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9 10: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含书写分2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②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⑤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⑧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辛弃疾《南乡子》)

⑩《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意相近的句子是 ,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狡黠( ) 恪( )守

繁yǎn( ) 根深dì( )固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B 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与伦比啊!

C 张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D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填空。(3分)

《水浒》中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 到大闹飞云浦, 最终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英雄武松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说明了

5.下面两个片段都是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其作用。(4分)

《故乡》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章结尾处)

《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

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境界”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他们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或阐明你对“读书的境界”的理解。(2分)

甲:我以为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像要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二阅读( 43分 )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词描写了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展现了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B. “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将士们出征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氛。

C.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丰富了诗歌内容。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8. 请联系诗句说说题目中“壮词”之“壮”的具体表现(举一例)。(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4分)

(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左右皆叹服,冀曰:谅⑥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⑥谅:想来。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皆指目陈胜

③老当益壮 ④确为烈士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之垄上 故人多迎劳之

B扶苏以数谏故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C男儿当死于边野 不求闻达于诸侯

D百姓多闻其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1.将文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12. 陈涉和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作概括。(2分)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13.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陈涉、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B 文中马援将自己与伏波将军路博德相比,意在说明自己和伏波将军一样为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因而赢得人们的称颂。

C 两个语段第一节都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两个语段在刻画人物上,除了正面描写外,都运用了侧面描写,如甲文中士卒的异常反应,乙文中左右的叹服。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问题 (13分)

一闭一睁之间

①今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里,演员“小沈阳”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眼睛一闭一睁,就是一天;眼睛一闭不睁,就是一辈子。”

②的确,人这一辈子,就是由哭声震天的“一睁”开始,由万物皆空的“一闭”结束。而这大的一生一次的闭睁之间,又经历了无数次小的、每天的一闭一睁。

③大的一闭一睁,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应当格外珍惜,好生对待,莫让年华付水流。在这短暂一生里,要尽量有所作为,洁身自好,不负青春;即便不能青史留名天下知,也要“只留清白在人间”。

④每天的一睁,要力争让今天活得积极向上、有意义、有价值;每天的一闭,要闭得心安理得,因为白天没做亏心事,晚上就不会做恶梦。于是,无数个奋发有为的一睁,我们积德行善,无私奉献,就能活得如春花般绚烂;无数个问心无愧的一闭,我们安享成功的喜悦,劳作后的休憩,换来最终的一闭时的安详满足,好似秋叶之静美。

⑤有人的眼一睁,别人就要遭殃,因为他只要一睁眼,就在算计着害人,他只有彻底闭眼了,大伙才能安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便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睁眼的时候,众人都在盼他早日闭眼,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

⑥有人的眼一睁,社会就会受益,他人就能得福。因为他一睁眼,就惦记着孤寡老人有无口粮,贫困孩子能否上学。例如, 。他甘心为人民当马做牛,人民祝愿他长寿如松,眼睛永远不闭。

⑦有的人,眼睛一睁,天地为之动容,世界为之改观,他们就是人类历史的路标。孔子眼睛一睁,儒家思想横空而出,辉耀神州,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基督、佛陀、穆罕默德、马克思、牛顿等,都属此类,他们是人类的骄傲。

⑧没有永远不闭的眼睛,除非是雕塑画像。严监生眼睛不肯闭,只因为看到两根灯芯在耗油;权臣桓温眼睛不肯闭,是因为没有来得及黄袍加身;周瑜眼睛不肯闭,是因为他恨啊:“既生瑜,何生亮?”林黛玉不肯闭眼,是因为宝玉另娶新欢,木石之盟成泡影 但愿我们都做达观之人,真到了眼睛需要永远一闭时,也别扭扭捏捏,恋恋不舍,眼睛一闭,潇洒告别:我走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⑨神话传说,世界原来混沌一片,盘古开天辟地,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这就是一睁;按科学算,若干亿年后地球肯定要毁灭,届时一片黑暗,就是一闭。我们若能从宇宙“一闭一睁”的高度来看自己的“一闭一睁”,还有什么道理看不透呢?

(选文有删改)

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5.第④段中“静美”一词初稿时为“静谧”。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16. 细读第④段,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语言,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分)

17.在第⑥段划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注意上下文衔接,不要超过30个字。(2分)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18.对上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牛年春晚小品引出“一闭一睁”的论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理深入浅出。

B.⑤⑥⑦三段依次举了三种人,其中前两种人对比鲜明,对比的目的是突出第三种人。

C.第⑧段连用几个例子从反面说明“没有永远不闭的眼睛”“我们要做达观之人”的道理。

D.文末由人的“一闭一睁”说到宇宙的“一闭一睁”,可谓居高临下俯瞰人生,发人深思。

(四)阅读小说,回答问题。(12分)

种爱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不过才两天,她就跟小区的人很熟了。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亲切地说着话。看到我,他腼腆地笑笑说:“下班啦?”我礼貌地点点头说:“是啊。”他看上去年龄不比我小。他走后,我问婆婆,这是谁啊?婆婆说,陈家老四啊。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他和母亲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相依为命。

③陈家老四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车,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儿,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地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陈家老四却得了绝症,肝癌。因为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好在家里吃点药。精神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被他传染上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日子长得很。”他笑了【1】,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⑥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弥漫着新生命的奶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子,一阵风来,眼看着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⑦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了,脸色蜡黄蜡黄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请我帮他找些花的种子。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⑧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 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在荡漾。

⑨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谁劝也不听。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可以重新开始的机会。

⑩一晃,春天要过去了。某天,大清早的,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然。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然而,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蝴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2】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⑾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的花一样。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19.完成如下主要情节的梳理:(2分)

①他帮婆婆捎带蔬菜而且打理得干干净净。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②他得了绝症,放心不下白发老母。

20.文章划线处的“笑”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请选择一处作答。(2分)

他笑了【1】:

含泪带笑【2】:

21.本文人物描写细腻传神,请对第⑧段中划线句加以赏析。(3分))

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在荡漾。

22.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⑨段借“婆婆”之口写陈家老四种花,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寥寥数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B.从对陈家老四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C.行文曲折有致,托买花籽时“我”的狐疑设下悬念,最后以“我”的感动无言解悬念,揭示主题。

D.标题“种爱”是文章的线索,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新颖、醒目,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划线句的含义。(3分)

三、写作(50+2)

说“不”,是一种拒绝;说“不”,是一种放弃;说“不”,是一种否定,一种反击

请以“不轻易说‘不’”或“学会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xiá kè jiáo 衍 渎 蒂

2.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虫声新透绿窗纱⑤鸡声茅店月⑥元是今朝斗草赢⑦人比黄花瘦⑧吏禄三百石⑨不尽长江滚滚流⑩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 C

4. 醉打蒋门神。说明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5. A句是象征写法,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句衬托我们全家人去哲尔赛岛游玩愉悦的心情。

6.我认为两位同学的发言都有一定道理,甲同学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要学会取舍,乙同学认为要学会在吸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2分)我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因为劳工采矿, 宝石是矿藏中原有的东西;而蜜蜂酿蜜是要经过吸收、消化,最终创造新的东西。(2分)

二、阅读(43分)

7. C

8、军营生活之壮(战争场面之壮;词人志向之壮;语言风格之壮;壮志难酬之悲壮)(任选一例即可,壮的表现+分析,各占1分)

9. 如果;用手指、用眼看;更加;有远大志向的勇士(烈士暮年)

10. C(都解释为“在”)

11. ①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的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亡、举大计、等、死)

②(我的)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凭什么能够长久下去呢?(薄、厚、何以)

12. 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13. B(马援将自己与伏波将军路博德相比,表明自己功劳少而封赏多,表现其不居功自傲的性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

格。)

翻译。

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辈的兄弟都觉得(小小年纪就有很大的志向)惊奇。后来到陇汉地区游学(古代通过去外地寻访师友增长本事),常对朋友们说:“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顿反而更加坚持,年龄越大越有壮志雄心。 起初(早先,指马援从军生涯的早期),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快到(家乡)的时候,朋友们都来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取得胜利),马援说,我希望你有什么好的话教导我,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呢?当初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也不过分封了数百户(作为食邑),我立了小小的功劳就厚颜的接受了一个大县(的食邑),真是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指孟冀)有什么(好建议,好方法)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智力低下,想不到什么方法”。马援说:“现在匈奴和乌桓(当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向皇帝请求)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的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

他的左右非常叹服,孟冀说:“想来有远大志向的勇士,确实是应当那样(为国家战死在疆场)啊”。

14.要珍惜每一天,莫让年华付水流;珍惜人生,活得积极向上、有意义、有价值

15.“静美”含有“静谧”的意思,同时也含有“美好”“美丽”的意思,内涵更丰富。联系上文看,“静美”与“春花般绚烂”相照应,也与“安享成功的喜悦”“满足”等相照应,突出人生的美好。“静谧”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6.作者用对举来阐释道理,用生动的比喻阐释“一闭一睁”的境界,句子工整,表述效果佳。

17. 开放题,答案要素:什么人 什么事 死后人民永远记住他。

18.B.对比的目的不是突出第三种人。

19.③他跟我要花种,想在院子里种花。(他请我找些花种)。

④他在自家花园里种了一院子花。(他留下一院子的花陪伴老母亲)。

20.【1】感谢邻居好心的安慰;对邻居的误解的一种表白:我不是怕死,而是放心不下我的白发老母亲。

【2】这是一种对儿子临走不忘留下孝心与爱心的感激与自豪,是一种自我宽慰。

21.此句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表现身患绝症的陈家老四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伏下文种花的情节;含蓄地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或作者细致地描写他接过我送给他的花种情形,“托”和“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生动地表现了他接花种时的小心翼翼地呵护,“荡漾”一词突出了他喜悦之情。

22. D.“种爱”不是线索。

23. 他种的一院子的花,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他在小院里种下的是他的生命,是他对母亲的爱。

三、写作(50+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il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