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27 01: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保险需求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选取了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建立了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模型,并引入了总保险费的滞后变量来修正模型。修正后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论述了不同因素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费收入 实证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 回归模型

目前国内关于单个经济变量对保险需求影响的分析较为集中,但从宏观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来对宏观因素对保险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却少之又少。本文分析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并选取1989以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实际背景情况,来研究实证结果与现实情形的关联。

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因素指标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消费者(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愿意并且有经济支付能力的保险的需求量。影响保险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几个显著的宏观经济变量,即国民生产总值、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结合现实情况来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情况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飞跃进步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保险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7,而与GDP相比,DPI有时更能代表人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用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来代替GDP。

社会储蓄存款余额。个人储蓄的增加意味着个人财富与资产的增长,从而促进人们的保险消费,即储蓄对保险的收入作用;储蓄的保障作用也减弱了人们购买保险的欲望,即储蓄对保险的替代作用。当储蓄的收入作用超过替代作用时,储蓄的增长就会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反之亦然。

通货膨胀率。保险业务一般采用固定的预定利率来计算保费,当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远高于保险预定利率时,保费就显得较为昂贵,从而削减了人们的投保意愿,不仅新单需求减少,已有的保单持有人退保套现的风险也会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k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