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数学教学关系与学生能力培养-最新文档

更新时间:2023-03-08 17:37:5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正确处理数学教学关系与学生能力培养

高考是一项偏重于考察能力的选拔性考试,而对数学的考察更是侧重于能力方面的检测。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大帮助。 一、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关系

讨论问题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这一点对于数学学科尤为重要。一节好的数学课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应是看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地思考,而非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热烈讨论。坚决杜绝那种一见问题就先讨论一番的做法。既使是难度非常大的内容也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哪怕是一点思路也没有,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维训练。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拿到一道题目,还没弄清题意就问别人。刚有一粗略的解法就急于与别人对答案。长此以往,思考不深入,思维的依赖性增强,对数学的学习极为不利,更不用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二、思路点拨与运算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老师将重点放在对题目的思路点拨上。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所谓的会就停留在一个理论层面上,常表现为会

而不对的现象。事实上,运算能力决非简单的计算,而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是数学科考察的基本能力之一。一道题目,当学生方法明确后,应培养学生选择合理的运算途径,从而准确、熟练、简捷地得出结果。运算的简捷是运算能力的重要标志。例如: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坐标。当学生明确解法后去解方程组,较合理的解法是将(2)化成(3)然后将(4)代入(3)。但有些同学直接代入(2)得,然后整理求解,这样很容易算错。 三、笔算与口头表达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数情况是要求学生动手解题。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绝非仅是语文课的内容。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叙述一个概念、性质或解题过程。学生在表述一个数学问题时,一般来说口述要比写快。因为学生大脑的思考更积极,注意力更集中,所以能取得笔算达不到的效果,老师也可从中捕捉到授课素材。语言表达的方式很多,有老师提问、学生主动回答、同学间讲题等。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数与形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数与形两方面展开教学。许多学生之所以不会解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不会将形与数完美的统一起来。比如:函数与图象、曲线与方程、立体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等。这种问题的

一个常见思路是先画图分析明确算理,然后讨论其间的数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较大的障碍是数学中三种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数学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三种语言的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学知识得以融汇贯通。

五、教师启发与学生思考程度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比比皆是,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一个度。何谓启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的教师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不断的提示、引导,希望学生得出教师的标准答案。这样导致学生抛开了自己的思路去揣摩老师的意图,结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老师启发的最佳时机应放在去捅破学生思维的那层薄薄的窗纸上。

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都提倡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时机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