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

更新时间:2023-08-08 02: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牛丽娟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公正理论自古有之,又众说纷纭。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的不公正问题,妨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认

识我们国家公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公正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公平正义为社会和谐服务,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平正义公正理论和谐社会

公正问题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来受到重视。研究者对于公正的阐释各不相同.但我们对从古到今中

外公正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对一些普遍现象

的公平问题研究者形成了绝对共识。当代社会存在一些

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影响。

一、当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一)当今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之所以被广泛地重视.正是因为社会存在着差别.存在着诸多不平等的现象。

1.城乡差异引发的不公平。这一不公平现象是由社会

的长期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商业网点

密集,售后服务完善,第i产业相对发达;而农村则人口分散,交通闭塞,消费环境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由此,出现了城乡居民待遇不同,享受的社会福利和公正设施不同,造成了不平等。另外,农村人口进城又面临人脉关系缺乏所带来的职业生存上的不平等,影响到发展机遇的不平等。2.区域差异引发的不平等。这一差异是由改革开放政策的差异造成的.如最为明显的东两部差距。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大部分地区率先实现了开放政策,经济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水

平的巨大差异。东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思想

观念和政府行为诸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正如法国思想家勒鲁所指出的.人类对于平等的信

仰一旦取消,任何国家都将成为霍布斯所说的那个样子,到处发生丧失理智的激情和敌对利益的冲突。可见。作为一个社会理想.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二)社会不公平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了一些人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我党之所以能够执政。在于当时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在民众当中1人群

体和农民群体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居于主体性的位置.是主要的社会群体,如果主要群体的权利受到了影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信心问题。

2.损伤了一部分人创新、变革、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的能动性。社会不公现象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相抵触。不利于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二、历史上对公正理论的阐述

关于公正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有学者在发表自己的

114

万 

方数据见解。在中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关于公正的论述就有诸多

观点。

(一)西方历史上的公正理论。

1.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公正理论。“所有的人在说公正

时都是指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使一个人倾向于做正确的

事情,使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嗡正的也就

是守法的和平等的,不公正也就是违法的和不平等的。公正常常被看作德行之首,比星辰更让人崇敬。但是亚里士

多德所研究的是作为德性的一个部分的公正,包括分配

的公正、政治的公正、回报的公正、自然的公正和约定的公正。其中与本文探讨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构建联系

最密切的是分配的公平和政治的公正。

2.马克思对公正理论的阐述。在实现社会历史正义问题上.把生产关系的改造和生产力的革命、把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因此,消灭阶级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如果社会主义革命在开始的时候还不具备这个前提,那它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也首先必须创造出这种前提。

3.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美德一样。“第一项正义原则:每一个人都必须享有最大限度的基本自由的平等权利。第二项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是这样形成的:(1)应该有理由期望这些不平等对每一个

都是有利的;(2)取得地位和公职的机会对外开放。这两

个正义原则暗示着社会基本结构的两大部分:一是有关

公民的政治权利部分,一是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的部分,第一个原则要处理前一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原则则要处

理后一方面的问题”。②

此外.柏拉图把等级的维护视为正义,休谟指出公共福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穆勒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一些规则。诺奇克强调正义即人权,麦金太尔坚持正义即美德.等等。

(二)古代中国的公正思想。

在中国古代公正思想也有发展,正如宋希仁先生所说:“中国人很重公平、正义,自古论说者不少。诸子百家之论有所谓平.有所谓正。有所谓义。公、平、正、义虽然各有诠解.但又互相贯通。公者比正,公则万事平;义者正也。正者义之要;公者以仁体之无私,无私即为正。”

公正思想在西方和中国历史上表现出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变得更加重要,我国就提出把公平正义作为和

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国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

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一)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平正义。

公平和正义是政治哲学最为核心的概念。关于正义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分歧,体现出正义理论的复杂性。胡锦涛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公平注重分配的公正是罗尔斯的第二正义原则。正义更注重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的公正.即体现罗尔斯的第一正义原则。分配公正不是吃“大锅饭”.分配的依据应该明确,只能按照某一客观尺度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只能是一定程度的合理,由此引起的收入差距则需要国家来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国家,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即

分配的公正),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即政治的公正)。公平

和正义二者应该有一个黄金分割比例。

(二)公平正义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

家的信心。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

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公平正义就是要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

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只有让广大劳动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平等地享受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坚定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色.更快地建成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三)公平正义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社会公平正义是指给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竞争的

机会和平台,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所的积极性,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这是同现代社会完全相

适应的~种分配原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现实规则。按贡献分配并没有违反公平正义原则。而是公平正义原则在

当今社会一个更好的体现,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被带

动之后,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从而实现更高水平

的公平正义。所以公平正义从眼前利益看是调动人们的(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

环境。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不公带来的一些问题将会

万 

方数据迎刃而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很多矛盾也会得到解决.每个人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享

受他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广大人民的心理稳定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政治稳定.同时对经济稳定也产生间接的影响,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感受公平正义的政策带给他们的实惠.树立正确的公平正义观,必须在利益追求和社会稳定之间取得平衡。其底线是社会的稳定,上限是利

益的追求。两者之间就是要形成利益追求的空间。和谐社

会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丰t会.但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相对均

衡或大体均衡的社会。

(五)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实现丰七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得到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中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些和谐社会基本特征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注释:

(D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P127.

②汤姆比彻.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364.

参考文献:

[1]宋希任.公平论(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杨汴南.略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J].学术界,芜湖市委党校,1994,(3).

[3]胡海波,宋禾.正义、正义观与正义理论[J].求是

学刊.1998,(3).

[4]何建华.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5]弗兰克纳.伦理学[J].三联书店.

[6]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

[7]汤姆比彻,哲学的伦理学[M]冲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07级伦理学专业研究生)

115

差别的分配,从实际效果来看,有利于调动每个社会成员

积极性,长远看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

会的小康建设。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牛丽娟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234文教资料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2009(26)

参考文献(9条)

1.宋希任 公平论(序) 1997

2.杨汴南 略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 1994(03)3.胡海波;宋禾 正义、正义观与正义理论 1998(03)

4.何建华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期刊论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3)5.弗兰克纳 伦理学

6.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7.汤姆比彻 哲学的伦理学8.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9.汤姆比彻 哲学的伦理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 蔡伟红.赵秀芳.CAI Wei-hong.ZHAO Xiu-fang 浅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男女平等问题[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2)

2. 刘莹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高度关注社会公平[期刊论文]-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1)3. 杨慧玲.黄琳庆 加强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期刊论文]-传承(学术理论版)2009(1)4. 陈海燕 论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期刊论文]-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6)5. 李培林 社会公正、黄金分割与和谐社会建设[期刊论文]-中国图书评论2006(7)6. 梁燕雯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7. 何志群 让公平正义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7(10)8. 周程帅.胡红姣 对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6)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wjzl200926058.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z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