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

更新时间:2023-11-09 20: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优秀教研活动案例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 孙冬瑛 卫志平 薛苗红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设想通过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品质、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

一、 背景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自2001年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我校在使用了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明显的感觉到课改后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不如以前,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因此,我们提出此教研课题, 力求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1

二、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研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五节、第六节课

四、研讨方式:主题教研、观看名师课例、听课评课、交流反思。

五、参与人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法》,另外还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2)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抽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所有数学教师针对本年级教材及学生谈谈如何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借此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教师计算教学中共性问题。

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理论研究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在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教师间进行跨段听课、评课,了解知识究竟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在这一阶段还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总结阶段【2015年9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2

七、实施的过程

一、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 1、本次研究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配合一定的访谈进行。其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学生是否喜欢做计算题及其习惯等方面,共设计六道问题。对任课教师的访谈设计了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学生存在问题及开放题你认为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有那些?

从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1)学生做题容易受环境干扰,一些外在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2)很大一部分学生做完不检查。认为太麻烦,这样的陋习,往往使他们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甚至部分学生检查也只是把做过的题目读一遍并没有认真地再计算。(3)计算时学生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其原因是当题目少,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当题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烦,产生厌烦情绪,常常未看清题目就匆匆动笔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动笔列式打草稿,而是笔尖在空中绕着,动口不动手,,能不做的就不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出现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有些学生打草稿时,稿纸密密麻麻,见缝插针地列式,字迹模糊看不清,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竖式写在书或本子的边角上,一个式子没算完位置不够时,或重算或挤着写,造成速度慢、错误率高。

2、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教研组访谈、交流的形式进行。

3

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八、教材编排的问题

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现在用2课时教学的知识点在旧教材种至少也用4课时,旧教材中的某一类型的一些例题在新教材中被删去,却以习题形式出现在练习中,老师还得拿出来讲,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致使学生没有训练形成一定技能。

九、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

课改之后的数学课,教师们几乎是使劲浑身解数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一节40分钟的课被这些填的满满的,甚至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课堂少了学生静静的写作业,少了老师耐心的指导作业、发现问题过程。其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出来,片面追求算法的多样化,没有突出基本算法,这都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的原因。

探索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最终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示范、辐射、提升的解决层面上来。下面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规范计算要求

4

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

(2)、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

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年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并定期对学生的口算进行书面测试。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当然,训练重在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重在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而不是告诉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计算产生兴趣,感悟这类算式的特点,把计算教学生活化。

(4)、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计算,也就是加强算理的理解。《课标》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n9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