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

更新时间:2023-08-12 19:07: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概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广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广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的生平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前提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看强烈的需求。总之,马克思主义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从中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①德国古典哲学

代表人:黑格尔、费尔巴哈

黑格尔观点

优点: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合理内核”)

缺点:唯心主义,不彻底

费尔巴哈观点

优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提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缺点: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优点: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对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

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优点: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必然性。

缺点: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裹足不前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什么?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的问题

3.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判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二、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劳动对意识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三、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是总特征)——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一)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因果联系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4、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jj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