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问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3-05-29 22: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 0 1 3年第 1期(总第1 9 3期)

浅谈提问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马传强

六合区瓜埠镇初级中学,江苏南京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 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语文教师的提问无效、无序、无章的现象存在的较为普遍,教师的提问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因而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

2 1 1 5 1 1

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

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一

准确切入,设置矛盾,激发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 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

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在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就有对提问法的精辟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不菩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

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 (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

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

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可见,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提问法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同时也是现代教学中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维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思维是

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 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

不同含义

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

从研究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1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

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二、变直为曲,方法灵活,引人入胜

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2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

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3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答问,即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 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

:我低声问: “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

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把握课堂提问艺术,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

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

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

“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

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gg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