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综合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9-19 11:55: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提纲

历史

历史10—12课参考答案 第10课至12课 1、( 长平之战 )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定都(洛阳) 3、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 郡县制 ) 4、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氏上: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伐越族,修灵渠。 5.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1.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 2.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加强了思想控制

6、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公元前221年 ) 7、秦的暴政有哪些表现:

1徭役繁重 2税务沉重 3刑法残暴 (秦始皇) 秦二世更残暴

8、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 公元前209年 ),在( 大泽乡 )发动的起义,在( 陈 )建立的政权。

9、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也是作用、影响)是: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 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0、秦末农民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 11、西汉建立的时间( 公元前202年 ),都城( 长安 ) 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刘邦起义军 )

13、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发展迅速,史称( 文景之治 ) 14、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办太学

15、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影响: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局面

16、东汉建立的时间( 公园25年 ),都城( 洛阳 ) 17、东汉中期以后,( 宦官 )和( 外戚 )交替专权,社会十分黑暗。

18、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

19、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思想方面为他提供建议的是( 董仲舒 ),在政治方面为他提供建

议的是( 主父偃 )

第14课至17课 1、(秦汉之际)时期,(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3、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之后,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4、昭君出塞是与( 呼韩邪单于 )和亲, 他们二人对我国有什么贡献:

昭君出塞后,边境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二人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来重大贡献

5、西汉时期,人们把现在的(玉门关)和( 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 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成为西域。 6、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第一次: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第二次:与西域各国通好

7、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之后,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时间(公元前60年),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 8、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最后到达(欧洲)。

9、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人是(张骞) 10、我国最早的纸是(西汉早期)时期出现的。 (东汉)时期,(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11、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地动仪 ),( 张衡 )发明的。 12、华佗的贡献有( 麻沸散 )和( 五禽戏 ) 13、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 《伤寒杂病论》 ),后世尊称他为( 医圣 ) 14、( 蔡伦 )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 15、佛教起源于( 古印度 ),( 西汉末年 )时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东汉 )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16、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著有( 《史记》 )。 该著作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 黄帝 )到( 汉武帝 )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18至22课复习提纲 1、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作用 2、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3、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是形成了( 魏 )、( 蜀 )( 吴 )三权并立的局面。 4、( 公元 220年 ),东汉灭亡。 5、 魏 蜀 吴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国号 魏 汉 吴

6、我国有关于台湾的最早记录是(吴国军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7、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西晋 266年 316年 洛阳 东晋 317年 420年 建康 8、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 ,氐 ,羌 ) 9、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10、淝水之战爆发的时间是( 383年 ),交战双方是( 前秦 )和(东晋 ),最后(东晋 )取得了战争了胜利。说两个与此有关的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1、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 1.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

2.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秩序比较安定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3、四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了( 北魏 ),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 14、北魏先定都( 平城 ),后迁都( 洛阳 ) 1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包括:

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4.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联姻。5.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6、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7、贾思勰是我国历史著名的(农学家),他写有(《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8、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有(《水经注》)一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8、魏晋时期,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19、“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顾恺之)绘画艺术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1、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地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__球体_。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_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 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定义 形状 长度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圈 不相等 经线(又名子午线)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相等 南北 0°—180°(180°W和180°E重合) 0°经线以__东__为东经(E),以__西__为西经(W); 数值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东经E 西经W 本初子午线划分 自转 公转 指示方向 东西 度数范围 0°—90°,90°N(北极) 90°S(南极) 划分方法 0°纬线以__北__为北纬,(N)以__南__为南纬(S); 数值由_赤道_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表达方式 北纬N 南纬S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 5.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方向 绕转中心 周期 产生现象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自西向东 地轴 1天 昼夜更替,有时差 自西向东 太阳 1年 四季变化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半球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6.四季知识归纳 太阳光直射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7、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是 相反 。

8、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__低纬度地区_,30°-60°为__中纬度地区_,60°-90°为__高纬度地区__。

9、地图的三要素:__比例尺__、__图例__、__方向__

10、比例尺 公式: 比例尺=__图上距离__/__实际距离_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_小__,内容较_ 详__;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__大__,内容较__略__。

表示方法: 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比例尺:1:___4000000__(1km=__1000__m=100000cm)

11.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将_海拔___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分布__密集___,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___稀疏__,坡度平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见P25)

12、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 高原:海拔较高>__500__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__200__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___四周高,中间低__;

丘陵:海拔较低<___500__m,有起伏,坡和缓 ; 山地:海拔较高>___500__m,具有耸立的山峰。 13.海拔:地面某点高出___海平面__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___另一点__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14、地球表面__71%___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___29%___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__三分陆地,七分海洋____,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__北半球__,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海洋__;海洋大多分布在__南半球__,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__陆地__。

15、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__太平洋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 大西洋_(形状如同“S”);__印度洋_;北冰洋__(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1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__亚洲__、__非洲__、__北美洲__、_南美洲__、__南极洲__、_欧洲__、__大洋洲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最大的大洲是 亚洲 , 最小的大洲是 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南极洲 。

17.大洲的分界线亚欧的分界是_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_;亚非的分界是_苏伊士运河_;南、北美的分界是_____巴拿马运河__;

18.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__海平面上升_、_地壳变化_、__人类运动__。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可流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叶绿体中,只有绿色植物有。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液 泡:里面有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线粒体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三、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四、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五、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没用物质挡在外面。废物排出。

六、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化学能分解成自身所能利用的能量。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存在于细胞质中。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七、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八、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 2、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 ,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九、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2、细胞的分裂(实质: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1)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2)细胞质分成两份 ,每份个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十一、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十二、经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十三、组织形成器官

1、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十四、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2: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运、消、呼、循、神、泌、分、殖)

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4、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五、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68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68页)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经知道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而是形成孢子,又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2、孢子植物:通过孢子繁殖的植物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结构特征 根、茎、叶的分化 输导组织 没有输导组织 用途 常见种类 藻类植物 水中、阴湿地表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植株矮小,有茎、叶、有假根。 有根、茎、叶的分化 食用、药用、工业原材料等 水绵、海带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上 没有输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导组织; 有输导组织 食用、绿肥和饲料等 墙藓、葫芦藓 肾蕨、卷柏、满江红 蕨类植物 潮湿的陆地上 3、种子的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4、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子叶有2片,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子叶有1片

5、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油松、雪松、银杏、云杉、侧柏、苏铁 都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保护着。

6、桃、大豆、和水稻等都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被子植物因为有了果实才更适应不良的环境,更利于种子的传播,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7、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破损率低,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8、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 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抽样检测。

9、种子萌发过程:吸收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叶。

10、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1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植物还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无机盐。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14、花是由 花芽 发育来的。对于植物繁殖后代来说,一朵花中最主要的是 雄蕊 和 雌蕊 。雄蕊里面有 花粉,雌蕊的子房里有 胚珠。

15、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传粉。传粉方式有两种: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6、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7、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18、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花柱都纷纷凋落了,惟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19、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现象,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0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这个区域生有大量的根毛。根尖生长最快的区域是伸长区。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内导管运输到叶,叶制造的有机物则是通过筛管运输到根。

2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片的温度,避免强光对叶片的灼伤;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料。 24、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

25、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26、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气孔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同时,随着水分的散失,使水向上运输的动力增大,促进植物根部吸水,使植物能够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当夜幕降临时,气温下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这时,大多数气孔也关闭了。

27、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了减少植物的 蒸腾作用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 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照

(2)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3)原料:二氧化碳、水

(4)产物: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如:淀粉)、氧气 (5)场所:叶绿体 (6)条件:光

(7)意义:1)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3)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三.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场所: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 4.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放出去。 5.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粮食储藏、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6.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温度 水分 影响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生产措施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氧气 二氧化碳 在一定浓度内随氧的浓度增加而加强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7.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 含叶绿体的细胞 在光下才能进行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区场所 别 条件 原料 产物 物质转化 能量转化 联系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森林覆盖率低

一.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r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