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分解

更新时间:2023-10-14 10: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姓 名

院(系)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09行政管理(本) 学 号 20095540110002 指导教师 职 称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6月 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1

摘 要

中国的村民自治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背景下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发展,我国村民自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意义十分深远。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有着长期的封建专制影响的国家来说,民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期望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就使人口达九亿的中国农村完成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村民自治在实践发展中产生了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促进村民自治有效运作、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对村民自治认识不够充分、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矛盾难以调和、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关系不顺、部分地区民主选举不规范、宗族势力操控村民自治等。从法制建设、政府对村民自治指导和村干部及村民的素质等方面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有效对策,即建立规范化的村民自治,树立榜样;建立完善的选举制度和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解决好各种村民自治中的矛盾与关系;努力提高村委与支委及村民代表的文化素质与管理水平;解决好村民的切身利益;处理好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纠正村民自治中不正确的村规民约等。

关键词:村民自治 问题 对策

2

目 录

1 村民自治的含义???????????? ?????????????????1 2 村民自治的问题??????????????????????? ??????1 2.1 村民自治配套法规欠缺,“四个民主”难落实????????????? ????1 2.2 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素质较低 ??????????????????? ????1 2.3 村民自治流于形式 ??????????????????????? ????2 2.4 村“两委”矛盾冲突,乡镇与村委会关系不畅????????????????2 2.5 村规民约不规范,村级组织配套机制不健全?????????????????3 2.6 村级财务监管不规范,“村财乡管”无实效??????????????????3 3 村民自治问题的原因剖析???????????????????? ?????3 3.1 村民的民主参与日益扩大,法律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 ?????3 3.2 政府对村级民主管理的指导和支持显得较为薄弱 ????????? ?????4 3.3 部分村干部的素质状况堪忧,造成了村民自治效果不理想???????????4 4 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 ?5 4.1 建立规范化的村民自治,树立榜样?????????????????????5 4.2建立完善的选举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6 4.3 解决好各种村民自治中的矛盾与关系 ?????? ????? ???????7 4.4 提高村委与支委及村民代表的文化素质与管理水平? ??????????? ?7 4.5 解决好村民的切身利益 ?????????????? ???????????8 4.6 纠正村民自治中不正确的村规民约 ???????????????? ????8 4.7 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 ????8 5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3

1 村民自治的含义

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村民自治制度,则是以村民委员会组织为载体,在基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依法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一整套制度。

2 村民自治的问题

2.1 村民自治配套法规欠缺,“四个民主”难落实

村民自治制度在设置和可操作性上显得过于粗略和原则化,在行为模式与制裁手段的规范上显得空泛。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村党支部与村主任之间的关系和权限不明,往往造成乡镇一级或村党支部事实上取代村民自治组织行使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权。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的民主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政治文化长期以来都不怎么注重农民的参与,加之目前村民自治的制度还不健全,导致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并不高。但是农民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是相当关心的,对于这类事情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的热情。一些农村在村级事务中决策无程序,办事不规范,少数人垄断决策权,已经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很多地方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实际控制了村里大小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和执行权,侵吞了村民的自治权。不少村的决策和管理在实行村民自治后依然还是由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少数人进行决策,而多数村民被排除在决策之外,尽管设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是要么常年不开要么就是小事由村民讨论 ,村务大事仍由村领导个人决策,这种现象在全国农村还是相当广泛的存在,不利于发挥农民参与政治决策,进行民主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深入开展。 2.2 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素质较低

村民自治过程受村民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加上思想观念上的阻碍,导致村民自治制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农民总体文化素质较低,中国历史上无民主法制的传统与经验,村民普遍自治意识不强。有的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村民自治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相对较低,还不习惯于按民主程序行使民主权利,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诸如自己表决同意的事,一旦涉及个人利益、人情等

1

因素,可以随意推翻;民主选举时没有投某村干部的票,可以理直气壮地不服从其管理;村干部选举中,贿选和暴力等因素的不断介入,等等。当前农村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的类似现象,反映出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还处在较低层面,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的非民主和失序。 2.3 村民自治流于形式

村民自治的行政化倾向使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流于形式。村民自治是村民直接管理自己,自主处理村级事务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然而很多地方的村民自治在实践中,都自觉不自觉以行政手段安排工作,有一些本应由乡镇完成的职责也被“分解”到村委会,使村委会体现出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在工作中主要考虑的是先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群众负责。这些都弱化了村民自治的性质。从调查来看,广东省内农村地区虽已有90%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但仅40%的村民代表会议能够定期开会,普遍存在着村务事项不提交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而是由村委会决定后通知村民代表会议的问题。村民代表会议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仅占20%。另有40%的村民代表会议有名无实,长期不召开会议、不商讨村内事务,村务仍有支部书记个人说了算,存在着重民主选举、轻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问题。

2.4 村“两委”矛盾冲突,乡镇与村委会关系不畅 2.4.1 村“两委”矛盾冲突使党务村务管理两难

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不协调目前表现为两种。一是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两套班子两种管理模式,导致有的村委会把村民委员会引导村民自治同村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和保障作用对立起来,二是现在很多地方通行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两套班子“二合一”,即通过一些操作,让村支书选上村委会主任,或当选的党员村委会主任当选村支书,两委合一后,村民自治事实上也就大打折扣。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各自的权限范围不够具体明确,极易产生两种矛盾。一是在一些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较强,在村里较有权威,党组织在领导和管理本村事务中并不只是提出建议,而是对村里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和村务工作直接作出决策和决定,村委会形同虚设。二是由于缺少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极个别民主选举出的村委会不愿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认为村支书仅是由几十个党员选出来的,把村委会凌驾于村支部之上,因此出现了村两委争权夺利、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 2.4.2 乡镇与村委会的关系不畅,也导致乡村事务管理不顺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v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