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整合课,让智慧携笑声飞扬农村中学

更新时间:2024-02-27 0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整合课:让智慧携笑声飞扬

武威第三中学 张永彪 电话:15009352229 邮箱:zybww3z958@126.com

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整合课的联片教研活动,比赛如火如荼,角逐激烈火热。 一位年轻教师选择了元曲《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融诗情、画意、妙境于一体的散曲,老师以多煤体形式依次展示出几幅精美的图片,提醒评委们的视觉——这是多煤体整合课:

深秋时节,夕阳普照,清辉洒落,枯槁缭绕的树藤,岁月沧桑的老树,黄叶凋零,在秋风萧萧中瑟瑟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美轮美奂的画面,准确得体的解说,适时适宜的启发??课堂井然有序地行进、展开,学生感知画面—赏析意境—理解主旨—评论技艺??

这样的整合课堂屡见不鲜,闭上眼,也能想象出其固定的格式,机械的模块,亦步亦趋的方法——程式化的教学缺乏智慧和笑声,远离新意和激情,摒弃了思想和活力,与新课改的精神渐行渐远。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整合课应该怎样实施、展开,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呢?

1.引进校本课程资源,让课堂情境生动

教育家肖川说:“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引进校本资源,创设熟谙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愉悦的空间,使课堂生动,充满活力,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通顺、连贯、得体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根据新课标精神,我设计了一道题型:选择校内外熟悉的人、事,评选出“感动校园的

十大人物”,并分别写出颁奖辞和感动辞,要求语言优美、整散结合。学生顿时热情高涨,短暂构思后涌现出许多佳作。

扎根农村的真情汉子——陈贤德。“他衣着朴素,经常匆匆地行走在高三补习班门前;他满面沧桑,在众多教师年轻的面庞之中显得格外显眼;他年过半百,丝丝白发最是风流。”

甘为人梯——魏武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领衔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乐为年轻人引路,甘当后来者人梯,春风化雨,呕心沥血,用智慧与汗水,激情与梦想,行走在诗意语文的路上。”

“学校处处皆教材。”校园生活丰富多样,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学生耳闻目睹,喜闻乐见,教师若巧引妙融,效果远胜于扩展延伸繁杂的内容。

2.融入地方课程资源,让课堂内容丰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语文课本不是师生的全部,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要求语文课堂充分融入地方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狭隘的课堂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能力和对家乡及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美学小品,维纳斯的美丽诠释了独到的审美视角,虚实相生的艺术给人以感悟和启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在拓展环节,教者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我们家乡有哪些被忽视的美?在河西走廊,甘肃大地有哪些被湮没的美?虚实相济的艺术性又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一提出,学生反应积极,回答踊跃,答案精彩纷呈:

凉州贤孝《王哥放羊》凄美哀婉,唱词纯朴,但盲艺人有情有色的弹唱营造

了缠绵悱恻的的意境,其独有的民俗风情和民众心态恰是文化价值所在。

黄河母亲像雕塑简洁,寓意深刻。母亲和男婴分别象征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

地方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在愉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3.彰显教师个性魅力,让课堂气氛高涨

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格教学,教师通过自身的魅力,充分发挥自身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将语文科内在的文本内涵和文化信息传授给学生,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师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年轻的闫艺文老师知识渊博,语言犀利睿智,常常在冷峻的表层背后隐含着深邃的智慧和灵气。“??? ?? ????”(韩语,你真是太优秀了!)她时不时冒出来的另类鼓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她的教学评价语言,赏识不溢美,夸张不顽劣,雅致非粗鄙。整堂课笑声不断,激情飞扬,学生听她的课“可谓一种幸福。”

教师幽默、充满智慧魅力的教学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4.打破不同学科界限,让课堂内涵深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学习应该开放,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知识的整合,体现学科间的共融性。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利用学科外课程资源,让课堂内涵深刻,可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I have a dream.”“ Yeah, I love our country, but who love me?”乍一听这是一堂英语课,师生平等对话,气氛融洽,整个课堂洋溢着热情的笑声和浓浓的求知氛围。——其实这是吴发延老师与学生在一起上演改编了的话剧《茶馆》。流畅标准的英语时不时由老师的嘴里说出,引起的不是轰堂大笑,而是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同情,还有对学生学习应善于联想、融合的巧妙暗示。

“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加强语文科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切实体现语文科的价值和基础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k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