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第1-23课完结篇)

更新时间:2023-09-17 07:51: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

(第1—4课)

讲师:Craig Wright 职业:耶鲁大学音乐教授

学位:伊斯曼音乐学校钢琴乐音乐史双学士(1966)、哈佛大学音乐学博士(1972) 学习资料

1、教科书《聆听音乐》(第五版)Dr. Craig Wright著;余志刚、李秀军译;三联书店2012年4月出版(附光盘1张“聆听练习”);大16开彩印,定价:88元;

2、聆听指南:6张CD/套装(收录了150多个音乐作品选段的听力训练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可以从网上下载。

目 录

第1课 导论

第2课 乐器与音乐风格 第3课 节奏:音乐的基础 第4课 节奏:爵士、流行和古典

第一课 导论

关键词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旋律(melody) 大调(major) 小调(minor) 音高(pitch) 主音高(home pitch/tonic pitch) 两个维度(dimensions) 时长/值(time/duration) 拍子(beat)

为什么听古典音乐

第一、帮助人们放松、舒缓压力,这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第二、帮助人们集中精力,让听众全神贯注起来;

第三、古典音乐提供了一个美好世界的意象,绚丽而庄严的庇护所,或许甚至还有爱的慰藉。 有时候它象征着世上也许会有一些事物超凡脱俗,还有诸如上帝之类的比我们人类更伟大的存在,引发我们去思考客观世界。这就是伟大艺术的价值,无与伦比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它展示了人类所能及之事,人类精神所能承载之力。它们指引着我们、预示着可能有那么一些超越我们自身的精神存在,指引我们思考并不断追寻自己在这世上存在的意义。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区别

1、古典音乐(莫扎特作品选段)旋律感强烈;流行音乐(Rave′Til Dawn选段)完全没有旋律,不停地反复、节奏、鼓点,强烈的脉动;

2、古典音乐的演奏乐器发出的声音与流行乐的合成音效是截然不同的。

音乐是一种听觉感知的呈现,你不可能像对待英语或历史考试那样,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将音乐中的信息或声音死记硬背以便应付考试。我们接受音乐的方式,我们思绪的过程与接受和思考任何其它的信息,如历史或经济学等都是不同的。 音乐与语言

大脑中哪部分是处理音乐信息的?颞叶是处理音乐和语言的听觉中枢,颞叶中左右两侧的初级听觉皮层都会参与处理过程。额叶是短期记忆中枢,用于记忆曲子。顶叶记忆肌肉工作。读谱用到视觉中枢。即兴创作并表演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个中枢协同工作的结果。音乐和语言从本质上都是声音,非常接近。学习听音乐就像学习语言,要将听力练习每天进行,逐渐同化。 ★示范曲目

1、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3、德彪西《月光》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VS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表达出的情绪,前者消极、焦虑、不安,后者积极、愉悦、安详。为何这两首曲目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呢?

1、大调和小调,引出了大和弦和小和弦的概念。前者是小和弦,后者是大和弦。 2、前者音符跳跃,后者连续。

3、主音高。音乐的音高一般都会围绕着主音高浮动。前者在开头都没有给出主音高,后者在第二句末尾就给出了主音。

4、音调走向。前者不断向下,后者基本稳定的回旋。

德彪西月光VS动感音乐:前者为何安详,后者为何激烈?前者节拍舒缓,没有任何鼓点,甚至难以确定节拍。而后者鼓点密集。前者的走向是徐徐向下,直到一小段结束才返回到高处,这也形成了一个情绪的堆积和小高潮,音乐的走向相对于作品的感受同样很重要。 音乐的两个维度

音高和时长,可以称作音乐的两轴。音高相当于纵轴,时长相当于横轴。 ★示范曲目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Richard Straus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理查·施特劳斯试着用管弦乐表现人类力量的崛起。使用的乐器是一种管风琴(organ pipe),接下来是小号(trumpet)还有打击乐,这里是定音鼓(timpani)有时称作半球形铜鼓(kettledrump)。 二拍子和三拍子

我们倾向于把拍子分成单元,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最常见的音乐节奏单元,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 ★示范曲目

约翰·肯德尔《芝加哥》。这段音乐的节拍是二拍子。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比旋律而言,低音给我们的信息更多。

转调。选择一个音高,然后整体转到另一个音高。

【作业】1、聆听练习1(教科书《聆听音乐》后附加CD第1-3,并完成书中的测试答题):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段;理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始片段;

2、聆听练习9—11(教科书《聆听音乐》后附加CD第15-17,并完成书中的测试答题): 辨认10种独奏的乐器;辨认出各组合奏的两种乐器;辨认出各组合奏的三种乐器。

第二课 乐器与音乐风格

关键词

歌曲(song) 歌词(lyrics) 音乐体裁(genre) 交响曲(symphony) 协奏曲(concerto) 音诗/交响诗(tone poem/symphonic poem) 动机(motive) 主题(theme) 乐章(movements) 和弦(chord) 渐强(crescendo) 渐弱(diminuendo) 原声器乐(acoustic instruments) 铜管(brasses) 弦乐(strings) 木管(woodwinds) 拨弦(pizzicato) 泛音(overtone) 【作业回课】

一、(聆听练习1)三首著名古典曲目的开始部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与它们的音乐风格相关的知识;

二、(聆听练习9-11)辨认各类乐器,增长相关的知识。

本课介绍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以及不同的乐器铜管、弦乐、木管。 歌曲

歌曲的必要组成是歌词,而所谈到的古典音乐,除了20%的歌剧外,80%都是没有歌词的纯器乐的演奏方式,所以不能称之为“歌曲”,一般称为音乐创作、乐曲、作品等,或者可以用它所属的某种音乐风格来描述。 音乐体裁

1、交响乐。音乐体裁是某种比种类或类别更花哨的说法。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属于交响乐。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乐章是交响乐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与其他乐章和谐统一。通常是:一个简短的开始的第一乐章,一个缓慢的抒情的第二乐章,由舞曲衍生的第三乐章,迅速强势的起总结作用的第四乐章。

主题还是动机。主题和动机都属于旋律的范畴,动机是较为短小的,主题是比较长而抒情的。 ★示范曲目: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第一乐章由动机开始,第二乐章由长而抒情的主题组成,第三乐章用同样的四音符节奏联系了第一乐章的动机,第四乐章的感情基调比较积极,是因为音乐的走向转为上行,同时乐器换成了小号。 ★示范曲目: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开始部分

2、协奏曲。协奏曲是另外一种音乐风格。协奏曲中,独奏乐器要和管弦乐队分庭抗礼,两者间就会出现协作与让步的精神。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有三个乐章,运用的是动机,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同样是四个音符的动机。钢琴演奏的是和弦,随后小提琴演奏的是主题,此时钢琴仍然是和弦充当伴奏与小提琴相呼应。然后钢琴和小提琴互换了角色,钢琴演奏主题,弦乐用拨奏的方式伴奏。

3、交响诗。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就是一首交响诗。交响诗是单乐章作品,作家通常讲述故事或者重现文学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就向我们讲述了一部哲学小说开头的内容。

原声器乐: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没有通过电子手段而加以改变。

1、圆号(法国号)

圆号是一种铜管乐器,其发声原理是,不同长度的空气柱震动,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乐器的泛音基本相同,但是有部分泛音是独特的,所以音质和音色不同。

泛音:当吹出一个声音时,得到的不止是一个声音,发声的铜管被分成几段,每一小段都在发出声音,而并非只有一个大声音,还有分音或泛音和在泛音列中的音程,它们是一系列的声音,我们听单频音其实是在听整个系列的声音。

2、巴松(大管)

是一种双簧乐器,吹奏时两块木片一起振动发声,是木管乐器中声音最低的。 3、中提琴

是一种弦乐器,与小提琴的构造相似,以琴弦的振动发声,有揉弦、拨弦、碎弓等技巧。 ★示范曲目

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波兰牛车》。如何将视觉图像用音乐表现,用音乐创造动态的场景?先渐强,声音很大,然后减弱到很弱。先用低沉的乐器,然后用高音的部分,再回到低音部分,(这里模仿了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最低的声音发出最长的声波,而且持续最久传播更远。 ★示范曲目

理查·施特劳斯《死亡与净化》。 用不和谐音解构和音来描述生命从繁华喧嚣中走向寂灭。和谐音与不和谐音——协和的音程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有一种压迫感。因为音程的比率不同,像2:1、3:2或4:3等让频率间有点间隔会给人和谐感,而11:12频率很相近往往带来不和谐感。

第三课 节奏:音乐的基础

关键词

音乐记谱法(musical notation) 节奏(rhythm) 节拍(measure/netor) 小节(bar) 弱起(pickup) 强音(accent) 切分音(syncopation) 乐谱(score) 强拍(downbeat) 弱拍(upbeat) 速度(tempo) 渐慢(retard) 音乐记谱法

1、西方的音乐记谱法,使音乐更加精确,让作曲家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很好的保存了作者的原意;另外,记谱法更利于音乐作品的完整保存,精准地再现作品。在古典音乐作品演奏中,表演者的作用则不显得那么重要,与其它种类的音乐形式有很大区别。 ★示范曲目:穆斯林祈祷的圣歌

在音符之间游走的美,是无法用西方的音乐记谱法记录的。 ★示范曲目:查克·曼卓琳的萨克斯独奏片段

对于即兴演奏的爵士乐手,如果有人规定采用记谱法演奏,也就等于剥夺了这段音乐的神韵,取走了曲子的灵魂。如何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演奏两小时呢?也许是在确定了音乐基本范式的笼统计划,留给演奏者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的即兴发挥。

2、音乐记谱法如何影响了西方的音乐?在西方的音乐会时,音乐会开始前大家都会保持安静,等待经典作品的准确呈现。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节奏、音符、音符值、附点、休止符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将时间分为长、短段,并由此形成旋律的音高。

音符。是乐谱中简单代表了持续时间长度和固定音高的符号单位。音符通常使用二分法,即每多加一道杠,表示的时长就变为原来的一半。有时也用三分法表示。

音符值。在乐谱中用来表达各自音符之间的相对持续时间。音乐中相邻的音符(和休止符)相互之间有着2:1的比例关系,如一个2分音符等于两个4分音符等等。

附点。记在音符符头右边的小黑点,使得原音符时值增长了1/2。 休止符。是乐谱上标记音乐暂停顿或静止和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 律动、拍和节奏

我们的身体有自己律动,音乐的律动与人类的脉搏节奏基本一致,大约72下/分钟。从心理学上讲,我们不喜欢没有规律的杂乱的节奏,而是会按照我们的理性把这些稳定的一连串拍进行重组。四分音符是音乐中最常出现的拍子单位。我们会按两个或三个拍子划分单元,这些单元称作小节,(经常重复的)长短不同的节拍的组合称作节奏。乐谱中经常看到的2/4、3/4等等,其中的4就是四分音符表示拍,而其中的2表示每单元两拍子。我们的课里只讲单拍子,不讲复合拍子,所以只需要分辨两拍子和三拍子即可。

★示范曲目:科尔?波特Cole Poter《战歌》

这是两拍子的歌。用重音分辨,强弱、强弱是二拍子的标志。 加入的切分音是为了使歌曲更加活泼。

★示范曲目:《铃儿响叮当》也是两拍子的乐曲。

接下来是一首三拍子歌曲。

弱起

通常乐曲的第一拍是强拍,但也有的乐曲在重拍前有一小段音乐,叫做弱起(拾音头)。尽管所有音乐都有重拍,但不是所有音乐都从重拍开始。 识别重拍方式:有四种方式音乐家告诉我们重拍在哪里

1.音符的时值延长。在这首宗教音乐里,所有的长音都是重拍。

2.重音。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曲子,莫扎特在每个重拍上都加了一个重音符号“∨”。

3.伴奏的音域或音高。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钢琴的左手部分的音域,是低中中、低中中,低音是重拍。

4.和弦的变化:和弦是旋律的基础,其变化必须与旋律保持协调一致,而和弦的变化通常都在重拍上。

★示范曲目:一段摇滚歌曲。

这是一段四拍子的曲子,摇滚乐通常都是四拍子而不是二拍子,我们称之为四四拍。你可以作为四拍子也可以用两拍子打出来,但和弦变化时通常都在重拍上。这一段旋律就是比较典型的通过和弦变化体现重拍。

★示范曲目:肖邦葬礼进行曲开始部分,听这段旋律并找出与黑板上标出的有相同节奏的那组。 ★示范曲目:肖邦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示范曲目:莫里斯·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第四课 节奏:爵士 流行和古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7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