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那狐的故事》阅读测试题以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25 08: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列那狐的故事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神棒被折成两段抛到大海里,出现了一只怪兽,这只皮毛光亮而美丽的怪兽就是(.列那狐)。

2.列那的叔叔是(雄狼叶森格仑)。

3.列那有(三)个孩子。

4.列那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5.列那的家住在(马贝渡城堡)。

6.叶森格仑的妻子叫(艾尔桑)。

7.不可一世的万兽之王是(狮王诺布尔)。

8.列那和叶森格仑在捕鳗鱼的时候,(叶森格仑)的尾巴被冰冻住了。

9.奉国王之命将列那带回朝廷的是(猪獾格兰贝尔)。

10.列那的妻子叫(艾莫莉娜)

11(叶森格伦)是一个男爵,地位很高,却没有头脑,经常遭列那戏弄。

12.(猪獾葛令拜)是列那的嫡亲表哥,为人随和,憨厚热情,真心实意对列那好。

13.(公猫梯培)是列那的朋友,拥有灵活的头脑并且诡计多端,和列那一样,总想欺骗和利用对方。

14.(公鸡向特格雷)特别聪明,受到列那的两次欺骗后便看出了列那的狡猾本性,从此提高警惕,渐渐疏远了列那。

15.(狗熊勃伦)非常喜欢蜂蜜,愚蠢又笨拙。

16.(乌鸦田斯令)是森林里的广播员。

17.列那想和(白颊鸟梅赏支)拥抱,梅赏支遇到危险时,善于思考,最终摆脱了危险。

18.列那欺凌弱小,也敢于和比他强的动物斗争,他戏弄公狼(叶森格伦),欺负弱小的白颊鸟(梅赏支太太),欺负胆小的兔子(兰姆)和麻雀(特路恩)……

19.狮王生了重病,列那救了他,成了狮王的新宠,列那利用狮王扒掉了(叶森格伦)的皮,报了仇,回到家乡,继续他的快乐生活。

20.阅读了这本书,我们要学习列那(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同时也要认识到(列那身上贪婪、欺负弱小的缺点并引以为戒)。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A )

A法国B美国C英国

2.麻雀德鲁依诺找谁帮忙报的仇?…………………………………………(C )

A花猫蒂贝尔B狗熊布朗C猎狗莫胡

3.叶森格仑是修道士吗?……………………………………………………(A )

A不是B是

4.被列那花言巧语骗走奶酪的是谁? …………………………………(B )

A山雀梅桑热B乌鸦铁斯兰C母鸡品特

5.列那与花猫蒂贝尔争香肠的结果是谁赢了? ………………………( B )

A列那B蒂贝尔

6.列那被告上法庭后,是谁在国王面前替列那辩护的? ……………(C )

A兔子库阿尔姆B花猫蒂贝尔C猪獾格兰贝尔

7.麻雀德鲁依诺为什么向列那狐报仇?……………………………………( A )

A因为列那吃掉了德鲁依诺的孩子。

B因为列那吃掉了德鲁依诺的食物。

C因为列那偷了德鲁依诺的宝贝。

8.列那与雄狼普利莫到农夫家偷吃美食,列那逃脱了,而普利莫却被抓,为什么?………………………………………………………………………………( B )

A普利莫还在吃东西。

B洞口太小,普利莫肚子太大了,钻不出去。

C普利莫受伤了。

9.谁喜欢吃蜂蜜?……………………………………………………………(A )

A狗熊布朗B母鸡品特 C 兔子库阿尔姆

10.列那用什么方法骗过了包括骑士在内的所有人?………………………( A )

A列那和九张狐狸皮混在了一起

B逃跑。

C列那躲到了洞穴里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把神棒折成两段的是亚当。…………………………………………………(错)

2. 公鸡诺瓦莱骗列那唱歌,才得以逃命的。…………………………………(对)

3. 花猫蒂贝尔的尾巴是被装牛奶的箱子盖压断的。………………………(对)

4.叶森格仑愿意受戒,是因为想吃鳗鱼。……………………………………(对)

5.当着国王的面,列那和叶森格仑互相亲吻,但心里依然讨厌对方。(对)

6. 列那被贝尔纳神甫改造成了修道院的僧侣。……………………(错)

7. 列那与叶森格仑的决斗,胜利者是列那。…………………………(错)

8. 猪獾格兰贝尔是列那的表兄,是他忠实的朋友。…………………………(对)

9. 雄狼普利莫学着列那的做法装死躺在路中央,后来被鱼贩们扔进箩筐,结果成功美餐了一顿。………………………………………………………………(错)

10.列那最后被绞死了。…………………………………………………(错)

11.狮王诺勃勒喜欢在臣民面前显露自己的威风,而狮后菲燕儿虚荣又贪婪,和狮王是十足的一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xt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