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 《动物的卵》一课科学概念建构初探

更新时间:2023-10-01 0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科学概念——《动物的卵》一课

科学概念建构初探

【摘要】

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科学概念建构,而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科学概念?在此我以四(下)科学《动物的卵》,为例,以“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科学概念”为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1、解读文本,理解意图,明确核心概念;2、围绕核心概念;了解学生科学前概念,罗列具体概念;3、明确方向,理性引导,建构科学概念;

【关键词】 核心概念 科学概念 建构 【正文】

核心概念是一个科学领域中的核心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思想和观念。它是领域内每个事实、知识、主题的高度概括,而不是具体的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核心概念,建构核心概念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是简单把核心概念的讲解告知,而应在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上都进行细致的设计,并能巧妙的渗入学生心中。

一、 解读文本,理解意图,明确核心概念

《动物的卵》是“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繁殖方式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关于植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动物的卵、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观察小鸡的孵化。

“新的生命”单元,从“花”到“果实”、“种子”再到“种子的散播”、“种子的萌发” 无不指向核心概念——“繁殖”。而《动物的卵》一课承前启后,从植物繁殖过渡到动物繁殖。因此,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繁殖”这个核心概念,引导学生从外至内进行探究实验,认识鸡蛋无论是形状还是结构都与繁殖密切相关,从而形成新的科学概念——鸡蛋的结构特点为新生命发育生长提供条件。

二、 围绕核心概念;了解学生科学前概念,罗列具体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的卵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懂得怎样去观察等等。在研读教材与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及生活经验的分析基础上,我发现:他们对卵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对孕育新的生命所起的作用,很模糊的,特别是对鸡蛋胚胎和气室的理解。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把原教材编写采用的是典型个案研究法,即由动物的卵→鸟类的卵→鸡蛋→“生”和“熟”鸡蛋→小鸡的孵化。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罗列了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而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三、 明确方向,理性引导,建构科学概念;

著名的建构主义者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不能被完完全全地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人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的基本工作是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发现并作出相关连接,从而形成有效的内化了的、适合于自己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应该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站在学生原有的前科学概念基础的高度上,设计有梯度的教案,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逐步建构科学概念。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节的科学课教学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课例《动物的卵》,谈谈自己在实践探索中的一些粗浅做法:

导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卵,让学生说说这些卵的区别及共同性,使学生明白动物的卵是各种各样的,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核心概念“有些动物是有卵繁殖后代”的埋下了伏笔。

第二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去探究鸡蛋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交流:鸡蛋用手捏不碎(师引导——拱形承受力强,对鸡蛋起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其实也蕴含了对鸡蛋繁殖后代时的一种保护);鸡蛋壳上有小孔(师引导——有利于小鸡胚胎发育时呼吸空气)??当学生提出有些蛋黄上有小眼睛(师引导——蛋黄上的“小眼睛”为胚);有些蛋黄上没有小眼睛(胚),,这时学生已经出现了认识上的不平衡:为什么有些卵上有胚?什么是受精卵?受精卵是怎样形成的?受精卵有什么作用?其实学生认识到认识上的不平衡是科学概念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这时,教师可及时抛出一个问题:在正常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鸡蛋能孵出小鸡来,有些鸡蛋不能孵出小鸡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解释,在讨论中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第三个环节,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卵的孵化过程,例如青蛙,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一些动物的卵的孵化过程,使学生们明白:不止有鸡蛋孵化成小鸡,进一步完善科学概念的建构,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核心概念“繁殖是一切生物生命过程的共同特征”埋下了伏笔。

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核心概念成为建构科学概念课教学的主线。以上就是我对《动物的卵》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科学概念的粗浅看法。请给予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7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