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一)

更新时间:2024-02-28 03: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一)

一、解答题(共60小题) 1.(2016?江西模拟)“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这是我校在九年级学生中开展主题为“感恩”教育时设置的一个问题,有以下四个选项:A.父母生日都记得;B.只记得母亲生日;C.只记得父亲生日;D.父母生日都不记得.在随机调查了(1)班和(2)班各50名学生后,根据相关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据此推算,九年级共900名学生中,“父母生日都不记得”的学生共多少名?

(3)若两个班中“只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占22%,则(2)班“只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2.(2016?路北区三模)如图,在△ABC中,已知AB=BC=CA=4cm,AD⊥BC于D,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1cm/s;点Q沿CA、A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2cm/s,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 (1)求x为何值时,PQ⊥AC;

2

(2)设△PQD的面积为y(cm),当0<x<2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0<x<2时,求证:AD平分△PQD的面积;

(4)探索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的位置关系,请写出相应位置关系的x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过程).

3.(2016?零陵区校级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DE为⊙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第1页(共122页)

4.(2016?贵阳模拟)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的仰角为60°,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点C的仰角为45°,已知OA=100米,山坡坡度(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i=1:2,且O、A、B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OC的高度以及此人所在位置点P的铅直高度.(测倾器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号形式)

5.(2016?二道区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C为对角线,AB=6,BC=8,点M是AD的中点,P、Q两点同时从点M出发,点P沿射线MA向右运动;点Q沿线段MD先向左运动至点D后,再向右运动到点M停止,点P随之停止运动.P、Q两点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以PQ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PRL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正方形PRL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当点R在线段AC上时,求出t的值.

(2)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取值范围.(求函数关系式时,只须写出重叠部分为三角形时的详细过程,其余情况直接写出函数关系式.)

(3)在点P、点Q运动的同时,有一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向B运动,当t为何值时,△LRE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或取值范围.

6.(2016?丹东模拟)为了给某区初一新生订做校服,某服装加工厂随机选取部分新生,对其身高情况进行调查,图甲、图乙是由统计结果绘制成的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学生;

(2)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身高在1.55~1.65m的有______人,在1.75m及以上的有______人;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身高在1.65~1.75m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______%,在1.75m及以上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______%;

(4)如果今年该区初一新生有3200人,请你估计身高在1.65~1.75m的学生有多少人.

第2页(共122页)

7.(2016?富顺县校级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 (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

8.(2016?重庆模拟)如图1,△ABC中,BE⊥AC于点E,AD⊥BC于点D,连接

DE.

(1)若AB=BC,DE=1,BE=3,求△ABC的周长; (2)如图2,若AB=BC,AD=BD,∠ADB的角平分线DF交BE于点F,求证:BF=DE; (3)如图3,若AB≠BC,AD=BD,将△ADC沿着AC翻折得到△AGC,连接DG、EG,请猜想线段AE、BE、D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9.(2016?邯山区一模)设边长为2a的正方形的中心A在直线l上,它的一组对边垂直于直线l,半径为r的⊙O的圆心O在直线l上运动,点A、O间距离为d.

第3页(共122页)

(1)如图①,当r<a时,根据d与a、r之间关系,将⊙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a+r d=a+r a﹣r<d<a+r d=a﹣r d<a﹣r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______个;

(2)如图②,当r=a时,根据d与a、r之间关系,将⊙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a+r d=a+r a≤d<a+r d<a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______个; (3)如图③,当⊙O与正方形有5个公共点时,试说明r=a.

10.(2016?苏州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向点A运动,到达A点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B返回.点P,Q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求线段AC的长度; (2)当点Q从B点向A点运动时(未到达A点),求△A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伴随着P,Q两点的运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为l: ①当l经过点A时,射线QP交AD于点E,求AE的长; ②当l经过点B时,求t的值.

11.(2016?平度市一模)如图,Rt△ABC中,∠C=90°,BC=8cm,AC=6cm.点P从B出发沿BA向A运动,速度为每秒1cm,点E是点B以P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点P运动的同时,点Q从A出发沿AC向C运动,速度为每秒2cm,当点Q到达顶点C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PQ∥BC?

(2)设四边形PQCB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四边形PQCB面积能否是△ABC面积的?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t为何值时,△AE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

第4页(共122页)

12.(2016?启东市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5cm,D是BC边上一点,CD=3cm,点P为边AC上一动点(点P与A、C不重合),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点P以1cm/s的速度从A到C匀速运动. (1)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DE的长为y(cm),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2)当t为何值时,以PE为半径的⊙E与以DB为半径的⊙D外切?并求此时∠DPE的正切值;

(3)将△ABD沿直线AD翻折,得到△AB′D,连接B′C.如果∠ACE=∠BCB′,求t的值.

13.(2016?黄石)已知双曲线y=(x>0),直线l1:y﹣

=k(x﹣

)(k<0)过定点F

且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x1<x2),直线l2:y=﹣x+(1)若k=﹣1,求△OAB的面积S; (2)若AB=

,求k的值;

(3)设N(0,2),P在双曲线上,M在直线l2上且PM∥x轴,求PM+PN最小值,并求PM+PN取得最小值时P的坐标.(参考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x1,y1),B(x2,y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

第5页(共122页)

14.(2016?滨州)根据下列要求,解答相关问题

(1)请补全以下求不等式﹣2x﹣4x≥0的解集的过程

2

①构造函数,画出图象,根据不等式特征构造二次函数y=﹣2x﹣4x;并在下面的坐标系中

2

(见图1)画出二次函数y=﹣2x﹣4x的图象(只画出图象即可)

2

②求得界点,标示所需;当y=0时,求得方程﹣2x﹣4x=0的解为______;并用锯齿线标

2

示出函数y=﹣2x﹣4x图象中y≥0的部分.

2

③借助图象,写出解集;由所标示图象,可得不等式﹣2x﹣4x≥0的解集为______.

2

(2)利用(1)中求不等式解集的步骤,求不等式x﹣2x+1<4的解集

①构造函数,画出图象 ②求得界点,标示所需 ③借助图象,写出解集

(3)参照以上两个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借助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直接写出关于x

2

的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

2

15.(2016?宁波)如图1,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

2

射线OM,ON交于A,B两点,如果∠APB绕点P旋转时始终满足OA?OB=OP,我们就把∠APB叫做∠MON的智慧角.

(1)如图2,已知∠MON=90°,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B两点,且∠APB=135°.求证:∠APB是∠MON的智慧角. (2)如图1,已知∠MON=α(0°<α<90°),OP=2.若∠APB是∠MON的智慧角,连结AB,用含α的式子分别表示∠APB的度数和△AOB的面积.

(3)如图3,C是函数y=(x>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C的直线CD分别交x轴和y轴于A,B两点,且满足BC=2CA,请求出∠AOB的智慧角∠APB的顶点P的坐标.

第6页(共122页)

16.(2016?梅州)如图,过原点的直线y=k1x和y=k2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两点A,C和B,D,连接AB,BC,CD,DA. (1)四边形ABCD一定是______四边形;(直接填写结果)

(2)四边形ABCD可能是矩形吗?若可能,试求此时k1,k2之间的关系式;若不能,说明理由;

(3)设P(x1,y1),Q(x2,y2)(x2>x1>0)是函数y=图象上的任意两点,a=b=

,试判断a,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17.(2016?徐州)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5,分别以OA、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B重合),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D且与边BA交于点E,连接DE.

(1)连接OE,若△EOA的面积为2,则k=______; (2)连接CA、DE与CA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点D,使得点B关于DE的对称点在OC上?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2016?沈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四象限,点B的坐标为(60,0),OA=AB,∠OAB=90°,OC=50.点P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O、B重合),过点P与y轴平行的直线l交边OA

第7页(共122页)

或边AB于点Q,交边OC或边BC于点R,设点P横坐标为t,线段QR的长度为m.已知t=40时,直线l恰好经过点C. (1)求点A和点C的坐标;

(2)当0<t<30时,求m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m=35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4)直线l上有一点M,当∠PMB+∠POC=90°,且△PMB的周长为60时,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

19.(2016?济南)如图1,点A(8,1)、B(n,8)都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y轴于D. (1)求m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

(2)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D﹣DB向B点运动,同时动点Q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OC向C点运动,当动点P运动到D时,点Q也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设△OPQ的面积为S,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2,当的P在线段OD上运动时,如果作△OPQ关于直线PQ的对称图形△O′PQ,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得点O′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存在,求O′的坐标和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016?衢州)小明在课外学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22

定义:如果二次函数y=a1x+b1x+c1(a1≠0,a1,b1,c1是常数)与y=a2x+b2x+c2(a2≠0,a2,b2,c2是常数)满足a1+a2=0,b1=b2,c1+c2=0,则称这两个函数互为“旋转函数”.

2

求函数y=﹣x+3x﹣2的“旋转函数”.

2

小明是这样思考的:由函数y=﹣x+3x﹣2可知,a1=﹣1,b1=3,c1=﹣2,根据a1+a2=0,b1=b2,c1+c2=0,求出a2,b2,c2,就能确定这个函数的“旋转函数”. 请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

(1)写出函数y=﹣x+3x﹣2的“旋转函数”;

2

第8页(共122页)

(2)若函数y=﹣x+mx﹣2与y=x﹣2nx+n互为“旋转函数”,求(m+n)

222016

的值;

(3)已知函数y=﹣(x+1)(x﹣4)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A、B、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是A1,B1,C1,试证明经过点A1,B1,C1的二次函数与函数y=﹣(x+1)(x﹣4)互为“旋转函数.”

21.(2016?湖州)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2),B(1,0)分别在y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现将线段BA

2

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BD,抛物线y=ax+bx+c(a≠0)经过点D. (1)如图1,若该抛物线经过原点O,且a=﹣.

①求点D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连结CD,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OB与∠BCD互余?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如图2,若该抛物线y=ax+bx+c(a≠0)经过点E(1,1),点Q在抛物线上,且满足∠QOB与∠BCD互余.若符合条件的Q点的个数是4个,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22.(2016?黔南州)为了解都匀市交通拥堵情况,经统计分析,都匀彩虹桥上的车流速度v(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千米/小时;当车流密度为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8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20≤x≤220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 (1)求彩虹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

(2)在交通高峰时段,为使彩虹桥上车流速度大于40千米/小时且小于60千米/小时,应控制彩虹桥上的车流密度在什么范围内?

(3)当车流量(辆/小时)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即: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当20≤x≤220时,求彩虹桥上车流量y的最大值. 23.(2016?常德)如图,曲线y1抛物线的一部分,且表达式为:y1=

(x﹣2x﹣3)(x≤

2

3)曲线y2与曲线y1关于直线x=3对称.

(1)求A、B、C三点的坐标和曲线y2的表达式;

(2)过点D作CD∥x轴交曲线y1于点D,连接AD,在曲线y2上有一点M,使得四边形ACDM为筝形(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垂直平分,这样的四边形为筝形),请求出点M的横坐标;

(3)设直线CM与x轴交于点N,试问在线段MN下方的曲线y2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MN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9页(共122页)

24.(2016?丽水)某乒乓球馆使用发球机进行辅助训练,出球口在桌面中线端点A处的正上方,假设每次发出的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固定不变,且落在中线上.在乒乓球运行时,设乒乓球与端点A的水平距离为x(米),与桌面的高度为y(米),运行时间为t(秒),经多次测试后,得到如下部分数据: 0.16 0.2 0.4 0.6 0.64 0.8 6 t(秒) 0 … 0.4 0.5 1 1.5 1.6 2 X(米) 0 … 0.378 0.4 0.45 0.4 0.378 0.25 y(米) 0.25 (1)当t为何值时,乒乓球达到最大高度? (2)乒乓球落在桌面时,与端点A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2

(3)乒乓球落在桌面上弹起后,y与x满足y=a(x﹣3)+k. ①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k;

②球网高度为0.14米,球桌长(1.4×2)米.若球弹起后,恰好有唯一的击球点,可以将球沿直线扣杀到点A,求a的值.

2

25.(2016?天津)已知二次函数y=x+bx+c(b,c为常数). (Ⅰ)当b=2,c=﹣3时,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

(Ⅱ)当c=5时,若在函数值y=l的情况下,只有一个自变量x的值与其对应,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Ⅲ)当c=b时,若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b≤x≤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21,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6.(2016?十堰)已知抛物线C1:y=ax+bx+(a≠0)经过点A(﹣1,0)和B(3,0). (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C的坐标;

(2)如图1,把抛物线C1沿着直线AC方向平移到某处时得到抛物线C2,此时点A,C分别平移到点D,E处.设点F在抛物线C1上且在x轴的下方,若△DEF是以EF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F的坐标;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设点M是线段BC上一动点,EN⊥EM交直线BF于点N,点P为线段MN的中点,当点M从点B向点C运动时:①tan∠ENM的值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②点M到达点C时,直接写出点P经过的路线长.

2

第10页(共122页)

(1)如图1,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正方形框架ABCD,边长AB为30cm,在其正上方有一灯泡,在灯泡的照射下,正方形框架的横向影子A′B,D′C的长度和为6cm.那么灯泡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

(2)不改变图1中灯泡的高度,将两个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框架按图2摆放,请计算此时横向影子A′B,D′C的长度和为多少?

(3)有n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按图3摆放,测得横向影子A′B,D′C的长度和为b,求灯泡离地面的距离.(写出解题过程,结果用含a,b,n的代数式表示) 55.(2016?浙江模拟)操作:小明准备制作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纸盒,现选用一些废弃的纸片进行如下设计:

说明:

方案一:图形中的圆过点A、B、C; 方案二: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与展开图左下角的正方形边重合,斜边经过两个正方形的顶点

纸片利用率=

×100%

发现:

(1)方案一中的点A、B恰好为该圆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你认为小明的这个发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明通过计算,发现方案一中纸片的利用率仅约为38.2%.请帮忙计算方案二的利用率,并写出求解过程. 探究:

(3)小明感觉上面两个方案的利用率均偏低,又进行了新的设计(方案三),请直接写出方案三的利用率.

说明:方案三中的每条边均过其中两个正方形的顶点. 56.(2016?漳州)理解: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如何求tan15°的值,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思路:

第21页(共122页)

思路一 如图1,在Rt△ABC中,∠C=90°,∠ABC=30°,延长CB至点D,使BD=BA,连接AD.设AC=1,则BD=BA=2,BC=﹣

.假设α=60°,

.tanD=tan15°=

=

=2

思路二 利用科普书上的和(差)角正切公式:tan(α±β)=

β=45°代入差角正切公式:tan15°=tan(60°﹣45°)===2﹣.

思路三 在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作腰上的高也可以…

思路四 …

请解决下列问题(上述思路仅供参考). (1)类比:求出tan75°的值;

(2)应用:如图2,某电视塔建在一座小山上,山高BC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测得A,C两点间距离为60米,从A测得电视塔的视角(∠CAD)为45°,求这座电视塔CD的高度;

(3)拓展:如图3,直线y=x﹣1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将直线AB绕点C旋转45°后,是否仍与双曲线相交?若能,求出交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7.(2016?常州)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上方. (1)若点P的坐标是(1,4),直接写出k的值和△PAB的面积;

(2)设直线PA、PB与x轴分别交于点M、N,求证:△PMN是等腰三角形; (3)设点Q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位于P、B之间的动点(与点P、B不重合),连接AQ、BQ,比较∠PAQ与∠PBQ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第22页(共122页)

58.(2016?玉林)已知:一次函数y=﹣2x+1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A在B的右侧).

(1)当A(4,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B点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支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A(a,﹣2a+10),B(b,﹣2b+10)时,直线OA与此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支交于另一点C,连接BC交y轴于点D.若

=,求△ABC的面积.

59.(2016?长沙)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将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之为“中国结”.

(1)求函数y=x+2的图象上所有“中国结”的坐标;

(2)若函数y=(k≠0,k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两个“中国结”,试求出常数k的值与相应“中国结”的坐标;

(3)若二次函数y=(k﹣3k+2)x+(2k﹣4k+1)x+k﹣k(k为常数)的图象与x轴相交得到两个不同的“中国结”,试问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中(含边界),一共包含有多少个“中国结”?

60.(2016?潜江)已知抛物线经过A(﹣3,0),B(1,0),C(2,)三点,其对称轴交x轴于点H,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C,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D(点D在点C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当S△EOC=S△EAB时,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23页(共122页)

2

2

2

2

(3)如图2,设∠CEH=α,∠EAH=β,当α>β时,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

第24页(共122页)

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 1.(2016?江西模拟)“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这是我校在九年级学生中开展主题为“感恩”教育时设置的一个问题,有以下四个选项:A.父母生日都记得;B.只记得母亲生日;C.只记得父亲生日;D.父母生日都不记得.在随机调查了(1)班和(2)班各50名学生后,根据相关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据此推算,九年级共900名学生中,“父母生日都不记得”的学生共多少名?

(3)若两个班中“只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占22%,则(2)班“只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解答】解:(1)一班中A类的人数是:50﹣9﹣3﹣20=18(人). 如图所示.

(2)

(名);

(3)设(2)班“只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有x名,依题意得:

解得x=13, ∴

即(2)班“只记得母亲生日”的学生所占百分比是26%.

第25页(共122页)

2.(2016?路北区三模)如图,在△ABC中,已知AB=BC=CA=4cm,AD⊥BC于D,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1cm/s;点Q沿CA、A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2cm/s,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 (1)求x为何值时,PQ⊥AC;

2

(2)设△PQD的面积为y(cm),当0<x<2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0<x<2时,求证:AD平分△PQD的面积;

(4)探索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的位置关系,请写出相应位置关系的x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过程).

【解答】解:(1)当Q在AB上时,显然PQ不垂直于AC, 当Q在AC上时,由题意得,BP=x,CQ=2x,PC=4﹣x; ∵AB=BC=CA=4, ∴∠C=60°;

若PQ⊥AC,则有∠QPC=30°, ∴PC=2CQ, ∴4﹣x=2×2x, ∴x=;

(2)y=﹣

x+

2

x,

如图,当0<x<2时,P在BD上,Q在AC上,过点Q作QN⊥BC于N; ∵∠C=60°,QC=2x, ∴QN=QC×sin60°=x; ∵AB=AC,AD⊥BC, ∴BD=CD=BC=2, ∴DP=2﹣x,

∴y=PD?QN=(2﹣x)?

x=﹣

x+

2

x;

(3)当0<x<2时,在Rt△QNC中,QC=2x,∠C=60°; ∴NC=x, ∴BP=NC, ∵BD=CD, ∴DP=DN;

∵AD⊥BC,QN⊥BC, ∴AD∥QN,

第26页(共122页)

∴OP=OQ,

∴S△PDO=S△DQO,

∴AD平分△PQD的面积;

(4)显然,不存在x的值,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相离, 由(1)可知,当x=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相切; 当点Q在AB上时,8﹣2x=,解得x=故当x=或

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相切,

<x≤4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相交.

当0≤x<或<x<

3.(2016?零陵区校级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DE为⊙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OD. ∵OA=OB,CD=BD, ∴OD∥AC.

∴∠0DE=∠CED. 又∵DE⊥AC, ∴∠CED=90°.

∴∠ODE=90°,即OD⊥DE. ∴DE是⊙O的切线.

(2)解:∵OD∥AC,∠BAC=60°, ∴∠BOD=∠BAC=60°, ∠C=∠0DB. 又∵OB=OD,

第27页(共122页)

∴△BOD是等边三角形. ∴∠C=∠ODB=60°, CD=BD=5. ∵DE⊥AC,

∴DE=CD?sin∠C=5×sin60°=

4.(2016?贵阳模拟)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的仰角为60°,沿山坡向上走到P处再测得点C的仰角为45°,已知OA=100米,山坡坡度(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i=1:2,且O、A、B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OC的高度以及此人所在位置点P的铅直高度.(测倾器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号形式)

【解答】解:作PE⊥OB于点E,PF⊥CO于点F, 在Rt△AOC中,AO=100,∠CAO=60°, ∴CO=AO?tan60°=100(米). 设PE=x米, ∵tan∠PAB=

=,

∴AE=2x.

在Rt△PCF中,∠CPF=45°,CF=100∵PF=CF,

∴100+2x=100﹣x, 解得x=

(米).

﹣x,PF=OA+AE=100+2x,

答:电视塔OC高为100米,点P的铅直高度为(米).

第28页(共122页)

5.(2016?二道区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C为对角线,AB=6,BC=8,点M是AD的中点,P、Q两点同时从点M出发,点P沿射线MA向右运动;点Q沿线段MD先向左运动至点D后,再向右运动到点M停止,点P随之停止运动.P、Q两点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以PQ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PRL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正方形PRL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当点R在线段AC上时,求出t的值.

(2)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取值范围.(求函数关系式时,只须写出重叠部分为三角形时的详细过程,其余情况直接写出函数关系式.)

(3)在点P、点Q运动的同时,有一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向B运动,当t为何值时,△LRE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或取值范围.

【解答】解:(1)当点R在线段AC上时,应该满足:设MP为t,则PR=2t,AP=4﹣t, ∴可得:解得:t=(2)当当=

时,正方形PRLQ与△ABC没有重叠部分,所以重叠部分的面积为0; 时,正方形PRL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直角三角形KRW的面积

,即

第29页(共122页)

当时,正方形PRL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2t﹣3)2t=2t﹣3t.

2

2

当3<t≤4时,正方形PRL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12﹣2t)×2t=﹣2t+12t. 当4<t≤8时,正方形PRL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综上所述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

(3)在点P、点Q运动的同时,有一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C向B运动,

①当点E是BC的中点时,点E在LR的中垂线线上时,EL=ER.此时t=4s,△LRE是等腰三角形;

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E在LR的中垂线线上时,EL=ER.此时t=8s,△LRE是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t的取值范围是4≤t≤8; ②当EL=LR时,如图所示:

LR=2t,CF=NL=4﹣t,则EF=2t﹣4.FL=CN=6﹣2t,

则在直角△EFL中,由勾股定理得到:EL=EF+FL=(2t﹣4)+(6﹣2t).

2222

故由EL=LR得到:EL=LR,即4t=10t﹣40t+52, 整理,得 2

t﹣10t+13=0,

解得 t1=5+2(舍去),t2=5﹣2.

所以当t=5﹣2(s)时,△LRE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当ER=LR时,

s

2

2

2

2

2

综上所述,t的取值范围是4≤t≤8时,△LRE是等腰三角形;当t=4s,或t=8s或或

s时,△LRE是等腰三角形.

第30页(共122页)

6.(2016?丹东模拟)为了给某区初一新生订做校服,某服装加工厂随机选取部分新生,对其身高情况进行调查,图甲、图乙是由统计结果绘制成的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一共调查了 160 名学生; (2)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身高在1.55~1.65m的有 56 人,在1.75m及以上的有 16 人;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身高在1.65~1.75m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 40 %,在1.75m及以上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 10 %;

(4)如果今年该区初一新生有3200人,请你估计身高在1.65~1.75m的学生有多少人.

【解答】解:(1)24÷15%=160;

(2)160×35%=56,160﹣24﹣56﹣64=16;

(3)64÷160=40%,16÷160=10%;

(4)3200×40%=1280人.

答:估计身高在1.65~1.75m的学生有1280人. 7.(2016?富顺县校级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 (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

【解答】解:(1)∵∠ACB=90°,AC=3,BC=4, ∴AB=

=5.

第31页(共122页)

∵AD=5t,CE=3t,

∴当AD=AB时,5t=5,即t=1;

∴AE=AC+CE=3+3t=6,DE=6﹣5=1.

(2)∵EF=BC=4,G是EF的中点, ∴GE=2.

当AD<AE(即t<)时,DE=AE﹣AD=3+3t﹣5t=3﹣2t, 若△DEG与△ACB相似,则∴

∴t=或t=;

当AD>AE(即t>)时,DE=AD﹣AE=5t﹣(3+3t)=2t﹣3, 若△DEG与△ACB相似,则∴

时,△DEG与△ACB相似. ,

解得t=或t=

综上所述,当t=或或或

8.(2016?重庆模拟)如图1,△ABC中,BE⊥AC于点E,AD⊥BC于点D,连接

DE.

(1)若AB=BC,DE=1,BE=3,求△ABC的周长; (2)如图2,若AB=BC,AD=BD,∠ADB的角平分线DF交BE于点F,求证:BF=DE; (3)如图3,若AB≠BC,AD=BD,将△ADC沿着AC翻折得到△AGC,连接DG、EG,请猜想线段AE、BE、D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答】(1)解:如图1所示: ∵AB=BC,BE⊥AC, ∴AE=CE,∠AEB=90°, ∵AD⊥BC, ∴∠ADC=90°, ∴DE=AC=AE,

第32页(共122页)

∴AC=2DE=2,AE=1, ∴AB=

=

∴BC=,

∴△ABC的周长=AB+BC+AC=2+2; (2)证明:连接AF,如图2所示: ∵AB=BC,BE⊥AC, ∴∠3=∠4,

∵∠ADC=90°,AD=BD, ∴△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AB=∠DBA=45°, ∴∠3=22.5°,

∵∠1+∠C=∠3+∠C=90°, ∴∠1=∠3=22.5°, ∵DF平分∠ABD, ∴∠ADF=∠BDF, 在△ADF和△BDF中,

∴△ADF≌△BDF(SAS), ∴AF=BF,∠2=∠3=22.5°, ∴∠EAF=∠1+∠2=45°,

∴△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AE, ∵DE=AE, ∴BF=DE;

(3)解:BE=DG+AE;理由如下: 作DH⊥DE交BE于H,如图3所示: ∵BE⊥AC,AD⊥BC,

∴∠1+∠ACD=∠2+∠ACD=90°, ∴∠1=∠2,

∴∠ADE=90°﹣∠ADH=∠BDH, 在△ADE和△BDH中,

∴△ADE≌△BDH(ASA), ∴DH=DE,AE=BH,

∴△DH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H=45°,

∴∠3=90°﹣∠DEH=45°, ∵△ACD翻折至△ACG, ∴DE=GE,∠3=∠4=45°,

第33页(共122页)

∴∠DEG=∠EDH=90°,DH=GE, ∴DH∥GE,

∴四边形DHEG是平行四边形, ∴DG=EH,

∴BE=EH+BH=DG+AE.

9.(2016?邯山区一模)设边长为2a的正方形的中心A在直线l上,它的一组对边垂直于直线l,半径为r的⊙O的圆心O在直线l上运动,点A、O间距离为d.

(1)如图①,当r<a时,根据d与a、r之间关系,将⊙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a+r d=a+r a﹣r<d<a+r d=a﹣r d<a﹣r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 0、1、2 个;

第34页(共122页)

(2)如图②,当r=a时,根据d与a、r之间关系,将⊙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填入下表: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d>a+r d=a+r a≤d<a+r d<a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 0、1、2、4 个; (3)如图③,当⊙O与正方形有5个公共点时,试说明r=a.

【解答】

解:(1)如图①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0 d>a+r 1 d=a+r 2 a﹣r<d<a+r 1 d=a﹣r 0 d<a﹣r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的个数可能有0、1、2个;

(2)如图② d、a、r之间关系 公共点的个数 0 d>a+r 1 d=a+r 2 a≤d<a+r 4 d<a 所以,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4个;

(3)如图③所示,连接OC.

则OE=OC=r,OF=EF﹣OE=2a﹣r. 在Rt△OCF中,由勾股定理得: OF+FC=OC

222

即(2a﹣r)+a=r, 22224a﹣4ar+r+a=r, 2

5a=4ar, 5a=4r;

(4)①当a<r<

2

2

2

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4、6、7、8个;

第35页(共122页)

②当r=a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5、8个; ③当④当

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3、4、6、8个;

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3、4个;

⑤当时,⊙O与正方形的公共点个数可能有0、1、2、3、4个. 10.(2016?苏州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向点A运动,到达A点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B返回.点P,Q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求线段AC的长度; (2)当点Q从B点向A点运动时(未到达A点),求△APQ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伴随着P,Q两点的运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为l: ①当l经过点A时,射线QP交AD于点E,求AE的长; ②当l经过点B时,求t的值.

【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2)如图1,

过点P作PH⊥AB于点H,AP=t,AQ=3﹣t, 则∠AHP=∠ABC=90°, ∵∠PAH=∠CAB, ∴△AHP∽△ABC, ∴

=

∵AP=t,AC=5,BC=4,

第36页(共122页)

∴PH=,

∴S=?(3﹣t)?t,

即S=﹣t+t,t的取值范围是:0<t<3.

(3)①如图2,

2

∵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为l经过点A, ∴AP=AQ, ∴3﹣t=t, ∴t=1.5,

∴AP=AQ=1.5,

延长QP交AD于点E,过点Q作QO∥AD交AC于点O, ∴△AQO∽△ABC, ∴∴

, ,

∴PO=AO﹣AP=1, ∵OQ∥BC∥AD, ∴△APE∽△OPQ, ∴∴

②如图③,

(i)当点Q从B向A运动时l经过点B, BQ=BP=AP=t,∠QBP=∠QAP,

∵∠QBP+∠PBC=90°,∠QAP+∠PCB=90° ∴∠PBC=∠PCB, ∴CP=BP=AP=t

第37页(共122页)

∴CP=AP=AC=×5=2.5,

∴t=2.5;

(ⅱ)如图4,当点Q从A向B运动时l经过点B,

BP=BQ=3﹣(t﹣3)=6﹣t,AP=t,PC=5﹣t, 过点P作PG⊥CB于点G, 则PG∥AB,

∴△PGC∽△ABC, ∴∴PG=

?AB=(5﹣t),CG=

=

2

2

?BC=(5﹣t),

∴BG=4﹣

2

由勾股定理得BP=BG+PG,即解得

11.(2016?平度市一模)如图,Rt△ABC中,∠C=90°,BC=8cm,AC=6cm.点P从B出发沿BA向A运动,速度为每秒1cm,点E是点B以P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点P运动的同时,点Q从A出发沿AC向C运动,速度为每秒2cm,当点Q到达顶点C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PQ∥BC?

(2)设四边形PQCB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四边形PQCB面积能否是△ABC面积的?若能,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t为何值时,△AE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

【解答】解:(1)Rt△ABC中,∵∠C=90°,BC=8cm,AC=6cm,

第38页(共122页)

∴AB=10cm. ∵BP=t,AQ=2t,

∴AP=AB﹣BP=10﹣t. ∵PQ∥BC, ∴∴解得t=

(2)∵S四边形PQCB=S△ACB﹣S△APQ=AC?BC﹣AP?AQ?sinA ∴y=×6×8﹣×(10﹣t)?2t?=24﹣t(10﹣t) =t﹣8t+24,

即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y=t﹣8t+24;

(3)四边形PQCB面积能是△ABC面积的,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t﹣8t+24=×24, 整理,得t﹣10t+12=0, 解得t1=5﹣,t2=5+

2

2

2

2

=, =;

(不合题意舍去).

故四边形PQCB面积能是△ABC面积的,此时t的值为5﹣

(4)△AEQ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如果AE=AQ,那么10﹣2t=2t,解得t=; ②如果EA=EQ,那么(10﹣2t)×③如果QA=QE,那么2t×故当t为秒

=t,解得t=

=5﹣t,解得t=

秒时,△AEQ为等腰三角形.

第39页(共122页)

12.(2016?启东市一模)如图,在Rt△ABC中,∠C=90°,AC=4cm,BC=5cm,D是BC边上一点,CD=3cm,点P为边AC上一动点(点P与A、C不重合),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点P以1cm/s的速度从A到C匀速运动. (1)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DE的长为y(cm),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2)当t为何值时,以PE为半径的⊙E与以DB为半径的⊙D外切?并求此时∠DPE的正切值;

(3)将△ABD沿直线AD翻折,得到△AB′D,连接B′C.如果∠ACE=∠BCB′,求t的值.

【解答】解:(1)∵在Rt△ABC中,AC=4,CD=3, ∴AD=5,

∵PE∥BC,AP=t, ∴∴=

=

, ,

∴AE=t, ∴DE=5﹣t,

∴y=5﹣t,(0<t<4);

(2)连接PD,

当以PE为半径的⊙E与DB为半径的⊙D外切时,有DE=PE+BD,即5﹣t=t+2,

第40页(共122页)

解得:t= 则PC=, ∵PE∥BC,

∴∠DPE=∠PDC, 在Rt△PCD中, tan∠PDC=

=

=;

则tan∠DPE=;

(3)延长AD交BB′于F,则AF⊥BB′, 则∠ACD=∠BFD, ∵∠ADC=∠FDB, ∴∠CAD=∠FBD, ∴△ACD∽△BFD, ∴BF=, ∴BB′=

∵∠ACE=∠BCB′,∠CAE=∠CBB′, ∴△ACE∽△BCB′, ∴AE=∴t=AP=

, .

13.(2016?黄石)已知双曲线y=(x>0),直线l1:y﹣

=k(x﹣

)(k<0)过定点F

且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x1<x2),直线l2:y=﹣x+(1)若k=﹣1,求△OAB的面积S;

第41页(共122页)

(2)若AB=,求k的值;

(3)设N(0,2),P在双曲线上,M在直线l2上且PM∥x轴,求PM+PN最小值,并求PM+PN取得最小值时P的坐标.(参考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x1,y1),B(x2,y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

【解答】解:(1)当k=﹣1时,l1:y=﹣x+2联立得,

,化简得x﹣2

2

x+1=0,

解得:x1=﹣1,x2=+1,

设直线l1与y轴交于点C,则C(0,2S△OAB=S△AOC﹣S△BOC=?2

).

2

?(x2﹣x1)=2

(2)根据题意得:

2

整理得:kx+

2

(1﹣k)x﹣1=0(k<0),

∵△=[(1﹣k)]﹣4×k×(﹣1)=2(1+k)>0,

∴x1、x2 是方程的两根,

∴,

∴AB=(x1﹣x2)+(

2

22

+)2

=(x1﹣x2)+(=(x1﹣x2)[1+(

2

) )]

2

2

=,

第42页(共122页)

∴AB=﹣=,即=,

整理得,2k2+5k+2=0,即(2k+1)(k+1)=0,解得k=﹣1或k=﹣.

(3)F(

,),如图:

,),

设P(x,),则M(﹣+

则PM=x+﹣==,

∵PF==,

∴PM=PF.

∴PM+PN=PF+PN≥NF=2,

当点P在NF上时等号成立,此时NF的方程为y=﹣x+2由(1)知P(﹣1,+1),

∴当P(﹣1,+1)时,PM+PN最小值是2.

14.(2016?滨州)根据下列要求,解答相关问题

2

(1)请补全以下求不等式﹣2x﹣4x≥0的解集的过程

2

①构造函数,画出图象,根据不等式特征构造二次函数y=﹣2x﹣4x;并在下面的坐标系中

2

(见图1)画出二次函数y=﹣2x﹣4x的图象(只画出图象即可)

2

②求得界点,标示所需;当y=0时,求得方程﹣2x﹣4x=0的解为 x1=0,x2=﹣2 ;并用2

锯齿线标示出函数y=﹣2x﹣4x图象中y≥0的部分.

2

③借助图象,写出解集;由所标示图象,可得不等式﹣2x﹣4x≥0的解集为 ﹣2≤x≤0 .

2

(2)利用(1)中求不等式解集的步骤,求不等式x﹣2x+1<4的解集

①构造函数,画出图象 ②求得界点,标示所需 ③借助图象,写出解集

(3)参照以上两个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借助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直接写出关于x

2

的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

第43页(共122页)

2

【解答】解:(1)y=﹣2x﹣4x=﹣2x(x+2),则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0,0),(﹣2,0),且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下,所以其大致图象如图(1)所示:

根据图示知,不等式﹣2x﹣4x≥0的解集为﹣2≤x≤0. 故答案是:x1=0,x2=﹣2;﹣2≤x≤0;

(2)①构造函数y=x﹣2x+1,画出图象,如图(2)所示;

2

②当y=4时,方程x﹣2x+1=4的解为x1=﹣1,x2=3;

2

③由图(2)知,不等式x﹣2x+1<4的解集是﹣1<x<3;

(3)①当b﹣4ac>0时,关于x的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是x>

2

2

2

2

或x<.

第44页(共122页)

当b﹣4ac=0时,关于x的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是x≠﹣

2

2

22

当b﹣4ac<0时,关于x的不等式ax+bx+c>0(a>0)的解集是全体实数. 15.(2016?宁波)如图1,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

2

射线OM,ON交于A,B两点,如果∠APB绕点P旋转时始终满足OA?OB=OP,我们就把∠APB叫做∠MON的智慧角.

(1)如图2,已知∠MON=90°,点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以P为顶点的角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M,ON交于A,B两点,且∠APB=135°.求证:∠APB是∠MON的智慧角. (2)如图1,已知∠MON=α(0°<α<90°),OP=2.若∠APB是∠MON的智慧角,连结AB,用含α的式子分别表示∠APB的度数和△AOB的面积.

(3)如图3,C是函数y=(x>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C的直线CD分别交x轴和y轴于A,B两点,且满足BC=2CA,请求出∠AOB的智慧角∠APB的顶点P的坐标.

【解答】(1)证明:∵∠MON=90°,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 ∴∠AOP=∠BOP=∠MON=45°, ∵∠AOP+∠OAP+∠APO=180°, ∴∠OAP+∠APO=135°, ∵∠APB=135°,

∴∠APO+∠OPB=135°, ∴∠OAP=∠OPB, ∴△AOP∽△POB, ∴

2

∴OP=OA?OB,

∴∠APB是∠MON的智慧角;

(2)解:∵∠APB是∠MON的智慧角, ∴OA?OB=OP, ∴

2

∵P为∠MON的平分线上一点, ∴∠AOP=∠BOP=α, ∴△AOP∽△POB, ∴∠OAP=∠OPB,

第45页(共122页)

∴∠APB=∠OPB+∠OPA=∠OAP+∠OPA=180°﹣α, 即∠APB=180°﹣α;

过点A作AH⊥OB于H,连接AB;如图1所示: 则S△AOB=OB?AH=OB?OAsinα=OP?sinα,

∵OP=2,

∴S△AOB=2sinα; (3)设点C(a,b),则ab=3,过点C作CH⊥OA于H;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B在y轴正半轴上时;当点A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2所示: BC=2CA不可能;

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3所示: ∵BC=2CA, ∴

2

∵CH∥OB,

∴△ACH∽△ABO, ∴

∴OB=3b,OA=∴OA?OB=

=, ,

=

?3b=

∵∠APB是∠AOB的智慧角, ∴OP=

=

=

∵∠AOB=90°,OP平分∠AOB, ∴点P的坐标为:(

);

②当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4所示: ∵BC=2CA, ∴AB=CA,

在△ACH和△ABO中,

∴△ACH≌△ABO(AAS), ∴OB=CH=b,OA=AH=a, ∴OA?OB=a?b=, ∵∠APB是∠AOB的智慧角,

第46页(共122页)

∴OP===,

∵∠AOB=90°,OP平分∠AOB, ∴点P的坐标为:(

,﹣

); ,

),或(

,﹣

).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

16.(2016?梅州)如图,过原点的直线y=k1x和y=k2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别交于两点A,C和B,D,连接AB,BC,CD,DA. (1)四边形ABCD一定是 平行 四边形;(直接填写结果)

(2)四边形ABCD可能是矩形吗?若可能,试求此时k1,k2之间的关系式;若不能,说明理由;

第47页(共122页)

(3)设P(x1,y1),Q(x2,y2)(x2>x1>0)是函数y=图象上的任意两点,a=b=

,试判断a,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1)∵直线y=k1x和y=k2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OA=OC,OB=O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平行;

(2)解:∵正比例函数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A, ∴k1x=,解得x=

(因为交于第一象限,所以负根舍去,只保留正根)

将x=

带入y=k1x得y=

故A点的坐标为(又∵OA=OB, ∴

=

,)同理则B点坐标为(,),

,两边平方得:

+k1=+k2,

整理后得(k1﹣k2)(k1k2﹣1)=0,

∵k1≠k2,

所以k1k2﹣1=0,即k1k2=1;

(3)∵P(x1,y1),Q(x2,y2)(x2>x1>0)是函数y=图象上的任意两点, ∴y1=

,y2=

第48页(共122页)

∴a===,

∴a﹣b=∵x2>x1>0, ∴

﹣==,

>0,x1x2>0,(x1+x2)>0,

∴>0,

∴a﹣b>0,

∴a>b. 17.(2016?徐州)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5,分别以OA、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B重合),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D且与边BA交于点E,连接DE.

(1)连接OE,若△EOA的面积为2,则k= 4 ; (2)连接CA、DE与CA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点D,使得点B关于DE的对称点在OC上?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连接OE,如,图1, ∵Rt△AOE的面积为2, ∴k=2×2=4.

(2)连接AC,如图1,设D(x,5),E(3,

=,

),则BD=3﹣x,BE=5﹣

第49页(共122页)

∴DE∥AC.

(3)假设存在点D满足条件.设D(x,5),E(3,BD=3﹣x,BE=5﹣

,AE=

),则CD=x,

作EF⊥OC,垂足为F,如图2, 易证△B′CD∽△EFB′, ∴∴B′F=

+,

,CD=x,B′D=BD=3﹣x,

2

,即=,

∴OB′=B′F+OF=B′F+AE=∴CB′=OC﹣OB′=5﹣在Rt△B′CD中,CB′=5﹣

2

2

=,

由勾股定理得,CB′+CD=B′D, (5﹣

)+x=(3﹣x),

2

2

2

解这个方程得,x1=1.5(舍去),x2=0.96,

∴满足条件的点D存在,D的坐标为D(0.96,5).

第50页(共12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e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