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题参考题库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4:1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题参考题库

1、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推动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五年再提升三个阶段实施。

2、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十一项重点工程”是? 答: 一是经济跨越发展工程。二是城乡统筹发展工程。三是民生质量改善工程。四是先进文化建设工程。五是促进依法治理工程。六是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七是和顺宗教促进工程。八是宣传教育引导工程。九是夯实基层基础工程。十是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十一是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3、门源县十二五期间“四个五”发展思路是?

答:加快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个特色发展区:一是实施农牧稳县战略,促进农牧区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建设现代冷凉特色农牧业示范区。二是实施工业富县战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工业经济循环发展区。三是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促进高原旅游名县建设进程,建设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四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示范区。五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全州乃至全省牧区教育体制改革示范区。着力推动五大工程,积极打造五个门源: 一是着力推动基础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宜居门源。二是着力推动民生工程,积极打造和谐门源。三是着力推动平安工

—1—

程,积极打造法制门源。四是着力推动文化工程,积极打造文化门源。五是着力推动党建工程,积极打造活力门源。 4、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本原则是?

答: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突出重点,解决问题;重在基层,贵在创新;典型引路,全面推进。

5、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五大工程”、 “四项行动”、 “三个突破”:实施“五大工程”是?

答:“五大工程”:一是实施经济跨越发展工程;二是实施宜居门源建设工程;三是实施民生质量改善工程;四是实施平安门源巩固工程;五是实施基层基础夯实工程。开展“四项行动”:一是先进文化建设行动;二是和顺宗教促进行动;三是依法治理促进行动;四是全民素质提升行动。力求“三个突破”:一是力求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力求在宣传教育引导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力求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6、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建形式是?

答:一是坚持示范推动、典型带动、表彰拉动,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二是坚持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促进发展,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三是坚持整合资源、行业配合、齐抓共管,广泛开展联动联创活动。四是坚持注重特色、突出效果、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五是坚持睦邻友好、互帮互建、共同提高,广泛开展友好村邻活动。六是坚持梳理矛盾、解决问题、整体提高,广泛开展集中攻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意识是?

—2—

答: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9、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八进”活动指?

答: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寺院、进市场。

10、法律“八进”活动指?

答: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进寺院、进市场。

11、校园“七进”活动指?

答:法律、亲情、理想、感恩、爱国、时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

12、寺院“六进”指?

答: 爱国爱教、守法持戒、民族团结、政策形势、感恩利民、服务信众宣传教育进寺院。 13、社区“五进”指?

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社区。

14、“五好五优”寺院是?

答:民主理事好、管理要优良,依法活动好、秩序要优良,和睦相处好,团结要优良,寺院建设好、环境要优良,自养济困好、服务要优良。

—3—

15、十个讲清楚是?

答:1、讲清楚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引导干部群众和僧侣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2、讲清楚达赖为什么不能回国的问题,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消除对达赖的幻想; 3、讲清楚所谓“藏独”问题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 4、讲清楚中央对藏区的特殊关怀和帮助,引导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常怀感恩之心; 5、讲清楚藏区今昔发展的巨大变化,引导干部群众把精力集中到致富奔小康上来; 6、讲清楚参与不稳定事件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干部群众、僧侣和广大自觉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7、讲清楚加强和改革“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干部群众和广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上来; 8、讲清楚藏族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和大力弘扬,引导干部群众更加热爱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文化; 9、讲清楚藏区生态环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引导干部群众在绿色发展中建设美好家园; 10、讲清楚藏族群众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引导干部群众认清“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 16、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7、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答: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8、?民族区域自治法?何年何月颁布? 答:1984年2月颁布,2011年2月进行修改 19、今年是第几个海北州民族团结宣传月? 答:第37个

—4—

20、马克思主义“五观”?

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21、“四个认同”?

答: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2、民族团结教育主题? 答: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23、“三个离不开”思想内容是?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24、党的十八大提出牢牢把握各民族“两个共同”主题? 答: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5、“三爱教育”?

答: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26、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三个原则? 答:平等的原则,团结的原则,互助的原则 27、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七个一”工程?

答:力争每年度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好影片,一部好电视剧,一篇或几篇有创新有说明力的好文章,一首好歌,一部好广播剧。

28、各族干部群众“五个相互”?

答: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 29、爱国主义三首歌?

答:?国歌?、?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

30、 “三股势力”是指?

答: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 31、什么是文明单位?

答:是指工作成绩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干部群众文明素质较高、五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单位。 32、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统一为基础的。

33、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党的纪律,党员信仰宗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严重相悖。

34、影响边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答: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是影响边疆稳定的主要危险。

35、打击“三股势力”的方针是? 答:“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 36、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 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37、邪教的本质是?

答: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 38、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承认中国各民族的存在并保障其各方面的平等权利。

—6—

39、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答:应当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40、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是什么?

答: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41、民族乡的名称前能否加“自治”二字?

答: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行政法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1993年发布施行)规定,民族乡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地方名称加民族名称确定,不能加“自治”二字。

42、“三个防止”指的是什么?

答:即坚决防止重大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非法聚集和打砸抢烧重大突发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民族冲突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4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民族平等的含义?

答: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4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6、民族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答: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47、什么是民族问题?

答: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7—

48、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0、民族团结的含义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5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5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多少?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几?

答: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53、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应该注意把握什么? 答:第一,及早发现;第二,区分矛盾;第三,注意方法;第四,依法处理;第五,健全机制。

54、海北州民族团结宣传月是什么时间开始的,今年是第几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答:1978年8月第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是第3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55、什么是民族观?

—8—

答:民族观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处理世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

5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范围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总体要求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政策和国家政治制度。

57、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答:一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二是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原则;三是坚持自治民族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

58、什么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答:民族平等。

5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什么制度? 答:基本政治制度。

60、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答: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6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性是什么?

—9—

答:(1)维护祖国统一(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4)自助行使自治权利。 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什么?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4、为什么要取缔宗教封建特权?

答:一是因为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少数宗教上层享有封建特权,利用手中的特权在政治上欺压广大教民群众。 65、公民道德建设的“四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66、五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67、“四个人人”是什么?

答: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68、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69、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10—

70、什么是政教分离原则?

答:是指政治与宗教分离原则。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71、为什么不允许宗教干预教育?

答:宗教与教育完全分离,是政教分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也是由我国的教育性质决定的。

72、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怎样相适应? 答:就是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73、朝觐工作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有组织、有计划朝觐。

7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指什么? 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75、“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责任制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与宗教教职人员谈话制度,简称“两项制度”。 76、如何理解我们同“三股势力”斗争的性质?

答:我们同“三股势力”之间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是严肃的政治斗争,是敌我矛盾。 77、哪些属于非法宗教活动?

答:凡是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例、规章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宗教活动。 78、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让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公民个人自由选择。

—11—

79、?宪法?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怎样规定的?

答:?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80、?宪法?第五十二条对公民义务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81、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民族平等 (2)维护民族团结(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82、?宪法?第五十四条对公民义务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83、宗教的“五性”是指的什么?

答:宗教的“五性”是指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

84、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是把信教的群众和不信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

85、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或者干扰宗教团体、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应如何处理?

答:情节轻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处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86、“三非”是指那“三非”?

答:一是非法宗教活动,二是非法宗教类出版物,三是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8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抓好的五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4)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5)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88、什么是民族?

答: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89、非法宗教活动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哪两种情况?

答:一种是由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出于宗教感情,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或不熟悉,不了解法律、法规、政策而进行的不带有政治企图的非法宗教活动;另一种则是敌对分子旨在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前者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矛盾也会转化;后者则属于敌我矛看。

9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共同繁荣和发展。

—13—

91、党和政府处理邪教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对绝大多数上当受骗的群众,要千方百计地团结、教育、 挽救他们;对极少数邪教头目和骨干,要依法打击。 9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3、宗教工作“四项管理”是指什么?

答:宗教人士管理、宗教活动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和执法行为管理。

94、当前非法宗教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在意识形态进行渗透、非法宗教活动和恐怖暴力活动。 95、“三股势力”对边疆的危害有哪些?

答:(1)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图谋分裂中国、实现边疆独立。(2)造成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3)破坏民族团结,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民族分裂。(4)严重阻碍了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96、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97、国家和自治区一直把什么作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键,通过送去学习、加强培训、基层锻炼、异地交流、挂职轮换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答: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98、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本质是:

—14—

答: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人民政权,妄图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破坏祖国统一,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安宁和幸福生活。

99、“三态”指的是什么?

答:即工作常态、常抓不懈,调整心态、沉着应对,方法动态、把握主动。

100、如何对待宗教问题?

答:对待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张皇失措,是不对的;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是不对的。

101、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民族同化是部分或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融合是所有民族的消失。民族同化是单方面的变化,民族融合则是互相转化的。 10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主要制定了哪些政策?

答:(1)财政照顾(2)税收减免(3)贸易付出(4)扶贫攻坚(5)促进开放(6)对口支援。

103、民族工作的一个主题就是把握“两个共同”,“两个共同”是指:

答:1、共同团结奋斗 2、共同繁荣发展

104、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两化”反动策略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西化、分化。 105、“三个不忘”指的是: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f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