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心态与自主心态

更新时间:2023-09-22 17:26: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依赖心态与自主心态

能得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韩愈

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 ---汤斌

把自已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两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 ----巴金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雨果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唯有自己。 ----德田虎雄

溺爱产生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身于从属地位。具有依赖心理的人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理问题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过份依赖之心,是个性的一大弱点。小时候父母包办过多,没有独立行动和自主的训练,吃饭、穿衣及日常起居没有较早地自理而让别人侍候,总是绕着妈

妈的围裙转,不敢离开一步,于是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依赖心理通常是从孩提时代养成的,大多数是因为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而引起的,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已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已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造成孩子过份依赖的心理。

每个人都必须先依赖后独立。无法独立生活的孩提时代,依赖显然是蓄劲的时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把握它。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注意这一点。依赖是学习现有知识经验,自立是创造未来的关键,没有现在的学习,就没有好的创造。人格的成长也是一样,如果父母提供正确的爱而不是溺爱,孩子的人格才能往健康的路上发展。

做你自己,不要过分依赖

孩子适当依赖父母是成长的必需,但如果事事依赖,时时依赖丧失了进取的积极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那么,他长大后必然是一个不依赖别人便不能生存

的人。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自息。”自强就是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对美好的未来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他依靠的是自己的顽强拼搏而其他人的荫庇提携,就是因为他要甩开别人的挟搀,自己的路自己走,做真正的自己。

有信赖心理的人遇事首先追随别人,求助别人,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没有自恃之心,不敢相信自己,不断自行决断。这些人在家中依赖父母、爱人,在学校依赖老师、同学,在单位依赖同事。不敢自己创造,即使有这个能力。不敢表现自己,即使他想要表现。害怕独立,他的人格不成熟,不健全,仍然停留在童稚阶段。

有依赖心理的人,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事,更无从谈起来操纵和把握自己的命运,他的命运只能被别人操纵,只有在他具有利用价值时,人家才会利用他。一旦他的利用价值没有了,那么他只有被抛弃的命运。

人世间最可依赖的不是父母、兄弟、不是亲戚、朋友,不是情人、伴侣,不是金钱、地位,不是上帝,不是外界的一切。世间最可依赖的是自己,是自恃自助的能力。“自恃是比朋友、金钱、势力以及各种外界的援助可靠得多的东西。它能够排除阻碍,克服困难,它能使各种冒险及发明获得成功,比什么东西都更多。”爱默生如是说。

我们必须克服依赖心理,克服各种困难,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只有经过这种由忧而喜,不断自强自立的生活,才能品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摆脱依赖心理

有依赖心理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他做事四处碰壁,不被信任,不受欢迎,遭人鄙视。

要摆脱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你应该与你觉得在心理上依赖的人谈一谈,宣布你要独立的目标,解释你出于义务做事时的感受。这是起步的最佳方法,因为别人甚至可能不知道,你身边依赖者的感受。

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无论在学校,在家里,在单位都主动要求任务,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主动承担家务,从简单的做起,逐渐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在学习或工作期间,除了做好学习或工作任务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4.你应该提醒自己,父母、配偶、朋友、老板、孩子及

其他人常会不赞同你的行为,这与你是什么样的人无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总会遭到一些反对,如果你有心理准备,就不会因此感到挫折。这样就能破除许多在情绪上操纵你的依赖关系。

5.你应该认清你有隐私和欲望,不必凡事都要某人参与,你是独立而且有隐私权的。若你觉得凡事必须有某人参与,你就无从选择,当然你就是一个依赖者。

6.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多与独立性较强的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他人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塑造独立自主的自己

独立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事业、未来、人生都有大的好处,所以一个青年人要想成就事业,这是个不可少的条件。

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群体之中,所以一个人不可能与他或社会保持一种相对游离的状态。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一种心理独立是很难的,依赖这种不良心理会不时地以各种方式侵入你的生活,而且由于许多人从别人的依赖心理中可以得到好处,根除这一弊病就变得十分困难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独立”,是指一种完全不受任何

强制性关系的束缚‘完全没有他人控制的行为。你可以自问:在儿童时期是不是完全依赖你的父母,在学校是不是求助老师或同学,在办公室是不是总是找别人来做事,是不是平时总没机会使自己独立行动。

成大事者的身上具有许多优良品质:勇敢、忠诚、创新、进取??独立也是这些品格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如果一个人依赖于他人也会获得成功的话,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很多民族为独立而战了。没有独立做而提,成功只是假设。

独立性格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一个人 活在世上,既不能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一样的软骨头,也不能像风雨中的落花柳絮,找不到根基,而是要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是打开成功之六的钥匙,也是力量的源泉。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目标,而模仿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与屈服。力量是自发的,不依靠他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

做人,要么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当然,个人独立并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的人生还必须追求一种更加成功的人际关系。不过,人与人的相互依赖

的关系必须以个人的真正独立为先决条件。要实现心理独立,就要摆脱心理上的依赖感,这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愿望独立生活,当然不是方断绝社会交往。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生活,同时,每个人都应该与社会与他人建立一个关系,例如,朋友、同学、同事。但有时候他人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本身并不是一种问题,而是附带的“义务”。会使人产生内疚感和依赖感,而选择会使人得到友爱及独立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只要存在着以冰致蝇上的依赖性,跟随他的只有怨恨和痛苦,而不是选择。

家庭是我们一切的开始,心理上的依赖大多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引起的,要求独立生活应先从父母开始。这种独立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例如,学会做家务,包括以朋友的心态与父母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如果做父母的珍惜自尊和自我价值,那么孩子们也可以在平静、愉快的气氛中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有人曾经做过绝妙的概括:“母亲的责任不是使孩子依附于她,而是使孩子独立于她。”

正是如此。你或者坦然地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或者内疚地离开家庭,并永远对此感到不安。如果你在孩提时期就已建立起根深蒂固的依赖心理,走上社会之后,很可能会以一种新的依赖关系取代你与父母的依赖关系。例如,同学、

同事、夫妻,依赖存在。

敌视心态与友好心态

做朋友一定要做畏友,在大的关键问题上要互相提醒。 ---周恩来 思想感情的一致产生友谊 ---德谟克利特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真正的友谊。 ---莎士比亚

友谊总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一个人失去一个朋友,就仿佛经历了一次死亡;而进行新的交往,结交新的朋友使我们获得新生。

---培根

友情的可贵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可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之途上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

友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历史上多少动人的知音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春秋时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堪称典范,流传千古。两人曾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拿不出多少本钱来,鲍叔牙也不在乎,如果买卖赚了钱,管仲要多取一倍,鲍叔牙也心甘情愿。因为他知道管仲不牙在前;败退时,管仲在前,鲍叔牙在后。别人都说管仲是胆小鬼,但鲍叔牙却为他辩护说:管仲在家中是个独生子,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需要他奉送,他可不是胆小,他是个做大事的人。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后来,管仲因为错保公子纠并且一箭射中齐桓公。齐桓公夺得王位后,鲍叔牙在齐恒公面前力保管仲,并推荐管仲当了齐国宰相。到了管仲病重,临死时,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为宰相,管仲并没有推鲍叔牙,而且说,鲍叔牙为人贤良,但过于嫉恶如仇,不能胜任宰相。后来一些小人把这话传给鲍叔牙,本来是如果让我当宰相,我首先把你们小人杀干净。“

像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人生得一这样的知己,真是没有白活一世。

莫逆之交,指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的朋友。管仲的鲍叔牙就是这样的莫逆之交。《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逆相与友。”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所谓知心,就是要知道朋友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兴趣爱好。友情是可贵的,心志相通,情

投意合,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会使我们同心同德,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去奋斗。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权力和容貌,鸸取决于你与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吗?那么就从善待他人开始吧!

与人为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他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遵从这个原则,你将获得许多好朋友、好伙伴。

人际交往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人交流。有的人非常渴望友谊,但他们却不肯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

合作是当代社会常想到的话题,说合作必须是真诚为基础的。你只有真诚对待别人,对方才会与你真诚合作。真诚是一种习惯,善待他人也是一种习惯。请记住这句话: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关于善待他人习惯的养成,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建议。 1. 自信的态度

自信的人不随波逐流、唯唯诺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处世风格,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得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自信的人容易赢得别人的认同,也容易培养自己关怀周围的人或事的作风。 2. 体谅他人的行为

这其中包括“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事的过程中,我们要体谅和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3. 善用询问与倾听

询问与倾听的行为,是用来控制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不要为了维护权力而侵犯他人。通过许多询问的方式可以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通过倾听既可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也可以让对方感到我在尊重他,尊重他的说话,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一位优秀的沟通高手,绝对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

放下互相仇视的眼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视对方为“敌人”还常常提醒自己,他是我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我们的敌人!只要他成功了,我就会被打败!

因此要提高警惕,不要对他有半点好心。

对现代人而言,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这样的“敌人”,如商敌、情敌、考敌等。其实,既然同样是人,为什么要为自己设下那么多的敌人?为什么要那么怀恨别人?这种朝朝暮暮与人为敌的人,终有一天会变成冷酷无情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什么人都得有所接触,是对手又怎么了!对手也一样能和你坦诚相处,真心交流。只要你能放下那种狭隘的看法。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清他,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他有很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量欣赏对方的成就,体谅对方,而不是播下仇恨的种子。

多年前的一场 NBA决赛中,NBA中的一位新秀皮蓬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和皮蓬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蓬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蓬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

但乔丹并没有把皮蓬当做潜在的对手而排挤他,反而对皮蓬处处加以鼓励。有一天乔丹对皮蓬是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

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

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

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手都行。”这一细节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蓬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蓬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

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乔丹与皮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对手、敌人、对立面,与其怨恨报复、对抗,无味的搅局,倒不如谨慎地、不卑不亢地先求助于对方,从此博取对方的好感而消弭以往的情绪和芥蒂更为有利。

用仇恨的眼光看待对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自己搞得疲惫。与其如此,还不如用一颗友善的心去欣赏对手。

欣赏对手,你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不但使对手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化敌为友

1.学会处置那些有害于交友的闲言碎语

闲言碎语是一柄无比锋利的剑,但这剑多用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之用,这方面如何文字都比不上它厉害,但假如你认清它的真相,无疑它是最无力的一种语言。

面对闲言碎语除了要能够决断,有所担当,还要求你能独立,保

持内心的自由。如果你无法独立,任何忠告都是陡然,你只能卑躬屈膝地服从大众的意愿。

若想正确判断闲言碎语,还在于你要能够忠于自己。如果你追寻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按照自己所知的真理去努力,就没有人能够为难你,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忠实以及幸福。

如果你想免于流言的困扰,还必须对这些拨弄是非的人加以裁判,他们关心的全是一些次要琐事,他们关心新娘的白纱长度也没有差错,却不关心新娘是否爱她所嫁的人。同时,你应该看到,喜欢道人长短的人,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有问题,当一个人心存邪恶时,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所以,责备你的人,才是真正需要责备的人,他的谴责正是内心邪恶的表现。

2运用欲擒故纵的方法

诸葛亮要出兵伐魏,深怕南蛮乘虚而入,于是决计先将孟获收服,擒他7次,放他7次。恩威并用,才做到了“南人不复反矣”的效果。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想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而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但是一味地退让又会让对手误认为你的真实本领不够。这就要你把握欲擒故纵的度了。

现实生活中,要知道该进就进,该退就退,给对手让出空间,也给自己让出空间,空间大了你与对手的关系也就更有回旋的余地了。化敌为友也就成了可能。

3.慎重处理与“第三者”的关系

第三者,不仅指婚姻关系上的第三者插足,其实,任何一种“双边关系”,都可能由于“第三者”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有时候,一个人本来并不想作为“第三者”而介入他人的关系,但是由于他“在场”,他还是起到了“第三者”的作用。比如,两个人吵架,吵了一阵子,现在已吵得不那么凶了,可是,一见到走上来了一位“关众”,立刻又大声起来。不管这位“观众”主观上是怎么想的,在客观上,他显然是对这两位“当事人”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观众,他们一看到有人吵架,就兴致勃勃地火上加油。

这时候,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利用“第三者”所起的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防止“第三者”对“双边关系”起干扰和破坏作用。

十七、孤立心态与协作心态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刘 基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集体就是力量。 ——马克思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量的潜能,当大家对此有所了解,并同心协力加以开发时,就能为社会带来繁荣。 ——松下幸之助

不管一个人的力量大小,他要是跟大家合作,总比一个人单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塞谬尔·巴特勒

蚂蚁靠什么搬动巨蟒

一只巨蟒在攻击蚂蚁驻地,正用尾巴用力地拍打峭壁上的蚂蚁,闪躲不及的蚂蚁无一例外丢掉了性命。

此时数亿只蚂蚁爬上周围的大树成团地从树上成团成团地从树上倾泻下来,砸在巨蟒身上,转眼之间,巨蟒已经被蚂蚁裹住,变成了一条“黑蟒”。巨蟒不停地摆动身子,试图逃避,但很快动作就缓慢了下来,因为数亿只蚂蚁在撕咬它,使它浑身鲜血淋淋,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一条巨蟒,足够当蚂蚁一年的口粮了,这次战争虽然牺牲了不少蚂蚁,但收获也不少。数亿只蚂蚁毫不费力地把蚂蚁扛起来了。然而,扛是扛起来了,并且每一只蚂蚁都很卖力,巨蟒却没有向前移动,因为虽然有近亿只蚂蚁在用力,但这近亿只蚂蚁的行动不协调,他们并没有站在一条直线上,它们朝前后,左右各自不同的方向用力,结果,表面上看到巨蟒的身体在挪动,实际上却只是原地“摆动”。

后来,蚂蚁齐心协力将巨蟒拖成一条直线,蚂蚁们也站在一条直线上,最前面的蚂蚁起步,后面的依次跟上。最后蚂蚁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很快将巨蟒抬回了家。

从单纯的理论上说,1加1的结果有三种情况。一是

1+1<2,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没有合作,整个团队只有乌合之众,没有协作关系。二是1+1=2,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各有输赢,团队内的合作关系差强人意。三是1+1>2,团队的协作关系融洽,取得了很好的直辖市效果。

蚂蚁凭什么能战胜巨蟒并将重量数万倍,数十万倍,乃至成百、上千成万倍于自己的巨蟒搬回家?单靠一只蚂蚁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无数只蚂蚁结成有共同目标且动用协调一致的团队才能完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体现着合作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一个人在事业上难以成功。是的,没有人能独立成功!社会中的人,只有合作与相互支持才能真正取得成功,现代社会已不再是孤独剑客的时代,而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又高度复杂的社会,时代已发生了强有力的呼唤-协作。可以断言,不懂合作的人,是无法走进成功的殿堂的。“众人划浆开大船“就像搬动巨蟒的蚂蚁一样。

将自己融入整个团队。因为我们负有一个为共同目标奋斗的义务,如果我们希望保持团队的某种优势的话,则无论遭受到臬的坎坷或困难,我们都应以大公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来承担这项义务。

协作首先要有整体意识

没有整体意识的团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没有整体意识的协作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协作,在实践中,有许多为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组成的群体,他们貌似一个团队,可内部的个体却为了一己私利,常常意见不一,各行其是,多数完不成整体目标,他们正像一个寓言所描述的一样。

蛇头和蛇尾相互争论谁是老大。蛇头说:“我有耳朵可以听,有眼睛可以看路,有嘴能吃东西,走路也在前面,当然我应当是老大!”蛇尾怒说:“那好,要是我??”话没说完它把身子在树上绕了三匝,蛇头不能前进。过了三天,就快要饿死了,蛇头只好向蛇尾说:“你放开,我让你当老大!”蛇尾得意洋洋地向前走去,可是由于蛇尾没有眼睛,没走几步,就掉进火坑给烧死了。

从前,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人多力量大”,其实,在群体组织中,并不一定得出1+1>2的结果,上述例子中的蛇头和蛇尾就是这种情况。

现代社会把人们组织起来,就是要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使团队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果1+1<2就说明整体的力量小于各部分之和,这就是一个没有整体意识的团队,成员之间也就谈不上协作了。

合作不单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生存需要。新世纪的生存之路绝不会比我们以往的路好走,各种各样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一个团队要建设好,需要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

节都做好,才能保证团队的力量,然而要做到团队的协作,整体意识的提高还要从三个外在因素考虑:

1.公平因素。不注重公平的团队是不能让每个成员协同一心的,只有公平才能达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平衡。公平一般分为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程序公平比结果公平更影响团队成员。如果只注重结果公平,不注重程序公平,其结果只会导致分配上的大锅饭。

2.绩效的评估方法。一个团队需要一套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每个成员的努力绩效做出评价。一个团队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就不会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人际关系。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团队绩效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因为人们把精力耗费在过多的人际关系方面,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团队成员可以在简单的人际关系中,轻松而又全力以赴地进行工作。

团队与群体是不一样的,群体可以因为事项而聚集到一起,而团队不仅有着共同目标,而且渗透着一种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个团队,组织的成员没有整体就不会协调一致地行动,甚至会产生内耗,这样就不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的效应。

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西方有句古老的格言:“团结才能让我们稳住成功的基石,分裂则会导致倒塌失败。”

我们强调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其实质就在于强调一种互助协作的精神,当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自己有责任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因为团队的胜利也是每个成员的胜利。

像爱情和友情一样,合作应该是一种必须付出才能得到的东西。在这条通往成功的路上,你需要别人的合作,而别人也需要你的合作。

公牛队在1998年NBA总决赛中,战胜爵士队,取得了第二个三连冠的傲人成绩。

与它对垒的敌手,总是在战前针对公牛队的球员特点,制定出一系列应战策略,企图找出公牛队的弱点,并加以还击,其中之一的办法,居然是要设法让迈克.乔丹的得分超过40分。

这个论点听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仔细推敲却有道理。 因为,当乔丹个人得分平平时,其他队员才有发挥的空间,公牛整个团队表现更能突出。相反,若乔丹的表现过于突出,球赛成了个人表演,这就削弱了整体队员间的默契与团结。因为,团体竞赛中,最可怕的事不是对手有多强劲,而是自己内部产生嫌隙,造成大家不能团结一心。

协作永远是使自己受益也让别人受益。而只顾自己的

人不会让别人受益,自己也不会受益。只有懂得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协作对自己、对别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uy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