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计算机网络》

更新时间:2023-06-09 09: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网络》复习范围A

一 填空(1'*18=18分)

1 一般来说,目前普遍使用的传输技术有两种,它们是( 点—点式 )链接和(广播式)链接。

2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 广域网 )网、( 城域网 )网和( 局域网 )网。

3 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有中继器、( 局域网 )、网桥、( 路由器 )、( 交换机 )和网关。

4 OSI参考模型中,第二、三层的数据单元分别为(数据帧)、(数据报) 5 IEEE802标准的数据链路层分为( MAC )和( LLC )两个子层。 6 “匿名”文件传输所使用的协议是( FTP )

7 Ipv4的地址长度为(32)位,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MAC地址为

(48)位,端口地址为(16)位。

8 以太网要求有效帧必须至少( 64)字节长

二 单选题(2'*8=16分)

1从逻辑功能上来看,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以下两部分(d)

a 服务器、通信子网 b局域网、通信子网

c数据通信网、服务器 d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2 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必须遵守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三要素为(a) a 语法、语义与时序 b语义、数据与软件

c 服务、接口与原语 d软件、原语与数据

3 若从滑动窗口的观点来看,停止等待协议(stop-and-wait)的发送窗口,接收窗口的大小具有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

a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b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c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d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4通常认为,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由三种,它们是(a) a 传输介质、网络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b 通信方式、同步方式、拓扑结构

c 传输介质、差错检测方法、网络操作系统

d 数据编码、同步方式、数据交换

5 假设要连接一个以太网、一个令牌环网,最好选用(a) a 网桥 b 集线器 c 路由器 d 网关 6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the physical media with the widest frequency band and best reliability is the(d ) a.radio channel b. coaxial cable c. twisted-pair cable d .fiber optic cable 7 About the following IP addresses,which is incorrect?( a) a 202.199.258.11 b 202.199.132.1 c 202.199.128.6 d 202.199.134.56 8 Which OSI layer does a Router operate at?( d) a the physical layer b the data link layer c the transport layer d the network layer 三 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 ' *12=12 分) 1、在 OSI 模型中物理层实现了数据的无差错传输。× 2、根据连续 ARQ 协议的原理,当传输信道质量很差因而误码率较大时,连续 ARQ 协议不一定优于停止等待协议。√ 3、在 CSMA/CD 控制方法中,站点在发送完帧之后,再对冲突进行检测。× 4、地址解析协议 ARP 能将 IP 地址转换成 MAC 地址。√ 5、IP 数据报中的 TTL 字段规定了一个数据报在被丢弃之前所允许经过的路由器 数。√ 6、因

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主要处理的是流量控制和路径控制。× 7、IP 协议首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存放的是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地 址。× 8、IP 传输时,路由表中的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信息是:目的网络地址和下一跳地 址。√ 9、网络数据传输时,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 IP 地址,数据链了路层及以下使用物理 地址。√ 10、 通过找出到各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来更新路由表的算法称为距离向量算

法。√ 11、 12、 在 WINDOWS2000 中,可通过 ipconfig 命令查看本机的网络参数配置。√ PING 命令使用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来测试两主机间的连通性。 √

四 名词解释(5 ' *2=10 分) 1. ADSL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1 分),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1 分), 采 用频分复用技术把电话线划分分三个字信道,一个 4K 的语音信道,一个稍宽的下 行信道用于下载数据,一个较窄的上行信道用于上传数据(3 分)。 2. CSMA/CD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1 分)载波侦

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意思(1 分),它是一种竞争型媒体访问控 制方法,被广泛用 于总线型局域网中,后成为 IEEE802 标准之一。工作原理:采用介质争用原理,各 站点在发送信息前, 先侦听总线上是否有信息在传送, 若有, 则其它站点不能发送; 若侦听到总线上没有信息传送,则某站点可传送信息到总线上,站点在传送时,要 边传送边检测,看是否有冲突发生,若有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然后采取某种退 避算法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侦听线路,准备重新发送该信息(3 分)。 五 应用(12): 1 采用生成多项式 x6+x4+x+1 发送的报文到达接收方为 101011000110,所接收 的报文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 ' 分) 解: 多项式 x6+x4+x+1 对应的位串是 1010011,用它来除接收到的报文,若能 整除则所接收报文正确。 (2 分) 能够整除,所以收到的报文是正确的。 (2 分) 2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 B 类 IP 地址,其 net-id 为 129.250.0.0.该单位有 4000 台机器,分布在 16 个不同地点。请分析: (1) 选用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是否合适?(4 ' 分) (2) 如果合适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 并算出每个主机 IP 地址的 最小值和最大值。 (4 ' 分)

解:(1)题中选用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说明在后 16 比特中用前 8 比特划分 子网,最后 8 比特确定主机,则每个子网最多有 28-2=254 台主机。可知 16 个子网 的主机共 16×254=4064 台主机,题中说明该单位有 4000 台机器,分布在 16 个不 同的地点。但没有说明这 16 个不同的地点各拥有多少台机器(2 分)。因此:如果是 “平均”分配在 16 个子网中,即 1

6 个子网中任何一个地点不超过 254 台主机数, 则选用这个子网掩码是可以的(1 分);如果某个子网中的机器数超过了 254 台,则 选择这样的子网掩码是不合适的(1 分)。 (2) 设计在主机号前网络地址域和子网中 “借用” 4 个比特作为 16 个子网地址。这 16 个地点分配子网号码可以选用 129.250.nnn.0 至 129.250.nnn .255,其中 nnn 可以是 0~15,16~31,32~47, 48~63,64~79,80~95,96~111,112~127,128~143,144~159,160~175, 176~191,192~207,208~223,224~239,240~255。可以按这些成组设计子网 中的一组或分别选用其中的 16 个。而每个子网中主机号码为 1 至 254。

六 简答(6 ' *2=12 分): 1 常用的网络交换技术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原理。 答: 常用的网络交换技术分为两大类;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存储转发又分为

报文交换和分组 交换,分组交换后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

线路交换又称为电路

交换,其原理及特点为: 线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服务;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 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线路交换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与释放连接的三个阶段;线路交换方 式的优点: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线路交换方式的缺点:对突 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系统没有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交通量。 数 据报方式的原理及特点为:数据报是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在数据报方式中, 分组传送之间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 ;源主机所发 送的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地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是通 过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 通信子网;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数据报方式报文传输延迟较 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虚电路方式的原理及

特点为: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 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 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 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 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

2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其实现 答: (1) 链路管理 (2)帧同步 (3)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 (5)寻址

七 论述(10 ' *2=2

0 分) : 1 结合 OSI/RM 和 TCP/IP 参考模型,谈谈你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理解。 2 结合 HDLC 和 TCP 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谈谈你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源端口(16 位) 顺序号(32 位)

目的端口(16 位)

确认号(32 位) 报头长度 保留 校验和(16 位) 任选项 数据域 码位 窗口大小(16 位) 紧急指针(16 位) 填充

TCP 报文格式

答:OSI 参考模型按功能划分为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 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 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1)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 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 径;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1)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 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 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1)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 对方的可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 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1) TCP/IP 参考模型把网络分为 4 层: 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 运输层、 应用层.(1) 2 结合 HDLC 和 TCP 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谈谈你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答:对于 HDLC:标志字段实现了帧同步;地址字段实现了寻址;帧校验序列字 段实现了差错控制; 控制字段实现了流量控制和数据链路层管理(3 分)。 对于 TCP: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标示不同的进程; 顺序号和确认号实现数据的重传和确认; 窗 口大小实现流量控制; 校验和实现差错控制(3 分).

《计算机网络》复习范围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各种网络在物时要理层互连求( A )

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

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

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

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

2.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D )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 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 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3.IP地址由一组( C )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4.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 C )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微波

5.集线器和路由器分别运行于OSI模型的( D )。

A.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B.网络层和传输层

C.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和网络层

6.10BASE T采用的是( C )的物理连接结构。

A. 总线 B.环型 C. 星型 D. 网状型

7.在下面的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 C )。

A.141.0.0.0 B.3.3.3.3

C.197.234.111.123 D.23.34.45.56

8.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 B )。

A.WWW B.FTP

C.Telnet D.SMTP

9.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采用( B )拓扑结构。

A.星型 B.环型 C.总线型 D.树型

10.( B )提供网络访问、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处理业务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C.数据子网 D.设备子网

11.局域网常见的拓扑结构有 A

A.星状 B.环状 C.总线型和树形 D.以上都是

12.通常把速率达到或超过( C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A.1Mbps B.10 Mbps C.100 Mbps D.10000 Mbps

13.下面IP地址属于A类IP地址的是( A )

A.61.132.0.135 B.168.192.9.0

C.202.199.128.4 D.204.256.3.8

14.从系统安全性角度考虑,下面合法的账户密码是( D )

A.admin B.abc123 C.《》 D.abDE123568

15.WWW服务是以( B )协议为基础的。

A.HTML B.HTTP C.URL D.W W W

16.WAP是一种用于( B )访问的Internet技术。

A.局域网 B.手机 C.计算机 D.固定电话

17.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D )

A.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B.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C.预防病毒侵入喜帖

D.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互转换

18.下面( A )选项不是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中主机所必须配置的。

A.邮件服务器IP地址 B.网关IP地址

C.DNS域名服务器IP地址 D.本机IP地址

19. 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20.HTML是:( B )

A.传输协议 B.超文本标记语言

C.统一资源定位器 D.机器语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计算机网络是主要由_____ __子网和_________子网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3.目前用的最多的网络协议是______参考模型、_________网络协议、ATM网络协议。

4.网络硬件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P地址实际上由 和 两部分组成。

6.地址202.210.43.1属于 类地址。

7.目前计算机主要通过 、 和 3种方式连接到Internet。

8.可以用 作为账户名,用 作为密码来匿名登陆远程FTP服务器。 9. 是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用户组成的集合。

10.集线器的本质就是一台多口中继器,它处在OSI/RM七层模型的 层。

参考答案:

1.资源 信息 2.软件 数据 3.osi tcp/ip

4. 服务器 工作站 互联设备 传输介质 5.网络号 主机号

6.C 7.ADSL 局域网 无线上网 8.anonymous 自己的email地址

9.用户组 10.物理层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在1977年成立的。( )

2.OSI参考模型是一种国际标准。 ( )

N和WAN的主要区别是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 ( )

4.双绞线不仅可以传输数字信号,而且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 ( )

5. OSI层次的划分应当从逻辑上将功能分开,越少越好( )

6. 为推动局域网技术的应用,成立了IEEE。 ( )

7. TCP/IP是一个工业标准而非国际标准。 ( )

8. 星形结构的网络采用的是广播式的传播方式。( )

9. 模拟信号不可以在无线介质上传输。( )

10.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是局域网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 ( ) 参考答案: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没有答案用红色标注

1.IP地址

2.FTP

3.HTML

4.WWW

5.SMTP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2.试比较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异同点。

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

4.简述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u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