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文档(2)

更新时间:2024-05-16 02: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乌鲁木齐第十四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作为沙区级课题,2009年12月

经批准,在教研室各位老师的指导下,于2010年3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的实验。在活动中,我们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 一、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个人来讲,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倡导旨在克服单纯接受学习弊端的合作性学习,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符合时代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之一是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3、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解决教学现状的需要。

“合作学习”在目前来看,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所以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如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被强行嘎然而止;有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改变当前学生从小习惯于按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状况,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中,以研究实施新课程理念、方案为契机,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这一课题。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集体的产物,学习不能以个体的人为基

础,强调学习伙伴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这是因为: (1)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义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2)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交流、讨论、合作,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习者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3)在学习者为解决每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构更完整的表象特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是一致的。

2、动机激发理论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以促进课堂、班级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3、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和学习“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真正实现课标所提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人符合了这一时代课标理念要求,这种合作行为促进了学习的广泛迁移,使每一个人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意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每一个参加研究的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从教学的社会交往性方面,认识改变教学方式的努力途径,注重师生、生生交往,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2、通过实施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着意培养学生数学交流、探究发现、尊重他人、学会倾听的好习惯,通过展开伙伴式的分工与合作,把个体数学思考与小组集体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数学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人际和谐的人格个性结合起来;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和梳理苏教版教材编排的教法思路特点,从而寻找编排可能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结合点,以便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教学效能。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持续发展我校校本教科研特色,强化校本教科研机

制,建立和教科研队伍,开辟数学学科课改新的兴奋点、生长点,促进我校师资的专业研修和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本学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首先研究了有效学习小组的建立。

我们认为建立学习小组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按前后桌位排列或者自由组合,以便随时合作。(2)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力量。(3)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4)数学学习中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定期对小组长作适当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2、着重研究了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什么课中实施效果比较好、在什么环节中出现比较合适,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研究。我们认为在数学教材中那些具有发现、探究性质内容的教学和较多复杂多样因素影响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多种思路和解法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较为适宜。比如说: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我们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比较好,在教学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合作学习比较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力求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实施策略研究,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自主创新,同时在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合作中的一些差异与矛盾作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五、主要工作实施情况如下: 1、加强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学习,

(1)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合作学习 和谐课堂》《行走课堂》使教师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2)学习《小学数学教师》等杂志上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文章,提高研究水平。

(3)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课堂教学光盘,利用一切机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同时给实验教师更多的

机会出去听课,使课题组成员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避免课题研究走弯路。

(5)请专家欧阳志老师对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进行辅导。

2、切实上好每一节研究课

(1)我们学校以备课组为载体,在关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指定专人主备,其他教师评议,在评议基础上修改,同时采用专人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课后及时反思的形式。

(2)课题组成员要努力上好每一节研究课。研究课中要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措施,着力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3、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形成资料,本学期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案例,并对案例、论文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评比。

4、在沙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定期召开中期汇报交流研讨会,与其他三所学校课题组教师展示研究阶段性成果,交流经验。

4、各所学校教师上合作学习评优课,互相听、评课共十余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六、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实验,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的组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小组。

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我们决定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分组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1)我们分组时,一般确定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对于小组可以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改变小组的组成。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而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容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 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小教师负责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协同教师共同完成任务,裁判要公正、公平。他是小组中选出来的值得信任的人,学生通过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在

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活动中,只见同学们学着商店里营业员的样子照顾着顾客,询问着学生买什么东西,辨别着钞票的真假、大小,就像一个真营业员似的,而购买的学生还真比着商品,看着质量的好坏,一时间,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在创设情景、新知探究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带有普遍性差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如教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提问: “图上关于蝴蝶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让学生合作讨论,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了,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蝴蝶、黑蝴蝶,有的??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点数出蝴蝶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蝴蝶10只,黑蝴蝶5只)后,算出总只数。这样的探究,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数学新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比如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就可以采取放手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同时教学过程中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同时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特别是遇到一些“说不清、讲不明”的“开放性”题目时,可以进行合作学

习。

比如说第十册数学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种磁带长12厘米,宽6厘米,厚2厘米。

①现在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②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忽略不计)

我们发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3)在巩固练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错得较多,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带有普遍性差错时,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评议别人的看法,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比如说:教学亿以内的读数、写数时,不少学生在写数、读数时,搞不清哪些零要读,哪些零不要读,哪些零只读一个零,但写得时候要写出来,这些地方让学生合作讨论,相互学习,就能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领悟到学习原来那么简单!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要求:

①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

听人发言要专心,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完后再提出。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觉。

谈自己的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啰嗦。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②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

服从组长安排。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

③、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在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同时纠正其差错。说服别人时,摆事实讲道理。

及时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想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

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我们对于春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统计表: 有 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乐意合作与评价 84.2 15.8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53.3 85.6 32.3 35.2 14.4 20.8 0 积 极 一 般 回答问题的 积极性%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2.8 0 不 积 极 11.50 -11.5前期 51 78.4 18.8 后期 51 96.4 比差 0 18 3.6 60.0 21.1 18.9 -15.2 -2.8 -24.2 -5.3 -18.9 从上表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5、数学合作学习,促进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一味传授,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些都不是恰当的师生关系。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在这里教师更多的是充当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可以说,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活动的展现,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通过活动,体现的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同时改进了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科学,更灵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筑,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6、提高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建立了一支教科研紧密结合的

骨干队伍,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最棒的。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拿我校的实验班来说吧,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是我校低、高段实验班两学期以来的期中期末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情况。

表一 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实验班 实验班 表二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2009—2010学年度) 平均分 89.76 86.25 优秀率(%) 90% 81.3% 六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2010—2011学年度) 平均分 93.32 88.56 优秀率(%) 89.36% 75% (2009—2010学年度) 平均分 优秀率(%) 93.07 83% 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 (2010—2011学年度) 平均分 94.9 优秀率(%) 91% 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 (2009—2010学年度) 平均分 优秀率(%) 93.2 85% 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 (2010—2011学年度) 平均分 96 优秀率(%) 92%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 (2009—2010学年度) 平均分 95.83 92.13 优秀率(%) 91.87% 86.3% 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 (2010—2011学年度) 平均分 91.2 90.8 优秀率(%) 88.06% 85.92%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校带来了生机,为学生带来了数学学习上的快乐与成功。

同时各位课题成员在研究活动中正茁壮成长起来。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十余篇,其中自治区级获奖3篇,沙区级2篇。撰写案例十余篇。上观摩课8节,还有多位教师获校内升杯课堂教学大赛一、二、三等奖。 通过研究活动,各位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课题组成员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倡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形成。

七、反思分析

1、在教学工作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时运用得不够充分,在处理放手与收拢的策略研究中技巧熟练化还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方面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2、如何使家校更紧密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课题的改革浪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3、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更多的教师都能比较自如的把握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同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使用合作学习时有些困难,不太适宜合作学习,如:(1)关于容积的揭示,学生就难以理解,同时也很难动手操作、合作完成;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教具展开合作研究;(2)另外我们觉得,学生的数学活动课,能否提出一些活动要求,具体内容可以留空,由老师、学生、家长根据学习所在地的资源合作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如:到公园租船 (3)教材的编排在练习中可否增加一些主观性作业,如:查资料、统计表、数学小故事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教材的时候,要开发出各种有利资源,真正的用活教材,用透教材,让教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1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