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更新时间:2024-06-07 04: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4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水量水质部分)

概 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5.2%。

200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59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25.9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1.8%,属偏枯水年。

200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0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少31.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6.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10.19亿立方米,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89.3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75.5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41.9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5.5%;地下水供水32.8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3.5%;其它水源供水量0.74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用水量75.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其中农灌用水量44.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6.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8%;工业用水量12.4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6.5%;生活用水量8.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9%;城镇公共和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8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

2004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009亿吨,入河废污水量9.540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668亿吨,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7.551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0.790亿吨。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1694.3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Ⅱ类水河长占33.7%,Ⅲ类水河长占5.4%,Ⅳ类水河长占17.6%,Ⅴ类水河长占21.3%,超Ⅴ类水河长占22.0%.

一、水资源量

1、降水量

200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59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25.9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少了11.8%。其中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455.6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16.0%,属枯水年;长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855.5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7.3%,属偏枯水年。

2004年全省各市及各流域二级区年平均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减少。各市、各流域二级区年降水深与多年平均比较,见下图1、图2。

2004年降水量区域分布情况:陕北北部300-400毫米,南部400-500毫米,局部地区大于500毫米;关中平原区400-800毫米,秦岭北麓山区大于600毫米,局部地区大于800毫米;陕南在600-1400毫米,局部地区小于500毫米,米仓山、大巴山一带为900-1400毫米,局部地区大于1400毫米。实测年最大降水量发生在陕西省镇巴县观音堂雨量站,为1470.3毫米。

2、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286.11亿立方米,相应年径流深为139.2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2.8%。其中:黄河流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61.1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2.6%;长江流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224.9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29.5%。2004年全省各市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多年平均偏枯。各市、各流域分区地表径流深与多年平均比较见图3、图4。

3、地下水资源量

2004年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49.15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7.2%,合10.18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41.69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9.21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7.46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02亿立方米。2004年全省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75.2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7.2%。2004年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0.1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1 . 0%。黄河、长江两流域分别为55.76亿立方米和54.4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0.5%、32.7%。

4、水资源总量

200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07.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6.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量计算量为89.3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6.6%,比多年平均减少31.0%。其中黄河、长江分别为78. 94亿立方米、228.0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6.2%、29%。2004年陕西省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1。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情况详见表2。

表1 2004年陕西省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与

II级行政计算面积

年降水量

(km2)

源量

复计算量

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

地表水资源重

量 总水资源

产水系数

(万m/km)

3

2

产水模数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杨凌区 渭南市 关中 延安市 榆林市 陕北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陕南 全省

9983 3882 18172 10119 94 13134 55384 36712 43578 80290 27246 23391 19292 69929 205603

68.53 18.65 99.43 46.25 0.54 65.93 299.33 159.15 160.76 319.92 247.23 215.28 144.20 606.70

15.29 1.62 15.84 2.47 0.02 5.23 40.47 9.76 12.40 22.17 103.52 82.81 37.14

11.09 0.72 11.04 4.75 0.11 8.76 36.47 4.45

8.98

0.62 9.70

17.40

1.72 17.18

0.25

0.09 0.17

17.43

4.43 9.45

2.07 0.01

4.36 25.75 4.44

5.15 0.11

9.63 51.19 9.77

0.11 0.20

0.15 0.17 0.06

5.09 11.7

7.33 9.24 2.66

14.71 19.18

26.94 15.85 11.77

7.64 12.09

23.84 15.85 11.77 51.46

19.47 29.24

0.12 0.09

4.50 3.60

39.13 35.40 19.25 32.40

106.62 0.43 82.81 37.14

0.38 0.26

223.47 54.56 226.57 0.37

1225.95 286.11 110.19 89.30 307.00 0.25 14.93

表2 2004年陕西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表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流域分区 计算面年降水地表水资地下水地下水资总水资产水系数 产水模

积(km)

I级

II级区

2

量 源量 资源量 源与地表源量

水资源重复计算量

数 (万

m/km)

3

2

小计 河口--龙门

泾河

133301 607.38 61.15 55.76 37.97 78.94 0.13 55169 216.75 16.10 16.46 9.60 9246 42.06 1.98 2.07

1.85 3.35

5.92 4.16

2.38 3.15 11.39

22.96 0.11

2.20 7.74

0.05 0.07

北洛河 24575 107.48 6.32 4.77

门 | 三龙门--河

门峡 三门峡

(直)

渭河 33238 186.85 29.83 27.57 19.53 37.87 0.20

3498 16.71 1.12 1.81 0.83 2.10 0.13 5.99

小计 70557 353.10 39.26 36.22 25.56 49.92 0.14 伊洛河 闭流区 小计

嘉陵江

汉江 全 省

62263 534.88 192.53 50.72 47.85 195.40 0.37 205603 1225.95 286.11 110.19 89.30 307.00 10039 83.69 32.43 3.71 3.48

32.66 0.39

3064 22.60 4.69 2.63 2.57 4511 14.93 1.10 0.45 0.24

4.75 1.31

0.21 0.09

7.07 15.51 2.91 31.54 32.53 31.38

72302 618.57 224.96 54.43 51.33 228.06 0.37

0.25 14.93

二、蓄水动态 1、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04年全省57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了0.79亿立方米。其中,安康、石泉、石门、石头河、冯家山、羊毛湾、王瑶等7座大型水库总库容39.52亿立方米,2004年末蓄水总量30.5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23亿立方米,增加0.8%。50座中型水库总库容17.39亿立方米,2004年末蓄水总量为3.6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0.55亿立方米,增加了15.1%。详见表3。

2004年陕西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

表3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水库类别

流域Ⅱ级区名称

水库座数(座) 年初蓄水总量河口~龙门 1 0.0703 渭河

3

3.5126

大 型

汉江 3 26.7670 合 计 7 30.3499 河口~龙门

21 0.8586 泾河 1 0.1400 北洛河

6

0.4482

龙门~

渭河

13

0.9187

三门

中 型

龙门—三门峡

1

0.2635

(直) 小计 21 1.7704 汉江 8 0.4722 合计

50 3.1012 全省(区、市)

57

33.4511

2、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1 地下水位年际变化特征

年末蓄水总量0.0000 3.5131

27.0693 30.5824 1.0130 0.0327 0.4627

0.9242

0.4360

1.8883 0.7535 3.6548 34.2372

年蓄水变量

-0.0703 0.0005

0.3023 0.2325 0.1544

-0.1073 0.0145

0.0055

0.1725

0.1179 0.2813 0.5536 0.7861

关中盆地:监测面积21394km2,地下水开采量比上年减少0.17亿立方米,变化不大;而2004年降水量比上年减少37.4%,降水入渗补给量较上年减少4.58亿立方米,减幅较大;导致2004年末地下水水位埋深和年初相比呈弱下降趋势。

以正负0.5m为界划分上升区和下降区。下降区(地下水位埋深下降0.5m以上)面积为2927km2,占关中盆地现状监测面积的13.8%,较上年增加1603km2。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兴平~咸阳黄土塬、为水以南黄土塬、凤翔~岐山洪积扇,渭河南宝鸡~眉县洪积扇及长安、蓝田黄土塬等区域;上升区(地下水位埋深上升0.5m以上)面积为1760km2,占盆地监测面积的8.3%,较上年减少5964km2,主要分布在乾县、礼泉的洪积扇区,蒲富黄土塬区,大荔、渭南河流阶地等区域。其余77.9%的监测面积地下水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地下水位埋深上升或下降不超过0.5m)。

汉中盆地:监测面积1610km2 。2004年末与上年同期相比,汉中盆地平均变幅0.021m。上升区面积为179.9km2,较上年减少60.1%,占盆地监测面积的11.2%,主要分布在汉台区北部高阶地和汉江南岸城固、洋县交界处。下降区面积为204.4km2,较上年增加100%,占盆地监测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勉县北部的高阶地、城固低阶地区以及洋县高阶地区。区内76.1%的面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陕北风沙滩区:监测面积12905km2。2004年末与年初相比,下降区面积3061km2,比年初增加了21.2%,占本区监测面积的23.7%,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神木及榆阳区部分乡镇。。上升区分布面积为625km2,较年初减少17.5%,占本区监测面积的4.8%,位于定边县和神木县局部。其余71.5%的监测面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2 地下水位埋深特征

关中盆地:地下水位埋深呈下降趋势。埋深大于40m的面积占到盆地总监测面积的33.5%,埋深位于20-40m的面积占26.9%,埋深8-20m、4-8m的面积分别占22.5%和11.7%,埋深小于4m的面积占5.4%。

汉中盆地:地下水水位埋深均小于20m。8-20m的面积占总监测面积的27.9%,较上年增加3.6%,埋深位于4-8m的面积占51.7%,较上年增加4.8%,2-4m的面积占20.1%,较上年减少8.3%,其余面积埋深小于2m。

陕北风沙滩区:地下水位埋深均小于40m。20-40m的面积仅占监测区面积的0.9%,8-20m占16.2%,4-8m的面积为4194.1km2,占32.5%,较上年增加6.0%,2-4m的面积为3819.9km2,占29.6%,较上年增加4.0%,<2m的面积为2684.2km2,占20.8%,较上年减少12.0%。

2.3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情况

部分资料连续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情况:2004年末咸阳市秦都区的沣东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较上年同期下降0.55m,漏斗面积增加2.5km2;渭滨漏斗中心水位下降0.17m,面积增加1.7km2;兴平市兴化漏斗中心水位下降0.39m,面积增加0.01km2;三原县鲁桥漏斗区面积增加0.01km2,而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较年初下降0.05m。漏斗情况见表4

2004年陕西省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变化情况表

表4

所属 漏斗名称 平原名称 沣东漏斗 兴化漏斗 鲁桥漏斗 渭滨漏斗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 漏斗 漏斗中心位置 漏斗面积(km) 年初 年末 年增减值 2.50 0.01 0.01 1.70 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m) 年初 年末 变幅 -0.55 -0.39 -0.05 -0.17 性质 浅 浅 浅 浅 秦都区 23.69 26.19 兴平县 29.89 29.90 三原县 7.39 7.40 28.70 29.25 18.27 18.66 27.09 27.14 19.24 19.41 秦都区 11.80 13.50 三、河流输沙量

2004年全省河流总输沙量为1.81亿吨,比多年平均减少77.3%,属少沙年。省内黄河流域总输沙量1.68亿吨,占全省总输沙量的93%,相当于多年平均的22.7%,产沙量最大的是河口-龙门区,为1.11亿吨,相当于黄河流域的66.0%。长江流域年输沙量为0.13亿吨,占全省总输沙量的7%,比上年减少0.21亿吨。全省各流域河流输沙量情况详见表5。

2004年陕西省流域分区输沙量统计表

表5 沙量单位:万吨

当年省内 Ⅰ级区 Ⅱ级区 输沙量 小计 河口-龙门 泾河 龙门 北洛河 黄河 ~ 渭河 龙门—三门峡(直入) 三门峡 小计 伊洛河 闭流区 小计 长江 嘉陵江 汉江 全省(区、市) 5679 22 1270 47 1223 18051 3405 853 37 16781 11080 1384 多年平均输沙占多年均值量 73778 58484 4076 9006 1901 178 15161 133 5756 788 4968 79534 (%) 22.7 17.2 34.0 37.8 44.9 20.8 37.5 16.5 22.1 6.0 24.6 22.7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1、供水量

2004年全省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75.5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41.9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5.5%,地下水供水量32.86亿立方米,占全省总供水量的43.5%。其他水源供水量0.7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

在地表水供水量中,蓄、引、提及其他水源工程供水量分别为16.13亿立方米、19.5亿立方米、6.15亿立方米、0.89亿立方米,分别占当年总供水量的21.4%、25.8%、8.1%、1.2%。各类工程供水情况见图5。

2、用水量

2004年全省各部门实际用水量75.53亿立方米(不含水力发电,下同),比上年增加1%。其中农灌用水量44.6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6.6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8%;工业用水量12.4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6.5%;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8.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1.9%;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8亿立方米,占3.7%。各部门用水所占比例详见图6。

3、耗水量

2004年全省总耗水量为46.1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域31.96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4.1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在各用水部门中,农业(含林牧渔)耗水量最多,为33.75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73.1%;工业耗水量4.45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9.6%;居民生活耗水量为6.26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13.6%;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耗水量为1.69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3.7%。

五、水质状况 1、废污水排放量

2004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009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7.389亿吨,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68.6%;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0.790亿吨,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2%;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668亿吨,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24.2%。从地域分布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22亿吨,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2.031亿吨,分别占全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82%、76%。2004年陕西省各市废污水排放量见表7。

2004年陕西省行政分区废污水排放量表

表7 城镇 居民

行政区

第二产业

生活

西安市

1.032

3.864

铜川市

0.089

0.103

宝鸡市

0.348

0.713

咸阳市

0.295

0.89

杨凌区

0.035

0.011

渭南市

0.356

0.766

延安市 0.079 0.217 榆林市 0.077 0.249 汉中市 0.182 0.520 安康市 0.106 0.089 商洛市 0.071 0.133 全省

2.668

7.551

2、河流水质评价

第三产业

0.385

0.015

0.054

0.116

0.062

0.038 0.008 0.034 0.047 0.034 0.79

单位:亿吨

合计

主要污染物

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

5.28

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

0.206

化学需氧量、石油

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

1.115

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

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

1.301

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

0.046

氨氮

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

1.184

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

0.333 氨氮、六价铬

0.333 0.734 氨氮 0.24 0.237 11.009

2004年,根据全省主要河流23个水质断面的监测资料,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别以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平均三个水期,采用单指标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汛期全省评价河长为1694.3公里,水质超过Ⅲ类标准(不含Ⅲ类)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61.5%;非汛期全省评价河长为1694.3公里,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

长的60.9%;全年平均全省评价河长为1694.3公里,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60.9%,与2003年相比减少了2.7个百分点,其中超Ⅴ类标准的河长为371.9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2.0%。各水质类别见图7。

北洛河水系

北洛河水系评价河长543.3公里,非汛期Ⅴ类水质河长占58.6%,劣Ⅴ类水质占41.4%;汛期Ⅳ类水质河长占58.6%,Ⅴ类水质河长占27.7%,劣Ⅴ类水质占13.7%;全年平均Ⅴ类水质河长占58.6%,劣Ⅴ类水质占41.4%。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泾河水系

泾河水系评价河长为232.5公里,非汛期Ⅳ类水质河长占69.5%,劣Ⅴ类水质占30.5%;汛期Ⅳ类水质占30.5%,Ⅴ类水质河长占69.5%;全年平均Ⅳ类水质河长占69.5%,劣Ⅴ类水质占30.5%。主要超标物为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

渭河水系

渭河水系干、支流评价河长总计378.2公里,非汛期支流黑河黑峪口断面属Ⅱ类水质,灞河马渡王断面属Ⅲ类水质,沣河入渭口断面属劣Ⅴ类水质,渭河干流省界拓石断面、林家村断面属Ⅳ类水质,咸阳公路桥

断面、耿镇断面均属劣Ⅴ类水质;汛期支流黑河黑峪口断面、灞河马渡王断面均属Ⅲ类水质,沣河入渭口断面属劣Ⅴ类水质,渭河干流省界拓石断面、林家村断面属Ⅳ类水质,咸阳公路桥断面、耿镇断面均属劣Ⅴ类水质;全年平均支流黑河黑峪口断面属Ⅱ类水质,灞河马渡王断面属Ⅲ类水质,沣河入渭口断面属劣Ⅴ类水质,渭河干流省界拓石断面、林家村断面均属Ⅳ类水质,咸阳公路桥断面、耿镇断面均属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化学耗氧量、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嘉陵江

嘉陵江干、支流评价河长为75.8公里,汛期、非汛期、全年平均全部为Ⅱ类水质。

汉江

汉江区评价河长为259.5公里,非汛期、汛期、全年平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均占16.4%。主要超标物为氨氮。

丹江

丹江水系评价河长为195.0公里,汛期37.4%的评价河长为Ⅲ类水质,其余均为Ⅱ类水质,全年、汛期水质状况均为Ⅱ类水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d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