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货物运输

更新时间:2024-01-08 22: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上货物运输

目录

第一章 货物运输基础知识 第二章 船舶载货能力 第三章 船舶强度 第四章 船舶稳性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船舶吃水差

保证货物运输质量 杂货运输

包装危险货物运输 集装箱船舶运输 散装谷物运输 固体散货船运输 石油及其产品运输

散装化学品及液化气体运输 远洋货运单证 第一章 货物运输基础知识

第一节 船体形状及其参数 第二节 船舶浮性

第三节 船舶重量性能和容积性能 第四节 船舶静水力资料 第五节 船舶载重线标志 第六节 货物分类和性质 第七节 货物包装与标志 第八节 货物数量

第九节 货物亏舱和积载因数

第一节 船体形状及其参数

☆☆☆☆☆考点1:船舶主尺度

1.船长Lbp。船长指在夏季满载水线处自首垂线到尾垂线之间的距离,通常亦称为垂线间长或型长。首垂线是通过夏季水线面与首柱前缘的交点所作的垂直线,尾垂线为舵柱后缘(舵杆中心)与夏季水线面垂直的直线。垂线间长不得小于夏季载重水线长的96%,且不必大于97%。一般情况下,船舶最大长度与垂线间长相差首垂线到船舶最前端、尾垂线到船舶最后端的两距离之和。

2.型宽B。型宽指在船舶最宽处两舷肋骨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情况下,船舶最大宽度仅比型宽大两倍船壳板厚度。

3.型深D。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的上边缘量到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上边缘的垂直距离。 4.吃水d。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的上边缘量到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称为型吃水。型吃水仅比实际吃水小龙骨板的厚度。

1.根据我国的定义,船舶最大吃水dmax是指( )。D

A.在最大长度中点处,由龙骨下缘量至夏季载重线上缘的垂直距离 B.在最大长度中点处,由龙骨上缘量至夏季满载水线的垂直距离 C.在船长中点处,由龙骨上缘量至夏季载重线上缘的垂直距离 D.在船长中点处,由龙骨下缘量至夏季满载水线的垂直距离 2.下列关于型深D的定义,说法错误的是( )。B

A.在船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下缘的垂直距离 B.在型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干舷甲板上缘的垂直距离 C.在船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甲板线上缘的垂直距离

D.在两柱间长中点处,沿船舷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层连续甲板下缘的垂直距离

第二节 船舶浮性

☆☆考点1:船舶浮态

1.船舶在静水中横倾的原因为( )。A A.船舶重心不在纵中剖面上 B.船舶重力和浮力不相等

C.船舶重力和浮力没有作用在同一垂线上 D.重心和浮心距基线距离不相等

☆考点2:船舶平均吃水与实际吃水的概念及其修正

1.平均型吃水是指在船舶中线面上,从正浮水线沿垂直于基平面的方向量到龙骨板( )的垂直距离。A A.上边缘 B.中心 C.下边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2.实际平均吃水是指在船舶中线面上,从正浮水线沿垂直于基平面的方向量到龙骨板( )的垂直距离。C A.上边缘 B.中心 C.下边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考点3: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 1.正浮。船舶装载后为正浮状态时,船体各处吃水相等,根据定义该吃水值即为平均吃水。 2.纵倾。当船舶处于纵倾状态时,首尾吃水不相等,两者差值称吃水差,船舶平均吃水的计算可表示为:

dM?dF?dAt?xf?2Lbp 式中:dM-―船舶平均吃水(m);

dF-―船舶首吃水(m); dA-―船舶尾吃水(m); t-―船舶吃水差(m),t=dF-dA; xf-―正浮水线漂心纵坐标(m); Lbp-―船舶型长(m),通常称船长;

t?xf

Lbp-―船舶平均吃水的漂心修正量(m),或称纵倾修正。

t?xf 若船舶吃水差较小,

Lbp可忽略,则船舶平均吃水为:

dM?dF?dA2

3.横倾。当船舶处于横倾状态时,左右舷吃水不相等,其平均吃水为:

dM式中:dFP,dFS-―船首左、右舷吃水(m);

dAP,dAS-―船尾左、右舷吃水(m);

dFP?dFSdZP?dZSd?dAS???AP222

dZP,dzs-―船中左、右舷吃水(m)。

4.任意倾斜。当船舶同时存在纵倾和横倾时,六面吃水均不相等,该浮态对应的的平均吃水可按下式算出:

dM式中:吃水差为

dFP?dFS?dZP?dZS?dAP?dASt?xf??6Lbpt?dFP?dFSdAP?dAS?22

5.船体拱垂变形对吃水的修正

dM?

dF?6dz?dA8

1.船舶平均吃水等于首吃水与尾吃水之和的0.5倍成立的条件是( )。D

A.漂心与稳心重合 B.浮心与重心重合 C.稳心和重心重合 D.漂心在船中

☆☆☆☆考点4:船舶平行沉浮

船舶水线面的几何中心称为漂心。船舶平行沉浮是指船上载荷(货物、燃油、淡水、压载水等)增减前及增减后的水线相互平行,即载荷增减后船舶吃水改变量处处相等。船舶平行沉浮的条件是:少量增减的载荷重心位于初始漂心F的垂线上。

每厘米吃水吨数TPC。每厘米吃水吨数是指船舶平均吃水变化1cm时对应排水量的改变量。对于普通船舶,由于吃水不同时水线面积亦不同,且通常随吃水增大而增大,因此,每厘米吃水吨数TPC和水线面积随吃水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对于箱形驳船,其水线面积不随吃水而变化,故每厘米吃水吨数TPC为一确定值。 设船舶在某一吃水时的水线面积为为:

Aw,舷外水密度为?,则每厘米吃水吨数TPC可表达

TPC=0.01?Aw

每厘米吃水吨数主要用于少量装卸时平均吃水及装载量的变化值计算。

1.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曲线的用途主要是计算船舶( )。C

Ⅰ.吃水差的改变量;Ⅱ.平均吃水改变量;Ⅲ.初稳性高度的变化量;Ⅳ.装载量的变化值;Ⅴ.重心高度的变化量。

A.Ⅰ,Ⅱ,Ⅲ B.Ⅱ,Ⅲ C.Ⅱ,Ⅳ D.Ⅲ,Ⅳ,Ⅴ

2.对于箱形船而言,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随船舶吃水的增加而( )。B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A、B均是

3.对于普通货船,每厘米吃水吨数TPC通常随吃水增大而( )。A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A、B均是

2

4.某轮吃水d=9.0m,水线面面积AW=1800 m,则此时船舶的海水厘米吃水吨数为( )。C A.16.0 B.18.1 C.18.45 D.16.4

☆☆☆☆考点5:舷外水密度改变对吃水的影响及修正 1.舷外水密度改变对吃水的影响及修正

船舶航行于不同水域之间,舷外水的密度也时常发生变化。在船舶总重量不变的情况 下,舷外水密度的变化导致船舶排水体积改变,从而保持重力与浮力的平衡,而船舶排水体积改变,必然由船舶吃水改变反映出来。当船舶排水量一定时,由较大密度水域驶入较小密度水域时,排水体积增大,相应吃水增加;反之,排水体积减少,相应吃水减小。 舷外水密度改变对平均吃水的修正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精算法

?d??3

???s?s????? 100TPC???1??2式中:ρ1-―原水域舷外水密度(g/cm);

3

ρ2-―新水域舷外水密度(g/cm);

33

ρs-―标准海水密度(g/cm),取ρs=1.025g/cm; TPC-―标准海水中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cm)。

(2)淡水和半淡水水尺超额量

船舶由标准密度海水(ρ1=1.025)水域进入标准密度淡水(ρ2=1.000)水域时平均吃水的增加量称为淡水水尺超额量FWA。

FWA=△/4000TPC

船舶由标准密度海水进入水密度为1.000<ρ2<1.025的水域时平均吃水增加量称为半淡水水尺超额量,可按下列公式求取

?d=(41-40ρ2)FWA (3)新水域船舶平均吃水的近似计算法

船舶进入新水域平均吃水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d1?1?d2?2

1.某船正浮时由淡水进入海水,漂心在浮心之前,则在海水中时( )。A A.首倾 B.尾倾 C.正浮

D.纵倾状态不定

33

2.某船由密度为ρ1=1.021g/cm的水域驶入密度为ρ2=1.004g/cm的水域,船舶排水量Δ=12015t,每厘米吃水吨数TPC=16.82t/cm,则船舶平均吃水改变量为( )cm。B A.10 B.12 C.14 D.8

3

3.船舶由水密度ρ=1.010g/cm的水域驶入标准海水水域,吃水约减小( )。A A.1.5% B.3.0% C.4.5% D.6.0%

4.某船吃水d=7.00m时水线面面积Aw=1200平方米,则对应的淡水厘米吃水吨数为( )。A A.12.0t/cm B.12.3t/cm C.13.0t/cm D.13.5t/cm

5.某船夏季满载时FWA=0.2m,本航次在水密度ρ=1.010g/cm3的港口装货,则开航时船舶吃水至多装至夏季载重线以上( )。C A.0.08m B.0.10m C.0.12m D.0.14m

6.为保持某轮在相对密度为1.008的水域中与在标准海水中的吃水不变,需卸下货物322t,则该轮在标准海水中的排水量为( )t。B A.19092.7 B.19414.7 C.13202.4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7.某轮到港时排水量△=15000t,d=8.15m,TPC=25t/cm。现在港卸货1000t后又加载500t,之后由标准海水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a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