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3-08-05 20: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适用专业:三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一、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前修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识图、CAD绘图知识,它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在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学习领域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测量仪器的综合操作、测量方法的基本运用、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实现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12项工作任务。本课程具有“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特色,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共120学时。

二、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⑴、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

⑵、能够运用水准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四边形的点的高程(等外水准测量); ⑶、能够正确使用经纬仪;

⑷、能够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 ⑸、能够运用经纬仪等设备观测竖直角;

⑹、能够运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联合完成一小区域控制测量; ⑺、能够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图测量; ⑻、能够完成土方量测量与计算;

⑼、能够运用测量仪器及工具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⑽、能够完成测设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坡度线; ⑾、能够完成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⑿、能够完成建筑物定位与放样; 2.方法能力目标

⑴、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⑵、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⑶、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⑷、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⑵、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⑶、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⑷、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习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四、学习领域设计说明

1、学习领域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领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依据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将学习领域划分成相互衔接,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四项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1中,以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工作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初步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通过课堂实训,学生具备用水准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四边形的点的高程的能力,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的能力。在学习情境2中,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以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3项工作任务,逐步加强学生对测量仪器综合运用的能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力。在学习情境3中,以由简单到复杂的3项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运用所学测量方法的能力,并使学生具有相应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引导讲授与本三项工作任务相关联的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施工控制测量等内容。在学习情境4中,以建筑物定位大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提高与拓宽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典型工作过程与具体工作任务图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4,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单元 工作任务(载体) 水准仪的使用 等外水准测量 经纬仪的使用 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 工作设备 DS3 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等 DS3 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等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等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等 教学方法和建议 示范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示范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学习情境 2:测量仪器的综合操作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 2,能够运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联合完成一小区域控制测量; 3,能够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图测量; 4,能够完成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单元 工作任务(载体) 用经纬仪测量一闭合三

角形 的内角 用经纬仪测量竖直角 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联合完成 一小区域控制测量 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图测量 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工作设备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等 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等 全站仪,DS3 水准仪,自动安平 水准仪等 光学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 全站 仪等 全站仪等

参考学时:55.5

教学方法和建议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学习情境 3:测量方法的基本运用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测量仪器及工具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2,能够完成测设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坡度线;5

参考学时:19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3、子学习情境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1: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2:四边形角点高程测量项目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3:三角形水平内角测量项目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 4:四边形边长测量项目 参考学时: 子学习情境 2:四边形边长测量项目 参考学时:8 学时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分别采用钢尺量距,经纬仪视距法测距和全站仪测距三种方式,以一个四边形的 四个边长测量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距离测量的三种测量与计算方法,距离测量误差分析 等能力,比较三种测量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学习场地: 学习场地: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除实施阶段外,主要在"集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测量 教学场所内开展,实施阶段在在校内建有控制点的实训场地完成. 教学师资: 教学师资:以专任教师教学与指导实践为主. 描 述 实施 教学内容 参考 学时

教学 方法 案例, 操 作演示, 课堂讨 论, 启发 引导 现场观 测, 小组 讨论 小组讨 论 每组 1 把钢 卷尺,1 台 经纬仪,1 台全站仪等 媒体与工 具 成果

咨讯

仪器操作:⑴钢尺的构造与使用方法;⑵ 复习经纬仪使用方法;⑶复习全站仪的基 本使用方法 4学 距离测量: ⑴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与计算; 时 ⑵经纬仪视距法测距的观测与计算;⑶全 站仪光电测距法的操作方法; ⑴明确工作任务,明确钢尺量距往返测距 的精度要求,视距测量时应到达的精度; 小组成员以"轮流角色扮演"为原则,确 定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 计划.制定完成项目所需的仪器,工具的 种类,数量,并检查仪器,工具的状态. ⑴熟悉钢尺的构造,练习钢尺的使用;⑵ 钢尺测距往返法观测四边形四边的定线, 量距,记录,计算;⑶复习经纬仪使用方 法;⑷经纬仪视距测量四边形四点的标尺 读数,竖直度盘读数,记录,计算;⑸复 习全站仪的使用方法;⑹利用全站仪直接 读出四边长度; ⑴钢尺量距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2000;⑵ 视距测量的精度不超过 1/200;⑶光电测 距精度相差 8mm 以内; 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采用小组互评和教 师评价两种方式评定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 成绩,并由教师综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的结果给出"小组最终成绩"和"学生最 终成绩" 0.5 学时 0.5 学时

课件, 录像, 每组 1 个钢 尺, 台 DJ6 完成规 1 经 纬 仪 , 1 定作业 台全站仪 测量规范

决策

小组工 作计划

计划

实施

3学 时

小组实 训, 角色 扮演

实施报 告

检查

小组讨 论

自查报 告 小组互 评表和 教师评 价

评价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 5:导线控制测量项目 参考学时: 子学习情境 5:导线控制测量项目 参考学时:8 学时+3.5 天实训 项目简介:在校内实训场地布置闭合导线,测量各内角和导线长度,以计算各导线点的 X,Y 坐标为工作任 项目简介 务,使学生掌握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场地: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在"集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测量教学场所内开展,实施阶段核对 学习场地 外业数据部分在校内建有控制点的实训场地完成. 教学师资:以专任教师教学与指导实践为主. 教学师资 描述 实施 教学内容 参考 学时 教学 方法 媒体 与工 具 成 果 完 成 规 定 作 业 小 组 工 作 计 划 实 施 报 告 自 查 报 告

咨讯

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1)控制测量中的基本概念; (2)平面控制测量; (3)高程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与等级; (2)导 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4) 8 学时 查找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 其他控制测量方法: 小三角测量, (1) 高程控制测量; (2)交会定点,GPS 控制测量简介. (1)在实训场地选择导线点; (2

)讨论观测方案; (3)明确工作任务. 小组成员以"轮流角色扮演"为原则,认真严谨的制 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熟练掌握内业计算步骤,处理好 内业工作. 1 学时

案例,课堂 讨论,启发 引导

决策

现场勘察, 测 量 小组讨论 规范

计划

小组讨论

实施

明确工作任务,根据外业观测的数据,计算各导线点 的的 X,Y 坐标. (1)检查 fβ是否超限; (2)角度改正数之和与角度 闭合差相等; (3)调整后的坐标增量之和为 0; (4) 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相等; (5)最 后推算出的终点坐标应与已知坐标相同.

15.5 学 时

任务驱动

检查

小组讨论

每组 1 台 全站 仪等

评价

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 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 方式评定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成绩, 并由教师综合小 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给出 "小组最终成绩" "学 和 生最终成绩"

1 学时 案例,课堂 讨论

小组 互评 和教 师评 价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 6:小区域地形测绘项目 子学习情境 6:小区域地形测绘项目 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4 学时+2 实验+3 天实训

项目简介: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全站仪测坐标两种方式,以一个小区域内地形测绘为工作任务, 项目简介 使学生掌握地形测量与计算,地形图绘制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场地: 学习场地: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除实施阶段外,主要在"集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测量教学 场所内开展,实施阶段在在校内建有控制点的实训场地完成. 教学师资: 教学师资:以专任教师教学与指导实践为主. 描述 实施 教学内容 参 考 学 时 基础知识:⑴地形图的比例尺;⑵地形图的分 幅与编号;⑶地形图的图外注记;⑷地物符号 和地貌符号. 咨讯 仪器操作:⑴复习经纬仪视距测量方法;⑵全 站仪坐标测量方法. 地形测绘:⑴图纸准备;⑵碎部点选取;⑶一 个测站的测绘工作;⑷地物,地貌描绘;⑸地 形图拼接,检查与整饰. 决策 (1)各组熟悉工作场地; (2)熟悉所测范围地 物和地貌的特征点; (3)明确工作任务. 小组成员以"轮流角色扮演"为原则,确定每 计划 个测站点上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制订 详细的工作计划. 利用学习情景 1-4 所测数据资料 实施 (1)准备图纸; (2)展绘控制(角)点; (3) 碎部点的测绘; (4)地物和地貌的描绘; (5) 经纬仪的检验. (1)碎部测量起始边方向的及时检查; (2)经 检查 纬仪竖盘指标差不得超过±1′(3)明显碎部 点的检查. 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 评价 价两种方式评定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成绩,并 由教师综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给出 "小组最终成绩"和"学生最终成绩" 1 学 时 案例, 课 堂讨论 地形图展 示, 多媒体 16 学 时 1 学 时 现场观察, 小组讨论 小组讨 论 小组实 训, 角色 扮演 小组讨

论 每组 1 台 经纬仪,1 台水准仪, 1 台全站 仪, 绘图板 自 查 报 等 告 小组互 评和教 师评价 测量规范 小组工 作计划 案例, 操作 课件,录像, 完 成 演示, 课堂 学 每组 1 台全 规 定 讨论, 启发 时 站仪 作业 引导 4 教学 方法 媒体与 工具 成果

实施报 告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 7:土方量测量与计算项目 学时: 子学习情境 7:土方量测量与计算项目 学时:4 学时+1 天实训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采用全站仪,以测量基坑已开挖的土方量和待开挖土方量测量与计算为工作任务, 使学生掌握地形图基本应用能力和方格网法测量土方量的方法,操作及计算的能力,并使学 生掌握绘制基坑开挖仿真图的能力. 学习场地: 学习场地:实施阶段在校外实训基地,工程测量教学场所及专业教学机房完成,其他阶段主 要在"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工程测量教学场所内开展. 教学师资: 教学师资:以专任教师教学,兼职教师指导实践为主. 描 述 实施 教学内容 地形图的应用:⑴基本应用:确定点的坐标,确 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确定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确定点的高程,确定两点间的坡度;⑵面积量算 的方法:几何图形法,坐标计算法,膜方法,求 积仪法;⑶工程建设中地形图的其他应用:绘制 地形断面图,按限制坡度线选择最短路线,确定 汇水面积. 土地整理及土石方估算:⑴方法网法; (2)断面 法;⑶等高线法. ⑴各组熟悉工作区域的地形图,控制点坐标与高 程;⑵明确工作任务,设计测量实施方案 小组成员以"轮流角色扮演"为原则,确定分工, 1 学 时 明确各自责任,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制订完成 项目所需的仪器,工具的种类,数量,并检查仪 器,工具的状态. ⑴控制点引测到基坑附近;⑵用石灰撒出间距为 5m,相互垂直的坐标格网;⑶全站仪测量网格点 的高程与坐标;⑷在地形图上绘出网络点,标注 网格点的高程,计算已开挖土方量,并根据设计 基底标高,计算待开挖土方量;⑸在专业教学机 房学习使用土方开挖及计算仿真软件应用,绘制 土方开挖图,计算土方量. ⑴控制点引测精度符合要求;⑵仪器无使用不当 而埙坏;⑶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两种方式评定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成绩,并由教 师综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给出"小组最 终成绩"和"学生最终成绩".由专兼职教师进 行教学点评. 1学 时 参考 学时 教学 方法 媒体 与 工具 成果

咨讯

2学 时

案例, 操 作 演示, 课 堂 讨论, 启 发 引导 小 组 讨论 小 组 讨论

课件, 每 组 完成规 1 台 定作业 全 站 仪

决策

计划

工 作 区 域 地 形 图

小组工 作计划

实施

5学 时

任 务 驱动, 角 色 扮演

检查

小 组 讨论

每 组 1 台 全 站 仪,2 组 棱 镜,1

把 钢 卷尺

实施 报告

自查报 告 小组互 评和教 师评价

评价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子学习情境 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项目 学时: 子学习情境 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项目 学时:6 学时+8 学时实验+1 天实训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以在实地测设建筑方格网为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量前准备与方案设计,建筑基线与建筑方格网的计算,测量与检核的能力. 学习场地:实施阶段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其他阶段主要在"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工程测量教学场所内 开展. 教学师资:以专任教师教学,兼职教师指导实践为主. 描述 实施 教学内容 参考 学时 教学 方法 媒体与 工具 成果

咨讯

测设的基本工作: (1)测设已知水平距离:钢尺 量距法,光电测距法; (2)测设已知水平角:一 般测设方法,精确测设方法; (3)测设已知高程.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1)直角坐标法; (2) 极坐标法; (3)角度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坐标系统及坐标换算: (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 6 学 标系; 时 (2)两种坐标系的换算. 建筑基线: (1)建筑基线的设计; (2)建筑基线 的测设. 建筑方格网: (1)建筑方格网的设计; (2)建筑 方格网的测设. ⑴各组熟悉任务以及测区情况,高级控制点坐标 与高程;⑵明确工作任务,设计测量实施方案; ⑶确定测设的精度要求. 小组成员以"轮流角色扮演"为原则,确定分工, 明确各自责任,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制订完成 项目所需的仪器,工具的种类,数量,并检查仪 器,工具的状态.

案例, 操作 课件,每 演示, 组 1 台经 课堂 纬仪,一 讨论, 把钢尺 启发 引导

完成规定作 业

决策

小组 讨论 1学 时

测量规范 小组工作计 划

计划

小组 讨论

实施

(1)建筑方格网的设计:主轴线位置的设计,其 他方各网点的设计. 11 学 (2)计算主点的测设数据包括测设距离和角度. 时 (3)主轴线的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3)方格网点的放样. (1)两主轴线的交角,主点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 求; (2)方格交角与 90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方格点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3)仪器有无使用不当而埙环. 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两种方式评定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成绩,并由教 师综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给出"小组最 终成绩"和"学生最终成绩".由专兼职教师进 行教学点评.

检查

小组 实训, 角色 扮演 每组 1 台 经纬仪, 1 把钢尺 小组 讨论

实施 报告

自查报告

1学 时 小组互评表 和教师评 价

评价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五、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中,抛弃终结性考核方式,采用了教学过程的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动手实操考核与理论笔试考核相结合,隐性考核与显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考核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见附表) 六、参考文献

1、冯仲科.测量学原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潘正风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岳建平、陈伟清.土木工程测量.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附表:实践考核评分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7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