业的层次

广义的信息产业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准(间接信息部门)信息部门三个部门群。 (三 )信息产业产值计算 分离法 推算法

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描述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且从信息经济的角度分析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特征,研究信息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问题。

三 、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 从系统的观点看,信息产业的宏观体系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信息产业内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是信息产业与其外部环境因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信息产业是一个多因素、多部门、多层次的产业系统,其内部结构主要包括部门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等。

(一) 产值结构

信息产业各部门占GNP或GDP的比例,就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

(二) 就业结构

信息职业划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处理者、、信息分配者、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

发达国家信息处理者在信息劳动者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占60%或2/3以上。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信息人员不是信息处理者,而是信息生产者和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 四 、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

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决定信息产业外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包含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收入结构和价格结构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综合体。 消费结构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供求结构关系。

需求结构对于信息产业的成长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它是决定信息产业扩大再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虽然仍以物质产品消费为主要内容,但在信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 ②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因素:人口结构、城乡结构、家庭结构、文化结构等。 人口结构是劳动力结构的基础,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也影响着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人口素质水平偏低,文化教育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比重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已严重阻碍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③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

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及其连

锁反应。

当信息产业扩张或收缩时,如果诱发了向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其他产业的扩张或收缩,则称为信息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

如果诱发了把信息产业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其他产业的扩张或收缩则称为信息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

信息产业并非资源约束型产业,其发展的瓶颈在于需求约束。 第三节 信息产业管理体制 一、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内容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是指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运用管理机制进行管理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保证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管理制度等诸方面的统一体。 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 二 、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模式

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集中式,二是分散式。 (一)集中式的管理体制

主要是由国家按照既定计划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协调,使信息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实行统一的计划、分工和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优点:集中式管理体制有利于统一调动信息生产要素,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共享。 缺点: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易导致管理体制僵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会出现行政垄断,扼杀公平竞争。 (二)分散式的管理体制

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自发地对信息产业各部门进行协调,政府一般不作干预。 优点:能及时满足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信息需要,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比较高。

缺点:缺乏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影响信息产业的平衡发展;有时过度竞争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三)我国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1)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多是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信息管理模式。

(2)在我国建立宏观集中与微观分散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即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必要而合理的选择。 第四节 信息产业政策

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实现的。 信息产业政策的主要功能是指导信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保护民族信息产业,强化信息产业管理。 一、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服从需要的原则 (三)符合经济规律的原则 (四)相互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信息产业政策体系

信息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目标而形成的与信息产业相关联的所有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与规范、措施的总和。 政策体系 发展政策 投资政策 技术政策

人才政策 市场政策 国际政策 基础设施政策 相关法律法规

第八章 知识管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尤其是CIO的角色,了解战略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解企业信息系统和社会经济信息系统,掌握竞争情报知识,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 三 、教学内容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二、知识管理要素 三、知识管理技术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识管理的目标和特征 知识管理的处理过程 难点:知识地图

五 、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六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七 、学习与思考

1、什么叫知识地图 2、简述知识管理的特征

第一节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一)什么是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

隐形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和难以格式化的知识,它植根于个人的经验,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交换和共享知识。 (二 )什么是知识管理 狭义的知识管理

广义的知识管理

与信息管理不同,知识管理更强调对隐形知识的挖掘和利用知识增加创新能力。 二 、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 三、知识管理的特征与目标 (一)知识管理的特征

1、知识管理是一种创造型的管理活动 2、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3、知识管理是一种组织向导 4、知识管理是一种效益管理 ( 二)知识管理的目标 四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为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因为信息共享是其关键因素之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发展,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

第二节 知识管理领域

一、知识管理是一种资源管理 (一)知识管理的特征 (1)稀缺性 (2)有用性 (3)可选性

(二)知识资源的构成 人、网络、知识

人是知识资源的元资源,是基础。知识是知识资源的本资源,是根本,知识资源的载体是人脑。

( 三)知识资源的内容体系 二 、知识资源的配置与共享 三、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知识管理研究的内容

一般而言,知识管理有三个基本的知识处理过程:生成、确认和综合。 第三节 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二) 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和内容 1、 学习性原则 2、 全员性原则 3、 动态性原则 4、 智力性原则

二 、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目标 三、知识管理系统实现途径 知识地图:实质上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企业知识资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也就是说一份知识地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知识资源调查所获取的知识资源目录;二是目录内各款目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r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