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03 15: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判断题20题单选题15题多选题10题问答题5题】

一、判断题

1.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2.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直接决定不予开除。(ⅹ)

3.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不得同时给予政务处分。(ⅹ)

4.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ⅹ)

解析:作出之日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ⅹ)

解析:可以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ⅹ)

解析: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ⅹ)

解析: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ⅹ)

解析:从事管理的人员

10.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11.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监察机关应当按规定予以纠正。(ⅹ)

解析: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

12.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13.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14.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ⅹ)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7.参与赌博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8.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20.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一定范围宣布。(ⅹ)

二、单选题

1.为了规范监察机关的政务处分工作,促进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C),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

A.《宪法》

B.《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D.《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一条

2.公职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被调查的公职人员的(A),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政务处分。

A.具体身份B.具体职务

C.管理权限D.工作单位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

3.下列什么机关给予公职人员的处分称为政务处分。(C)

A.任免机关B.所在单位

C.监察机关D.以上都是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任免机关、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作出的称为政纪处分。

4.某县移民局在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时,第二批名单随机从“十三五”规划的搬迁名单中抽取3642人,与第一批名单重复89户334人,造成严重后果,副局长庞某对此应负主要责任。监察机关不可能给予庞某哪种处分:(B)

A.警告B.严重警告

C.降级D.撤职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六条。严重警告为党纪处分种类。

5.某县环保局副局长房某某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程中受贿35.8万元;在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期间受贿100万元,对房某某的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B.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

C.移送司法机关作进一步侦查

D.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责任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七条

6.公职人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的,同时会受到下列哪种政务处分。(B)

A.开除B.撤职C.记过D.警告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八条。

7.2018年,街道公务员何某被人举报与他人通奸,县纪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何某在2008年在外地嫖娼曾被当地公安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当时何某是中共党员,在某私营企业工作。何某可能会受到什么处分。(C)

A.只受到党纪处分

B.只受到政务处分

C.党纪政务双重重处分

D.党纪重处分、政务轻处分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八条

8.局长魏某某因涉嫌私分罚没财产,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魏某某立案前已经办理好“港澳七日游”审批手续,现在还能否如期出游?(A)

A.不能

B.能,无须任何机关同意

C.须经所在单位同意

D.须经立案机关同意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

9.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在(A)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相应变更手续。

A.一个月B.三个月C.六个月D.一年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10.监察机关在调查、审理期间,不必履行下列哪些程序:(C)

A.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告知被调查人

B.将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

C.将拟给予政务处分的种类告知被调查人

D.听取被调查人陈述和申辩,并对其陈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

11.对公职人员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复审、复核,按照(A)的规定办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D.《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12.副局长张某在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期间,检举了原局长王某的受贿犯罪行为,并提供了重要证据材料,但王某已在去年因车祸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监察机关不能对王某立案调查

B.监察机关可以对王某立案调查

C.监察机关应给予王某政务处分

D.王某已死亡,不再追缴其赃款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

13.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哪些单位可以给予其处分。(D)

A.任免机关

B.监察机关

C.人事关系所在单位

D.以上都可以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九条

14.监察机关在调查公职人员黄某贪污、挪用本单位公款案件中,发现黄某还涉嫌走私犯罪,对黄某赃款的处理下列正确的有(B)。

A.黄某的所有赃款均应由监察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B.黄某退缴的贪污款应返还单位

C.黄某退缴的贪污款应上缴国库

D.黄某退缴的挪用款应上缴国库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走私赃款依法应由海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15.2006年镇政府工作人员魏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截留发放给某“五保户”的补助款,累计5600元人民币,用于个人购买摩托车等。2016年案发后,魏某某退缴了赃款,但该“五保户”已于三年前亡故且无继承人,此款该如何处理。(D)

A.返还给魏某某

B.返还给该“五保户”所在村集体

C.捐赠给公益组织

D.上缴国库

解析:《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

三、多选题(10题)

1.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ABCD)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C.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D.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2.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政务处分种类有:(ABCDEF)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

D.降级E.撤职F.开除

3.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ABCDEF)

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B.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C.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E.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F.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4.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ABCDEF)

A.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B.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C.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D.包庇同案人员的

E.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F.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5.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D)

A.职务B.职级C.衔级D.级别

6.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ABC)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

7.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ABCDE)

A.在选拔任用、录用、聘用、考核、晋升、评选等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

B.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C.对依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为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D.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

E.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8.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ABCDE)

A.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财物的

B.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C.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D.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E.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9.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ABCDE)

A.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B.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C.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

D.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误导、欺骗行为的

E.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10.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或者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ABCD)

A.拒不执行政务处分决定的

B.拒不配合或者阻碍调查的

C.对检举人、证人或者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D.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四、问答题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2.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3.政务处分的期间分别是什么?

答: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违法事实和证据;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61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