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更新时间:2024-03-08 12: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 《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 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他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和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孟子》的雄辩色彩:

1、把握对方心里,循循善诱,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是非鲜明,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 1、异彩纷呈的故事 2、奇幻谲诡的想象 3、空灵飘忽的文风 4、谐趣和讽刺横生 5、精湛传神的文笔

《荀子》1、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2、创作赋和诗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韩非寓言的一贯特征是,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

,这些寓言通俗浅白,形象可感。但表现手法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飞动飘逸,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 屈原与楚辞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以由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楚辞体共同点:

1、从诗风言,想象富奇,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使抒情达意更为透辟淋漓,扩展了表现的能量。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离骚》精神价值: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

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民歌形式,散文笔法 屈原的其他作品:

清新幽眇的《九歌》;平实素朴的《九章》;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 《招魂》特色:1、结构精密;2、长于铺排描摹

宋玉《九辩》艺术表现特色:

1、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2、造语用词也很值得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双声叠韵字和叠韵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秦代散文

《吕氏春秋》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最大的成就就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李斯《谏逐客书》

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前202-前141),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 在汉初众多的政论散文家中,贾谊和晁错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文章,切近现实,长于分析和对策、情感浓郁、纵横驰骋,成为“大汉鸿文”的标志。

贾谊文章特点:

1、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实晓畅 2、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过秦论》 晁错文章特点:

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如《论贵栗疏》

2、文章以事实为根据,准确的剖析时弊,通过对常理、人情的细致分析提炼结论。 3、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从汉武帝即位到西汉末年,是西汉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后期。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经学开始与政治联姻。到了西汉后期,经学更成为言政论事的依据。政治文化新的发展趋势,使这一时期的政论散文创作,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文风转向平实沉稳,极少感情波澜。

董仲舒和刘向是西汉中后期争论散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董仲舒的文章特点:推衍《春秋》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完全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刘向奏疏文的共同特征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正,然后总结观点,最后落脚在所针对的时事之上。

西汉中后期情真意切的叙事。抒情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两者均为写个人怀抱之作,以其真挚浓烈的情感撼人心魄。

桓宽《盐铁论》全书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东汉散文的演变

东汉前期散文:疾虚妄,崇实诚:桓谭《新论》、《陈时政疏》;王充《论衡》 东汉后期散文:切中时弊,情感浓郁:王符(字节信)《潜夫论》

仲长统(字公理)《昌言》(文风较为质朴,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比较激烈);因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章也写的潇洒美丽,如《乐志论》。 东汉其他散文

东汉时期除经世致用的政论文外,还有少量文章或叙写个人情事,或讥刺世情浇薄,情感浓厚,以冯衍、朱穆成就最高。 冯衍,字敬通,《与妇弟任武达书》

朱穆,字公叔,《崇厚论》、《绝交论》:针对世俗而发,于阐明道理之中,蕴藏深沉的情感,文风朴实无华,辞不迫切而深刻达意,没有汉末文章骈俪化的倾向。

张王:张籍、王建 韩孟:韩愈、孟郊

李贺、卢仝、马异、刘叉、刘禹锡、柳宗元 李商隐

唐朝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政治诗;无题诗;要眇唯美的词美特征。 杜牧、许浑。

贾岛、姚合、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成就代表着唐代散文最高艺术水平。

韩愈的杂文比较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

柳宗元主要贡献是在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和寓言等文学散文的创作上。寓言大都结构短小而富有哲理意味。 晚唐讽刺小品文:

篇幅短小,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情感炽烈,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唐传奇的崛起和兴盛,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

唐传奇发展过程:发轫期(初唐至肃宗时)、繁荣期(代宗至文宗朝)、衰落期(文宗朝至唐末)。

唐传奇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渐趋成熟,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唐代的俗讲和变文 俗讲,说唱。

变文,分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人世故事(历史、传说、现实)两类。 1、直接说经;2、间接说经 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

1、敦煌曲子词 2、文人词 花间词派 温庭筠(鼻祖);

专以描写美女和爱情为主要内容,词风浓艳柔婉,意象细腻绵密,韵律流美,尤善表现精致的官能感受,创造一种窈深幽约的词境。

在开创词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温庭筠可以视作是由诗变词的开创性人物。 韦庄。字端己。

韦庄词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文人词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路线上来。 韦庄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

李煜及其他南唐诗人

李璟(916-961),字伯玉。 李煜 冯延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7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