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9:36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了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校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规范性不强、办学水平低、专业覆盖窄等现象,阻碍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史,分析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recognition has been obtained by parents and the society, which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standardization is not strong,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is low, the professional coverage is narrow, 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so as to put forward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34-03 0 引言

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义为我国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我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国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大省份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比较发展,与各国之间贸易频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目前,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文

化教育对外开放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参考。 1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发展历史

纵观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发展的这四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探索起步时期、快速发展时期、质量提升时期。

1.1 探索起步时期(1984年~1995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开展中外合办模式。而由于经验的限制,在合作办学发展之初,大部分的合作办学都是由政府来主导,高校进行参与的方式。而我国真正开始进行合作办学的情况,则是在1984年的时候。在该项目的实施中,要求在1984~1992的8年时间里,加拿大的学校要派遣其教师到中国参与学术交流和相关的教学工作,而中国的教师也要到加拿大攻读学位和参与交流。此时交流的专业,主要限定在工商管理的硕士和博士。此后,人大、复旦、天津财经等也开始加入到合作办学,从而拉开了我国合作办学的大幕。

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合作办学开始在东部沿海省份发展起来。而为了有效地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整体的办学实力,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

问题》的通知,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而来全面的定义和规范,并认为合作办学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办学费用,并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总体看来,在该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是相当谨慎,并且一直都处在摸索的阶段。而通过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截止到1995年,我国批准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达到了70多个。

1.2 快速发展时期(1995~2002年)

经过前期的积累,我国高校中外办学也进入到了新的水平,并加快了发展的速度。首先,在1995年年初,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从而进一步对中外办学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对办学的原则、程序、领导体制等作出详细的规定。此后,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其中的学位授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而在发展数量上,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高校中外办学机构的数量达到了712个,是1995年的十倍。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也为我国中外办学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质量提升时期(2002年至今)

在这个时期,属于中外办学的提升期。在该阶段,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在2003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从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规范。此后,为

配合上述条例的实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从而提供更加具体的实施意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也逐步体现出来,如证书颁发、收费、学历认同等都面临很多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在2007年出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从而进一步对办学过程进行规范。此后,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更是引入合作办学评估的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进行整体的评估,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体的办学质量。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逐步走向发展正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逐一解决,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效果不断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截止到2016年,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

2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办学数量显著增加,办学专业涉及了除义务教育和军事、警察、政治、宗教外,涉及其他各个办学层次;从办学规模来看,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已达55万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完善,另外还建立了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