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1

更新时间:2024-03-28 1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以坎边中学为例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虽困难重重,广大英语教师应一边 积极投身于英语教学实践中,一边探索力所能及的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以坎边 中学为例作为剖析点,面向全体学生,缩小学生两极分化,着力提高英语教学质 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 对策 ; 坎边中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坎边中学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山区,许多学生来自布衣农民家庭,别说学习英语,他们连最基本的社会交往,都要先学会讲汉话,比较而言,他们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是很落后的。办学起步晚,2005年独立办学初,全校1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600多名学生。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差,进入初中的新生都是附近村级小学毕业生,他们在小学期间,师资力量极其缺乏,最基本的教学很难正常开展,近90%的学生进中学后学习都很差,而且还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心态,混出去打工仿佛就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因此普遍的学生弃学、厌学英语很严重。再者,英语教师频繁调动、频繁更换,造成英语教学缺乏可持续发展,只有摆布不前的状态。

二、学校初中英语教学困境

课改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农村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逐步被广大的教师接受,并用之于教学实践中。但我们认为,对农村中学而言冲击最大的还是英语教学。农村英语教学是学校薄弱学科。农村的学生同城市学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因为他们的起点与城里的学生不同。本人把在工作实践中感受到的和同行们交流到的实际困难列为以下几点:

1、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

仁爱版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现实的城市生活为背景,而农村学生对此较为生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对英语知识感到费力,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生活知识也成了学习的障碍。如涉及到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从没上过网,无法领悟。新教材理念的前提,还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手段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校虽说这几年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时还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加上我校经费的紧张、后勤服务的滞后,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挂图、光盘、教具也没有,更谈不上什么语音室了。

2、农村学生缺少家庭教育

由于我校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随着打工热潮使得学生家长流向城市,出现大批的“留守儿童”。学生在家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没有文化许多家长连汉话都说不清楚,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学生学习不好是老师教的不好。所以在家没有人辅导、督促,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甚至会出现不良的抵触和反叛情绪。

3、教师问题

语言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坎边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言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局限:首先, 课堂教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经费紧缺,办学条件较差。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器材和英语教学资料,教师无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虽说学校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还存在较大缺陷。并且,学校初中英语教师质量不高。这主要体现在:(1)教师不稳定流动性大,英语教师不足,因此非英语专业教师上英语而且可能经常换。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是不足的,特别是英语发音,听说读写能力等都很有限,因而很难组织良好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容易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很正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初步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2)大部分老教师都是新来的,没有经验,对教改认识不够;虽然是信息时代,但多数英语教师不爱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爱上网搜集教学资源,吸收外面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坎边中学的英语教师由于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且单一,没有新颖的方法及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课堂缺乏生气,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过度强调学生的有意记忆,忽视学生的无意学习。重视学生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背诵,忽视鼓励学生,学生体验不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也没有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这种学而无用的情绪,导致我校英语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4、学生问题

首先,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尽管教育部要求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但事实上,我国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情况却很不尽人意,农村小学没有英语教师;学校把英语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小学英语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头交际能力很差;还有的小学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这些因素导致了进入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根本达不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然而,我校所有在校生几乎都是零起点,一半以上的学生小学都没有接触过英语。这就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农村中学生中大部分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接受能力缓慢,因此其交际能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表演创造力都比较差,有些甚至为零,从而妨碍了英语的学习效率。并且,一些学生性格较内向、胆怯等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消极情绪。其次就是大部分学生不学,导致进入了八年级还有不少学生连26个字母都还不会读,更不用说一些读音规则了,对于他们来说学英语如看“天书”一般。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方法仅限于机械的记忆,很少会运用认知、交际或资源策略来进行英语学习。因此

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较低,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学习的能力了。

三、英语教学困境对策

面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我校英语教学的困境,我们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姿态去寻找一些能够解决英语教学困境的办法。下面本人就此谈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是制约学校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所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善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加强对英语教学的投入,使学校英语教师接受现代英语教学观念是关键。首先,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尽量创设和完善英语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良好的环境关注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保障。学校有着将近约三分之一还略多的留守儿童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同时关系到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尽量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学生作心理教育和自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应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农村学生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环境,学英语基本上只会采取记忆的策略,因此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因斯坦说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感兴趣的话他将会废寝忘食的把这事做好。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是持续的英语学习兴趣,必定是教师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搞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放开思想,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处理教材,

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多种教学情景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性,并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标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促进者。面对心理脆弱、成绩敏感的农村学生,英语教师更应该以真诚和友好的态度面对他们,理解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畏惧和不自信,并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他们。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曾说:只有当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处于某种直接的个人关系时,学生才能大胆地谈论想法,思考问题并与教师交换意见,这才是最好的教学。除了认识到这一点之外,没有解决教育问题的任何办法。所以说师生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的关键,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英语教学的发展及其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农村英语教育教学。我坚信随着农村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fs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