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更新时间:2023-07-26 16: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作者:董理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09期

语文教学活动中,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语文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这节语文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因此,语文老师对自己所要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通力协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前提,语文老师合理的定位教学目标应该有如下三种途径:

一、课程标准是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从国家层面规定了一定阶段的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把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制订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当然在重视课程标准这个基本依据的同时,也要参照语文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语文教科书和相关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样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更贴近语文教学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以下是一位语文老师制订的苏教版九下语文教材《台阶》一课的教学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内在感情。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说一说,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存在两个十分明显的问题:第一是缺失“字词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板块明确指出:“字词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台阶》一课有不少的字词和生僻字,可上述教学目标中没有字词教学要求。第二是拔高“阅读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就希望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内在感情”这个目标别说

学生不能在一课之内达成,就是语文老师恐怕也很难通过一次朗读,就能读准人物的内在感情。这分明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目标。

何以会出现目标“失位”的现象?笔者以为,是因为对《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很好地研究和把握,对教学指导意见没有认真研读,对考试要求也是视而不见。因此,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指导意见,在研读具体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的基础上,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语文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学生情况是根本依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9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