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法硕联考专业综合课(法学、非法学)历年真题主观题题目

更新时间:2024-05-09 1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2015年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

2010(非法学) 一、简答题

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及其意义。 66.简述清末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二、分析题67.某公务员甲因情感纠葛与同事乙发生争执,将乙打伤。事后,甲所在的国家机关对其做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法院认为,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乙的医药费。甲在狱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且希望他人从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请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涉及哪几类法律责任? (2)上述材料涉及法律的哪些规范作用?

68.2007年夏,某县警方在“扫黄”行动中抓获十余名涉嫌卖淫、嫖娼的违法人员。为扩大教育警示作用,在公开处理的现场,警方逐一宣读涉案人员姓名、出生日期和籍贯,并宣布处罚决定,然后游街示众。现场逾千人围观。该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警方的做法有违宪嫌疑。警方回应称其执法活动合法,符合宪法关于国家机关组织活动原则的规定。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县警方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9.《唐律疏议·名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引唐律条文体现了唐朝法律的何种适用原则? (2)试结合引文材料具体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适用上述原则? (3)唐律的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和作用?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

1

2010专业综合课(法学) 一、简答题

31、简述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32、简述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的概念和特点。 33、简述《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分析论述题:34、陈某夫妇靠捡拾垃圾为主,几年中“捡回”5名残疾弃婴,并凑钱为孩子治病。当地民政部门认为,陈某夫妇不具备法定收养条件,且未依法办理收养手续,属于非法收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表示对相关法律规定无法理解,认为陈某夫妇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律应予充分肯定。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法与道德关系的原理,对陈某夫妇收养弃婴的行为进行分析。 (2)针对人民的态度和观点,阐述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

★35、联系我国法治现状,论述立法民主原则的内容,要求及意义。(15分)

36、某市著名民营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李某,在全国人民代表小组讨论会上,论及政府有关民营经济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时,对其所在市领导的某些做法大加批评,言词颇为激烈。该市领导获悉后极为不满,并安排其秘书对李某的通讯往来密切监控。1个月后,该市公安机关以嫌疑诽谤罪,宣告将李某逮捕。

请结合宪法学知识,分析李某的那些权利受到侵犯,并说明依据。(15分) ▲37、试述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及其完善。(15分)

38、上行出中渭桥,有人从桥上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 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 ,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故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顷,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时也”(《汉书。张释之传》)(20分)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为犯?汉朝对于犯 给予如何处罚

②廷尉在汉代司法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职责如何

(2)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阐述这段史料提供的历史借鉴意义。

2

2011年专业综合课(非法学) 一、简答题

6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 65.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制度。 6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分析题

67.甲驾车闯红灯,将正常过马路的孕妇乙蹭倒,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罚款2 00元。乙虽未受伤,但因受惊吓,在送往医院途中,产下一子丙。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中法律关系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甲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之间、乙与丙之间分别产生了何种性质的法律关系?从主体地位的角度看,这两种法律关系有何区别?

(2)导致甲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之间、乙和丙之间的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各是什么?这两种法律事实有何不同?

68.2009年5月,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本省与外省两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在该案审理之前,审判人员先后接到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多份批示,指出该案涉及本省重大经济利益,要求审判人员公正审理。经审理,法院判决本省当事人一方败诉。事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明确指出,该判决严重影响本省经济利益,损害了投资环境,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纠正法院的判决。 请结合我国宪法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做法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监督市中级人民法院?

69.《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人罪”条:“诸官司入人罪者,若入全罪,以全罪论。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刑名易者,从笞入杖,从徒入流,亦以所剩论。从笞杖入徒流,从徒流入死罪,亦以全罪论。其出罪者各如之。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入罪”?何为“出罪”?

(2)唐律关于司法官员“出入人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 三、论述题

3

70.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论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2011专业综合课(法学) 一、简答题

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32.简述我国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征。 33.简述清末司法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论述题

34.(15分)近年来,国内发生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某法学院学生也自发组织了“冤案与法治”专题讨论。

讨论中,学生甲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技不够发达,缺乏DNA鉴定等先进技术手段:学生乙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办案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人权意识,滥用权力,违反法律程序;学生丙认为,冤案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刑事诉讼制度不够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未得到有效施行,司法权缺乏有效监督。

结合上述材料,试指出并分析上述三种观点分别涉及的法理学知识和原理。 35.(15分)联系我国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36.(15分)某县规划建设一座大型化工厂,当地居民担心污染问题,多次联系本选区的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某,希望向其反映问题。刘某均以工作忙为由予以推脱,居民对此深为不满。事后,55位选民(其中有4人不属于刘某所在选区选民)联名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递交了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书面申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来联系刘某即召开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以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了对刘某的罢免案。刘某对该罢免结果提出异议。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宪法学知识和选举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 联名提出罢免请求的选民人数是否合法?为什么?

(2)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理由是什么? 37.(15分)试析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38.(20分)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4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2012年专业综合课(非法学) 一、简答题

64.简述执法基本原则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6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 二、分析题

67.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处以50元罚款。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68.2009年底,五位法学教授认为国务院2001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这一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启动《拆迁条例》的修改程序,召开专家研讨会,公布草案征求民意,于2011年1月颁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法学教授对《拆迁条例》提出审查建议的宪法和立法依据是什么? (2)针对该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何种处理?

(3)国务院在制定《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的宪法和立法依据又是什么?此举反映了立法的何种原则

69.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教明律为重。盗贼及有关币帛钱粮等事,明律则教唐律为重。

--------(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祭祀》

5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薛允升的上述观点? (2)为什么明律较唐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论述题

70.201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请结合这一背景,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色与内容。

2012专业综合课(法学) 一、简答题

31.简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32.简述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

3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二、分析论述题

34.(15分)某高校新生小张在自学法理学知识后,对我国《物权法》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如下四点学习体会:

(1)《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文件,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该法应属于我国的根本法。

(2)《物权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因此物权法属于民商法部门。 (3)《物权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法律归责的角度理解,该条规定属于准同性法律规则(规范)。

(4)建设部在物权法生效后制定和出台的《房屋登记办法》是行政法规。

请指出小张观点中不正确之处,并运用法理学知识和原理阐述理由,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改正。

35.请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法律实现的主要因素。

36.(15分)2011年10月,某市F区人大进行换届选举。5月初,高校教师王某通过微公开其参选该区人大代表的意愿,并公布了个人身份和简历基本情况。该条微博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宪法学知识和选举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王某参选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6

(2)王某要成为正式代表候选人,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37.有人认为,言论自由只有那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才需要,对其他人没有意义,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请结合宪法学原理对此看法进行评析。

38.(20分)材料一:“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脏不盈一钱。问己何论?同论。”

——《法律答问》

材料二:“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如盗。乙论何也?毋论。”

——《法律答问》

请结合中国法制史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法律答问》的性质是什么?效力如何? (2)材料一中的乙有无法律责任?原因何在? (3)材料二中的乙有无法律责任?原因何在?

(4)结合上述材料,试析秦代法律中盗罪共犯的成立要件。

2013年专业综合课(非法学) 一、简答题

6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 65.简述上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及其表现。 66.简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二、分析题

67.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制裁文书中的“法官后语”,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 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予其父母和其妻周某的补偿款2万元和9万元。黄父、黄母拿到2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1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到:“法律虽然可以公正的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替代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互相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1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法律文化?该法官后语反映了哪一个层面的法律文化?

(2)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 68.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强

7

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该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行为。” 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可能限制公民哪些宪法权利的行使?宪法对这些权利是如何规定的?

(2)为什么行政强制行为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

69.《唐律疏议 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 (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 (3)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 (4)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 三、论述题

70.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3年专业综合课(法学) 一、简答题

31.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32.简述我国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 3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论述题

34.某夫妇婚后多年未育,盼子心切,遂与保姆达成“借腹生子”协议。医院提取夫妇双方的精子和卵子培育受精卵后,植入保姆子宫。保姆成功妊娠生育后,该夫妇按协议付给保姆10万元。此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赞同者认为,“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那些不能生育者的生育梦想,法律应予肯定;反对者认为,通过此项技术“借腹生子”,容易引发社会伦理紊乱,法律应予以干预。

8

根据法律与科技关系的基本原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并阐述: (1)科技发展对立法有何影响? (2)立法应如何规范科技成果的应用?

35.联系我国实际,论述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

36.2011年10月中旬,某市香湖区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该区某高校作为一个选区公布了7260人的选民名单。该选区居民甲曾因刑事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两年,至2011年9月23日期满。甲在选民名单中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11月15日,该选区共有3630人参加了投票。在投票过程中,教师乙接受了另外4名教师选民的委托代为投票。选举委员会最终确认并宣布丙以3203张选票当选人大代表。

请结合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相关规定,指出本次选举中的不合法之处,并说明理由。 37.论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8.酒泉庞淯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仇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己报也。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因诣县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禄福长尹嘉义之,解印绶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闾。太常张奂嘉叹,以束帛礼之。——《后汉书.列女传》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赵娥的行为是何性质?依汉律,对此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2)赵娥报仇后到县衙自首。汉承秦制,秦朝关于自首的规定如何?唐朝又是如何对自首加以完善的?

(3)该案反映出中国古代怎样的礼法关系?

2014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非法学) 一、简答题

64.简述两大法系的区别。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66.简述清末修订法律的意义。 二、分析题

67.2003年5月,某省甲种子公司与乙种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甲公司为乙公司代为培育玉米种子。因玉米种子的市场价格上涨,甲公司不愿按原合同价履约。2004年初,乙公

9

司将甲公司诉至A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诉讼过程中,两公司因赔偿价格的标准及依据问题争执不下。一方主张适用该省人大1989年制定的《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规定有关价格的争议应当适用政府指导价。另一方主张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该法律规定有关价格的争议应当适用市场价。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市中级人民法院应以《条例》还是《种子法》作为判决依据?为什么? (2)根据演绎法律推理,说明A市中级人民法院可能进行的法律推理的基本逻辑。 (3)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种子价格的争议应适用政府指导价,则该案又应适用哪部法律?为什么?

68.2002年3月,李村的王某突然失踪。不久有人在该村的废井中发现一具无法辩驳的女尸,经公安部门初查,认为该女尸为失踪的王某,并认为张某为犯罪嫌疑人。为快速破案,该市组织公安局、检察院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三长会议,并就张某故意杀人罪达成一致意见。随后,张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八年后,王某回到家乡,随后,省高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了市中院对张某故意杀人罪的判决和省高院的复查程序,宣告张某无罪。

结合宪法相关规定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有关机关的行为触犯了张某的什么宪法权利和自由? (2)由法院召开的三长会议是否存在违反宪法的情形,为什么?

69.材料一:“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宣帝纪》

材料二:“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泄露其事及摘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唐律疏议·名例》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种刑罚适用原则?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所体现的这种刑罚适用原则发生了哪些变化?

10

三、论述题:第70题,15分。

70.试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的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启示。

2014年专业综合课(法学) 一、简答题

31.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32.简述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土地制度。 33.简述《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论述题

34.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

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政府论》(下)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除了材料中出现的自由价值外,现代法律还有哪些主要价值? (2)什么是法律的自由价值?

(3)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5.结合有关法的理论与实际,论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

36.某市城东区进行旧城改造,王某的房屋在改造区域内。政府与王某就补偿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王某的房屋被强行拆除。王某为此多次上访,反映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城东区政府拆迁办遂委托某保安公司对王某进行截访。保安公司在王某上访途中将其拦下,并关押其近一个月。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该保安公司被当地警方立案查处,王某获得了人身自由。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王某的哪些宪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并回答这些宪法权利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是如何规定的。

37.试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38.《唐律疏议?杂律》:“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已过价??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无病欺者市如法。”

《疏议》日:“若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

11

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引唐律条文规定了买卖契约中规范反悔行为的何种制度? (2)《疏议》是如何对律文作进一步阐释的? (3)唐律的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和作用?

2015年专业综合课(非法学) 一、简答题

64.简述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内涵。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66.简述中国古代法典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篇章体例的发展演变。 二、分析题

67.2013年7月,w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这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 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68.2013年3月,某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章。该《办法》规定:“凡上一年度本市前100名纳税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其子女参加高中入学考试,总成绩可加20分。”该《办法》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引起争议。《办法》起草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举是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主创造更好的条件。既然纳税大户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社会为何不能投桃报李?”

请结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办法》侵犯了公民的何种宪法权利?

(2)根据我国立法法,若该《办法》得以通过,应当报哪些国家机关备案? (3)接受备案的机关如果认为该《办法》与上位法相抵触,可作出何种审查意见?

12

69.材料一:

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赔)偿。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又不得回利为本。

诸以粟麦出举,还为粟麦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仍以一年为断,不得因旧本更令生利,又不得回利为本。

——《唐杂令》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违契不偿者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根据材料二,为保护借贷契约债务人的权利,唐朝法律确立了哪些规则? (3)唐朝法律如何维护和规范借贷关系? 三、论述题

70.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40多万起,近10万人死亡。司机的酒驾、超载和超速驾驶,行人无视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等行为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西方思想家曾言,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良好的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2015年专业综合课(法学) 一、简答题

31.简述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

32.简述我国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33.简述中国古代法典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篇章体例的发展演变。 二、分析论述题

34.(15分)赵某涉嫌杀人,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无期徒刑;赵某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多年后,真凶落网。此事经媒体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检察机关继而

13

提起抗诉,经再审,赵某被宣告无罪。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中法律监督的知识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监督主体角度看,材料中涉及哪些法律监督? (2)法律监督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有何意义?

35.(15分)正义是现代法律的核心价值,司法是实现正义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达到l400多万件。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机关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国法治发展的现实,论述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途径与措施。 36.(15分)某县人民政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①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对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进行调整,合并了三个部门,增设了两个部门;②在全县公开竞聘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中的四个局的局长,并由县长任命;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某乡,改设为镇;④在某乡实行直接选举,由该乡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长。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该县人民政府的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并说明理由。

37.(15分)联系实际,论述宪法上的平等保护与合理差别的内涵。 38.(20分) 材料一:

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即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赃应备(赔),受赃者备之。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疾,亦如之。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

——《唐律疏议·名例》

材料二: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唐律疏议·名例》

(1)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体现了唐律的何种刑罚原则?该原则适用的对象有哪些? ②材料一中允许“收赎”的情况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阐述材料二的内涵。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