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更新时间:2023-04-27 02: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要点精解】

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区别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

键型 离子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用等

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

电解质在溶液中粒子形

式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离子方程式中表示

形式离子符号或

化学式

化学式

2.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①强酸:HCl 、H 2SO 4、HNO 3、HClO 4、HBr 、HI 、HMnO 4… ②强碱:NaOH 、Ca (OH )2、Ba (OH )2、KOH 、RbOH … ③大部分盐:Na 2CO 3、BaSO 4、AgCl 、KNO 3… (2)弱电解质:

①弱酸:如H 2S 、H 2CO 3、CH 3COOH 、HF 、HCN 、HClO 等。氢氟酸(HF )是具有强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H 3PO 4、H 2SO 3从其酸性强弱看属于中强酸,但仍属于弱电解质。

②弱碱:NH 3·H 2O ,多数不溶性的碱[如Fe(OH)3、Cu(OH)2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Zn(OH)2等]。③少部分盐:如HgCl 2,HgBr 2等。 ④水:是由强极性键构成的极弱的电解质。 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

(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因电离是吸热反应。

(3)同离子效应:在某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某一相同离子的另一电解质,会抑制电解质的电离。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或盐酸,均会抑制醋酸的电离。

(4)能反应的离子:加入能与电解质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反应的另一物质,会促进电解质的电离。

2.对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小结如下:

条件变化平衡移

电离

K离子数目离子浓度

加热正向移

增大增大增多增大

稀释正向移

增大不变增多减小

加冰醋酸正向移

减小不变增多增大

加盐酸逆向移

减小不变H+增多CH

3

COO-减少

加醋酸钠逆向移

减小不变H+减少CH

3

COO-增多

说明: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等的影响,其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典例精析

【例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

3COOH B.Na

2

O C.H

2

SO

4

D.SO

2

答案:D

解析:酸、碱、盐都属于电解质,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

2

O也属于电解质。典题训练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

3COOH B.Cl

2

C.NH

4

NO

3

D.SO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基本概念,因此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别切记不能混淆这些概念。Cl

2

及溶液既不是电解质,又不

是非电解质,因为Cl

2不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又是混合物。SO

2

水溶液能导电但

不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因此是非电解质。典例精析

【例2】在0.1mol·L-1CH

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

COOH CH

3

COO

-+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

3

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2)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①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②浓度:当弱电解质溶液被稀释时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A、加水,有利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虽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数目增加B、加碱于弱酸电离的H+反应使电离正向移动,但H+浓度减小。C、加强酸提供H+,抑制弱酸电离,但H+浓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D、加同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同离子抑制弱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典题训练

2.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

COO-+H+要使溶

液中c(H+)/c(CH

3

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B.降低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

答案:D

解析:A项,加入NaOH会中和H+,使平衡右移,但c(H+)减小的更多,致使

c(H+)/c(CH

3

COOH)减小,故A项错误。B项,降低温度,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H+)/c(CH

3COOH)减小,故B项错误。C项,加少量冰醋酸,c(CH

3

COOH)增大,

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c(CH

3COOH)增大的更多,故c(H+)/c(CH

3

COOH)减小,C

项错误。D项,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c(H+)/c(CH

3

COOH)值增大,符合题意,D项正确。

典例精析

【例3】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1的醋酸溶液至0.01mol·L-1,

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 B.c(H+)C. D.c(H+)·c(OH-)

答案:A

解析:在稀释过程中,醋酸溶液的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n(CH

3

COOH)减小,

n(CH

3COO-)减小,因此n(H+)/n(CH

3

COOH)增大,减小;但c(H+)减小。

由于温度不变,因此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即c(H+)·c(OH-)不变。

典题训练

3.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有哪些方法?(写出三种方法)

答案:方法一:测0.1 mol/L的CH

3

COOH溶液的pH值,若大于1,则说明醋酸为弱酸。

方法二:测出NaCl显中性、CH

COOHNa溶液显碱性,则说明醋酸为弱酸。

3

COOH溶液各10mL,分别稀释至100mL,方法三:取pH值等于3的HCl、CH

3

分别测出溶液的pH值,

COOH溶液pH值在3~4之间,则说明醋酸为弱酸。

CH

3

【感悟高考】

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

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4

pH<7

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

D.若1mL pH=1的盐酸与100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3.(2010?广东理综卷)HA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1Na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A-)>c(H+)>c(OH-)B.c(Na+)>c(OH-)>c(A-)>c(H+)

C.c(Na+)+c(OH-)=c(A-)+c(H+)D.c(Na+)+c(H+)=c(A-)+c(OH-)

4.(2010?福建卷)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常量共存

C.由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 B++OH-D.由0.1 mol/L一元碱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 HA+OH-

4.(2009?上海)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

3

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化学式电离常数

HClO K i=3×10-8

H 2CO

3

K

i1

=4.3×10-7

K

i2

=5.6×10-11

A.c(HCO3-)>c(ClO-)>c(OH-)

B.c(ClO-)>c(HCO3-)>c(H+)

C.c(HClO)+c(ClO-)=c(HCO

3-)+c(H

2

CO

3

)D.c(Na+)+c(H+)=c(HCO3-)+c(ClO-)+c(OH-

)

【感悟高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a,故A错误;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

;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 V1=10-(14-b)V2,现在

V 1/V

2

=10-2,又知a=1,所以b=11。

2.答案:D

解析:A明显错误,因为阳离子浓度都大于阴离子浓度,电荷不守恒;D是电荷守恒,明显正确。NaA的水解是微弱的,故c(A-)>c(OH-),B错;C的等式不符合任何一个守恒关系,是错误的。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pH=12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OH-,不能与HCO

3

-共存。pH=0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H+,在

NO

3

-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无法共存。0.1mol/L的一元碱的pH=10表明该一元碱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在NaA溶液中A-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4.答案:A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H

2CO

3

的酸性大于HClO,HClO的酸性大于HCO

3

-的酸性,

则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

3

-,故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

判断,C项和D项等式右边都漏掉了CO

3

2-的浓度,故均错误。

【考点精练】

1.(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检测)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

4Na++H++SO

4

2一B.NaHCO

3

Na++HCO

3

C.H

3PO

4

3H++PO

4

3-D.HF+H

2

O F-+H

3

O+

2.(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3.(2010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温室时,有下列四种溶液:

①0.1 mol/L氨水②0.1 mol/L NH

4Cl溶液③0.2 mol/L盐酸和0.2 mol/LNH

4

Cl

溶液等体积④0.2 mol/L NaOH溶液和0.2 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上述四种溶液种,c(NH

4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4.(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下列有关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A.0.1mol·L-1NH

4

Cl溶液中:c(Cl-)+c(OH-)=c(NH4+)+c(H+)

B.0.1mol·L-1NaHSO

3

溶液中:c(SO32-)+c(HSO3-)+c(H2SO3)=0.1mol·L-1

C.0.1mol·L-1KAl(SO

4)

2

溶液中:c(SO42-)=c(Al3+)+c(K+)

D.足量铁屑溶于稀硝酸所得溶液中:c(NO3-)>c(Fe2+)>c(H+)>c(OH-)

5.(2011年安徽合肥市高三上学期联考)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6.(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检测)室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乘积为

1×10-26,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A.Cl-B.HCO C.Na+D.NO

7.(2011年上海华师大一附中高三检测)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

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8.(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检测)向少量的Mg(OH)

2

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为解释这一实验现象,同学们开展热烈讨论:

(1)大家一致认为氢氧化镁固体溶于水:Mg(OH)

2(固)Mg(OH)

2

(aq),由于

氢氧化镁是电解质,因此会发生电离①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甲同学认为:由于NH

4

Cl溶液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了①平衡右

移,沉淀溶解。请用相关方程式表示NH

4

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解释:由于NH

4Cl电离出的NH

4

+与Mg(OH)

2

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

的电解质NH

3·H

2

O,导致了①平衡右移,Mg(OH)

2

沉淀溶解。

(3)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丙同学又做了下以的实验:

①丙同学通过查阅数据(下表),选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进行确定,他选用的试剂是___(填写编号)。

a.NH

4NO

3

b.CH

3

COONH

4

c.Na

2

CO

3

d.NH

3

·H

2

O

化学式电离常数K

i NH

3

·H

2

O 1.77×10-5

CH

3

COOH 1.75×10-5

H

2

CO

3

K

i1

=4.3×10-7

K

i2

=5.6×10-11

说明丙同学选择这一试剂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

2的悬浊液中,Mg(OH)

2

溶解;由此推知,甲和

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________(填“甲”或“乙”);完成NH

4

Cl饱和溶液

使Mg(OH)

2

悬浊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9.(2011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检测)现有25℃时0.1 mol/L的氨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此时溶液中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中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的pH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7,此时c(NH)=a mol/L,则c(SO)=

________________。

10.(2011年广东省云浮市十校高三联考)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

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中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溶液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精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及强弱电解质的识别。此题一般单独出现在高考题中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训练题值得大家去思考,特别第四个答案中的水合氢离子容易被同学忽略。A项和B项均应用等号;C项应分步电离;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Cl、NH

3·H

2

O等电解质,而氯气

为单质,氨气为非电解质,故C错。提示:一定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

3.答案:C

解析:0.1 mol/L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

3·H

2

O NH

4

++OH-;0.1 mol/L NH

4

Cl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NH

4++H

2

O NH

3

·H

2

O+H+。③0.2 mol/L盐酸和0.2 mol/LNH

4

Cl溶液等体积,混合

后浓度均变为0.1 mol/L,由于HCl抑制了NH

4+的水解,故c(NH

4

+)最大。而④0.2

mol/L NaOH溶液和0.2 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却恰好相反,NaOH促进了NH

4

+的

水解,使c(NH

4+)最小。又因为NH

4

+水解和NH

3

·H

2

O的电离都是少量的,所以0.1

mol/L NH

4Cl溶液中的c(NH

4

+)比0.1 mol/L氨水中的c(NH

4

+)大,故由大到小的排

列顺序正确的是③②①④。

4.答案:C

解析:C项错误,由于Al3+有一部分已水解为A l(O H)

3

,故c(SO42-)=c(Al3+)+c(K+)不成立。A项为电荷守恒;B项为物料守恒;D项因为铁屑过量,所以生成的是Fe2+。

5.答案:B

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因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c(H+)醋酸;B项两者均为一元酸,在同体积、同浓度时,其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相同;C项稀释后,盐酸的pH=5,而醋酸继续电离出H+,其pH<5;D项盐酸中c(H+)几乎不变。

6.答案:B

解析:由水电离的H+、OH-的浓度相等,所以c(H+)水=c(OH-)水=mol/L=1×10-13 mol/L,此溶液可能是pH=1的酸溶液,也可能是pH=13的碱溶液,所以HCO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pH=3的强酸完全电离c(H+)=10-3 mol/L,随着反应的进行,c(H+)不断减小;而pH=3的弱酸,开始时c(H+)也是10-3 mol/L,但由于弱酸是部分电离,随着反应的进行,弱酸不断电离出H+来补充消耗的H+.也就是说,上述条件下,弱酸含可电离的H+比强酸多,故与足量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较多的应该是弱酸。

8.答案:(1)Mg(OH)

2(s)Mg2++2OH-(2)NH

4

++H

2

O NH

3

·H

2

O+H+(3)①b,

CH

3COONH

4

溶液呈中性,滴入Mg(OH)

2

悬浊液,若Mg(OH)

2

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

释正确,若Mg(OH)

2不溶,则甲同学解释正确。②乙;Mg(OH)

2

+2NH

4

+

Mg2++2NH

3·H

2

O。

解析:(1)①Mg(OH)

2(s)Mg2++2OH-(2)NH

4

Cl溶液中NH

4

+水解使溶液显酸

性:NH

4++H

2

O NH

3

·H

2

O+H+(3)①由电离常数可知,CH

3

COONH

4

溶液呈中性,因

此将CH

3COONH

4

溶液滴入Mg(OH)

2

悬浊液,若Mg(OH)

2

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

确,若Mg(OH)

2不溶,则甲同学解释正确,故选b.CH

3

COONH

4

。②丙同学将所选试

剂滴入Mg(OH)

2的悬浊液中,Mg(OH)

2

溶解了,说明乙同学的解释更合理。

9.答案:(1)减小(2)NH3·H2O+H+===NH+H2O<NH+H2O NH3·H2O+H+(3)a/2 mol/L

解析:(1)加入NH会抑制NH3·H2O的电离,使c(NH3·H2O)变大,c(OH-)变小。(2)NH 水解显酸性。(3)根据电荷守恒

c(NH)+c(H+)=2c(SO)+c(OH-),c(H+)=c(OH-)得:c(NH)=2c(SO)。

10.答案:(1)冰醋酸中无水,不发生电离,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2)c<a<b(3)c(4)①加CH3COONa晶体②加NaOH晶体③加Zn粉等。

解析:(1)冰醋酸中没有水,不发生电离,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能力为0。(2)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主要是c(H+)、c(CH3COO-)的变化,由图可知,c(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3)在加水稀释过程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4)可以加CH3COO-,使平衡逆方向移动,或加OH-(或Zn、Fe)消耗H+,促进CH3COOH的电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dr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