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修改稿)

更新时间:2023-05-27 21: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教学目标: 1.诵读该诗,把握音乐的节奏及感情变化。 2 .学习作者描绘音乐的方法。

整体感知 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 每一层次写的什么内容?

第一层: 描写琴声。【前5行】 第二层: 听琴感受。【后4行】

轻柔缠绵婉转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昂扬雄壮或激昂高亢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舒缓悠扬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和声中主调高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由高转低戛然而止 谦虚衬托音乐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情感烘托琴声波澜起伏 音乐效果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渲染琴技的高超

诵读诗歌感知音乐美1.体现出音乐节奏的变化 2.体会作者的感受(感情)

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如何描写琴声的?

手法+分析+效果

小结:这一部分,通过生动贴切 的 比喻通感 手法,描写了颖师弹奏 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 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 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 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 肠。” 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 直使我的心 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 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 了。这一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 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小结: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 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 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 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 赞叹。 这是一种 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 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熟读成诵1、体会比喻写声的方法 2、通过侧面感受烘托的方法

(A)(1) 对这首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起调热烈,情感激越,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 作比,让人联想 到他们的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 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 B.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像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 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中去。 C.“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像 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癫狂、飘荡,使人们也为之神游四方。 D.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有“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是琴声 变成了百

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 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 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地比喻,描写音乐 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 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烘托音乐 之妙,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 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进 ——繁密的声势; ——轻幽的音韵; ——清脆而和谐; ——悠扬而明快;

——低沉而冷涩;——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清脆而尖锐;——刚劲而激越。

《琵琶行》---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面描写运用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比喻,写出音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乐富于变化。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侧面烘托,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人和景衬托音

乐极富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相应的题目。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勿以冰炭置我肠。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颔联中“一挥手”和“万壑丘”分别表现了什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丘” 是用大自然的宏伟的音响来比喻琴声的音乐效果。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点名自己也是 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 的用典还有什么更深层地寓意? 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第一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第二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 声的魅

力。

小结教学目标: 1、诵读该诗,体会音乐的变化及蕴含的感情。 2、学习作者描绘音乐的方法。

一、诵读诗歌感知音乐美二、赏析音乐的描写手法1.正面比喻写琴声2.侧面渲染写感受

拓展运用:愁”(包括忧、悲、恨、恼等等)是一种感情活 动,如何才能形象而又生动地把它表现出来呢?最 常用的手法就是比喻。 请从你所阅读过的诗词和现在正在阅读的课文 中,回忆和查找出借助比喻来描写“愁”的诗句。 要求如下: 1.写出具体的诗词原句。 2. 在 原 句 下 注 明 喻 体 并 说 明 此 句 突 出 表 现 了 “愁”的何种情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ma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