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2 14: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员工安全激励办法

页脚内容1

安全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安全文化: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 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 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价值:

安全价值是一种利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通 过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 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 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经济技术方法。

事故:

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 可导致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财 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安全潜力势:

指事物达到安全最佳状态或理想状态的能力大小和趋势 潜势力越大说明事物 从现在的状态发展到安全最佳状态的能力越大 可能性越强。

重大危险源:

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 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 物质单元。

风险:

是对人是主体可能发生灾害的后果的定量描述 是一定时期产生灾害事件的概率

与有 害事件危及势的乘积。R=PV 式中 P 为风险出现的概率 V

为危及势的量度值。

安全科学:

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本质安全化:

是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 就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从 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安全评价:

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系统中存在的危

险、 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度 制定预防措施 和管理决策的工程。

固有危险度:

指一个生产系统 由于自身的功能需要 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 其设备及 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二、简答

1.采取哪些综合措施可达到

本质安全 答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 降低危险 因素的感度

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4.减少人为失误

5..将强监督管理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 施

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

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2.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及范畴 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规律的三种形式

答 对象 人、机、环。

范畴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工程 与技术、安

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员工安全激励办法

页脚内容2 研究内容 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生理 与心理、安全社

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

安全规律的三种形式 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 展变化规律。 3.安全第一原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 :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 全工作发生矛盾时 要以安全为主 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 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4.全面安全文化特点在于哪几个方面

答 1.

全面安全文化更强调应用安全心理科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根本上

激励 人们重视安全与健康 2.在一个全面文化的氛围中 职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有责任感

而且对同伴的安全也有责任感 企业支持职工承担这种责任 3.

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恰当的

状态 来积极关系同事的安全 4.

组织的正式管理系统和领导者的非正式管理表能够激励和增强员 工的这种积极关心他人安全的行为

5

、为什么安全管理需要具有强制性 答 1.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2.人的“冒险”心理 3.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 4.

安全管理

的目的性 6.构成生产实践规律活动的安全因素有哪些 答 1.劳动者的安全构成因素 2.劳动手段的安全构成因素 3.

劳动对象的安全构成因素 4.

劳动 时间与劳动空间的安全构成因素

7.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

答 1.安全孕育在生产活动中 生产离不开安全的保证 2.有安全就有效益 没有安全就没有 效益 3.安全与效益又互为矛盾。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 8.弘扬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1.中国企业面临国际市场严峻的社会责任挑战 2.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和落实发展观的焦点之一 3.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企业危 机。

三、论述 1、怎样理解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实际生产

中如何应用

答 整分合原则是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 在分工基础

上 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意义 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 时 必须把安全纳入 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很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分——就是安 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 层层落实 要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的和责任 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 树立其 权威 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 实现有效综合。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 各要素的潜力 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 首先 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 对 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 其次 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 工

员工安全激励办法

和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是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运行。

2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体现了哪些安全学原理原则答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体现了安全第一原理。在进行生产和其他

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工作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体

现了预防原理。预防其本质是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即将事故消灭在孕育状态对系统危险做到可预知的情况“预”就是对系统的危险状况进行“预测”、“ 预先分析”、“预先评价”等做到“预知” “防”采取防护措施如技术对策、法制对策、

教育对策和文化对策“本质安全化”原理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综合治理”体现了系统原理即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优化目标的目的。

3

、安全经济有何特点研究安全经济可采取哪些基本方法答特点系统性在解决安全经济问题时既要考虑安全因素又要考虑经济因素既要充分研究对象自身的因素又要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预先性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安全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充分掌握必要的和可能得到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论证失误而造成的失误把事故、灾害等不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决策性提供安全经济决策、优化技术和方法边缘性安全的自然科学与其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实用性为实践提供技术、方法和指导。研究安全经济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掌握历史现状的客观安全经济资料探索带有普遍性规律的东西才能使安全经济的论证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具体的方法分析对比法调查研究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4

、“尽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就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体现的安全学原理答“一曰防”中的“防”体现了预防原理。预防其本质是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即将事故消灭在孕育状态对系统危险做到可预知的情况“防”采取防护措施如技术对策、法制对策、教育对策和文化对策“本质安全化”原理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二曰救”是采取补救措施“三曰戒”是境界惩罚体现了强制原则就是无需再做很多思想工作统一认识讲道理等而是绝对服从采取安全管理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是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要求的约束离不开完善的法规和强有力的监督执法和管理体系。“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理即将预防作为安全管理的重心一切的安全管理均将预防作为主要的安全对策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危险源为主。总体体现了系统的原理即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优化目标的目的将对象认为是一个系统。

页脚内容3

员工安全激励办法

页脚内容4

5

、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通过对人的人文因素的强化 利用一系列

手段 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改进其安全意识和 行为 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 转变成自觉主动滴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 即 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

安全: 免受狭义安全 指某一领域的系统的安全 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

全、交通 安全、航空安全、建筑安全、核安全等 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 或引起设备、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

危险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认识主体受到损伤和威胁超过某一状态限度的状态。

危险源 认识对象中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 是危险物质、能量和灾害信息的爆发点。 安全规律 广义安全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安全 大安全的普遍规律。

狭义安全规律 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大安全观 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领域 形成生产、生活、生 存的大安全 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 生产事故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害财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 事件。

工伤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件。

事故法则 事故的统计规律。1:29:300。 全面安全管理 就是总结传统的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 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并通过全体人员

确认的全面安全目标 对全生产过程和企业的全部工作 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一致的综合管 理。 安全目标管理 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 策措施 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安全的基本特征 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 性、潜隐性。 安全科学的特征 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 即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合适化 安全科学要体现理论性和科学性 安全科学要体现交叉性。与相关的学科相结合 相渗透 安全科学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化 安全科学的目的要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的最 优化。

大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1、全民的安全意识 2、树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 3

、坚

持科 教减灾的科学观 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 5

、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 事故的因果性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事故的潜在性、再 现性和预测性。

员工安全激励办法

页脚内容5 事故的预防原则 1

、技术原则 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闭锁

原则 能量屏蔽原则 距离保护原则 个体保护原则 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2

、组织管理 原则 系统整体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效果性原则 党政工团协作原则 责任制调安全工 原则 系统理论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 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 从中发展事故的致因 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人机匹配法 为了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充分考虑人和机的特点 使

人和 机相互匹配。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机相互匹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ps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