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变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5 13: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智慧旅游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变革研究

————————————————————————————————作者:————————————————————————————————日期:

2

智慧旅游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变革研究-旅游管理

智慧旅游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变革研究

刘永源

2008年IBM 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后,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广泛重视。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智慧旅游”的理念在中国迅速发展,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意味着我国“智慧旅游”时代已悄然来临,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升级,这从一个侧面也对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在实际运用上,主要基于云计算为构建基础,最终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从内涵来看,智慧旅游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以“游客为本”,其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与高效性提升旅游的体验与品质。

二、智慧旅游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智慧旅游”时代已悄然来临,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据艾瑞数据显示,接近三千亿元,智慧旅游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这就是对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层面的需求升级,也就是对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3

(一)掌握跨学科知识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现有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领域,在重视“智慧旅游”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传统旅游服务基础知识的把握,需要旅游类人才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有意识的提高培养质量,构建独有特色的培养体系如提高公共管理、环境管理等领域;旅游投融资、旅游地产等旅游新业态方面的教学和渗透等。此外,针对我国旅游综合性人才匮乏的问题,掌握相关“智慧”支持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做好学生综合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工作

(二)拓宽合作机制

对于来说,其所需要的人才要熟练掌握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新知识。但是,对于我国“智慧旅游”方面的人才市场来说,极度匮乏的。而高等院系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此方面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应积极与人才需求较大的核心企业加强合作。突破“智慧旅游”布局与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设智慧旅游人才实训基地,提升人才质量。

(三)强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对于“智慧旅游”产业来说,由于其所涉及的学科与领域较多,高等院系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设置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人才需要特殊性,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强化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旅游专业学生能够借助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把“智慧旅游”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的培养工作上。

三、智慧旅游与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变革策略

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人才培养无疑是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旅游

4

院校必须紧跟“智慧旅游”的行业发展大方向,立足于国家智慧旅游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习到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前体验旅游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提高旅游本科毕业生的行业适用性。(一)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

旅游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必须是与在智慧旅游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旅游企业和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前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应当摒弃原有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这样的简单划分模式,建议提升实践课程的比重,并更新课程内容将旅游活动中出现的新态势引入课堂,特别是信息化相关课程开设应当增加。将这些知识有针对性的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政、校、企三方联动,建立可靠的人才培养保障制度

旅游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关怀和支持。针对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高校要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旅游人才具备相关实操能力,需要学校以人才培养制度为核心内容,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对自由的环境,如校内智慧旅游情景仿真平台,相对自由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保证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多项的沟通制度,坚持政府的宏观引导之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应该提高合作层次,明确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搭建智慧旅游合作平台,对学校、老师、学生和合作企业的要求和利益进行了解和平衡,共同研究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创新旅游产品,找到利益平衡点,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保障学生“四高”人才培养理念的实现。并通过制定相应

5

的法律法规和支持政策、

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旅游本科院校和旅游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有利于“智慧”型人才具体要求的确定和修正,这是提高实践教学体系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3w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