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

更新时间:2024-06-02 04: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基础题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图A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A

图B

1.构成图A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图B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图A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沉积作用 ②固结成岩 ③地壳运动 ④变质作用 ⑤侵蚀作用 ⑥冷凝作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⑥④③⑤ D.①②⑤③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四川绵阳诊断一)一年中重庆夏季的降雨侵蚀力最强,主导因素是( ) A.降雨 B.植被 C.气温 D.地形

4.(2018四川绵阳诊断一)一年中重庆东部的降雨侵蚀力最强,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暴雨日数多

1

C.土质疏松 D.地势起伏大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山东临沂期末)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6.(2017山东临沂期末)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C.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D.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提升题组

2

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7.(2017湖南邵阳三模)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7湖南邵阳三模)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9.(2017河南郑州三模)①坡是( )

3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10.(2017河南郑州三模)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11.(2017河南郑州三模)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原地 D.往复摆动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喜马拉雅山形成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2005年,我国国家测绘局公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为8 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8 848.13米停止使用。

材料三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景观图。

(1)简述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4分)

4

(2)从2005年与1975年两次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数据看,其海拔下降了3.7米。若不考虑测量技术与手段等方面的误差,许多学者认为珠穆朗玛峰实际上是“岩升雪降”。请你说明珠穆朗玛峰“岩升雪降”的主要原因。(6分)

(3)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4分)( ) A.火山喷发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侵蚀

13.(2017河南新乡高三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分析甲地地形形成的原因。(2分)

(2)丁地泥沙来源区的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4分)

5

(3)请描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4分)

(4)简述④环节对河谷地貌形成的作用。(4分)

6

答案精解精析 基础题组

1.C 根据材料中“岩石折叠如被”,结合景观图可知该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读图B,根据三大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物,可判断出乙为沉积物;沉积物形成沉积岩,故丙为沉积岩,故选C项。 2.B 由上题可知该岩石为沉积岩,图中景观是沉积岩受到侵蚀而形成的,故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上升)→侵蚀作用。

3.A 据材料可知,重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热同期,降水丰富,降雨侵蚀力强。 4.D 据材料可知,重庆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地势起伏较大,降雨侵蚀力最强。

5.B T4—T1阶地的沉积物由流水堆积形成。古河床和河漫滩部分相对比较平坦,之后地壳多次分阶段上升,河流继续下切,就形成多级阶地。

6.C 伴随地壳上升,河流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变快,河流侵蚀以下蚀为主,河谷变深。读图可知,东南岸露出了基岩,说明表层的沉积物被侵蚀。露出水面的阶地在少雨季节可能受风力侵蚀。

提升题组

7.B 据图乙可知,水平方向上岩层向两侧运动,说明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图甲中②处为东非大裂谷,是岩层张裂运动的结果。

8.D 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运动产生褶皱,形成褶皱山;在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

9.B 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受上坡影响,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堆积。

10.D 图示②④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

11.B 结合材料信息,上一个沙波背水坡的泥沙被侵蚀后,流水携带的泥沙将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沉积,据此推测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向下游移动。

12.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前缘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2)珠穆朗玛峰山体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不断以微小的速度在升高,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其冰雪层融化,雪面下降,所以其整体高度在下降。

(3)B

7

解析 第(1)题,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第(2)题,“岩升”与地壳运动有关,“雪降”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第(3)题,珠穆朗玛峰山势陡峻,其外形似金字塔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13.答案 (1)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分)

(2)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水对地表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4分)

(3)水流流出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4分)

(4)在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型,多峡谷、急流与瀑布;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沉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4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甲处为向斜山地,其形成原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第(2)题,丁地位于入海口附近,为河口三角洲。结合其形成原因推测其泥沙来源区气象灾害类型。第(3)题,丙为山前洪(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出山口后泥沙淤积而成。第(4)题,④环节为地表径流,在不同河段,由于其外力表现形式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河流地貌类型。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1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