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半天讲义

更新时间:2023-11-02 17: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文写作》授课讲义

(半天时间)

提示:讲授6项内容 1.公文的涵义 2.公文写作程序 3.公文写作格式 4.常用公文写法 5.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6.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公文涵义

在中国,在今天,公文的涵义是指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公文,而不是指公文的定义。公文的定义不是谁可以随便界定,而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来明确,具体内容可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于2000年8月24日公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于公文涵义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文件、中国政府公文以及国家各个系统的内部规定。

(一)中国共产党文件

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包括以下14种: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决议是排在第一位置的文件,属于党特有的文件,国家机关没有这种文件。其主要功能是用来表达或公布会议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与决议的功能基本相同,也是党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安排时使用的文件。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党的大会上作出的安排用决议;由各级党组织作出的安排用决定。

指示主要用于党对下级组织布置工作。属于党特有的文件,国家政府机关没有这种文件。

意见主要用于党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主要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于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主要用于党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和告知、传达重要情况。 公报主要用于党向社会各界公布重大事项或情况。该公文也属于党所独有的文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党公布重大事项与情况,只能用公报,不能用公告与通告,因为公告与通告属于政府文件,而不是党的文件,文种选用不要混淆。

报告主要用于党的下级组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请示主要用于党的下级组织向上级请求指示或批准。 批复主要用于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请示的答复。

条例主要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是党特有的文件。国家政府没有该文件。

规定主要用于党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

行为规范,是党特有的文件,国家政府没有该文件。

函主要用于党组织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以及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会议纪要主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二)中国政府公文

中国政府公文又称行政文书,泛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所发布的文件,发文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文书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为:“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主要发文对象是国家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企事业单位,面对的最广大对象是全中国公民。

按照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中国政府公文包括13种(见国发[2000]23号文件)。如下: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这13种公文与上述中国共产党的14种文件,虽然有些文种完全相同,却从属于两个不同系列,具体运用时,除非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文,否则这两个系列不可混淆。 (三)各系统文件

各系统文件是指在国家政府以外,各个系统、各机关单位内部的文件。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公文各系统不能使用:命令、通告与议案。

使用命令这种公文,必须达到相应级别。一般应该是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至少应该是地市级。比如“国家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令”、“北京市市长令”等。

通告不同于公告,具有强制性。一般系统(社会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没有权力向社会公众发布带强制性文件。

议案主要用于各级政府向同级人代会提交需要审议的事项。各系统,只要其身份不是政府,就无权使用该公文。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代表向人代会提交的文本,应该是“提案”,而非“议案”,因为人大代表的身份,只是“代表”,而非“政府”。

因此,脱开这三种公文,各系统的公文,一般10个左右,即决定、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公文写作程序

大致说来,公文写作的规范程序包括十大环节:接受领导指令、分析领导意图、提炼公文主旨、查找行文依据、选定行文材料、设计行文结构、实施行文写作、自查自改文稿、内部审读文稿、报送核稿审批。分述如下。

(一)接受领导指令 这是实施公文写作的第一步。

公文写作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写作,是被动写作,是“命题作文”,其动因是领导的安排。简单说,领导让谁写谁才可以写。如果领导没有指派,不但不可以写,对于相关情况,甚至连过问都不可以过问。

这实际涉及的是写作者的资格问题。这里所说的资格,不是文字水平资格,而是职业资格与身份资格,说到底,是写作者的工作权限问题。其他文章写作,一般没有这个问题,而公文写作首先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写作者对于公文写作这一特点和要求,必须明确。

接受领导指令,除了涉及公文写作者的资格问题,还涉及领导者是否知人善任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对牛弹琴。这话的涵义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牛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弹琴者的问题了。不要责怪牛听不懂你的琴声,你为什么要对牛弹呢?牛的问题是水平问题,而弹琴者的问题则是智慧问题。你知道牛不懂你的琴声么?不知道而对牛弹,那是你的无知;知道却还要对牛弹,那就是你的固执和愚蠢了。

所以,公文写作程序的第一步,要求有关领导一定把好关。一篇公文应该由谁写,先要选准人。人没有选准,写作者不具备写作公文的权限与资格,第一步就错了。公文的质量也就无从保证了。

(二)分析领导意图

公文写作者接受领导指令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分析领导意图。写作者写出的公文如果质量不高,没有写出让领导满意的公文,问题常常出在这里:没有弄清领导意图,拿起笔来就草率行动了。

公文写作不可以这样。其他文章写作也不可以这样。有一种很时尚的观点认为,写作是自我表达,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我们自己而写。持这种观点的人有谁想过,为自己写作实际上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很容易做到。我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与读者无关,与别人无关。这不等于一个小孩子自娱自乐的游戏么?实在太简单太容易了。在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q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