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书

更新时间:2023-05-16 1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批准编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申 请 人:何敏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邮政编码:电 话:传 真:电子信箱:申请日期:

课题任务书

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37号 610075 028- 028-

2002年6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二年制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目标、设计方案

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用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法止痒,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涂。口服 抗组胺药物,应合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 B 族。局部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溶液、涂膜剂, 皮损苔藓样变显著者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封包。播散性患者可用静脉封闭疗法,物理治疗 方面可酌情选用紫外线治疗、磁疗、矿泉浴、氦氖激光皮损或穴位照射,二氧化碳激光扩散光束 局部理疗照射,或烧灼治疗,液氮冷冻疗法,浅层 X 线照射,放射性核素32

磷、90 锶局部敷贴疗

法。但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不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而且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多 毛、感染等副作用。故其治疗应在中医中药、针灸或中西医结合领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可靠的 治疗手段。 本病

因其皮损如牛项之皮,中医称为“牛皮癣” ,又因其好发于颈部,称为“摄领疮” 、“ 钮 扣 风” ,如云: “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是衣领楷所作,故名摄领疮 也。 ”有的因其顽固难治 ,叫“顽癣” 。隋 代《 诸病 源候 论〃摄 领疮 候》 根据 病发 部 位,首 次提出了“摄领疮”病名。宋代《圣济总 录〃诸癣疮》则提出“牛皮癣”病名 。明 代《外 科 正 宗〃顽癣 》从 其外 观 形态 又作 了进 一步 描 述: “牛 皮癣 如 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 如朽木。 ”清代《外科大成》和《医宗金鉴 》不仅对本病症状有了进一步描述,而 且 指 出 其病 因 不 外 风热湿虫 四者,治疗上主张内 外结合,并制定了一 些内服外涂的方药, 至 今 仍有 一 定 的 治疗价值。 在病因病机方面,祖国医学任为,情志不遂,风邪侵扰,以致营血失和,经脉失疏为其 主要病因病机特点,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为本病 病机特点。治疗则以辩证论治为主。综合众多医家报道,目前中医针灸辩证论治神经性皮炎,方 法多样,显示了祖国医学在此领域的优势,但是,综合分析各家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诊疗 标准不尽统一,甚至有的欠准确,欠客观定量化,有许多仍为定性的描述,以至于众多治法孰忧 孰劣无法比较,难于判定,更不便推广使用.特别是有关中医针灸治疗本病的基础研究甚少。因 此,充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制定和采取严格、客观的诊疗标准,规范、优选治疗手段,进 行系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乃是今后研究本病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1)基于科学规范的科研设计,并进行临床研究,对于全面、合理、客观地评价神经性皮 炎的各种治疗方法,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势在必行;神经性皮炎是青壮年常见病和难治病,目前 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 (2)为神经性皮炎提供一种客观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可弥补目前治疗的空白; (3)我们以往的初步临床观察表明,采用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但该技术尚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规范杨氏贴棉灸的操作规程,并采用现代医学研究的科研设计原 理和方法,对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禁忌症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规范的、客观研究和 评价。 系统完善该种治疗方法, 并确定其临床疗效, 使其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法, 向社会推广。

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设计方案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病例的选择 遵照 200

2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孙传兴主编的第二版《临床疾病诊断 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的神经性皮炎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并参考 1994 年 6 月 28 日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的诊断及 分型方法[2]特制定标准如下: ①诊断标准: A.临床上分类: (一)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1.好发于颈、肘、骶、眼睑处。 2.开始先觉局部瘙痒,后出现群集粟粒至米粒大扁平丘疹,表现光滑发亮,丘疹呈淡褐色, 久之发展成苔藓样斑块。 (二)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皮疹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好发于头、肘窝、腰等处。 B.瘙痒剧烈,夜间尤甚, C.慢性病程,愈后易复发。 D.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 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3.1.1.2 中医辨证分型 本病主因七情内伤,风邪侵扰,以致营血失活,经脉失疏所致。综合临床见证分为以下 几种: ① 风邪蕴阻证:皮损初起为丘疹,迅速融合为红色斑片,高出皮肤,大小不等, 表面粗糙,可见抓痕及血痂,自觉瘙痒。兼见口干渴饮,心烦不宁,睡眠差,舌质 红,苔薄黄,脉滑数。 ② 血热生风证:皮损浸润肥厚,状如牛领之皮,剧痒,数年不愈。 ③ 虚生风证:久病皮损不退,日渐加重,以致局部皮肤肥厚,表面干燥有鳞屑, 剧痒,舌质淡,苔薄,脉细。 主编:张信江,张合恩 《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年 6 月 1 日 第一版

3.1.1.1 西医诊断标准与分型

3.1.1.3 试验病例标准 (1).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可作为试验病例。 ②年龄在 18~60 岁之间。5

③近 2 周内无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物史,1 周内无外用此类药物史 ; 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见附件)。 (2). 排除标准 ①年龄>60 岁者或年龄<18 岁者; ②病灶在会阴部者; ③有全身或接触性药物过敏史者; ④皮损局部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者 ⑤ 有严重内分泌、心血管、血液、肝肾等系统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者; 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3).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①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②资料不全者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③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④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治疗者。 3.1.2 观察方法 (1). 病例数估算 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方法,根据计数资料试验单位估计推算本试验的病例数 (n),n=(Uα+Uβ)2(1+1/k)P(1-P)/(Pe-Pc)2(王家良主编《临床流

行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 年第二版〃P145)Pe 为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愈显率 87%,Pc 为对照组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愈显率 72%。 经计算:n=124 考虑到失访的影响尚需再加 20%的样本量故每组需观察 150 例,两组共观 察的 300 例,三个中心每中心观察 100 例(1:1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 (2)、随机分组方法 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 SPSS 软件进行随机化分配(见附件),依次装入随机 信件分配治疗,并作登记。在分组时保证患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的均衡性,并注意各 中心试验组间的均衡性。 (3)盲法 贯彻盲法精神,在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时确保试验者、观察者、资料收集者分离,统计分析工 作由专人进行。 (4)多中心临床试验 本课题的临床技术研究在三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在课题负责单位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严格 按照共同制定的研究设计方案进行临床研究。

3.1.2.1 病例分组

3.1.3 技术路线(见下图) 病例诊断 排除 符合纳入标准 指标采集

随机分组

对照组 去炎松

治疗组 杨氏贴棉灸

标准操作规程 规范文本和录像

指标采集 退出 疗程结束评价

统计处理

安全性 3.2 观察方案 3.2.1 治疗方法

疾病疗效

卫生经济学

(1).治疗组 A. 操作方法:先将病损部位常规消毒,用皮肤针叩刺出血,以脱脂棉少许,摊开状如铜

钱大小的蝉翼薄片,贴于患部或经穴上,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依次火柴点燃,令其一 漂而过迅速燃完,然后再换一张,如法再贴再灸,如此3~5次。如皮损面积过大,可 分次治之。7

c、疗程:每隔3~5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1 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2).对照组 采用现行公认的治疗神经性皮炎常用的中效激素类药去炎松对照。 方法:将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均匀涂抹患处,每日3次,每日用温水轻洗一次。 疗程:连续4周为 1 疗程,1 疗程后观察结果。 3.2.2 等。 (2).一般体格检查:如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 (3).安全性指标: A. 全身反应(随时记录) B. 血、尿、便常规化验(治疗前后各查一次) 。 C. 心、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各查一次) (4).疗效性指标观测 观察指标

(1). 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范围) 、性别、种族、身高、体重、健康史、用药史、患病史

(5).异常情况的处理 本方法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在灸的过程出现烧伤起疱等,作常规处理即可。 3.2.3 随访 3.2.3.1 目的:对秩边透水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非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型的远期效应的稳定 性进行观察。 3.2.3.2 方法:①对已显效的病例进行治愈率、复发率的观察。 ②随访时间以

结束治疗时为起点,3 个月一次,共二次 ③随访以电话或信件的形式进行。 3.2.4 结果与分析 3.2.4.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2002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孙传兴主编的第二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 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的神经性皮炎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并参考 1994 年 6 月 28 日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的诊断及分型 方法[2]特制定标准如下:8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完全消退,不痒。或残留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 好转:皮疹明显消退,无新疹发生,自觉瘙痒减轻或皮损消退 30%以上 未愈:皮损依然如故,或消退不足 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②评定方法: 按上述所有疗效标准判定; 3.2.4.2 疗效结果分析 1) 总体疗效分析。 2) 症状、体征疗效分析: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分析。 3) 远期疗效分析 ,治疗结束后半年内患者疗效巩固情况

3.2.5 安全性评价 (1) 、对正常生理状态的影响 (2) 、技术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方法不会对正常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在贴棉灸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烧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严

格按照灸法操作要求进行,防止意外发生。按照以下分级,详细判断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症状、 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措施及消失时间,发现不良反应时,临床医师依据病情判断是否中止 试验,严重者 24 小时内报牵头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 级:比较安全,有轻度不良反应,不需任何处理可继续治疗。 ——3 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治疗。 ——4 级:因不良反应中止本研究。 3.2.6 依从性评价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依从性: a) 对照组的依从性:采用药物计数法,清数受试者剩余的处方药物量,借以测估受试者的 依从性。 受试者已用的药物量 用药依从性= ─────────── 受试者应用的药物总量 ×100%

b) 贴棉灸法的依从性:采用治疗次数计数法,借以测估受试者的依从性。 受试者已接受治疗次数 贴棉灸治疗依从性= ─────────── ×100% 受试者应接受治疗总次数 根据临床研究方案规定的标准可判别受试者的依从程度,达到此标准者称依从性高,否则就 低。 3.2.7 卫生经济学分析9

本课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此法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显 著、易被患者接受,也易于临床推广应用。与其它疗法相比,针刺疗法简、便、廉、验,患者不 需住院,平均日门诊费用 20~30 元。另外,前列腺炎患者除受疾病本身的

困扰外,往往因生活质 量严重下降而导致家庭危机、离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更具深远的社会意义。 3.2.8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并参照《药品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的要求,制订知情同意书。采用受 试者或其法定代表/监护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字,向受试者提供有关临床研究的详细情况,内容 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过程,如治疗措施、分组、检测、受试者预期可能得到的收益和可能 发生的风险与不便, 以及可供选用的其他诊疗方法等。 同时明确说明受试者的个人资料均属保密, 受试者参加临床研究是完全自愿的,在临床研究的任何阶段均有权随时退出临床研究而不会遭到 歧视或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若发生与临床研究有关的损害,受试者可得到适当的 补偿。在得到受试者或其法定代表/监护人的签名并注明日期后方可进行临床研究。若受试者或 其法定代表/监护人均无阅读能力,则应有一名见证人在场,经详细解释知情同意书后,受试者 或其法定代表/监护人口头同意后,由见证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3.2.9 质量控制和保证 (1)为了使本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对临床研究和实施过程的有关操作规程进行科学、严谨、 规范的制定。 (2)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熟悉掌握诊疗措施的实施方案,以提高研究人员的内部观 察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保证临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3)设臵质量监控员,对研究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查,检查、确认所有研究数据的记 录与报告以及病例报告表填写的正确与完整,并保证与原始资料一致。 (4)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考核指标,对三个中心试验组的分工以及组织协调 等问题有具体的规定,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详见实施计划、考核指标) (5)为保证患者的依从性,在试验期间不能采用与研究治疗有关的技术方法和药物。 3.2.10 中止和撤出研究的标准 (1) 应对研究中止的原因及临床研究的关系认真记录,规定受试者中止临床研究的标准。 (2) 在受试者中止临床研究时,进行相应的临床评价,并确定中止临床研究后的资料统计处 理原则。 (3) 对中途由受试者提出退出临床研究的,要明确记录原因,若受试者未按时来院复诊时, 应通过电话、信件咨询理由,调查其中只研究后的情况,并进行受试者中途撤出临床研究时的临 床评价。 3.2.11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专业统计学工作者承担统计分析任务,并参与从研究设计、实施至分析总结的全过程。研究 方案和病例报告表完成后制定统计分析计划,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

进行必要的修改数据分析10

完成后提供统计分析报告。 3.2.11.1 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录入: A. 建立数据库:根据病例报告表表格的项目采用 EpiData2.1a 软件建立相应的录入程序,并 设定录入时的逻辑审查限定条件,对数据库进行试运行,进而建立本试验专用的数据库系统。 B. 病例报告表表的进一步检查:已经审核声明签字的病例报告表表交数据管理员,数据管 理员对日期、入组标准、剔除标准、脱落标准、缺失值等进行检查:如有疑问,可填写“数据问 题表” ,返回监查员,由研究者对疑问表中的问题进行书面解答并签名,交回数据管理员, “数据 问题表”应妥善保管。 C. 数据录入:由数据管理员进行数据同步录入,采用双人录入法。 D. 数据的审核:对数据库采用 EpiData2.1a 软件中的核查功能进行每一项目的查对,报告不 一致的结果值,然后逐项核对原始病例报告表,予以更正,再随机抽取 10 份病例报告表和数据 库中的数据进行人工比较,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病例报告表中的结果一致。 3.2.11.2 数据集选择 意向性分析(ITT:Intention-to-treat): 对所有经随机化分组,分配了随机号的全部病例,称为 愿意治疗人群。统计分析时将其中未能观察到全部治疗过程的病例资料,用最后一次观察数据结 转到试验最终结果,对主要指标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意向性分析。 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Per-Protocol):所有符合试验方案、依从性好(服用研究用药或接受治 疗次数数量在 80%--120%)、试验期间未服禁止用药、完成 CRF 规定填写内容的病例,对基线特 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3.2.11.3 统计分析内容 A. 受试者分配情况分析: ——各中心受试者分布表:报告各中心各组的计划受试者数、筛选、纳入受试者数、实际 完成受试者数、剔除受试者数及脱落受试者数; ——剔除和脱落原因分析表:根据剔除和脱落原因,分类报告两组的剔除和脱落受试者数 及所占比例; ——治疗(服药)依从性比较表:报告各组的治疗(服药)例数、依从例数及依从率。 B. 可比性分析报告 C. 临床疗效分析 D. 安全性分析 E. 统计方法选择 ——计数资料用 X2 检验; ——计量资料用 F 检验或 t 检验; ——等级资料用 Ridit 分析或秩和检验; ——考虑多中心效应时,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比较用 CMH X2 检验。 3.11.4 统计软件包 所有统计计算用 SAS6.12 和 SPSS10.0 统计分析系统进行。

三、实施计划、考核指标 总经费: 12.65 元

注:时间安排以季度(或月)为单位。 (页面不敷,可加页)

4

四、经费预算分类细目

(页面不敷,可加页)

五、合同

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本合同自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6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