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更新时间:2023-10-06 15:0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目: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姓 名 杨 婷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 号 105961 指导教师 王长峰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项目风险管理理论.通过这些介绍为更深入了解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打下基础,为现实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项目风险;理论;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空前全球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即体现美好又充满风险的未来。一方面,人们期望凭借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来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制造风险,使得前者难以达到。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正因为如此,风险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普遍的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风险丛生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特大型项目,若投资决策失误或风险预防不利,将会给项目相关各方带来灾难性的损失。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目前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然而,该领域内无论在风险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界定、还是风险分析技术和手段的建立、以及风险管理概念和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管加快,新建工程项目数量迅猛增加,规模日趋庞大,导致投资增加,建设周期加长,实施失控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开展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项目能够得以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达到预期地项目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我国这样的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际,这项研究会对经济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较快成熟。

二、发展历程

项目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一) 萌芽阶段(18世纪中期—20世纪五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经营管理始祖亨瑞·法约尔在他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面临的风险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而后20世纪美国爆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学家开始了对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视。1952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期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一文中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 (二) 形成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1975年)

20世纪五十年代莫布雷在其合著的《保险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内涵。

随后,美国保险管理协会(简称ASIM)开设了为期12周的风险管理课程,赫奇斯教授主持成立ASIM的―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特别委员会,并发表了―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一文,为该学科领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合著的《Risk Management in Business EnterPrise》,该书后

来成为该学科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文献。而美国与保险管理协会RIMS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从原来意义上的用保险方式转变为真正按照保险管理的方式处置风险,风险管理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 (三) 发展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

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风险管理有了快速的发展,人们从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对风险管理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很多的学术研究机构、协会成立对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指导实践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如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欧洲风险研究会等。1983年在美国RIMS年会提出的101条风险管理原则,成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使风险管理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标志着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颇具影响力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年会上对项目管理研讨,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2000版中,把风险管理内容从原来的四个方面拓展到六大层面。同时,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联合国关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风险管理的推进》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风险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普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就是要在风险成为影响项目成功的威胁之前,识别、着手处理并消除风险的源头。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建条件,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

依照项目有无预警信息,项目风险可以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所以也有两种不同的项目风险理论。一种是针对无预警信息项目风险产生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由于这种风险很难提前识别和跟踪,所以难以进行事前控制,而只能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类似“救火”式的方法控制或消减这类风险的后果。项目风险管理的另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对有预警信息的项目风险的管理。 (一) 国外研究现状

a) 风险价值VaR模型

20世纪90年代,以VaR(Value at Risk)损失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被提出并逐步兴起。VaR是在既定头寸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的最大损失估计值,是给定置信区间下的某个持有期内的最坏预期损失。

Risk Metrics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是VaR模型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计量上的典型代表。这两个模型都由J.P. Morgan所提出来。Risk Metrics模型是通过资产分为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分别来求得各类资产的VaR值,从而计算所以资产的VaR值。Credit Metrics模型是通过利用历史的信用品质迁移矩阵,求得任何组合在资产的信用品质迁移的影响下其价值的VaR值。这些方法的缺陷在于他们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割裂开来。因此后来出现了一些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集成的模型

b) 整体风险管理理论TRM

VaR 风险管理技术在风险定量计算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VaR 基于金融资产的客观概率,而没考虑其他因素。由于完整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计量、管理和控制4个过程,而且对一定量

风险进行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必然要涉及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和风险估价因素,所以单纯的根据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客观概率,只关注风险的统计特征, 并不是系统的风险管理的全部。金融风险管理的新进展即TRM 系统就是在现有风险管理系统的单一变量,即在概率(Probabilities)的基础上引进另外两个要素:价格〔Prices〕和偏好( Preference) 。谋求在三要素(3P,S)系统中达 到风险管理上的客观量计量与主体偏好的均衡最优,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控制。

TRM 技术克服了包括VaR 在内的现有风险管理技术的基本弱点,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价格、概率、偏好三个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和动态的决策,从而可以实现金融风险与风险偏好之间的均衡,使投资者承担愿意承担的风险并获得最大的风险报酬。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由几个单个决策者组成的机构主体在风险管理中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不至于由于某一决策者的行为而造成整个机构遭受过大的风险损失。所以TRM 为完整的金融风险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和视野。

目前,国际学术界已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研究与防范,达成降低损失和成本的目的。目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上。为促进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学术界定期召开有关的学术会议,交流和探讨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科威特工程科学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院校都致力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从而促进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虽然存在多种理论和方法,但实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一事实说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这一科学正逐步走向成熟。 (二) 国内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技术原是60年代以来的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只评价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未能同时引进风险管理,原因在于:

(1)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并转移风险的重要性。

(2)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是唯一或主要的投资主体,为了节省投资而不愿增加风险管理费用。

(3)风险管理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民保险公司当时刚开始组建恢复,也无工程险等险种,再加上风险管理人才奇缺等等。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同时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材料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效益,风险由国家承担。只是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己经在学术界成为了一个热点。宋明哲教授的专著《风险管理》以及段开龄博士的《风险管理论文集》是其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从现阶段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来看,研究方向都集中在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与应对以及工程保险等方面,己经形成了一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热潮。这些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例如,上海地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功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广州地铁也拟定了风险管理方案。上述两大地铁工程因为均是引进外资,所以直接采用了国际惯例的风险方法,聘请了风险

管理顾问和保险经纪人,为中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我国,己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国际工程、房地产等领域,开展风险管理应用研究,实际效果较为明显。在不断翻译引进的同时,我国有关风险研究及应用的著作不断涌现,说明工程项目风险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如今,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课题。虽然工程风险管理在中国已经逐步被采用,而且在大型项目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业主和政府的风险管理意识仍然淡薄

在我国,业主和政府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较差,尚未认识到运用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来

防御风险并转移风险的重要性。这是制约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大多数业主和政府经济主管官员不愿在资金短缺的条件下,增加风险管理费用,宁愿采用风险自留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方法。但是,这种自留的风险己经大大超过了业主或项目对风险的准备,一旦风险真正发生,工程项目就将不可能恢复财务稳定和继续建设,甚至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2) 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

工程风险识别困难。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风险研究报告或风险一览表,为

做好风险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不重复性,每个项目的情况都有差异,目前中国尚无此类研究与报告,中国的工程项目要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就只能从识别风险源开始,这样研究费用大增,风险管理成本也随之提高。

风险评价的误差大。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风险评价中无历史资料可借鉴,或者为了查

找历史资料花费巨大精力。此外,风险识别阶段会有误差,即使评价做的再好,也可能因为主要风险源的漏列而前功尽弃。

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一般风险处理手段有三种: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然而,风险回避意味着采取别的高成本技术方案,应急措施意味着更大的实际风险开支等。此外,一旦风险真正发生,就将破坏整个项目的进程。

尽管存在上述这些难题,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近几年必将有较大的发展,因为许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将投入人力进行研究,政府也加大了对工程风险管理的力度。风险管理专门人才如项目风险经理、工程项目保险经纪人、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专家等也将出现在中国各工程项目经理小组以及保险机构内。并且,中国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纷纷效仿国外风险管理模式开展风险管理,而三大保险公司(人民保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也竞相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的保险业务,国外保险公司的经纪人公司也将进军中国的项目保险市场。这对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风险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四、未来发展趋势

1998 年10 月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濒临破产, 这家由华尔街精英、政府前财政官员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组成, 曾经红极一时得金融业巨子, 在世界金融动荡冲击下难逃一劫。这使得金融界开始警醒, 进一步深人考虑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他们发现金融风险往往是以复合的形式存在, 单一形式得金融风险往往具有相互联动性。风险管理不仅是对过去的单个业务的单个风险进行管理,

而应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对所有风险集合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中应运而生。

全面风险管理ERM 的核心理念是: 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 各个种类的风险的通盘管理。ERM 系统要求风险管理系统不仅仅处理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 还要求处理各种风险,并且要覆盖到涉及这些风险的所有资产与资产组合, 以及所有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ERM 体系要能一致的测量并加总这些风险, 考虑全部的相关性, 而不是分离的、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不同的风险。

目前, 这一管理方法还只是一个框架, 但它迟早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的标准风险管理方法, 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五、小结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各参与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风险管理效应。各个项目运作主体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参与,确保在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完整有效的措施而努力,从而构建规范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与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水利水电出版社03. [2]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3]何伯森.国际工程招标与投标.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4]张青晖等.风险分析综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6. [5]安忠等.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6]水利部小浪底枢纽建设管理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文集.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7]张尔烈.国际工程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8]郎荣焱.国际工程承包与招标投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9]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40-50. [10]许谨良,周江雄.风险管理.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15-20. [11]孙祁祥.保险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0-20.

[12]顾镜清等,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13-18. [13]胡宣达等,风险管理学基础一一数理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30. [14]邱蔲华,管理决策与应用墒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93-205.

[15]John Raftery, Risk Analysis in Project Management, U.S.:E&FN SPON, 1994,3一 17.

[16]尹贻林,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国软科学,1996(2):81-84.

[17]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8-37.

[18]钟伟容等,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和研究,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 (4) :33-36. [19]刘健晖,岳金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甘肃农业.2006(5).

[20]Thomas S.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21]Moore P.G.The Business of risk[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97. [22]Modigliani M,Miller M.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48:261—297 [23]Pratt J W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J]. Econometrical,1964,32:122— 136.

[24]Stephen Mac, David Picken.Using Risk Analysis to Deter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ingenc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 [25]Prasanta Kunmat Dey.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Risk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Management Decision,2001(8)

[26]Shen, L. Y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HD Thesis, UK, University of Reading, 1990.

[27]Flanagn, R and Norman, Cz Risk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 1993.

[28]刘小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9]马纯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0]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31]周慧玲,风险管理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2]王凭惠,张洁等,现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科学学研究,1999 (3). [33]徐钟济,蒙特卡罗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4]陈磊,关于在我国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思考,基建优化,2002(2). [35]傅纪军.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重庆大学.2005 [36]王光远.工程软设计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7]陈立文.项目投资风险全过程管理.基建优化,1997 ,18(3) :19 – 20. [38]林义.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39]邵云飞.略论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管理.工业技术经济,1996(1).

[40]Sinn.Hans - Werner :Economic decisions under uncertainty , North - Holland Pub. Co., Amsterdam , 1983.

[41]王核成. 骆建文.工业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工业技术经济,1996(2).

[42]沈亮.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3]曾赛星主编.项目管理. [44]沈建明主编. 项目风险管理.

[46]孙成双.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其专家系统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7]谢喜丽.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48]马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 2003. [49]刘新立:风险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0]蒋玉兰.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综述.行政与管理.2010. [51]蔚林巍.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管理工程学报.2010(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