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昆虫学期末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7 01: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城

市昆虫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英语翻译1班 姓名:陆国斌 学号:201330060130 指导老师:温秀君

论对昆虫的认识

通过这学期选修学习城市昆虫学这门课程,我对“昆虫”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昆虫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体,约占地球上已知生物种类的2/3,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命名的就有上百万种。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其基本特点是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撑,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在生态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以前对于昆虫的了解还是太少,认为昆虫都是害虫,但其实不然,比如说,在我印象里蝇蛆只是很恶心的东西,是害虫,但是学习了这门课程,我知道了,蝇蛆还可以大量养殖,喂养家畜,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还有蝉也是可以大量人工养殖,满足人们的大量需求。

一:基本解释

英语:Insect;日语:こんちゅう。属于昆虫纲的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六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通常具两对翅。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二:种类划分

昆虫学家估计现存种类实际在200万~500万种之间。种类最多的目为鞘翅目(Coleoptera,甲虫)、鳞翅目(Lepidoptera,蝶、蛾)、膜翅目(Hymenoptera,蜂、蚁)和双翅目(Diptera,蝇、蚊)。大多数昆虫小型,长一般不到6公厘,但大小相差悬殊。有些极小,如寄生蜂;而某些热带昆虫则相当大,长可达16公分。许多种类的两性结构不同。如捻翅目(Strepsiptera)的雌虫仅成一个充满了卵的不活动的袋状构造,而雄虫有翅,非常活跃。生殖方式不同,生殖力强。某些昆虫(如蜉蝣)只在幼虫期取食,而成体不取食。社会昆虫中,蚁后和螱后(白蚁后)可以活50年以上。

而有的蜉蝣成虫的寿命不到两小时。生活习性不一。分布密度差异极大,在一湿土中昆虫可多达400万只,但在同一范围内也许只能偶尔见到一只蝴蝶、熊蜂或甲虫等大昆虫。从沙漠到丛林、从冰原到寒冷的山溪到低地的死水塘和温泉,每一个淡水或陆地栖所,只要有食物,都有昆虫生活。有许多生活在盐度高达海水的1/10的咸淡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有的双翅目幼虫能生活于原油池中,取食落入池中的昆虫。昆虫卵壳上通常有呼吸孔,并在壳内形成一个通气的网络。有些昆虫的卵黏在一起形成卵鞘。有的昆虫以卵期度过不良环境。如某些蚱蜢以卵度过干旱的夏季,待潮湿时再行发育。在干燥条件下伊蚊的卵在发育完成后进入一个休眠期,如放入水中,迅速孵化。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

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3/4。由此可见,世界上的昆虫还有90%的种类我们不认识;按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至少有300万种昆虫,那也还有200万种昆虫有待我们去发现、描述和命名。现在世界上每年大约发表1000个昆虫新种,它们被收录在《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中,所以,该杂志是从事动物分类的研究人员必须查阅的检索工具。

三:发声原理

昆虫的发音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1)飞行、取食、求偶活动产生

人类能够听到的振频为20~20000Hz。蝶类为7~13Hz;苍蝇为147~220Hz;蚊类飞行时拍打翅膀的振频约594Hz;因此我们只能听到苍蝇和蚊拍打翅膀的声音。

(2)身体撞击其他物体产生

如窃蠹头部敲击隧道壁发出的声音,某些种类的雄性拟步甲求偶时利用腹片摩擦雌性胸部的瘤发出尖锐声音。

(3)昆虫本身的特殊发音器官产生

?摩擦发音。发音器的两部分互相摩擦而发音。如蟋蟀、螽斯、蝗虫、蝼蛄、蝽、天牛、金龟子等。

?膜振动发音。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的部分种类具有此种发音方式。

四:生活场所

⑴在空中生活;⑵在地表生活;⑶在土壤中生活;⑷在水中生活;

⑸寄生性昆虫。 五:利弊分析

昆虫有益虫和害虫之分。 ⒈害虫:⑴危害人类生产的蚜虫等 ⑵危害人类生活的蟑螂,苍蝇,蚊子等

⒉益虫:有益于生产和生活的蜜蜂,螳螂,蜻蜓等。

益虫和害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是害虫。占45%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是益虫。占20%,有人冰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对一些病者有帮助。

昆虫在自然生态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帮助细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机质,有助于生成土壤。昆虫和花一起进化,因为许多花靠虫传粉。某些昆虫提供重要产品,如蜜、丝、蜡、染料、色素,因而对人有益,但由于取食各类有机物,对农业造成巨大危害。害虫毁坏自然界或贮存的谷物或木材,在谷物、家畜和人之间传播有害微生物。

六:识别昆虫的主要特征

⑴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但不分部 ⑵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⑶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有些一对,如苍蝇等,有些没有,如蚂蚁等)

⑷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

⑸有些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有些低等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无变态(如衣鱼);有些则不完全变态(如蜻蜓);有些高等的昆虫是完全变态的(如蝴蝶)

⑹会鸣叫的昆虫是雄性,雌性不会鸣叫 七:食用昆虫

昆虫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物质如钾、钠、磷、铁、钙等各种盐类的含量也很丰富,还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除了这个优点,还有世代短、繁殖快、容易获取等特点。吃昆虫时,可根据当时自己的条件,选择烤、烧、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食用。

⑴蝗虫食用其成虫或幼虫,各种蝗虫包括蚱蜢均能食用。用带树叶的枝条扑打, 或用塑料薄膜平铺在地上将蝗虫驱赶到薄膜上,因薄膜光滑蝗虫无法逃跑易于捕捉。

⑵蝼蛄食用其成虫,徒手捕捉,或在夜间用灯光引诱。 ⑶蟋蟀食用成虫,徒手捕捉或用树枝扑打。 ⑷螽斯又叫蝈蝈,捕捉方法与蟋蟀相似。

⑸家蚕、柞蚕主要食用蛹,系家养昆虫,野生的不易遇见。 ⑹蛾类包括天蛾、刺蛾、夜蛾、螟蛾各种蛾类,由于其幼虫体表多长毛,外貌丑陋,一般多选择吃蛹。

⑺蝶类各种蝶蛹均能食用,幼虫子较蛾类幼虫而言,大多数种类不长毛,也可食用。

⑻白蚁食用成虫和卵,寻找蚁穴掘取。白蚁分为生活在树木中和土壤里两大类型,树牺的白蚁体色纯白,食用没有异味。而地牺白蚁多为棕褐色,食用时有 一点怪味。

⑼蚂蚁食用成虫、幼虫、蛹、卵,寻找蚁穴掘取,或用食物诱捕。食用蚂蚁要特别注意蚂蚁中臭蚁科的种类有毒,不可食用。臭蚁个体小,尾部上翘,有异味,易与其它蚂蚁区别。

⑽蝉食用成虫,用树枝扑打或用胶杆粘。在南方一些山野的河滩边有时可见到饮水后死亡的蝉大量聚集在一起,可以收集。

⑾蜻蜓成虫、幼虫均可食用,成虫用树枝扑打,或胶粘,也可用网捕。幼虫用网具在水中捕捞。

⑿负子蝽食用成虫,用网具在水中捕捞。

⒀石蚕食用幼虫,幼虫生活于溪流中,用丝将几块石头粘在一起构成牺身之处,徒手在水中捞取石蚕的石窝,捉取幼虫。

⒁天牛食用幼虫,幼虫生活在木材里,蛀木为生,选择多虫眼的枯树枝将其划开,寻找幼虫。

⒂螳螂食用成虫、幼虫,用手直接捕捉成虫或幼虫,螳螂卵也可食用。

⒃龙虱成虫、幼虫均可食用,用网具在池塘、河流里捞取。 ⒄蜂类包括胡蜂、黄蜂、蜜蜂,食用成虫、幼虫和蛹。找到蜂巢后用火烧死成虫后,才可收集幼虫和蛹。收集蜂类即使用火烧也有被蛰伤的危险,要选在夜间进行,多准备几支火力猛然的火把,同时将自己的头、手用厚衣服或其他物品保护起来。

八:昆虫与人类社会发展

追溯昆虫起源,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昆虫化石,是发现于中泥盆纪的岩石内。这也就是说: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三亿五千万年了。而人类的出现,距今也不过百万年。可以说,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和它们所栖息的环境已经建立了悠久的历史关系。 人类出现在地球这个生态系统中之后,昆虫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便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之中,昆虫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并由此催生一系列经济文化现象以及更深层次的其他的方面。可以说,昆虫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综上所述,我非常喜欢这门课程,它让我学到了很多所不知道的知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各种昆虫的图片和视频,让我不得不佩服昆虫这一物种的智慧和神奇,这让我头一次认识到“昆虫的世界”原来也是这般的丰富多彩!总之,《城市昆虫学》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kl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