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3-03-29 00:05:01 阅读量: 互联网资料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文学史

初唐

1.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的突出特点是绮丽错婉媚,重视诗歌形式和技巧,追求诗歌声辞之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缺乏慷慨激情。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体。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艺术特点:著名的七言歌行,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连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盛唐

5.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王孟诗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唐代诗歌流派。诗歌题材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表现隐逸的主题,风格以静逸明秀、清新自然为主,体裁多为五言侓诗和绝句。代表作家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鹿柴》等。

简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如《山居秋暝》

2、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

3、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中表现出极富魅力的色彩感、线条感以及构图的层次感,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4、王维以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5、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最高,语言朴素而有华采,音韵优美和谐。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6. 边塞诗派:又称高岑诗派。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题材以描写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军旅生活、民族风貌为题,体现出刚健奇伟、慷慨悲壮为主的诗风。诗歌多为歌行体和绝句。代表作品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

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7.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成就

A、乐府诗成就

1.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2)用古题写己怀,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如《蜀道难》于诗中再三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将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造中,形成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B、歌行成就

笔法多变,以句式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显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8.李白的绝句的艺术成就: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9.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善于把变幻莫测的想象,大胆恰切的夸张,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神话结合起来,创造新颖奇特的艺术境界,如《蜀道难》《梦游天姆吟留别》

2.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自我抒情性强,很少对客观事物加以细致的描述,往往采用火山喷发般的抒情方式,抒发激越、强烈的感情,如《将进酒》《行路难》

3.风格多样化,以雄奇飘逸、豪迈奔放为主。

4.语言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擅于乐府歌行体与绝句。

10.杜甫的律诗的成就:

1、诗歌注重情感和写意的统一,叙事性和抒情性都较强,或把叙事、议论、抒情结合起来。

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的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觉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具体描写中。用2、多用写意、写实手法,具有

鲜明的客观色彩,善于对客观事物加以详细的叙述,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风貌。

3、杜诗的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如《北征》等即是其例。

4、重视锤炼语言,语言苍劲凝练,通俗自然,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5、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尤擅长律诗,首创“新题乐府”

11.杜诗的艺术风格:

(1)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感情表现缓慢、深沉,低回起伏,如《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2)萧散自然也是其重要风格。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等形成此特色,如《水槛遣心二首》

12.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中唐

13.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

韩孟诗派:又称奇险诗派。主要作家有韩愈、孟郊、李贺、刘叉、马异,诗歌风格雄奇险怪,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

14.元白诗派:是中唐诗派,以白居、元稹为代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熟易懂。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代表作:白居易《秦中吟》元稹《连昌宫词》。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主要表现在他的《与元九书》上:

1、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诗歌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口号。

2、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3、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补察时政,救济时弊,为君为民而作。这是中唐诗人普通持有的革新观念。

1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

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16. 韩柳的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文风,文华,文学语言)

1、提出“文以明道” ,这是韩愈古文运动理论的核心。

2、重道也重文。

3、为文贵在创新,反对因袭,“陈言务去”,“词必己出”。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倡导 “不平则鸣”。

5、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6、“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17. 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18.俗讲:又称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宣扬佛教经义,将艰深的不为“俗人”所懂的经文加以通俗的演绎后,变得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19.变文: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题材是有说有唱,后开未佛教俗讲所借用。所谓“变”,当指变更了佛经的本义而成为俗讲之意,但当变文成为一种尊称之后,便不限定是佛经故事了。

晚唐

20.杜牧怀古咏史诗成就

A、不满晚唐柔靡诗风,有意以拗峭矫之。其诗明丽疏朗,稍异于温庭筠的艳丽和李商隐的密丽。

B、其政治抱负和开阔心胸使其风格表现出豪迈、爽快、明朗、劲健。

C、重视立意又注意对文采和情韵的追求

21.《花间集》

A、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五百首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词人作品,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由此得名。

B、温庭筠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第 5 页 共 16 页

宋代

22.宋初文学三大诗人群体:白体诗(白居易为师),晚唐体(贾岛,姚合为师), 西昆体(李商隐为师)

(1)“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做诗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人。其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相互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 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2)“晚唐体”诗人:宋初模范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

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代表诗人有林逋。内

容多写幽清静穆山林景色,孤寂淡泊隐逸生活,艺术上学习贾岛、姚合的“苦吟”

精神,特别注重字句声律的雕琢推敲。

(3)西昆体:因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作品全为近体律诗,标榜学习李商隐,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

咏物、咏史即泛咏男女情爱。艺术上追求用电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 铿锵。(陈越,李维)

23.柳永词的新变:

柳词的出现,显示出宋词发展的一种新变,其主要表现如下:

1、体制上大量创作慢词,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2、创作方向上,变雅为俗,写出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主要表现在:

a、描写都市中下层世俗女性、特别是歌妓们的生存遭遇及其情感生活;

b、都市生活情况;

c、离情别恨,羁旅行役;

3、表现方法上,善用铺叙、白描等手法,突破了五代词的含蓄与委婉;结构上, 善于组成回环往复的时间结构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单线结构;空间结构上,变双 重结构为多重结构。

4、以俚语入词,扩大了词的语言表现力,有别于唐五代及北宋前期词的艳俗与

清雅。

24.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个“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第一,.在理论上改变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

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第二,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 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 人格个性,举凡诗歌可以表达的题材如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及描写农 村风光,皆可入词。

第三,采用“以诗为词”的写法,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在词中采用题目、

小序;大量运用典故;打破了音乐对词的束缚,作词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歌唱。

25.江西诗派:北宋后期,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的一个宋代诗歌流派。以黄庭坚为诗派的开山祖,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为其成员。标榜学习

杜甫,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再创作原则、观念上有一些反思,还 创作出一些反应国家变乱、具有突出显示意义的爱国诗篇。主张“点铁成金”“夺

第 6 页 共 16 页

胎换骨”并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6.周邦彦在词律、范式方面的贡献

(1)他所咏物词既丰富,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

(2)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长于铺叙,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跳跃性强。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兰陵王.柳》

(3)他能自铸伟辞,但更善于融入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西河.金陵怀古》

(4)音律的规范化。调美、律严、字工,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7. 李清照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前期,以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为主要描述内容,歌唱大自然、爱情,词的情调热情轻快,也有伤春伤别的词,呆有淡淡的愁绪;《一剪梅》 后期,写国破夫忘,个人颠沛流离境况下的哀愁,有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忧虑的作品,词的情调低沉感伤。《声声慢》

艺术特色:①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手法。直率、婉转、细腻的内心世界,具有女性的抒情意识,不同于“男子作闺音”的作品。

②关于通过动作,神态,生动的细节,展现鲜明的自我形象。(多愁善感) ③语言清闲淡雅,通俗自然,音韵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

28.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1)特点:

a、表现抗敌复国的主题。陆游把爱国主题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不但贯穿了他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

b、表现隐逸的情趣。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如《游山西村》赞美宁静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临安春雨初霁》抒写以京华红尘的厌倦,但对江南春雨和书斋闲适生活的描写却优美动人。这又反映出时时梦见铁马冰河的志士陆游,也同样热爱和平的日常生活。

(2)成就

a、陆游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中的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b、陆游的七绝笔致流传,情韵深永。《剑门道中遇微雨》是其代表作:“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悲愤的情绪出之以清丽流转的字句,情致深婉,颇有唐人绝句意境回归的迹象。

29.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成大与尤袤、杨万里、陆游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其代表作。

第 7 页 共 16 页

30.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和艺术特色:

对词境的开拓:

1、拓展了英雄之词,表现英雄情致,塑造英雄形象的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可分为两类:A、抗金救国的战斗生活,英雄业绩及理想志向;B、英雄失意,遭受压抑,壮志不酬的悲愤。

2、对词心灵世界的拓展,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摸鱼儿》

3、拓展了“田园词”,数量多,内容丰富,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反映农民生活,表现出隐逸情趣。《清平乐》

艺术特色:

1、意象的转化和使用。抒情意象多“军旅化”,多采用军旅生活的意象,如:刀、剑、 将军、战马等。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相吻合。 2、“以文为词” 和用经用史。手法语言的“散文化”。 3、艺术风格多样化,豪放,悲壮,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32.辛派词人: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33. 话本:指唐宋时期,讲故事时“说话”一人所用的文学底本,“话本”实际上是一种“白 话小说”,由入话、正话、结尾等部分构成。题材内容有灵怪、公安、爱情故事等、由小说 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等种类。话本在唐代就已出现,但到宋元时期才渐趋成熟。 古代文学补充 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 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力。假令风歇时下 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棚,而是奋飞以引起震 动惊怪得大棚。 在这不凡的浩大声势里。 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2)豪放飘逸的风格 1 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喷涌而出,宛若 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2 奇特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与惊人的比喻。 如“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 《秋浦歌》 )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 浦歌》);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韦八之西京》) 3)清新俊逸的语言。正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评价李白诗歌是:“白也 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其 代表作:《古朗月行》、《宣城见杜鹃花》、《山中与幽人对酌》、《横江词》等可 以看出他诗歌语言的特点。 第 8 页 共 16 页

上一页 第 8 页 下一页2、杜甫的律诗的成就: (1)扩大范围。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2).发展组诗形式。以组诗来表现复杂、宽泛的内容,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和议论,如《秦州杂诗二十首》《秋兴八首》等。

(3)写作方法上纵横恣肆,变幻莫测,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4)体式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如《江村》

(5)诗律精巧,严中有变,有时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如《白帝城最高楼》

(6)字句上,善于用字,刻画细微,再现神情韵味。善用动词、副词和颜色字、叠字等强化感情、创造氛围、调和声调。

3、杜诗的艺术风格:

(1)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无论是写民生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感情表现缓慢、深沉,低回起伏,如《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2)萧散自然也是其重要风格。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等形成此特色,如《水槛遣心二首》

4、沉郁顿挫:

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忧愤深广的时代内容和含蓄蕴藉的手法为其主要含义。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5、韩孟诗派:

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有贾岛、卢仝等人。他们强调“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其诗以深险怪诞为特征,追求新奇,以丑怪为美,崇尚古拙。

6、韩孟诗派的的诗歌主张:

第一,不平则鸣

①所谓“不平”,主要是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②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 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 情绪渲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第二,“笔补造化”。强调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第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愈作诗的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 造境的奇特。

韩孟诗派的这些主张,突破了以往诗歌创作过于注重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第 9 页 共 16 页

7、元白诗派:是中唐诗派,以白居、元稹为代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熟易懂。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代表作:白居易《秦中吟》元稹《连昌宫词》。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重写实、尚通俗主要表现在他的《与元九书》上:

1、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2、强调诗歌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口号。

2、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3、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补察时政,救济时弊,为君为民而作。这是中唐诗人普通持有的革新观念。

8、《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可能分析)

第一,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诗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欢爱生活及其自食恶果,意在讽谕,手法是写实;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意在同情,具有理想色彩,特别方士招魂,采用了幻想手法。现实主义的深刻描绘和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结合,使作品波澜起伏,虚实相生。

第二,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

本诗属叙事诗,但抒情色彩很浓。特别是对唐玄宗相思之情的描写,以景托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层层渲染,生动感人。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一景一情,睹景生情。再如还京途中,“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叙事中感情色彩浓厚。回京以后,“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景物想到贵妃,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表现了唐玄宗因思念杨贵妃而彻夜难眠的情景。

第三,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流畅婉转。

恰切的比喻,生动的描摹,和工整的对仗层出不穷,使全诗既富有形象性、生动性,又具有音乐美。如“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新颖恰切;“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等,对仗工整。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些都是顶针连环句式,给人回肠荡气,连绵不断的感觉。

9、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很高。其讽谕诗尤具特色。

第一,主题集中明确。

白居易的诗歌,总体来看,大凡中唐社会的政治弊端、社会黑暗、赋敛苛暴、宦官奢靡,以及民生疾苦、不良习俗都有所反映,题材相当广泛。但就单篇论,其主题集中而明确。他的讽谕诗,多数是“一吟悲一事”,以典型的一事入

第 10 页 共 16 页

诗,使主题集中、突出。为了使主题更明确,他有时采用诗题下加小序为注的办法来点明主题;有时则采用“卒章显其志”的办法来突出主题。这就使每一诗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能收到更好的讽谕效果。

第二,叙议结合。

白居易的讽谕诗以叙事为主,叙议结合。如《红线毯》先叙后议,先详细叙述宣州红线毯的织染过程及优良质地,暗示织工的技艺与她们劳动的艰辛,接着揭露宣州太守竭尽全力进奉红线毯讨好皇帝的丑态,最后议论:“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通过议论,愤怒批判了宣州太守的谄谀,也讥刺了帝王生活的豪奢。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批判力量,在白居易的讽谕诗中更是多见。如《轻肥》以人吃人的悲惨事实和宦官的奢侈生活作对比。

第三,形象鲜明。

白居易的叙事诗,一般都写得故事生动,形象鲜明。《长恨歌》、《琶琶行》自不必说,《上阳白发人》写宫女“入时十六今六十”的几十年的年华流逝,曲折动人。至于诗歌形象,无论是满面尘灰的卖炭翁,还是满头白发的寂寞宫女,诗人都能通过形象描写和心理刻划,使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典型意义。 第四,语言平易。

白居易诗歌,叙事质朴平易,描写简炼精确,刻划精警明晰,形成浅切质朴的风格特色。

10、唐传奇:唐代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后人称之“传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它的发展与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大致同步,中唐达到极盛,至晚唐而稍衰。

11、韩愈古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2)、学习古人的散文体格,而不是简单地模拟古文。

3)、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12、柳宗元的创作主张:(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1)、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2)、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3)、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4)、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13、李商隐诗的朦胧多义:(看)

(1)多用带有朦胧色彩的意象

由于李商隐的思想、经历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他的诗往往选取天仙、神话、佛道、方士的某些传说入诗,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

第 11 页 共 16 页

以表现,因而他的诗的意象往往蒙上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如轻纱,如梦境,如雾里之花。

李诗中采用的神天仙语,世外言谈的物象、事象,诸如佛爷世祖、北极七星、蓬莱仙山、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庄生梦蝶、望帝托鹃??,有一千二百多事。

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有一种忧伤而又朦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点,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等复杂的意绪。

(2)内涵的多义性

①重叠的喻象(有的叫做“意象叠加”):其特点是一个意象接着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意象重重叠合,又产生新质的意象和意象群。尤其喜欢用典(用典本身就往往是表达那些不宜明说或者复杂不易说得明白的情感);

诗人在组接这些意象时又往往采用非逻辑的方式,意象与意象之间又常常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表面看它们之间似乎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本体不出现,比喻什么,象征什么,暗示什么,可以有多种解释),但仔细品味,意象之间又有脉络可寻,各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是弥漫在诗中的意绪。这种诗意的表现极为“婉曲”,因此在诗的意旨的理解上也往往给读者提供多种解释的可能。因此,它的情思与意境就让人感到迷离朦胧。(如《锦瑟》)

②片断的意象组织在一起。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里,除了用重叠的喻象之外,还常常把一些片断的意象组织在一起。这些片断的意象是很美的,有的带有暗示的性质,有的却只是写实(但不是那种逻辑清楚的叙述的写实,而是片断画面的点染)。它们错落排比,虚虚实实,造成一种朦胧之感。

造成李商隐无题诗这种朦胧诗境的原因是,李诗中的心境决不是一时一事,以某种具体事件能解释得清楚的。

他所表现的往住不限于具体情事,而是复杂的感情世界与多种人生体验,因此,诗的内涵远远超出具体情事,而是达到一种境界,诸如: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比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所表现的都是这种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迷茫、感伤的情思。

(3)、阴柔凄艳的朦胧美

李商隐诗的朦胧诗风是和他的阴柔美、凄艳美相融合的,更确切地讲李诗的朦胧美是“阴柔,凄艳”的朦胧美。

他的无题诗,是借助于爱情的体验,写出诗人思慕、追求、期待、分离、阻隔、失落、幻灭、怅惘,乃至迷幻的情思与心灵世界。

李商隐感情的表达方式是多层次、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语言色彩上是哀艳而又清丽,感情基调凄艳而不轻佻。

这种凄艳往往是侧重于精神,因此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纯洁的执著的美感,绝没有青楼买笑或以感官满足为特征的庸俗情调。

第 12 页 共 16 页

14、李商隐诗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看)

1、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再现,用精美之物状其情绪,表达方式幽微隐约、迂回曲折,情感层次丰富,如《无题》。

2、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以表现复杂矛盾和莫名情绪,形成朦胧诗境,如《锦瑟》。

3、用非现实色彩的独特意象,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瑶台等,对之心灵化,表达复合的体验情绪,如《锦瑟》

4、好用典,但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借以传递情绪感受,如”庄生,望帝“句。

5、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造成意思的省略和间隔,留下联想的空间,如《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15、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看)

1、李商隐诗将盛唐诗的壮丽转为凄艳,又将凄艳通于浑融,在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

2、李商隐诗与齐、梁诗歌的比较。李诗中爱情和绮丽题材比重较多,这无异与齐梁诗有渊源关系。但齐梁诗重声色乏性情,李诗则侧重于感情的表达,刻骨铭心而又执著忠贞,其品位、境界远处齐梁诗之上。

3、李商隐诗与阮籍诗歌的比较。李商隐诗与阮籍皆难解,但在写法上李商隐主情,努力表现情感的本原状态;阮籍主理,以玄学观照方式入诗,借带哲理性幻设的、虚化的事写景抒情,隐约地暗示诗旨。

4、李商隐诗与李贺诗的比较。李商隐诗受李贺诗影响,但却无李贺诗的奇诡,李商隐作诗才思绵密,既有沉郁之致,又精美妥帖。李商隐诗脱离了李贺诗的词诡调激,归于温润纯熟。

5、李商隐诗与杜甫诗的比较。李商隐向杜甫学习,其在诗歌的浑融境界上相抵,不同的是杜甫向外,诗思在社会江山朝市盘旋,诗境与社会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却向内在心灵世界,浩浩茫茫,扑朔迷离。

16、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看)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

1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看)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一,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

1,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2,欧阳修认为文道并重,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此外,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二,学习韩愈文章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其奇险深奥则弃而不取。

三,“诗穷而后工”说。

第 13 页 共 16 页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诗人在受到困险

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欧阳修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1,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

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

2,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

遍性的人情。

唐宋古文运动: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

18、苏轼的词开拓了豪放词风,在哪方面开拓?

1)开拓了词境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举凡诗歌可以表达的题材如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及描写农村风光,皆可入词。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江神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等描写了词人的人生理想、豪情壮志、历史感慨等。

2)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词中多用题序,多用典故。

以诗为词,苏轼突破音乐对词的约束,把词变成独立的抒情诗体。 将“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的词,变为表现自我、深层次地袒露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志趣的词。元好问曾说过:“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

19、周邦彦在词律、范式方面的贡献

(1)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2)音律的规范化。声韵协律,讲究格律,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0、周邦彦词的特点:化用唐人诗句,浑然一体

21、范成大的田园诗:(看) 恬淡素雅,淳厚自然,以反映农家生活为主,退居石湖以后,他写成的《四时田园杂兴》、《腊月村田乐府》不仅是诗人最广为传诵、最有影响的诗作,也堪称我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在这些诗作中,他一反田园诗以表现闲情逸志为主的传统写法,不仅形象地展示了江南田园风光的优美画卷,而且描述了农民艰辛的生活及勤劳淳朴的美德,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农家生活的欣羡。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

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梅子泛黄,菜花飘香,蜻蜓蛱蝶飞舞,衬托出农舍的静谧。初夏江南景致,被表现得色彩夺目,生机蓬勃。

2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0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