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更新时间:2023-05-26 16: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媒个案

●安

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与人文精神和谐地展现出来,选取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 充满时代气息,平凡的生命蕴含着勃勃

2 0 1 2年5月,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以其对美食意

面,在节目素材的选取上,从老百姓的生活视角和审美趣味出发,贴近社会、

义独特的阐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食相结合, 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同时为观众 献上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该片的成功不仅是选材内容、制作模式的成功,也是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新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拍摄老百姓关注

的题材;另一方面,在内容的表达上,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刻画日常生活背后蕴涵的朴素哲理和普遍人性。笔者将从 题材选择、叙事视角、审美趣味几个方面探讨《舌尖上的中国》在创作中的平民化意识。

生机,感情真挚使得观众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片中没有技艺高超的烹饪大师或美食专家,展现的都是普通的劳

动者,用劳动者辛苦采集食材、制作美食的画面来打动观众。 《舌尖上的中国》在选题上是成功的,一改以往纪录片高大、抽象的表达

突破,体现了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和故事化。片中通过美食来讲述百味人生,

充满着人物故事、民俗和传统文化,以真情打动人心,实现了纪录片平民化的表达。纪录片“平民化”的创作理念,可

题材选择的平民化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的视角选取,既贴近大众的 1 3常生活,又具有民族文化的吸引

方式,走向自然,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寻找美食的源头,同时蕴含着劳动人民的生存哲理。很多观众在观看之后不仅

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也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为每个朴素的生活化场景而感动,生发了许多关于美食、乡愁、文化、传

以理解为从平民的视角出发,融入观众意识,创作出让观众喜爱的作品。一方

力,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各地美食的文

化记忆。《舌尖上的中国》将美食文化

人秀与出国旅游相结合,《超级演说家将真人秀、脱口秀与明星导师制度相结合,这些节目都是通过将综艺元素融合,

过面的独龙族母子,亲自为大家解答。节目通过这些真实人物的现身说法,不

分到位。例如节目利用网上流传的一组金婚结婚照,提出了关于“夫妻相”的

仅增加了答案的可信度,也使得整个节目内容更加充实多样,看点十足。

成因问题 t利用“张学友与张家辉是否

从而组合出新的节目形态。《中国面孑 L》结合了真人秀、益智竞猜、舞蹈表演等元素,努力通过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将节目做得有趣。除了利用明星竞猜的方式增加节目的游戏性之外,在出题环节,节目采用多种展示形式,有的是直接出题,有的是采用 V C R的形式展示,甚至还有用舞蹈表演的形式引出话题。多种出题形式的结合, 使得节目内容亦庄亦谐,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是亲戚”这一话题,解答了生活中的撞脸现象;利用热门韩剧,专门策划过一

增强话题性:迎合受众心理网络时代的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不再是单一的传受模式,在由大众媒体和网络共同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中,公众和媒体 (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 )成为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②因此电视节目

期名为“来自星星的你”的主题节目。这些本来就是观众关注的话题,节目借题发挥,将公众话题进一步升级,进行理性解读,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此外节目也制造了很多话题,如节目公布了一组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得出的中国

的制作者需要放低姿态,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关注受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与受众做好互动,有利于实现节目的快速传播。电视节目一方面可以寻找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参与公众议题的谈论;另一方面也可主动设置议题,供观众讨论。

人眼中的模拟大众脸图像,就成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这种讨论也使节目获得

了更高的关注度。注释:①王琦:《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趋势》,Ⅸ东方艺术》[ J],2 o l 1年第 1 2

期@曹茹:《新媒介环境中议程设置的变化及其实质》,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2 0 0 8年第 4期

此外,节目还结合需要,邀请题目中涉及到的真实人物来到现场,为观众做现场求证,这实际上是对真人秀元素

的运用。为了解答泰山挑山工抬头纹的成因,邀请了两名挑山工来到节目现场为大家介绍了挑山工的生活;为了解答

电视节目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要, 首先要善于从观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寻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独龙族妇女纹面的原因,特意请来了纹——

找议题,《中国面孔》在这方面做得十

青年记者 z o l s ̄ t: l H巾

传媒个案

承的思考。

段解说词搭配卫大妈为老伴的七十大寿做面条的画面,丰富了画面的信息量,

的最原始、最冲动的向往。例如观众在画面中看到清新爽口的辣白菜、鲜嫩可

叙事视角的平民化纪录片采用平民视角,即尊重每个

人们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长寿面”的理解。解说词可以使观众了解

口的豆腐、咸香美味的金华火腿、薄皮多汁的蟹黄汤包,好像能闻到食物的香味。此外,该片还经常运用特写镜头,

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以平等、理解的视角和大家沟通交流。《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从平民视角出发,讲

到画面和故事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观众对纪录片的理解也可以随着影片中 的情感变化而产生共鸣。5 .体现人文关怀

例如,一双双布满了皱纹和老茧的劳动人民的手、孩子们在稻田里抓禾花鱼时

述普通百姓身边的故事,赞美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欣赏饮食,观众所了解的不仅是美食文化,更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层面。1 .叙事故事化

童真的笑、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平实地刻画细节,朴实的感情,反而更美好,

( (舌尖上的中国 ) )从美食与人情的视角来突出主题:“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

展示出劳动者的艰辛和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平凡而又真诚的细节,具

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是动人心弦的,深刻的,这才是真实的美。

个中国,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家。”

通过各地的美食文化,使观众感受到来自父母、子女、夫妻、邻里之间的深厚

《舌尖上的中国》每集有一个主题, 从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七个方面切入,分别讲述了

情谊,在平凡中又有教育的意义。例如,在香港大澳岛上,制作虾酱的郭奶奶经营一间很受欢迎的老店,她对着旧照片

美食中的艰辛劳动、中国人对传统的继承,欣赏吃的智慧、记忆中历久弥新的情怀、烹调技艺的水火交融、为人处世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人们 I t常生活可见的烹饪和美食,展现出隐含其

哭了,原来照片中的人是郭奶奶相濡以沫但已经去世的老伴,他俩在一起做了一

中看不见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传递了普通人的情感,获得观众情感的共鸣。 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之处。 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更加贴近人民、走进生活,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在纪录片中找到精

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该片将美食文化融入到一个个温情小故事中,不仅增强了纪录片的可看性,而且增加了大众的观看兴趣。许多观众在观看时产生了共鸣,纷纷回味起“小时候的记忆”、“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例如,采松茸的卓玛母女、手工挖藕的

辈子的虾酱。这个故事戳中观众的泪

点,很多人记忆犹新。纪录片主创之一张铭欢说,“食物中蕴含的人对故乡的感情、亲人的情感和童年的记忆,才是这部片子真正展现给观众看的东西。 舌尖上的中国》讲故事,讲中国人,充满

浓浓的人情味,体现了人文关怀,表现出普通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充

神的共鸣。

兄弟、做年糕的宁波阿婆、制作美味豆腐的云南夫妇等。作为饮食纪录片,通过将饮食“进行有创意的处理”,向观众介绍美食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充满了文化韵味和时代气息。2 .

解说词个性化

满了平凡的感动和真情。

参考文献:①李劲松: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 J]。《中国电视杂志》,2 0 1 3年第 7期②辛腊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道》[ J],《东南传播》,2 0 1 2年第 1 0期

审美趣味的平民化( (舌尖上的中国》审美趣味的平民化,即追求自然和本色,贴近生活的原貌,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以小见大。 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饮食习俗决定了不同地域性格文化, 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例如,混搭的东北炖菜像东北人的豪爽直接、麻辣的重庆火锅像重庆人的泼辣率真。这些充满本土性特征的地域文化,通过艺术加工,让观众欣

作为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的解说词,不仅客观地描述中华美食, 而且传达出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层思考。这样既把握住纪录片故事叙

@任廷会:《平民化视角:中国电视纪录

片的倾注空间》[ J]《今传媒 .2 0 1 2年第 4期

④田占林:《纪录片创作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J】,《今传媒》,2 0 0 8年第 5期⑤徐韵琰:《对当代纪录片传播人文关怀的思考》[ 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1 3拒

述的节奏和韵律,又使其情节更加生动、真实,巧妙地把不同镜头表现的情节串

联起来,使得纪录片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和喜爱。例如,在《主食的故事中提到,“为什么中国人过生日要吃面, 面条是怎么成为中国人贺寿的象征呢? 有一个说法是面的形状长而瘦,谐音长寿。面条于是当仁不让地成为讲究讨口 彩的中国人最受欢迎的生日主食”。这

@贾惠超:《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及对中国纪录片的启示【 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1 3年

赏到博大的中国文化,同时,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得到了提高。在视觉呈现上,Ⅸ舌尖上的中国》

⑦王雪晴: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叙事策略研究》【 D】 .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1 3盎

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画面上的食物真实而充满质感,给观众带来“口水与胃”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

青年记者 2 l} 1 5年 1月 1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to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