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更新时间:2023-07-30 19: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 1 敏感

当小学生进入了 四年级之后, 学生的身心迅猛发展, 许多敏感的问题就会不期而至, 自我意识强烈, 自尊要求迫切, 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当他们自我感觉受到“威胁” 时, 便会恐惧, 焦虑, 不愿和他人接触, 甚至疏远家人。

1. 2 自卑

小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与他人攀比的心理, 当发现某些东西自己缺少时, 便产生了自我否定, 对自己缺乏信心, 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久而久之,如得不到解决, 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越来越脆弱。

1. 3 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 造成他们不能够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 家长关心少, 时间长了, 他们不愿和任何人沟通, 也有些学生过于杞人忧天, 心里总是藏着些什么事情, 不和他人分享以至于解决,反而抱怨他人不理解自己, 不接纳自己。

1. 4 冷漠

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 “受到重大刺激、 不流泪” 一项中, 38%的家长认为, 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 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 表现出冷漠。

1. 5 焦虑

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 面对考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 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 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 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 因此担忧更加明显。

2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以上心理问题, 既有自身的因素, 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 1 家庭原因

第一, 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父母为了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双双外出打工, 顾不了孩子, 或者即使在身边也疏于管教, 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状态, 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 任性等坏习惯。

第二, 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 教育孩子。 人们都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有的家长不注意平时的言语及行为, 却不知他们的某些不文明言语及行为, 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去效仿, 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 他们不能够完全地判断事情的是与非;有的父母性格暴躁, 教育孩子没有耐心, 把孩子完全推给了老师; 也有的家长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行, 但由于自己能力水平、 教育水平的问题, 却显得力不从心……

2. 2 学校原因

第一, 学习、 作业压力大。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 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压力。

第二, 教师的不当教育。 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 实行着所谓的“素质教育”, 一味地向孩子要成绩。

2. 3 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影视、 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 可能。 学生接触多了 会受到负面作用, 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3 采取的对策

3. 1 家庭方面

第一, 家长首先做到严于律己, 时刻注意对孩子的影响, 经常与孩子谈心, 与孩子做无话不谈的朋友。

第二,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 听听关于孩子健康成长或如何教育孩子等话题的讲座, 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

第三, 孩子除了 在家呆的时间很长以外, 学校也是占孩子时间很大比重的地方, 家长应与他们的班主任经常沟通, 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有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配合班主任解决。

3. 2 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大力度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样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 应一步一个脚印, 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 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第一, 坚持素质教育, 端正办学思想。 学校的领导及班主任, 不应以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 不分所谓的“快慢班”, 这可以使得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第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组织学生经常听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 教师要经常开设班会, 可以采取情境导入、 学生讨论辨析等方式, 或教师讲解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发现问题立即疏导。

第三,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应有专业的老师, 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 设立心理问题信箱, 订阅有关报刊, 购买有关书籍, 学生可自由阅读, 自我寻求答案。

第四, 经常开展文娱、 体育活动。 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 有目的地举办一些文娱、 体育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 使小学生热爱学习、 热爱生活, 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第五,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仪容仪表、 言行举止、 行为规范将无声无息地打动小学生的心, 所以教师必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只有这样, 小学生才能在思想、 学习、 生活等方面健康成长。

3. 3 社会方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孩子是我们希望, 社会应加大力量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一, 免费发放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资料。 部分家长意识不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也有些家长意识到了, 却很迷茫, 不知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有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第二, 政府部门联合学校开设孩子成长方面的讲座。 政府部分同样可以联合学校给孩子们开设一些讲座, 在讲座中, 可以展示一些案例, 正确引导孩子该如何去做, 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家长、 教师、 孩子。 家长、 教师疏导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是最终的受益者,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4t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