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第二次练习试卷月考

更新时间:2023-11-24 21: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第二次练习试卷(3月26)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2分×17=34分)

1、两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两端,使杠杆达到平衡,那么这两个力( )

A、大小一定相等 B、力臂一定相等 C、力臂较长的哪个力较大 D、力和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2、如图14-8-6所示,用滑轮匀速拉动物体A,若在绳端分别以三个不同

的方向的力拉动,则F1、F2、F3中,(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3.如图1-1-13所示是一个指甲钳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组成即ABC、OBD和OED组成,

用该指甲钳剪指甲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4.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所用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5、对于如图1-1-15所示的各种情况,关于做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他推石块的力做了功 B、人推着木箱沿斜面进入车厢,他的推力做了功

C、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他顶物体的力做了功 D、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重力做了功

6.把一瓶净含量为550毫升的农夫山泉饮用水从地上的纸箱内拿起来放在课桌上,所做的

功最接近于( ) A、5焦 B、50焦 C、100焦 D、1000焦

7、如图14-2-7所示,作用在A点的各个力中,不可能使杠杆平衡的力是( )

A、F1和F2 B、F1和F3 C、F2和F4 D、F3和F4

1

8、如图14-2-5所示,刻度均匀的杠杆两边各挂4只和2只相同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若按下列方式增减或移动钩码,仍会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的是( )

A、两边钩码下面各加1个钩码 B、两边各减一个钩码 C、两边钩码下都增加各自1倍的钩码D、两边钩码都移动1格

9、如图4所示,一根重为G的均匀木棒OA,能以O为转轴自由转动,当作用于A处的力F

由图示方向逐渐转到竖直方向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力F的大小 ( )

A.保持不变 B.一直增大

图4

C.一直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10.如图1-2-10所示的轻质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为原来的1/2,且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做法可能的是( ) (杠杆上每一小格等距) A、减少两个钩码 B、减少三个钩码

C、把钩码向左移一小格 D、把钩码向左移两小格

11.如图4所示为等刻度轻质杠杆,A处挂一个2牛的物体,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 ( )

A.可能是0.5牛 B.一定是1牛

图4 C.可能是2牛 D.一定是4牛

12.姐弟两人进行爬楼梯比赛,已知两人的体重之比是6:5,从底楼到六楼,两人所用的时

间之比为10:9,则姐弟两人的功率之比是( ) A、3:4 B、4:3 C、25:27 D、27:25

13.甲、乙两人用不同的力各推一辆相同的车从A处到B处,A、B相距50米,甲在粗糙

的水平地面上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乙在比较光滑的水平路面上以5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甲、乙两人做功的情况是( ) A、甲做功多 B、乙做功多 C、甲、乙做功一样多 D、速度不同,无法比较

14.铅球运动员用1000牛的推力将重70牛的铅球投出,成绩是22米,运动员对铅球做功

是( ) A、1540焦 B、22000焦 C、0焦 D、无法判定

15.在100牛的拉力作用下,重力为200牛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前进了2米,拉力对物做的功

( )

A、一定等于200焦 B、可能是200焦 C、一定等于400焦 D、可能是300焦 16. 如图3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牛的物体A匀速移动5米,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牛,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摩擦,拉力F的大小及做的功W分别为 ( )

A.5牛、50焦 B.10牛、25焦 C.45牛、100焦 D.10牛、50焦

2

图3

17.甲、乙两物质质量相等,现用外力F1使甲以v1匀速上升h米,F1做功W1,功率是P1;

用外力F2使乙以速度v2同样匀速上升h米时,F2做功W2,功率是P2,已知v1

A、W1=W2,P1P2 D、W1>W2,P1>P2 二、填空题(1分×28=28分)

1、一根硬棒在 的作用下,如果能绕__ __ 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在图4—2中,若物体A、B的重GA=GB,则杠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图5

3、如图5所示的常用工具中,它们的科学模型都是__________.在这些工具中,省力的是_________,费力的是______,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4.在物理学中,把 叫做功率。一匹马长时间工作的功率约为0.4千瓦,合 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5、 在图6中,A装置是___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使用此滑轮的好处是 。

A

图6 图7 6、 如图7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若不计滑轮和绳

子的重,工人所用的拉力为______牛,工人对铁桶做了 焦的功。

7.如图7-23所示,物体重力为20牛,在力F作用下,以0.5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示数为12牛,若不计滑轮的重力,则F=_______牛,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_________牛,在2秒内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焦,功率为_________瓦。

8.甲、乙两台机器,它们的功率分别为5600瓦和6.5千瓦,在相同时间里,甲做的功 乙做的功;完成相同的功,甲用的时间 乙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用50牛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牛的箱子,匀速前进10米,用了8

秒钟,该同学做了____焦的功,该同学的功率是____瓦。重力对物体做功_____焦,功率为___________瓦。

3

10.图10是人们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撬石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B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1向下撬;第二种是以A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2向上撬。(木棒自重不计) 若石块压在棒上的D点正好是AB的中点,你认为第 种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是 。

图10 11.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不计滑轮的重力),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10分)

1. 如图1-2-6所示,O为轻质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个小球,AO=OB=BC。为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1及它的力臂L1。 2. 在图4-9中画出力F2和F1的力臂L1

3.在图4中画出滑轮的支点O,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图4

4

F1 F2

四、计算题(5分+7分=12分)

1.如图14-2-8所示的杠杆质量不计,OA为5厘米,OB为25厘米,秤砣重19.6牛,挂在

B处,当杆秤水平平衡时,求:(1)物体的重力;(2)物体的质量。

2. 功率为5000瓦的起重机在匀速提升104N的货物,求(1)1分钟内起重机能做功多少?(2)10秒内起重机最多可将货物匀速提升多少米?

五、实验题(1分×8+2分×4=16分)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如图(a)所示,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均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_保持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组同学实验时所用的每一个钩码重0.5牛,杠杆上每一格长5厘米,图(b)和图(c)是某一组同学前两次实验的情景,其中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图(d)是这一组同学准备完成的第三次实验的情景:已在A点挂上了4个钩码。

实验次数 1 2 3 动力F1动力臂L1动力×动力臂阻力F2阻力臂L2阻力×阻力臂(牛) (厘米) F1L1(牛·厘米) (牛) (厘米) F2L2(牛·厘米) 1.5 1 2 10 20 15 15 20 1 2 15 10 15 20 ① 在第三次实验中,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图上画出钩码的个数和位置。

② 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③ 经过对表格中数据的比较,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