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更新时间:2023-08-30 18: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光纤通信的特点

光纤通信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当今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与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共同

支撑着全球通讯网,同时80﹪以上的信息在光纤中传送,光复用技术已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容量,而全光传送网将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1、 巨大的传输容量

这是光纤通信优于其他通信的最显著特点。现在光纤通信使用的频率为1014—1015Hz

数量级,比常用的微波频率高104—105倍,因而信息容量理论上比微波高出104—105倍。梯度多模光纤每公里带宽可达数GHz,单模光纤带宽可达数百THz数量级。

注:(1T=103G=106M=109K=1012单位常量)

2、 极低的传输衰耗

多模光纤在850nm波长下的衰减系数为0.8—2.0dB/Km,在1300 nm波长下的衰减系数

为0.8—1.5dB/Km ;单模光纤在1310nm波长下的衰减系数为0.3—0.45dB/Km,在1550nm波长下的衰减系数为0.2—0.28dB/Km。与其相比,同轴电缆对60MHz信号的衰耗为19dB/Km,市话电缆对4MHz信号的衰耗为20dB/Km,所以光纤传输比电缆传输中继距离要大得多。

3、 抗电磁干扰

光纤由介电材料制成,不怕电磁干扰,也不受外界光的影响,在核辐射的环境中也能

正常通信。

4、 信道干扰小、保密性好

光纤的结构保证了光在传输中很少向外泄露,因而光纤中传输的信号之间不会产生串

扰,更不易被窃取,保密性优于传统的电通信方式。

5、光缆尺寸小、重量轻、可挠性好

光纤的外径仅125µm,弯曲成直径数毫米的小圈也不至于折断,同时光纤材料资源丰

富,广泛运用可节省大量的铜、铝等矿产资源,光缆质量轻,相对电缆更易于敷设,光纤不会锈蚀、不怕高温、接头不会产生电火花。

光纤传输概述

光纤传输系统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由光缆及光传输设备构成的现代通信传输系统。它的基本单元是点到点的

传输线路,每个基本单元是由光发送端机、光缆线路和光接收端机三部分构成(光发送端机和光接收端机简称光端机)。

1. 光纤与光缆

按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模式划分,可分二类:

● 单模光纤(Single-Mode)只传输主模,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传输。这样完全避免了模式色散,使得单模光纤的传输频带很宽,

因而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传输。单模光纤使用的光波长为1310nm或1550nm。

● 多模光纤(Multi-Mode)在一定的工作波长下(850 nm /1310 nm),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由于色散的影响,这种光纤的

传输性能较差,频带较窄,故传输的容量小,距离比较短。

按光缆纤芯的直径划分,可分三大类:

● 50μm缓变型多模光缆;

● 62.5μm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缆;

● 8.3μm突变型单模光缆。

光缆与光缆和光缆与光设备之间的连接,通常有对接、机械连接和熔接三种方式,前两种方式连接损耗较大,但连接灵活机动,后

一种方式连接损耗小,但连接时需要光纤接续机。机械连接通过光纤连接器来完成,光纤连接器又分多模和单模。多模连接器有U

型环路连接器、插座式连接器和C型连接器;单模连接器有FC型(平面对接型)、PC型(直接接触型)、SC型(矩形)和ST型。

2.光纤传输的特点

光纤传输与其它传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 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光纤线路具有三个不同光波长的传输窗口(850nm、1310nm或1550nm波长),每个传输窗口可安排不

同的光载波,每个光载波所能携带的通信带宽约为几千兆赫兹甚至更高。

● 信号损耗小、传输距离长。一般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约为十几dB/km,传输频率越高传输损耗越大,可是在1550 nm波长时光纤

损耗仅为0.2~0.3dB/km,传输距离可达50~100km。

● 外界电磁波干扰及光纤间相互串扰小。因为光纤是非金属介质材料,本身具有电绝缘特性,因此它不会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而

且光纤间相互串扰也很小。

● 线径细、重量轻,制造的原料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光纤的直径很小,通常光缆的光纤芯子标称直径为62.5μm,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便于制造多芯光缆和工程施工,而且制造原料SiO2资源十分丰富。

正是由于光纤传输系统具有以上优点,所以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及远程医疗等很多领域。

光纤视频监控系统

早期以同轴电缆为线路建立的电视监控系统,只能是一种局部的小范围的监控系统,它通常是对一台设备、一个房间或一幢大楼等进行监控,系统半径只能在几百米。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形成了由PC机、视频卡、视频压缩软件和电信通信网络组成的桌面视频监控系统。从理论上讲它能较好地与局域网融合,但由于目前数字图像压缩技术还不完善,数字图像的数据又太大,即使经过压缩处理,局域网的带宽资源仍无法承受。为了提高数字图像信号的压缩比,减少数据量,系统只能牺牲图信号的实时性和画面质量,所以目前的桌面视频监控系统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监控图像,它仅适合于对图像信号实时性要求较低、监

控范围太大、监控点太分散和对画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如银行、居民小区的安全防护监控等。

光纤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专用光纤视频传输网而建立的,它充分利用了光纤传输的特点,不仅可在单根光纤中提供高质量的多

路的监控图像,还可提供多路的音频和控制数据。这样一纤多用,不仅降低了工程成本,而且提高了工程的总体功能。因此,光纤

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众多监控系统中,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视频监控方案。光纤视频监控

系统主要用于:

● 对交通运输部门(如城市交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 对军事重地实行监视、控制和报警。

● 对军事阵地实行可视化指挥监控。

● 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 对工厂、煤矿、石油等部门实行安全防盗和防火监视和报警。

● 对机要部门(如档案室、文件室、金库和保安等)的监视、控制和报警;

● 对高层建筑、智能大厦、大型商场的监视、控制和报警;

单模、多模光纤的区别

目前常用的光纤按模式分有两大类: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由于存在色散严重、衰耗大、可用带宽窄、成本高等问题,已经只是在智能楼

宇的光纤布线方面还保留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当多模光缆用于视频图像传输时,只能满足最远3~5km左右的传输距离,并且对视频光端机的带宽(针对模拟调制)和传输速率(针对数字式)有较大的限制,一般适用于短距、小容量、简单应用的场合。特别是因色散的影响大大限制了采用高速率传输的非压缩数字光端机在传输距离、容量方面的应用。

按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模式划分,可分二类:

● 单模光纤(Single-Mode)只传输主模,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传输。这样完全避免了模式色散,使得单模光纤的传输频带很宽,因而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传输。单模光纤使用的光波长为1310nm或1550nm。

● 多模光纤(Multi-Mode)在一定的工作波长下(850 nm /1310 nm),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由于色散的影响,这种光纤的传输性能较差,频带较窄,故传输的容量小,距离比较短。

几种主要光纤的特点

G.652标准单模光纤

标准单模光纤是指零色散波长在1.3μm窗口的单模光纤,国际电信联盟(ITU-T)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2光纤。其特点是当工作波长在1.3μm时,光纤色散很小,系统的传输距离只受光纤衰减所限制。但这种光纤在1.3μm波段的损耗较大,约为0.3dB/km~0.4dB/km;在1.55μm波段的损耗较小,约为0.2dB/km~0.25dB/km。色散在1.3μm波段为3.5ps/nm·km,在1.55μm波段的损耗较大,约为20ps/nm·km。这种光纤可支持用于在1.55μm波段的2.5Gb/s的干线系统,但由于在该波段的色散较大,若传输10Gb/s的信号,传输距离超过50公里时,就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色散补偿模块。 G.653色散位移光纤

针对衰减和零色散不在同一工作波长上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发成功了一种把零色散波长从1.3μm移到1.55μm的色散位移光纤(DSF,Dispersion-ShiftedFiber)。ITU把这种光纤的规范编为G.653。然而,色散位移光纤在1.55μm色散为零,不利于多信道的WDM传输,用的信道数较多时,信道间距较小,这时就会发生四波混频(FWM)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如果光纤线路的色散为零,FWM的干扰就会十分严重;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还会减小。针对这一现象,人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光纤,即非零色散光纤(NZ-DSF)———G.655。 G.654衰减最小光纤

为了满足海底缆长距离通信的需求,人们开发了一种应用于1.55μm波长的纯石英芯单模光纤,它在该波长附近上的衰减最小,仅为0.185dB/km。G.654光纤在1.3μm波长区域的色散为零,但在1.55μm波长区域色散较大,约为(17~20)ps/(nm·km)。ITU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4。

G.655非零色散光纤

针对色散位移光纤在1.55μm色散为零,会产生四波混频,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不利于多信道的WDM系统的问题,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还会减小。针对这一特点,人们研制了非零色散光纤(NZ-DSF)。非零色散光纤实质上是一种改进的色散位移光纤,其零色散波长不在1.55μm,而是在1.525μm或1.585μm处。非零色散光纤削减了色散效应和四波混频效应,而标准光纤和色散移位光纤都只能克服这两种缺陷中的一种,所以非零色散光纤综合了标准光纤和色散位移光纤最好的传输特性,既能用于新的陆上网络,又可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它特别适合于高密度WDM系统的传输,所以非零色散光纤是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的最佳传输介质。

全波光纤

由朗讯公司发明的全波光纤ALL-waveFiber消除了常规光纤在1385nm附近由于OH离子造成的损耗峰,损耗从原来的2dB/km降到0.3dB/km,这使光纤的损耗在1310nm~1600nm都趋于平坦。其主要方法是改进光纤的制造工艺,基本消除了光纤制造过程中引入的水分。全波光纤使光纤可利用的波长增加100nm左右,相当于125个波长通道100GHz通道间隔。全波光纤的损耗特性是很诱人的,但它在色散和非线性方面没有突出表现。 色散补偿光纤

色散补偿光纤(DCF,DispersionCompensatingFiber)是具有大的负色散光纤。它

是针对现已敷设的1.3μm标准单模光纤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单模光纤。为了使现已敷设的1.3μm光纤系统采用WDM/EDFA技术,就必须将光纤的工作波长从1.3μm转为

1.55μm,而标准光纤在1.55μm波长的色散不是零,而是正的(17-20)ps/(nm·km),并且具有正的色散斜率,所以必须在这些光纤中加接具有负色散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以保证整条光纤线路的总色散近似为零,从而实现高速度、大容量、长距离的通信。

光缆的敷设

一、直埋光缆的敷设

1、开沟

光缆沟的截面尺寸应按施工图要求,其底宽随光缆的数目而变,一般为1到2条光缆,沟底宽30-40cm;3条光缆,沟底宽55cm;4条光缆沟底宽65cm。沟底宽度约为底宽+0.1倍埋深。同沟敷设的光缆不得交叉、重叠,两直线段上的光缆沟要求越直越好,直线上遇有障碍物时可以绕开,但绕开障碍物后应回到原来直线上,转弯段的弯曲半径不少于20m。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30m是,宜采用S形敷设或按设计要求的措施处理。

2、沟底处理

一般地段的沟底填细土或沙石、夯实,夯实后其厚度约10cm;风化石和碎石地段应先铺约5cm厚的砂浆,然后再填细石或沙石,以确保光缆不被碎石的尖刃划伤;若光缆的外护层为钢丝铠装时,可以免铺砂浆;在土质松软易于崩塌的地段时,可用木桩和木块作临时护墙保护。

3、光缆的布放

直埋敷设大多在野外进行,只有路由沿公路时,才能采用机械布放,机械布放采用卡车或卷放线平车作牵引,先由起重机或升降叉车将光缆盘装入车上绕架,拆除光缆盘上的小割板或金属盘罩,指挥人员应检查准备工作确已就绪后开始布放。机动车应缓慢前移,同时用人手将光缆从缆盘上拖出,轻放在沟边,放出20m 后再由人工放入沟中。直埋敷设目前使用机械牵引的条件往往很少,一般为人工布放,人工布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线肩扛方式(注意无论用什么方式布放,都不准将光缆在地面拖),人员隔距小,由指挥人员统一行动;另一种是人工抬放方式,先将光缆盘成8字形,每2KM光缆堆成10个8字形,每组用

皮线捆6组,每组由4人抬缆,组间各配一人协调,第一组前边由2人导引,布放时在统一指挥下各组抬起沿沟向前移动

4、回填

回填之前必须对布放的光缆进行检查、测量。外观检查光缆外护套是否有损伤,对有金属护套的光缆作对地绝缘电阻测试,一般用兆欧表,光纤作通光测试,确认光缆无损后方可回填土,先回填15 cm厚的细土或沙石,严禁将石块、砖头、冻土推入沟中,回填时应派人下沟踩缆,防止回填土将光缆拱起,沟内有积水时,为防止光缆成飘浮状态可将光缆压入沟底填土,第一层细土填完后,应人工踏平后再填,每填30cm踏平一次,回填土应高于地面10cm,如果光缆的接头暂不接,则必须用混凝土板、砖等保护缆端的交叠部分,并标出醒目的标记,直到实际连接后拆除。

光缆铺设和光端机施工指导

注意:施工中请选用单模光缆。

一、 光缆的制造:光缆的制造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过程:

1. 光纤的筛选:选择传输特性优良和张力合格的光纤。

2. 光纤的染色:应用标准的全色谱来标识,要求高温不退色不迁移。

3. 二次挤塑:选用高弹性模量,低线胀系数的塑料挤塑成一定尺寸的管子,将光纤纳入并填入防潮防水的凝胶,最后存放几天(不少于两天)。

4. 光缆绞合:将数根挤塑好的光纤与加强单元绞合在一起。

5. 光缆外护套:在绞合的光缆外加一层护套。

二、 光缆的种类:

1. 按敷设方式分有:自承重架空光缆,管道光缆,铠装地埋光缆和海底光缆。

2. 按光缆结构分有:束管式光缆,层绞式光缆,紧抱式光缆,带式光缆,非金属光缆和可分支光缆。

3. 按用途分有:长途通讯用光缆、短途室外光缆、混合光缆和建筑物内用光缆。

三、 光缆的施工:

多年来,做光缆施工使得我们已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法和经验。

(一) 光缆的户外施工:

较长距离的光缆敷设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这里不一定最短的路径就是最好的,还要注意土地的使用权,架设的或地埋的可能性等。必须要有很完备的设计和施工图纸,以便施工和今后检查方便可靠。施工中要时时注意不要使光缆受到重压或被坚硬的物体扎伤。光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要大于光缆自身直径的20倍。

1. 户外架空光缆施工:

① 吊线托挂架空方式,这种方式简单便宜,我国应用最广泛,但挂钩加挂、整理较费时。 ② 吊线缠绕式架空方式,这种方式较稳固,维护工作少。但需要专门的缠扎机。

③ 自承重式架空方式,对干线要求高,施工、维护难度大,造价高,国内目前很少采用。 ④ 架空时,光缆引上干线处须加导引装置,并避免光缆拖地。光缆牵引时注意减小摩擦力,同时每个节点上要余留一段用于伸缩的光缆。

⑤ 要注意光缆中金属物体的可靠接地。特别是在山区、高电压电网区和多山地区一般要每公里有3个接地点,甚至选用非金属光缆。

2. 户外管道光缆施工:

① 施工前应核对管道占用情况,清洗、安放塑料管,同时放入牵引线。

② 计算好布、放长度,一定要有足够的预留长度。

③ 一次布放长度不要太长(一般2KM),布线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牵引。

④ 布缆牵引力一般不大于120kg,而且应牵引光缆的加强心部分,并作好光缆头部的防水加强处理。

⑤ 光缆引入和引出处须加顺引装置,不可直接拖地。

⑥ 管道光缆也要注意可靠接地。

3. 直接地埋光缆的敷设:

直埋光缆沟深度要按标准进行挖掘,标准见下表:

不能挖沟的地方可以架空或钻孔预埋管道敷设。

① 应保正平缓坚固,需要时可预填一部分沙子、水泥或支撑物。

② 敷设时可用人工或机械牵引,但要注意导向和润滑。

③ 敷设完成后,应尽快回土覆盖并夯实。

(二) 建筑物内光缆的敷设:

① 垂直敷设时,应特别注意光缆的承重问题,一般每两层要将光缆固定一次。

② 光缆穿墙或穿楼层时,要加带护口的保护用塑料管,并且要用阻燃的填充物将管子填满。 ③ 在建筑物内也可以预先敷设一定量的塑料管道,待以后要铺设光缆时再用牵引或真空法布光缆。

光端机施工现场作业指导

光纤通信在人们传统思维中是一个价格很高的东西,现在不了,在监控行业中,光端机以其高质量的传输效果、低价位的工程成本以及施工使用的方便简捷,在越来越多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希望这份现场作业指导书能为您的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线路铺设部分

1. 光缆铺设

目前,绝大多数新开设的工程现场都使用单模光缆,因为它传输距离远,传输效果好,光缆和光端机的价格也较多模低(多模光缆已处于淘汰之列),在光缆选

择上必须注意(天地伟业全系列光端机均为单模)。

l 光缆选型

按架设方式分,有架空或管道铺设和直埋型铺设两种,绝大多数的现场都选用前者,另外,无论对于多少路、带何种接口的光端机,一对光端机只占用一芯光纤,在施工过程中要留有预备的光纤芯,据此铺设合适芯数的光缆。

l 光缆熔接

光缆铺设完毕两端需要和光纤跳线熔接,请选择专业做光纤熔接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您完成,天地伟业全系列光端机默认光接口均为FC口,请熔接FC接头的光纤跳线。

2. 线缆铺设

线缆部分主要是光端机到摄像机、拾音器或解码器等前端设备的接线。 l 各类信号的线缆选型

视频及音频线选用同轴电缆,一般选用SWV75-5系列,控制线需选用RVVP2*0.5的双芯屏蔽线,其余线缆需按要求选择,如以太网口需用五类双绞线等。。 l 线缆距离

前端监控点为动点时,光端机到解码器的控制线距离不应超过150米;前端监控点为定点时,光端机到摄像机视频线的距离不应超过250米;一对光端机所带解码器的数量不应超过此对光端机视频的路数。

(二) 光端机安装部分

1. 室外的安装

光端机本身并不防水,在室外安装时,必须要有防水措施,如防水箱等。

2. 室内的安装

不同的型号外观并不相同,但都可放入标准机柜中,注意:光纤熔接盒到光端机的跳线绝不允许弯折,应该将其盘为整齐的环状,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光路衰减。

3. 看灯识故障点

天地伟业数字系列光端机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功能,通过这些灯的状态您可以方便的判别出:输入信号是否有、光纤线路是否通、光端机工作是否正常。这将为您的安装、调试带来极大的便利,指示灯具体作用如下:

l 视频发射光端机如有视频输入时,视频座旁相应的指示灯会亮,由此可判别前端信源是否正常。

l 光纤线路正常连通时(衰减在正常范围之内),视频接收机所收到相应视频通路的指示灯也会亮。如:发射机第一路接入视频(指示灯亮),光纤线路正常连通时,接收机第一路的视频指示灯也同时亮。同时也说明光端机自身工作正常。 l 光纤线路没有正常连通或光纤线路衰减过大,在发射端未接任何视频时,接收机的所有视频指示灯都会亮。

l 带控制接口光端机数据指示灯会随着监控人员的控制动作快速闪烁。

(三) 使用部分

光端机为纯硬件运行的设备,不需要软件的支持,同时天地伟业光端机具有光功率自适应调节电路,无需在现场调节各项参数,同时,监控设备的开发环境均为24小时不间断运行,请确保不要经常为光端机通、断电,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何准确定位光缆线路的障碍点

在光传输系统故障处理中故障定位的一般思路为:先外部、后传输。也就是说在故障定位时,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光纤断裂、电源中断等,接着再考虑传输设备。因此如何精确的将障碍点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分析光缆线路的常见障碍现象及原因:

1、线路全部中断:光板出现R-LOS告警,可能原因有光缆受外力影响被挖断、炸断或拉断等;

2、个别系统通信质量下降:出现误码告警,线路可能的原因有光缆在敷设和接续过程中,造成光纤的损伤使线路损耗时小时大;活动连接器未到位,或者出现轻微污染,或者其它原因造成适配时好时坏;光纤性能下降,其色散和损耗特性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光纤受侧应力作用,全程衰耗增大;老化损害光缆;光缆接头盒进水;光纤在某些特殊点受压(如收容盘内压纤)等。

在确定线路障碍后,用OTDR对线路测试,以确定障碍的性质和部位,当遇到自然灾害或外界施工等外力影响造成光缆线路阻断时,查修人员根据测试人员提供的位置,一般比较容易找到,但如不是上述情况,就不容易从路由上的异常现象找到障碍地点。这时,必须根据OTDR测出的障碍点到测试点的距离,与原始测试资料进行核对,查出障碍点处于个哪个区段,再通过必要的换算后,再精确丈量其间的地面距离,直至找到障碍点的具体位置。但是往往事不如意,障碍点与测量计算的位置相差很大,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而由于光缆线路障碍造成的影响或损失会更大。

如何才能更精确的判断障碍点的准确位置:

一、首先要分析影响光缆线路障碍点准确定位的主要因素。

1、OTDR测试仪表存在的固有偏差

由OTDR的测试原理可知,它是按一定的周期向被测光纤发送光脉冲,再按一定的速率将来自光纤的背向散射信号抽样、量化、编码后,存储并显示出来。这样OTDR仪表本身由于抽样间隔而存在误差,这种固有偏差主要反映在距离分辨率上。OTDR的距离分辨率正比于抽样频率。

2、测试仪表操作不当产生的误差

在光缆故障定位测试时,OTDR仪表使用的正确性与障碍测试的准确性直接相关。例如:仪表参数设定和准确性、仪表量程范围的选择不当或光标设置不准等都将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

A、设定仪表的折射率偏差产生的误差

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光纤其光纤折射率是不同的。因此使用OTDR测试光纤长度时,必须先进行仪表参数设定。折射率的设定就是其中一。当几段光缆的折射率不同时可采用分

段设置的方法,以减少因折射率设置误差而造成的测试误差。

B、量程范围选择不当

OTDR仪表测试距离分辨率为1米时,它是指图形放大到水平刻度为25米/格时才能实现。仪表设计是以光标每移动25步为1满格。在这种情况下,光标每移动一步,即表示移动1米的距离,所以读出分辨率为1米。如果水平刻度选择2公里/每格,则光标每移动一步,距离就会偏移80米(即2000/25米)。由此可见,测试时选择的量程范围越大,测试结果的偏差就越大。

C、脉冲宽度选择不当

在脉冲幅度相同的条件下,脉冲宽度越大,脉冲能量就越大,此时OTDR的动态范围也

越大,相应盲区也就大。

D、平均化处理时间选择不当

OTDR测试曲线是将每次输出脉冲后的反射信号采样,并把多次采样做平均处理以消除一些随机事件,平均化时间越长,噪声电平越接近最小值,动态范围就越大。平均化时间越长,测试精度越高,但达到一定程度时精度不再提高。为了提高测试速度,缩短整体测试时间,一般测试时间可在05—3MIN内选择。

E、光标位置放置不当

光纤活动连接器、机械接头和光纤中的断裂都会引起损耗和反射,光纤未端的破裂端面由于未端端面的不规则性会产生各种菲涅尔反射峰或者不产生菲涅尔反射。如果光标设置不够

准确,也会产生一定误差。

3、计算误差

计算光缆线路障碍点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计算过程中的误差、以及对结果的取舍与实际

不符等,都将引起较大的距离偏差。

二、提高光缆线路故障定位准确性的方法

1、正确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

A、正确设置OTDR的参数

使用OTDR测试时,必须先进行仪表参数设定,其中最主要是设定测试光纤的折射率和

测试波长。只有准确地设置了测试仪表的基本参数,才能为准确的测试创造条件。

B、选择适当的测试范围档

对于不同的测试范围档,OTDR测试的距离分辨率是不同的,在测量光纤障碍点时,应选

择大于被测距离而又最近的测试范围档,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仪表的本身精度。

C、应用仪表的放大功能

应用OTDR的放大功能就可将光标准确置定在相应的拐点上,使用放大功能键可将图

形放大到25米/格,这样便可得到分辨率小于1米的比较准确的测试结果。

2、建立准确、完整的原始资料

准确、完整的光缆线路资料是障碍测量、定位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重视线路资料的收集、整理、核对工作,建立起真实、可信、完整的线路资料。在光缆接续监测时,记录测试端至每个接头点位置的光纤累计长度及中继段光纤总衰减值,同时也将测试仪表型号、测试时折射率的设定值进行登记。准确记录各种光缆余留。详细记录每个接头坑、特殊地段、S形敷设、进室等处光缆盘留长度及接头盒、终端盒、ODF架等部位光纤盘留长度,以便在换算故障点路由长度时予以扣除。

3、正确的换算

有了准确、完整的原始资料,便可将OTDR测出的故障光纤长度与原始资料对比,迅速查出故障点的位置,但是,要准确断故障点位置,还必须把测试的光纤长度换算为测试端(或接头点)至故障点的地面长度。测试端到故障点的地面长度可由下式计算:L = (L1-L2)/(1+P)-L3—L4-L5 1+a式中,L为测试端至故障点的地面长度(单位为米),L1为OTDR测出的测试端至故障点的光纤长度(单位为米),L2为每个接头盒内盘留的光纤长度(单位为米),L3为每个接头处光缆和盘留长度(单位为米),L4为测试端至故障点间各种盘留长度(单位为米),L5为测试端至故障间光缆敷设增加的长度(单位为米),a为光缆自然弯曲率(管道敷设或架空敷设方式可取值0.5%,直埋敷设方式可取值0.7%-1%),P为光纤在光缆中的绞缩率,P值随光缆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好应用厂家提供的数值,当无法预知P值时,工程中也可自己运用公式进行取,但应注意R值为光纤至中心距离(即半径),测量时应注意松套光纤纤芯的位置;h为节距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缆长。测量时一般应剖开光缆多测几个节距,取其平均值。

4、保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

障碍测试时应尽量保证测试仪表型号、操作方法及仪表参数设置等的一致性,使得测试结果有可比性。因此,每次测试仪表的型号、测试参数的设置都要做详细记录,以便于以后利用。

5、灵活测试、综合分析

障碍点的测试要求操作人员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在光缆线路两端进行双向故障测试,并结合原始资料,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再将两个方向的测试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使故障点的具体位置的判断更加准确。当故障点附近路由上没有明显特征、具体障碍点现场无法确定时,可采用在就近接头处测量等方法,可在初步测试的障碍点处开挖,端站测试仪表处于实时测量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t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