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陶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10 05: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学陶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马 华 兴

东阳江镇学陶村地处东阳市与磐安县交界山区,该村与镇政府驻地相距约35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98户、565人,党员12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为我市24个低收入集中村之一,2009年被列为我市村庄全面整治重点村。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资源:全村现有土地面积12172亩,其中水田203亩,旱地159亩,山林11810亩,森林覆盖率83%。主要经济作物有香榧、茶叶、药材等,其中香榧种植面积600多亩,茶叶种植面积200多亩,药材种植面积100多亩。

2.集体经济: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左右,主要来源是八达电站每年支付村3.6万元(八达电站修建时,需向村支付土地征用补偿款40万元,村将40万元借给八达电站,每年收取利息3.6万元。)和上级补助等。

3.公共设施:村现有综合办公楼一幢,占地132平方;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占地约60多平方;村文化广场一个,占地约500多平方;宣传橱窗三个。村至八达的通村公路12.5公里于2006年进行了硬化。全村有线广播接入户为180户,入户率为90%,有线电视接入户140户,入户率为70%。全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安全卫生饮用水农户覆盖率为85%,开通了班车。

4.村民收入:2008年,学陶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香榧、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08年全村香榧收

1

入为70余万元,茶叶收入约3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128户370人,低保户为10户12人,五保户为3户3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村庄整治项目圆满实施。2009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陶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改变村民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投资近62万元,完成村庄整治项目8个。投资近5万元,对村7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进行了硬化;投资近8万元,对全村3000米的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近10万元,对村内近1万平方米的赤膊房进行了粉刷;投资3万多元,对公屋进行了修缮;投资3万多元,对全村进行了绿化;投资2万元,建成了公共厕所;投资0.6万元,修建了2个污水处理池;投资30万元,对村前长1500多米的河道进行整理,整理后达12米宽。

2、经济发展能力得到保障。2009年前3季度,来料加工费为6万元,目前,已形成60-70人的来料加工队伍。09年,经镇、市申报,省林业厅已将学陶村近12000亩山林列为省级生态公益林,每亩可补贴10元,从2010年起,村每年可拿补助近12万元。

3、业余文化生活显著加强。市教育体育局向学陶村赠送了价值2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并于8月安装到位,为村民开展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村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由于集体积极薄弱,村庄整治资金投入较大,到目前为止,除镇拨付了村庄整治预付款12.5万元,市农办、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补助还没有到位,资金缺口较大。

2

2.村民经济收入手段单一。目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香榧、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这二项收入占总收入的60%,占农业收入的81%。同时,这二项收入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香榧、茶叶的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不能保证每年的收成。

3.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虽然村文化广场进行了硬化,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但村里老年活动中心开展活动较少,村民空闲时间仍以打扑克、玩麻将为主,不能开展有效的文化活动。宣传橱窗也没得到很好的利用。

四、今后发展建议

1.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村民基本收入水平。 一是围绕“山”字做文章,着力发展特色化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榧种植现已成为学陶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有香榧树,而且学陶村香榧品种是最好的品种之一,村里有百年以上香榧古树265多株,产量稳定。香榧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要进一步打响 “学陶香榧”的品牌,充分利用与东阳市梦的农庄签订的香榧基地联营协议,大力发展新基地,积极利用和推广科技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产量,同时抓好加工销售。并以扩大香榧树种植面积为契机,大力发展茶叶、板栗等相关产业。

二是围绕“人”字做文章,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村外出务工经商和在本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仅123人,在家人员为442人,占总人口的78%。香榧、茶叶的的生产、加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茶叶的生产、加工为每年的4--5月,香榧的生产、加工为每年的9--10月,因此,村民空闲的时间较多。而来料加工业所特有的就业门槛低、投入少、技术要求不高、风险小等特点,非常符合农户的实际所需,

3

对于增加村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是围绕“绿”字做文章,尝试发展休闲旅游业。学陶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绿色食品丰富,是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场所。河道整治项目完工后,村里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非常适合人们游玩。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转变思路,积极寻找联系外来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共同开发,达到双赢的效果。

2.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变村民生活环境。 目前,村庄整治项目顺利实施后,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下步,要切实制定好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制度,营造一个村貌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完备,环境整治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氛围。 一是落实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制度。结合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不出现新的垃圾积存点,道路、河道旁、公共场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推进卫生改厕工程,同时做好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治理。

二是落实村庄绿化管理养护制度。要加强对村庄原有绿化保护和利用,结合新建绿地,实现村庄绿化,村民房前屋后绿化。通过社会捐款、村级拨款、村民自购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在认真做好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绿化工作。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确保绿化的养护率和成活率,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以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为兴奋点,全面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利用现有文化阵地。发挥村里现有的宣传橱窗、广播、文化休闲广场、老年活动室、体育健身器材等阵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4

二是积极建设多种活动阵地。充分利用村综合办公楼,积极建设黑板报、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青少年文化活动室、影视播放室、电脑室、教育培训室等农村文化活动阵地。

三是努力培养农民文体骨干。认真做好各类文化人才的吸收、培养工作,充分发挥文化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文化,组建好老年人、妇女、青少年等文化宣传队伍,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尽管学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陶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与此同时,学陶村两委班子高度团结,信心充足,全体村民心凝力聚,热情高涨,这为学陶村进一步建设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与精神基础。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学陶村将会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作者系中共东阳市委宣传部派驻东阳江镇学陶村指导员 2009年12月2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5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