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复习重点及纲要

更新时间:2023-11-21 20: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采访学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新闻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2、隐形采访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3、新闻要素

六大要素:五个“W”一个“H”.

4、瞬间印象

记者到现场采访,切莫错过一个可以获得有用材料的机会,特别要用心捕捉容易被忽视而值得报道的“瞬间印象”、它包含变动着的事件细节,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环境气氛与背景,现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和神态。

5、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新闻线索是发现新闻的重要途径,是记者进行采访前的先决条件。

6、交叉采访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收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经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种做法叫做交叉采访。

7、观察

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常二者结合。

8、采访的“透视”法

是采访中抓本质的一种方法,要调动眼睛、耳朵等各种观察器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而写出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9、迂回式提问

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取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曲线救国。”

记者以一种假象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戒备心理,通过巧妙提问曲折反射采访主题的提问方式,提问貌似无关主旨,却能由对方的反应推测和判断。

10、激发式提问

与激将法相似,通过各种方法,以激发对方情绪、感情。

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通常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屑于谈等采访对象。

第二部分:简答题

一、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及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

第一: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新闻线索只是一种片断的情况,只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者一些零碎的材料。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由于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存在,有很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就会失去价值,新闻线索的出现也常常是短暂的。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新闻线索这种信号、征兆,只是表示\发生了什么事\、反应现象,变动性大。线索是记者看到、听到或触到的某个事物的表面现象,这种现象经过实地了解以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

第二: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二是间接途径,主要有:1、上级来源。2、书面渠道,这是从书面材料中发现线索。3、社交渠道,这是靠\新闻信息网\提供线索。4、会议渠道,这是记

者从各种会议中了解线索。5、传播渠道,这是从新闻媒介的公开报道中引出线索。

二、记者的任务是什么?

1.报道事实和意见,为社会公众服务 2.提供知识,教育人民。

3.介绍和阐明社会目标和社会美德。 4.开展社会批评,进行舆论监督。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

采访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来: 1.新闻性

新近发生的,有明显的公开性和普遍意义。 2.突击性

时效性,受时间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 3.广泛性

记者采访涉及面,接触面十分广泛。 传媒的受众广泛、兴趣需求广泛,

扩大采访面,以提高可读性、收听率、收视率。 4.灵活性

采访形式、采访内容、采访对象、采访选题。 5.持续性

多侧面、多角度的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

四、采访的作用有哪些?

采访是联系事实和新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新闻事实

的主要手段,对记者来说,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发现识别和落实线索。 新闻采访有时效的要求→快 有目的要求→准

而它的工作范围又广阔如海,在这样的大海里寻“针”,没有一个路标、向导 、索引、就摸不着边际,线索就是路标、向导、索引,它是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讯息或信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可以是一个电话,一封家书中的小事、几句闲话,街上的怪事,甚至是广告中提到的人、事、单位,别的传媒中提到的东西,只要能反映新闻信息,都可以成为新闻线索。

线索只是一鳞半爪,一星半点的影子,却要顺藤摸瓜、追捕到猎物,线索不能不信,也可全信。线索,不等于事实,只是告诉你有物可寻的途径,让你去接近所发生的新闻,一个记者手里线索多,选择的余地大,采访起来就主动。

2.获取第一手材料

直接采访,耳闻目睹客观事实,获取准确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增加真实感,获得真知灼见。增强感情认识,真切了解事物,抓生动的情节、细节。

4.核对新闻事实

五、记者的素质包括哪些?

(一)政治素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3.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4.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二)业务素质 1.社会活动能力。 2.职业敏感性。 3.逻辑思维能力。 4.文字功底和口才

(三)心理素质 1.好奇心理。 2.竞争意识。

3.冒险精神。(卧底、暗访) 4.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决心。

六、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修养?

(一)、知识修养

记者应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既是杂家通才,又是专家专才,不懂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知识就不能胜任记者工作。

1.政治理论 2.新闻学 3.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生活知识 (二)作风修养 1.求实、正派、勤奋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3.待人真诚、谦虚谨慎 4.遵纪守法 5.艰苦奋斗 (三)职业道德修养

1.报道内容健康,有益于社会进步 2.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 3.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七、为什么说采访要有准备?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应加倍重视准备工作,难度主要表现在: 第一,记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新闻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c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