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商帮

更新时间:2023-10-03 14: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扁担经济\到商界劲旅 商海湘军全景图

湘籍企业家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正在崛起。

1月3日,“中国股权分置第一股”三一重工(600031)董事长梁稳根摘获“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桂冠后,回到故乡湖南。

这位戴着宽边眼镜的“湖南细伢仔”在“知命”之时,终于用行动实验了湖南人“战争会打仗,市场能经商”的人生信条。

三一重工等一批湖南企业的成熟,标志着中国经济舞台上又一只商业群落的形成和成长;不过,与影响深远的中国另5大商帮相比,湘商的登台,显得有些零散和迟缓。

近代以来,湖湘文化日臻成熟,湖南人声名鹊起,英名远播,出现了“军事湘军”曾国藩、“政治湘军”毛泽东,而在经济舞台上,重政轻商的湘湖弟子经历了钝化锐气到商海博浪的蜕变,在歌坛湘军和电视湘军的夹道间,驶出第一批商业战队。

六大湖南商会——凝聚商业力量

从革命到下海,湘人从政治的襁褓里完成历史角色转换,商海中湘军出场,从华南、西南至西北步履匆匆。

湖南人在广东

1999年4月,25岁的刘伟怀揣500元从株洲攸县出发,乘火车来到广州。他的叔叔在电话里告诉他已经安排了路子,帮他在广州找了一份开出租车行当。 5年过后,一个只有70万人口的株洲攸县“占领”了羊城1/3的的出租车市场,而深圳的的士,80%掌握在一个湖南的攸县人手上。

据了解,深圳人口的20%左右是湖南人,400多家比较大型的企业由湖南人创业或掌权;湖南人操理的酒店、饮食、服务业三大部门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在地缘之先的华南,无湘不成军正成为新的商业神话。

2005年9月23日,羊城,热浪未衰。

继陕西、四川、重庆和深圳、桂林5大湖南商会之后,在中国南方经济重镇广州,广东湖南商会宣告成立。至此,湘籍商人从中国的华南、华西拥有了第6个分支。

“广东1.4亿人口中有800万湖南人,这不仅意味着湖南人已经成为活跃在广东的第一大外地人群落,更重要的是,在湖南人当中,企业家数量已经成千上

万—湘籍企业家已经作为一支力量正在崛起”。广东湖南商会第一届会长、广东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刘维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了广东湖南商会整个筹建过程的常务副秘书长黄舍和称:“成立3个月以来,已经发展到200个会员。”——这个发展速度不仅超过了所有的异地湖南商会,也超过了广东省的其他地域性的商会。

“在广东的湖南人已经达到800万大军。企业家有上万人。”黄舍和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企业家要加入商会,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单打独斗不行,必须要组建自己的商会。所以,除了湖南商会外,广东的四川商会、福建商会、浙江商会等也纷纷形成。”

禾田集团董事长陈乐田表示:“加入商会,这对企业家自身的发展,对广东的经济发展,对带动湖南经济腾飞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东方酒店集团董事彭建军博士把广东的湖南商人分为三个支系,即军旅出身,在广东省商界具有相当实力重大影响力的一只;源自学院派,利用自己的知识在商界驰骋的一只;打工出身,随着经验、技术和资金的积累,自己创业作了小老板的。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与广州有着便利地缘的湖南,同时具有在珠三角广泛而深厚的社会资源,在广东的湘籍将军就有50个,厅局级干部近300个,处级成千上万;打工仔也成千上万,广东的湖南人800万。

刘维明会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建立广东湖南商会,对广东和湖南的经济都有利。特别是在产业升级方面,由于区域分工的必然结果,湖南的区位和劳动力成本与广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动双赢。”

湖南人在重庆

湘商目标锁定华南的同时,也挥戈西南。

重庆市湖南商会副会长李孟衡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目前至少有10万湖南人在重庆,其中有6万人是在重庆白手起家发财致富的,约8万人已在重庆安家落户。而且近几年来渝的湖南籍人士,主要是以经商为主。而早期来渝的湖南人,从政的则占了大多数。”

主持全国第一家湘籍企业家商会—重庆湖南商会的湖南籍企业家伍继延认为: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为了解决生意上的困难和生存的困顿,湖广会馆早已有之。

据湖南商会统计,钢材生意是湖南人在重庆最大的生意,比如马家岩板材市场,80%的经营者都是湖南人。目前在重庆各大钢铁市场,如隆鑫钢材市场、大渡口钢材市场,30%的商人来自湖南,这群湖南钢材商一年的营业额约在20亿左右,占重庆整个钢材市场份额的30%左右。

据悉,这些湖南钢材商的发家史大都如下:先是作为湖南的某钢铁厂驻重庆办事机构的代表在重庆拓展业务,然后再跳槽出来自立门户。目前这些湖南商人在重庆以销售建筑钢材为主。

重庆湖南商会会长助理刘卫的个人创业经历颇有代表性。今年五十多岁的刘卫,祖籍湖南,小时候在重庆长大,16岁那年知青下乡回到了湖南老家,在当地一家国营纺织厂里工作。1996年,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回到重庆白手起家。他做的第一笔生意就是与当时的重棉一厂合作生产少数民族服饰,然后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短短一年时间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企业家。

湖南人在陕西

湖南人自称“惟楚有材”,而在中国历史上,湖南确实诞生过无数英才俊杰。作为在陕西的湖南商人的代表,刘思甜不仅是湖南商会会长,还是几家大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与他来往的人都知道,什么人都可以进他的办公室聊天,而他总是听的多、说的少,但只要他说话,就一定掷地有声。

去年记者曾与刘思甜见面,当时他正忙着筹划在湖南兴建“芙蓉镇大厦”的事,原本想发动商会里的企业共同投资,但收效甚微。当记者问他怎么解决资金难题时,他回答:“湖南人吃饭不怕辣,湖南人干事也辣不怕!没人搞,我搞;没有钱,我借!实在不行,就是把我的几家公司抵押出去,也要干!” 如今的“芙蓉镇大厦”主体已经完工,不久将开业迎宾。作为陕西湘军领头人的刘思甜,被人称为具有绝不服输、破釜沉舟的精神,正是他带领湘军在三秦大地闯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据了解,湖南商人们目前又在酝酿成立南京湖南商会。 从“扁担经济”到商界劲旅

湖南商人分为两代。第一代湖南商人,主要是以抢市场为主;第二代湖南商人初步成型,趋于体系。

湘中的“扁担经济”

“如果你看见一个女孩背着背包,行走在旷野上,可能是美国人,但是如果你看见一个人扛着扁担贩卖塑料制品,可能就是湘中人。”大汉集团副总裁李翔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李翔介绍说:“湘中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之地。商业的源头叫做铺。绍阳的地名多以铺为名,而湖南商人起源于扁担经济。”

湘中地区,依资江黄金水道和数条释道而成为水陆要冲,湘黔公路和湘黔铁路干线贯穿境内,在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东南与西南商品物资转运枢纽。

“但是民营经济的真正兴起,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李翔记得6岁开始跟着爷爷到洞口买来辣椒,再到冷江卖。“因为洞口的辣椒比冷江便宜几分钱。”

到了冷江,在街边摆个摊。不好意思叫卖,只好写个牌子,上书“洞口辣椒”,倒也吸引了不少生意。而当时做这个生意的主要是湘中人,邵阳与娄底的最多。

五江集团董事长肖自江,也是典型的“扁担经济”。至今不少娄底人还依稀记得,80年代,他扛着扁担,前面挑着塑料盆,后面挑着塑料热水瓶壳四处贩卖的情形。

如今肖自江的五江集团,已经成为横跨中国的大集团。在湖南省私营企业500强中名列综合类第2名,国家经贸委300家重点调度扶持民营企业和湖南省10家重点高度扶持民营企业。

“这是湘中人闯市场的缩影。”湖南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告诉记者,湖南的第一批商人是从做鞋、敲脸盆、经销塑料热水瓶壳等搞流通做起的。“当时所谓的投机倒把,现在成就了一批企业家。”

彭建军:湖南儒商

“湖南人自古重文轻商,湖南人不同于其他的商派经商历史那样源远流长,但这不代表湖南人不会经商,相反湖南人的经商理念是独树一帜的,”东方酒店集团董事彭建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彭建军生于湖南岳阳,从小浸泡在重文的氛围下,其祖父是儒生—当时武秀才中第。因为怀才不遇,退而回乡行医,但是崇尚读书的传统一直遗传下来。 “我小时候调皮,不愿意读书,但是父亲要求非常严格,认为成绩不好是一种耻辱—这在湖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1988年彭建军考上了湘潭大学经济系。如今彭建军取得了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总经理PDP课程结业和饭店管理专业高级经济师资质。而从前台接待员到五星级饭店的副总经理,彭建军只用了6年的时间。

彭建军管理的东方宾馆,同样“以文化立世”。20世纪70年代末,当大多数艺术家还在牛棚时,东方宾馆开办了画廊将他们邀请作画。目前,东方宾馆馆藏的字画市值达到十几亿人民币。

深圳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谢新康认为:“湖南以文化立世,同样可以文化经商,这是湖南走出的一条特立独行之路。”

湖南电视作为近年来各方关注的文化现象,第一个挑战央视,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湖南的电视产业异军突起,让许多人捉摸不透。

湖南的洗浴业之发达更令人难以想象:洗浴业在长沙已被提升到一种文化现象高度,已经把洗浴业当作一门宏伟事业推进。

其次,在动漫卡通制作、书刊出版、软件产业、体育产业等带有时髦与先锋元素的产业中,湘军也都被公认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1997年《快乐大本营》节目推出开始,到《玫瑰之约》、《还珠格格》、《雍正王朝》,到去年和今年的《超级女声》、《大长今》等等,并未间断过引领中国电视时尚潮流,上述产业在湖南也非昙花一现,而是大有日益兴旺繁荣之势。

湖南特色经济:文化产业

2005年,以“棋行大地,天下凤凰”为宣传口号的“世界围棋巅峰对决赛”在湖南凤凰举行,举办方请到了“李常”上演了一场号称“天下第一棋盘”的“真人棋子秀”。

2004年、2005年,全球华人公祭中华始祖“炎帝”大典在湖南株洲进行;2005年,全球华人公祭中华民族另一始祖“舜帝”的活动则在湖南永州举行—这一系列公祭活动,使环球华人目光与湖南同在!

这一连串湖南的旅游大事,无疑充分彰显爱吃辣椒,泼辣且豪放的湖南人,在发展旅游事业上也同样出手不凡,有着超强的策划意识与开拓能力。 谢新康副会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湖南本地很穷,穷则思变。靠近广东。湖南到广东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第一时间把沿海地区的新事物传达进来。为什么广东这么富,发展这么快,是因为地理优势。湖南靠近广东也受到广东的启发。”

不过,事实上,湖南在文化与旅游业方面的创造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的沿海省份。

谢新康不无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湖南人的聪明智慧不能和其他地方比较,湖南人博大无比的胸怀,湘军传统的战无不胜,都运用到商界来了。”

三一重工:敢为天下先

2005年1月12日,湖南菜馆。红彤彤的辣椒与辣油烹调的饭菜营造了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辣味呛鼻和热气蒸腾中,深圳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谢新康语出惊人:“湖南人是叛逆的,湖南人的性格和风格就象湖南的四水一样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1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