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更新时间:2024-01-10 02: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十二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 刘秀珍252100

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单元综述:

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这些成果的取得,极大的拖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德威和现代化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促进文艺创作的活跃、文艺舞台的多姿多彩,对冲破学术研究的条条框框的限制,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在实际贯彻中,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混淆了学术与政治的界限,造成了很大的偏差,其中的经验教训很值得认真总结。

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伤害,耽误了不止一代人。“文革”之后,人们更加理解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党和政府更加致力于发展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呈蓬勃发展的势头。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时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中国

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时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重难突破: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和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重大作用:

科技的进步增强了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原因:

(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

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解决:

(1)“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走过来\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处具规模;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 经验教训: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 中国政府的重视 C.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 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是 A、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B、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3、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火箭 ④航天工程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②改革政治体制 ③改革经济体制 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6、目前,我国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有 ①航天工程 ②高能物理 ③生物技术 ④信息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第二次绿色革命 ”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8、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9、“双百”方针是指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D. 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10、下列文艺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有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三里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表现在①生活视野扩大,新的题材和主题的开始②出现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③小说、诗歌、散文、电影、音乐等硕果累累④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13、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4、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启动了“希望工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5、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本原是①传统文化②外来文化③现代化实践④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C、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965年 1974年 1988年 1999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础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17、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法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5、ACBDD 6—10、DCCAD 11—15、AABCC 16、(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②鼓励社会办学。 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姓名:刘秀珍

单位: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

详细通信地址: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组 邮编:252100

电子信箱:changliu26@yahoo.com.cn

身份证号码: 372524197102285867(旧身份证:372524710229002)

个人简介:刘秀珍,高中一级教师。出生于1971年3月25日,1990年中等师范专业学校毕业后被保送并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班学习,1994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连续被授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多媒体课件《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等获得地级一等奖,论文《发扬学生主体参与,优化历史教学》、《例解07高考历史考试说明》、《07年高考要求我们的课堂应该怎么办》等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发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m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