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托妮&183;莫里森小说《爱》情谊

更新时间:2023-05-14 17:13: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OverseasEnglish海外英语2010年12月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爱》中的姐妹情谊

卢俊青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开封475003)

摘要: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迄今已发表了九部作品。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物质双重保证。作品《爱》中也描写姐妹情谊: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L和科西家女人的姐妹情谊,彰显了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在父权制体系下建立姐妹情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主题的再思考。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姐妹情谊;爱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0)12-0218-01

1作家、作品简介

1.1作家简介

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1931—),于1993年荣获诺

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迄今已发

表了九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70年),《秀拉》(1974年),

《所罗门之歌》(1977年),《柏油娃娃》(1981年),《宠儿》(1987

年),《爵士乐》(1992年),《天堂》(1997年),《爱》(2003年),

《慈悲》(2008年)。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随即出

现了一股研究莫里森的高潮。据统计“从1994年至2006年间

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多达372篇。”[1]有不少研究生将莫里森的

小说作为博士、硕论文选题。笔者的硕士毕业论文解读的就是

《天堂》这部小说。此外,一些学者也著书立说,研究莫里森的

作品,颇具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吴新云编著的《性别·种族·文

化—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这部书中评论

莫里森的作品是“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现

实生活中,同时汲取现代主义及后现代现实主义的各种思潮

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叙述手法的运用上,都

将黑人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本文研究的是其作品《爱》

中的姐妹情谊。——孙女克丽斯廷的好朋友作了第二任妻有十一岁的希德—子。后来,梅精神失常病死;克丽斯廷曾经积极投入民权运动,后来身无分文回家。然而,科西在遗嘱中却意欲将财产全部留给克莱秀,厨娘兼管家L为了保护科西家人的利益,改写了遗嘱。希德和克丽斯廷都因宣称对财产独享继承权,几十年在同一屋檐下相互敌视。后来在希德弥留之际,克丽斯廷竭力照顾她,两位老妇人记起了少年时的友情和多年来她们之间的战争,在交谈中终于解开了感情的死结。2姐妹情谊姐妹情谊(sisterhood)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观的共享是黑人女性“姐妹情谊”的一个部分。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物质双重保证。它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集体力量形成巨大的推动力[7]。芭芭拉·史密斯在《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萌芽》中谈道:“莫里森在文学作品中指出。仅仅为了生存就要求黑人妇女紧紧团结在一起。”[8]莫里森在其多部作品中都描述了妇女间的姐妹情谊,比如胡俊的《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中主要研究了《最蓝的眼睛》、《柏油娃》、《宠儿》、《天堂》中的姐妹情谊[9],而厦门大学的林文

静的硕士论文《爱的拯救:托妮·莫里森五部小说中的姐妹情

谊》则选取作品《最蓝的眼睛》、《爵士乐》、《秀拉》、《爱》与《乐

园》(又译《天堂》)并对其中的姐妹情谊进行了论述[10]。作为黑

人女作家,莫里森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始终如一。本文分析其作

品《爱》中的姐妹情谊,指出在父权制社会,妇女间建立姐妹情

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了莫里森这一一贯的主题。

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克丽斯廷的母亲梅为了照

顾丈夫和公公,“给三个月的婴儿断了奶”[11](P.137)。克丽斯廷五岁

时,父亲去世。而丈夫一死,梅却并没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

任,把女儿扔给厨娘L照顾,自己一心一意照顾起公公来。失

去父爱和母爱的克丽斯廷,在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中,却找到

了自己的快乐。她和小玩伴希德成了姐妹一样的朋友,“她们

一起笑得肚子痛,分享一种秘密的语言,当她们睡觉的时候,

她们知道彼此的梦境也是一样的。”[11](P.132)为了维护和希德的

友谊,克丽斯廷甚至要反抗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梅一直试图

在阻止她们。克里斯廷告诉希德“憎恨你是唯一一件妈妈喜欢

我做的事。[11](P.193)”成年后的克丽斯廷仍“永远不会忘记她为希

德而战斗,为了保护她、为了给她连衣裙、短裤、游泳衣、拖鞋

穿,为了在海滩一个人野餐,她与母亲抗争”[11](P.132)。尽管克丽

斯廷付诸诸多努力,她还是未能保全与希德的那段纯洁的友

谊,因为她自己的祖父娶了希德。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突然从

(下转第220页)1.2作品简介2003年,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爱》问世。出版界、读书网都把此事当成重要的事件来报导。据报道,她在布鲁克林的一座教堂签名售书时,一千多人不惜花上十美元购买门票到场,以睹其风采[3]。而当她站在另一教堂的布道坛为读者朗读《爱》的章节时,来自不同种族的八百多听众崇敬地倾听[4]。对《爱》的出版,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副教授卡罗琳·德纳尔表现出相当的激动,说莫里森作品“吸引学界人士当然是因为作品的质量、宏阔的历史广度、对重要文化问题的积极关注。对普通读者而言……则是因为作品深切的情感题材。”尽管莫里森写的是黑人生活,但“她抵达情感深处的历程,使她的言说对许多不同种族、文化的读者来说都是深刻的。”[5]还有评论说,《爱》吸引人之处在于莫里森诗般的语言及把人类欲望,阴谋,痛苦等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的交融在一起。[6]《爱》的篇幅不算长,总共才二百零二页。全书九章的小标题依次为:肖像、朋友、陌生人、恩人、情人、丈夫、监护人、父亲、幽灵。通读全书,《爱》的故事梗概是:二战前后几十年,比尔·科西是一家黑人酒店和度假胜地的主人,妻子很早去世,儿子婚后没几年因患病死去。家里只剩下儿媳梅和孙女克丽斯廷。科西一直与妓女克莱秀关系密切,但他后来娶了当时只

收稿日期:2010-10-15修回日期:2010-11-20

作者简介:卢俊青(1981-),女,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化。

218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OverseasEnglish海外英语2010年12月

自信也被撕破,这是从思想上对人性的侮辱和打击,是泯灭人性的卑鄙手段。2.1生活方面的控制每天在同样的音乐下,病人们按照规定的生活时刻表起

居,用餐,吃药,自由活动,不同程度病情的病人在固定的时间被安排了不同的娱乐活动,全部病人看电视和读杂志的时间是固定的,活动室的使用时间是固定的,就寝的时间是固定的,甚至放牙膏的柜子都是在固定的时间才能打开,理由是担心病人们有随时刷牙的行为。病房里每天都有固定的“medi-cationtime”,但病人们却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药,而这些所谓的治疗药物的效果却是掉牙,掉头发,甚至牙龈腐烂。若有病人对所服药物提出质疑就会遭到“大护士”的惩罚。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病人的生活被如此精确而又刻板的安排着,他们的个性和思维也日渐被钳制着,没有人敢提出质疑,更没有人敢反抗这种非人的生活。如果说生活方面的压制微不足道,那么思想方面的荼毒则是卑鄙而低劣的。2.3治疗方案的残酷在疯人院众多的治疗方案中,最为惨绝人寰的是EST治疗方案,即ElectricShockTherapy,电休克治疗或电击治疗法。这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丧失意识、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借病人哈丁之口,以一种幽默而调侃的形式向麦克默菲解释了这一治疗方案。在哈丁看来,病人们以付出自己脑细胞为成本和代价来享受电击的刺激,感觉就像到了月球一般。而哈丁对于有关电击治疗目的的回答也颇具黑色幽默的味道,即:为了病人的康复,医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这一疯狂治疗方案最初的灵感来自屠宰场,其优点是成

本低,速度快,完全无痛。哈丁说,在接受电击治疗前,病人们会服用一种引起晕眩和麻木效果的药,病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电击,瞬间就能变的服服帖帖,时间短效果好,正如哈丁所言,每当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2.2思想方面的荼毒病人没有受到正常人在自尊方面应有的待遇,虽然他们自身虽有一定的责任,但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则是“大护

士”荼毒病人心灵的残酷政策。在众多的残酷规程中有一项是以小组会议的形式,在“大护士”的亲自主持下进行,会议内容是让病人们自我揭发和互相揭发,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和错误。“大护士”向病人们灌输一种“每个人都不应该有自己的秘密”的恶毒思想,认为只有把自己的秘密和问题带到公开场合讨论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使病人们适应外部社会环境,因此她千方百计的以威逼利诱的卑鄙手段让病人们互相监督和揭发。小说中多次出现“Groupmeeting”的场景,男病人们低着头,神情紧张,情绪紧绷,生怕自己被“大护士”点到名。他们怯弱的眼神和手足无措的神态暴漏了自己内心的无助,无望和胆怯。他们做人的基本权利被剥夺,身为男性,他们的自尊荡然无存,心灵深处的尊严底线被“大护士”击溃,最后的一点3结束语作者有意将“大护士”刻画成这样一个刻板苛刻,冷酷无情而又残酷凶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作者对女性形象的故意憎恶和扭曲,而是作者有意而为的一种写作技巧。通过从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和行为等方面对“大护士”的精心刻画,通过对她实施的从生活,思想和治疗方面对病人的控制和荼毒的细节描写和幽默陈述,让读者感受到她是一种压制力量的象征,是控制病人自由,压抑病人个性,限制病人思维能力的一种强大的反动力量,是极权统治体系的执行者,是病态社会的统治者和帮凶,而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小说的主题。在对

(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18页)

好朋友变成了祖母和孙女。面对这种尴尬的关系,两个人疏远

——也可能是两次,她们相互捶了,甚至成了敌人。“一年一次—

打,撕扯头发,扭打在一起……,她们停下来后,又想着用别的方法去加剧对方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都意识到她们两个谁都不可能停火。”[11](P.73-74)

后来,希德和克丽斯廷都声称对财产独享继承权,几十年来在同一屋檐下相互敌视。在科西的豪宅里,克丽斯廷住在楼下,希德住在楼上,两人长期为敌,相互诅咒。不过,她们最终和解,多年的积怨得以化解,靠的是少年时深厚的姐妹情谊。在《爱》的结尾处,希德想通过修改科西的遗嘱来报复科西,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的这一企图被克里斯廷发现。在争斗中被推下阁楼摔成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与克里斯廷终于尽弃前嫌,言归于好,促膝而谈。在交谈中,克丽斯廷流露出她一直在怨恨祖父,她对希德说,“是他把你从我这里整个拿走了。”[10](P.194)希德和克丽斯廷通过交谈,唤醒了少年时代铸就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姐妹情谊,长达几十年的仇恨终被爱的暖流化解。最后在微笑中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也反射出姐妹情谊对希德和克丽斯廷的重要性;彰显了姐妹情谊的伟大力量。·莫里森研究在中国[J].当代外国文学,2007(4):123.[1]杜志卿.托妮——托妮·莫里森与美国二[2]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十世纪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3]LorenzoThomas."TneStrugglesof'Love':NovelDramatizestheConsequencesoftheCivil—rightsFight"[DB/OL].HoustonChronicle,28Nov.2003./cs/CDA/story.hts/ae/books/reviews/2252560Oct15,2010.[4]LintonWeeks.ToniMorrison,PullingReadersDeeperandDeeper:TheNobelLaureateTakesPrideinBeingDifficult[DB/OL].WashingtonPost15Nov.2003./doc/1P2-309192.html?key=01-42161A527E1B146012030053573044383E4E1A5753A3D0E30E0A60651A607F137119731B37.[5]TeresaK.Weaver.Morrison'sNewLove:AMasterProbesDeepEmotionalPlaces[DB/OL].AtlantaJournal-Constitution26Oct.2003./living/content/living/books/1003/26toni.htmlOct15,2010.[6]/guides3/love1.aspOct

15,2010.

[7]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0(4).

[8]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11.

[9]胡俊.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J].当代外国文学,2007(3).

[10]林文静.爱的拯救:托妮·莫里森五部小说中的姐妹情谊

[D].厦门大学,2007.

[11]ToniMorrison.Love[M].NewYork:Knopf,2003.3结论从小说《爱》中我们可以看出,描写黑人妇女之间的姐妹情谊一直是莫里森小说创作所坚持的主题,《爱》也延续了莫里森这一主题。在《爱》中,通过描写希德和克丽斯廷之间的姐妹情谊的建立、破裂和重建,及L和科西家女人的姐妹情谊,作者让大家意识到姐妹情谊是黑人妇女在父权制体系下得以生存的基础,彰显了莫里森对妇女在父权制体系下建立姐妹情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主题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220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g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