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6 0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测试卷

1.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分歧(qí) 憔悴(jiāo) 寒颤(chàn) 匿笑(nì) B. 菡萏(dàn) 攥着(zuàn) 瘫痪(tān) 霎时(shà) C. 嫩芽(nènɡ) 诀别(jué) 攲斜(qī) 树杈(chā) D. 粼粼(nín) 淡雅(yǎ) 徘徊(fēi) 反悔(huǐ) 2.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辩证 辨别 敷衍 翻来覆去 B. 俘虏 虐杀 戏谑 喜出望外 C. 荫蔽 繁盛 委屈 花枝招展 D. 蹲下 尊守 飘落 咄咄逼人

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4.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5.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6.6.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我与地坛》 B.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吉檀迦利》 C. 《荷叶·母亲》――冰心――中国现代作家――《繁星》 D.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中国东汉人――《世说新语》 7.7.根据提示默写。

(1)母亲啊!____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 (3)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4)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枝上,_______,_______。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既表现节日思乡,也表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绿”字的古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表达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________,_______。 8.8.名著阅读。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诗中主要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 解释词语。 ①内集 ②讲论文义 ③何所似 10. 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11. 文章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12. 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3. “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 A. 气味或味道很重。

B. 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 这里指颜色深。

14. 加点的“这”是指代( ) A. 树上的嫩芽 B. 大块小块的新绿

C. 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 以上三项都是

15. 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声音延长 C. 意思递进 D. 意思转折

16. 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17.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拓展训练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8.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20.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 2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22.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

23.23.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词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第二单元测试卷

1.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分歧(qí) 憔悴(jiāo) 寒颤(chàn) 匿笑(nì) B. 菡萏(dàn) 攥着(zuàn) 瘫痪(tān) 霎时(shà) C. 嫩芽(nènɡ) 诀别(jué) 攲斜(qī) 树杈(chā) D. 粼粼(nín) 淡雅(yǎ) 徘徊(fēi) 反悔(huǐ)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中的“憔悴”的“憔”应当读“qiáo”;“寒颤”中的颤应当读“zhàn”。C项中的“嫩芽”中的“嫩”应当读“nèn”;“树杈”的“杈”应当读“chà”。D项中的“粼”应当读“lín”;“徘徊”的“徘”应当读“pái”。 2.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辩证 辨别 敷衍 翻来覆去 B. 俘虏 虐杀 戏谑 喜出望外 C. 荫蔽 繁盛 委屈 花枝招展 D. 蹲下 尊守 飘落 咄咄逼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项的“尊守”的“尊”应当是“遵”。

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 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卷

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与此处语境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有语病,前后矛盾,去掉“约”或“余”。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内容。本题③句为起始句,引出雪景;④句是总结句。重点对①②⑤⑥句排序。这几句按诗词所写的时间,从傍晚到第二天的早晨进行排序为①⑥②⑤。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⑥②⑤④。据此,答案为A。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6.6.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我与地坛》 B.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吉檀迦利》 C. 《荷叶·母亲》――冰心――中国现代作家――《繁星》 D.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中国东汉人――《世说新语》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D项“刘义庆――中国东汉人” 连线有误。刘义庆是西汉人。 7.7.根据提示默写。

(1)母亲啊!_____,_____,_____,除了你,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 (3)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4)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枝上,_______,_______。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既表现节日思乡,也表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绿”字的古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表达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你是茶叶; (2). 我是红莲; (3). 心中的雨点来了; (4).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 (2)影入平羌江水流 (6). (3)岐王宅里寻常见 (7). (4) (8). 又在新叶上跳舞 (9). (5) (10).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1). (6)示例:绿树村边合, (12). 青山郭外斜。 (13). (7)忽如一夜春风来, (14). 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荫蔽”“羌”“岐”“梨”等字词的书写。 8.8.名著阅读。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诗中主要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

【答案】 (1). (1)冰心; (2). 比喻(2)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挫折等。 【解析】

【详解】(1)一空,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冰心有关的文学常识。二问,运用形象的比喻,用鸟巢喻母亲的怀抱,自然的风雨来临时,鸟儿躲到母亲搭建的巢里,而当人生的风雨来的时候,我只有到母亲的怀抱中去寻求安慰,从中可让读者感受到那浓浓的母爱。(2)“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人生的风雨,也就是指精神上生活上受到的打击、挫折等。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 解释词语。 ①内集 ②讲论文义

③何所似 10. 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11. 文章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12. 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9. ①家庭聚会②谈论诗文③像什么 10.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11.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12.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内集”:家庭聚会。“文义”:诗文。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差”“拟”等字词的翻译。“撒盐(于)空中”省略句的翻译。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从“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谐”“欢快”“轻松”“平等”的家庭气氛。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 面。二问,这种融洽温馨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可以各抒己见,见仁见智。【1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从“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分析,是孩子比喻得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才使“公大笑乐”。二问,启发: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中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

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3. “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 A. 气味或味道很重。

B. 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 这里指颜色深。

14. 加点的“这”是指代( ) A. 树上的嫩芽 B. 大块小块的新绿

C. 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 以上三项都是

15. 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声音延长 C. 意思递进 D. 意思转折

16. 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17.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答案】13. C 14. D 15. A

16.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 17. 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题干问“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从上句“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中的“新绿”分析,这里的“浓”指的是颜色深,“淡”指的的颜色浅。所以选C项。 【14题详解】

考查文句中“这”的指代内容。从上句“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分析,“这”应指代“新绿”“嫩芽”“水泡”,所以答案为D项。 【15题详解】

考查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原句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可分析“东西”的释义为“生命”,所以答案可确定为解释说明。因此选A项。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选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从原文中提取“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作为答案。 【17题详解】

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本段展示了春天的气息,描写了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用以衬托了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选自《散步》)。

【点睛】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拓展训练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

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

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8.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20.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 2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22.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

【答案】18. 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地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19. (1)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2)不好,因为不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意真。

20. 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 21. 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③如蚕茧般的世界。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但又舍不得离开。

22. 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弟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在我身边,忽视了你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步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第②段写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③④写我带她出去闲逛。⑤⑥写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⑦段写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⑧⑨⑩段写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据此概括作答。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①题先要指出的“眼巴巴”属于采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外婆什么样的神态,表现了外婆的什么精神世界。②题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语境分析文中“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的表达效果好的原因。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答。一开始,因为外婆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所以系布条做标记是为了找到家。离开时外婆系布条是为了表达情感,表达她对我的眷恋不舍和深沉的爱。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我领着外婆出来闲逛,她总表现出对城市的陌生与好奇。她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总是糊里糊涂找不到回家的路。外婆的精神世界最主要的还是孤独,环境陌生,亲人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想、想象和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作答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23.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词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那一次我真开心

人生就是夜空,无数的繁星挂在上面一闪一闪的,有时还会有颗美丽的流星从空中划过,虽然很短暂但又很灿烂……而我的夜空中最大最明亮的那颗就是那一次了吧。

我还在上四年级时,我们班新转来了一个同学,名叫孙开勋。当他第一次在我们班亮相时,全班都被他震慑住了,他看起来非常的fat,非常的strong。我试着与他相处了一阵子之后,我才发现,他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的难以相处,恰恰相反,他不仅热心帮忙,有时还是一个开心果,关键时候他更是一点也不含糊……放假了我们两个也总是一起去广场放松,平时也总是一起回家,有时在他家玩儿的太晚了,就在他家吃饭,用别人的话来说就是“比亲兄弟还亲!”

小学毕业了,我们仍然没有断了的联系,暑假有时还一起玩儿,一起写作业。那一次我生日的时候,亲戚们都来帮我捧场,虽然人也来了,心意也送到了,但是仍然显得有些单调。这时,咚咚的敲门声响起了,门缓缓地打开了。啊!孙开勋居然也来了,他的“不请自来”的确给我了一些惊喜,紧接着,他又递给我一个蓝色的礼物盒,我连忙拆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精致的的小蛋糕:上面摆着几片水果,一片薄薄的巧克力,而且还洒满了巧克力屑。看着这精致的蛋糕,我想:朋友也许就是这吧,总是会在你不经意间带给你一丝惊喜。我正想着,孙开勋发话了:“这个蛋糕虽然跟你的大蛋糕没法比,但是也是我的一片心意,请收下吧……“那一刻,有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田……

我为能有这个蛋糕而开心,我为我的朋友而开心,我为我能有这种朋友而开心! 【解析】

【详解】作文标题“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就是命题人只出一半题目,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补什么?一般说补你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如生活中“快乐”“坚强”“勤奋”“自信”“勇敢”“豁达”“成熟”“谦虚”“激动”“惊讶”等都是可填之词。另外,要选取值得回忆的“那一次”,生活中有多少个“那一次”,多少事又是发生在若干个“那一次”。同时还要注意,所表达的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1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