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火灾检测与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09 14: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文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题 目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职 称公共场所火灾检测与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汽学院机制0812班

杨睿 08116208

孙艳玲 教 授

2012年 5月 20日

摘 要

随着电子产品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引起的火灾也越来越多,在我们生活得四周到处潜伏着火灾隐患。为了避免火灾以及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按照“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概念设计和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

本系统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选用温度传感器ADC0809、烟雾传感器UD-02,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设计出可以应用于办公室、教室、家庭房屋等场所的简单实用的火灾探测报警器。单片机巡回检测各房间,采集温度、红外辐射、烟雾;当以上任一项发生异常时系统判断具体是哪房间异常,并用数码管显示,同时蜂鸣器发出鸣叫,报警一分钟后继续进行巡回检测。

关键词 单片机 火灾报警 传感器

Public 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

Abstract:Now, with electronic products used in human life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resulting fire, more and more, we live in fire hazards lurking around everywhere. To avoid fires and reduce fire losses, we must follow the \is extremely heavy,\the concept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fire nipped in the bud, the maximum reduce the loss of social wealth.

The system can be installed in all fire units,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the site to start the inspection signal, monitor the site of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and continuous feedback to the alarm controller, the controller will receive the signal and the normal memory setting value w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o determine the fire. When fire occurs, can achieve sound and light alarm, fault diagnosis, concentration display, alarm limit settings, delay alarm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host computer is a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performance, easy to use, inexpensive, intelligent smoke sensor, has some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SCM fire alarm sensor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 5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5

1.2 本文所做的工作 ............................................................................................................. 5

第2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 7 2.1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 火灾报警系统的类型 .................................................................................... 7 2.3 火灾探测器的原理 ........................................................................................ 7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7

3.1 核心芯片选择 ................................................................................................ 9 3.2 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信号处理电路 .............................................................................................. 12 3.4 A/D转换模块 .............................................................................................. 12 3.5 声音报警电路 .............................................................................................. 13 3.6 数码管显示电路 .......................................................................................... 14 3.7 状态指示灯及控制键电路 .......................................................................... 15 3.8 报警器故障自诊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17

4.1 主程序流程图 .............................................................................................. 17 4.2 主程序初始化流程图 .................................................................................. 18 4.3 滤波子程序 .................................................................................................. 18 4.4 线性化子程序 .............................................................................................. 19 4.5 报警子程序 .................................................................................................. 21 4.6 键盘处理子程序 .......................................................................................... 23 结论 ................................................................................................................................................. 24 致谢 ................................................................................................................................................. 23 参考文献 ........................................................................................................................................ 26 附录..................................................................................................................................................25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大中城市都侧重于兴建大型豪华宾馆酒店、办公楼、购物商场等公共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防火灭火的困难,迫切需要在智能建筑中设计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隐患,肩负安全防范重任,是智能建筑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CBS)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首先必须符合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智能建筑的特点,合理选配产品,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基本形式,具体采用何种报警,可根据工程建设规模,保护对象的性质,区域划分和消防管理机构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本设计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将所监视的若干区域内的传感器输入的电压信号,以声、光形式显现出来,将着火区域和该区域的具体着火部位显示在屏幕上。

随着人们对火灾初期特征研究和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发达国家对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英国、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科技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对于易燃、易爆场所,一旦爆炸起火,火势蔓延速度之快,难以控制等特点,人们开发研制了在火灾爆炸事故之前,从可燃气体浓度方面进行故障和火灾爆炸危险性等方面预测的线型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它采用光学原理利用不同气体在光谱特性的差别进行气体浓度探测,从根本上解决了点型可燃气体传感元件中毒、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用于大面积可燃气体探测报警时,性能价格比较高,其原理可扩展用于其他场所气体泄漏的监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可靠性的提高体现在用智能技术处理传感器提供的火灾信息。人们建立了多种火灾探测算法、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模式,也有从事研究非火灾探测的模式。而各种单一传感器提供的火灾信息均混杂非火灾信息,给从传感器提供的火灾信息上判别火灾增加了难度。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新型探测原理的传感器件(如气体气味传感器等)和复合探测器,取得显著成效的是对火灾过程的多参数

进行监测的复合传感器。它对火灾产生的多种参数进行多种信息的分析,排除干扰,确定火灾,从而提高了判断火灾的准确性。而与之配套的硬件则采用复合多传感等传感方式,为判断火灾提供更加充分的火灾信息。成熟的产品有温、烟复合型智能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并已用于实际工程。

近年来,CO传感技术有了一定的突破,功耗显著理参数复合的温烟复合探测器,采用不同波段光传感器降低,灵敏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寿命也有所增加。我国自1985年以来,单片机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进入90年代以后,在自动控制、智能仪表、自动测试、家电、通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中用单片机开发的火灾自动报警器就是很好的一例火灾自动报警器最初是以晶体管继电器为分立元件的产品,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开发应用,出现了以微机为核心的通用火灾报警器。他的应用使人们对火灾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使危害大大降低。通用火灾报警器的主要心脏部件就是单片机,通过他来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经过确认后,发出声光报警,显示报警位置,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启动消防设备,迅速灭火。可见,从信号的接收处理到报警消防,完全实现了自动控制,单片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2 本文所做的工作

本文采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AT89S52单片机以及LED显示灯模块设计了一种智能火灾报警器,可以实现声光报警、故障自诊断、浓度显示、报警限设置、延时报警及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等功能。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处理器,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基于AT89S52的火灾报警检测设计方案。

2. 温度传感器AD590、烟雾传感器TGS202、A/D转换芯片ADC0809的选择以及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

3. LED数码管驱动芯片ICM7218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及其与数码管的硬件连接。

4. 设计主要软件程序模块,完成软件设计。

第2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2.1 火灾报警系统的类型

根据火灾报警系统中所使用的探测器种类的不同,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感温型火灾报警系统

由于火灾发生时燃烧物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周围温度迅速变化。感温型火灾报警系统就是通过判断周围温度变化而产生响应的火灾报警系统,再把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以达到判断报警的目的。根据探测温度参数的不同,一般可以将感温型火灾报警系统分为定温式、温差式等几种。

(2)感烟型火灾报警系统

烟雾是早期火灾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火灾发生的初期,由于温度比较低,许多物质都处于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雾。感烟型火灾报警系统就是对空气中可见或不可见的烟雾粒子进行探测,然后将烟雾浓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来触发报警。感烟型火灾报警系统主要有激光感烟式、光电感烟式和离子感烟式等。

(3)感光型火灾报警系统

物质燃烧不但会产生烟雾和热量,同时也会产生可见或不可见的光辐射。感光型火灾报警系统就是通过响应火灾中产生的光特性,即扩散火焰的光强度和闪烁频率,来触发报警系统的。根据感应的敏感波长,可以将感光型火灾报警系统分为对波长较短的光辐射敏感的紫外报警系统和对波长较长的光辐射敏感的红外报警系统。

(4)复合型火灾报警系统

如果报警系统同时对温度、烟雾和光辐射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参数做出响应,那么它就是复合型火灾报警系统。目前复合型火灾报警系统有感温感烟型、感烟感光型、感温感光型等多种形式。

2.2 火灾探测器的原理

火灾发生时,必然会伴随着产生烟雾、高温和火光,探测器对这些都很敏感。

当有烟雾、高温、火光产生的时候,它就改变平时的正常状态,引起电流、电压或机械部分发生变化或位移,再通过放大、传输等过程发出警报声,有的还能同时发出灯光信号并显示发生火灾的部位、地点。

火灾探测器主要分感烟、感温、光辐射三大类:

(1)感烟探测器。一种是离子感烟探测器,它在内外电离室里面有放射源镅241,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各向正负电极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内外电离室的电流、电压都是稳定的。一旦有烟雾窜逃外电离室,干扰了带电粒子的正常运动,电流、电压就有所改变,破坏了内外电离室之间的平衡,于是就发出了信号。还有一种叫光电感应探测器,它有一个发光元件和一个光敏元件,平常光源发出的光,通过透镜射到光敏元件上,电路维持正常,如果有烟雾从中阻隔,到达光敏元件上的光就显著减弱,于是光敏元件就把光强的变化变成电的变化,通过放大电路向人们报警。还有一种叫管道抽吸式感烟探测器,他的工作原理与光电感应探测器中另一种散射型相似,通过烟雾的反射或散射产生光敏电流,主要用在船舶上。这种探测器采用半导体器件,体积小、价格低、耐震动、寿命长,很有发展前途。

(2)感温探测器。一种是运用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正常的情况下,探测器的电路断开,当温度升到一定值时,由于金属膨胀、延伸,导体接通,于是发出了信号。一种是利用某些金属易熔的特性,在探测器里固定一块低熔点合金,当温度升到它的熔点(70~90℃)时,金属熔化,借助弹簧的作用力,使触头相碰,电路接通,发出信号。这两种探测器都属定温型,即当外界温度超过某一限值时就会报警;还有一类是差温型,升温的速度超过特定值时,便会感应报警。如将两者结合起来,便成为差定温组合式。

(3)光辐射探测器。一种是红外光辐射探测器。物质在燃烧时,由化学反应产生闪烁的红外光辐射使硫化铅红外光敏元件感应,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就能向人们报警。另一种是紫外光辐射探测器,则利用有机化合物燃烧时,火光中的紫外光,使紫外光敏管的电极激发出离子,通过继电器等,就能打开开关电路报警。

火灾报警器是重要的安全设备,一切重要的场所,如大型物资仓库、隧道、大型船舶、高层建筑都应该安装。它还可以与自动灭火设备一起组成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的“自动消防队”。

2.3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

火灾报警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器、区域报警器和集中报警器组成。火灾探测器通过对火灾发出的物理、化学现象——气(燃烧气体)、烟(烟雾粒子)、热(温度)、光(火焰)的探测,将探测到的火情信号转化成火警电信号传递给火灾报警控制器。如图2-1,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烟雾探测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红外探测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电源模块。

2-1 系统原理图

烟雾探测模块 红外检测模 块 声光报警模块 温度采集模块 AT89C51 控制模块 数码管显示模块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芯片选择 3.1.1. 芯片AT89C51

在火灾报警器的设计中,单片机是其核心部件。它一方面要接收来自传感

器送来的温度、烟雾对应的模拟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另一方面要对这两种信号分别进行处理,以控制后续电路进行相应动作;与此同时查询是否有键按下的请求。在单片机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信号处理中,比较浓度值后送入显示的软件实现比较复杂,要求单片机具备较快的运算速度,使检测人员能够较准确地观测到烟雾浓度,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并且也要考虑选择低价实用的机型,并为研制同一系列的低功耗产品做准备。根据多方面的比较,本设计选用ATMEL公司的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 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4]。

3. 12单片机原理接线图

图3-1系统接线图

如图3-1所示P0口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P1.0、P1.1作为数码显示的数据口和时钟。P1.2 接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脚,用于读入温度,P1.3接红外辐射的检测口,当红外辐射大于常态时P1.3状态变为1,P1.4接烟雾传感器的检测口,当烟雾浓度大于常态时该口状态变为1, P1.5作为蜂鸣器的控制口,当发出声音报警是P1.5口输出一定频率的方波。20脚接地,40脚接电源,18、19接6MHZ晶振输入端,31脚接电源端。

3.2、 数码管驱动芯片ICM7218

ICM7218 是INTERSIL公司生产的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的通用8 位L ED 数码管驱动电路, 28 脚双列封装,是一种多功能L ED 数码管驱动芯片,可与多种单片机接口使用。ICM7218 的输出可直接驱动L ED显示器,不需外接驱动电路,工作电压为+5V,其构成的显示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样由单片机向ICM7218写控制字及数据,编程部分像给外部RAM写数据一样简单。

当单片机写入模式控制字后,ICM7218以约定的方式接收显示数据并将数据写入静态显示RAM中。数据接收结束,ICM7218在扫描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按设定的译码模式,以动态扫描显示方式向段显示驱动器和位控驱动器发出控制信号,直到下一个控制字写入前,不停地进行动态显示工作。其引脚图和内部框图如图3-2所示。

图3-2 ICM7218引脚图及内部框图

123.4 报警信号处理电路 VCCDViR20KD1C0.1uF312LM324A114VoRR20K100K图3-3 信号处理电路 C 对于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一般要用运算放大器对其进行调理或放大,以满足A/D转换器对输入模拟量幅值及极性的要求。在本报警器电路中,同样要对两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调理。电路图如上图3-6所示,运算放大器接成电压放大电路。从传感器采集过来的微弱电压信号,经过电压放大器的放大,得到较强的模拟电压信号。采样时,把相应的模拟电压信号从Vi端送进LM324A进行放大处理后,从Vo端输出送入A/D转换电路。 3.5 A/D转换模块 经气敏传感器所检测的电压信号为模拟信号,无法直接被单片机所识别,所以在经过放大电路后对信号进行A/D装换,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 A/D转换电路采用了常用的8位8通道数模转换常用芯片ADC0809,烟雾、B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接到ADC0809的IN0和IN1。 ADC0809的通道选择地址由AT89S52的P0.0~P0.2经地址锁存器74LS373输出提供。当P2.7=0时,

与写信号WR共同选通ADC0809。其中ALE信号与ST信号连在一起,在WR信号的前沿写入地址信号,在其后沿启动转换。图中ADC0809转换结束状态信号EOC接到AT89S52的INT1引脚,当A/D转换完成后,EOC变为高电平,表示转换结束,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将转换好的数据送到指定的存储单元。由于ADC0809片内无时钟,故利用8051提供的地址锁存使能信号ALE经D触发器二分频后获得时钟。因为ALE信号的频率是单片机时钟频率的1/6,如果时钟频率为6MHZ,则ALE信号的频率为1MHZ,经二分频后为500KHZ,与ADC0809的典型值吻合。电路图如图3-7所示。

图3-4 A/D转换电路

3.6 声音报警电路

由AT89C51的21脚实现声音报警控制。当可燃性气体浓度或温度超过限定值时,将P2.0置为低电平,三极管导通,扬声器发出鸣叫报警。其电路原理图

如图3-8所示。

图3-5 声音报警电路图

3.7 数码管显示电路

数据采集进来并被成功地由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后,就被传送到系统的显示模块,让人们更直接地观察到相关数据。在本系统中,对LED进行的是动态扫描,除了给显示器提供段的输入之外,还要对显示器进行位控制。显示器的第一位显示所选择的通道号,而后三位则显示该通道传送进来的相应的数字量。

本系统显示用的4位七段数码管由数码管专用驱动芯片ICM7218A驱动,27、3、1、25、2、24、26脚分别接数码管的a、b、c、d、e、f、g,15、16、23、20脚为位选,分别控制4位数码管的亮灭,ID0~7为数据线,接单片机P0口,WRITE、MODE是写控制位和模式控制位,分别接单片机P3.6、P2.6。其电路图如图3-9所示。

23图3-6 数码管显示电路图 3.8 状态指示灯及控制键电路 VCC R5 470R4470D1红D2p2.2黄D3p2.3 R3 470绿p2.4图3-7 状态指示灯电路

图3-8 控制按键连接示意图

状态指示灯及控制键电路如图3-6、3-7所示,单片机AT89C51的P2.2、P2.3、 P2.4控制输出的状态指示灯。绿灯亮表示正常状态,环境中没有火灾危险。黄灯亮表示传感器加热丝发生断线或者接触不良。红灯亮表示环境中烟雾浓度、温度超过报警限值,提醒用户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键电路采用独立式按键设计。4个按键分别接到片。P1.0、P1.1、 P1.2和RST,对于这种键各程序可以采用中断查询的方法,功能就是:检测是否有键闭合,如有键闭合,则去除键抖动,判断键号并转入相应的键处理。4个键定义如下:

P2.1:S1功能转换键,按此键则开始键盘控制。 P2.5:S2加,按此键则温度设定值加一度 P2.6:S3减,按此键则温度设定减少一度 RST: S4复位键,使系统复位。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开始 初始化 传感器预热、故障检测 键盘处理 是否按下模式切换 N A/D转换 Y 报警限设置 平均值法滤波 线性化处理 Y 是否超过报警限 N 浓度显示 报警子程序 设置指示灯状态

图4-1 主程序流程图

首先要给传感器预热三分钟,因为传感器需要预热一段时间才能正常采集烟雾和温度信息。预热同时,对传感器加热丝故障检测,采用软件方式检测传感器加热丝或电缆线是否断线或者接触不良。程序初始化结束后,系统进入监控状态。AT89S52单片机对传感器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和温度信号进行A/D转换、平均值法滤波、线性化处理后,将检测值与报警限设定值相比较,判断是否报警。同时送入显示器显示通道及相应的数字量。主程序还包括状态指示灯及按键功能,中断子程序等,使报警器功能更加完善,给用户带来便利。

4.2 主程序初始化流程图

主程序初始化流程图如图3-2所示。这部分实现的功能包括各种I/O输入输出状态的设定、寄存器初始化、中断使能等。首先设定定时器工作方式,然后开系统中断,以便响应中断定时,及时对气体浓度和温度进行采样。然后关闭蜂鸣器,开启绿灯,设置报警限初值。

开始 定时器初始化 开中断 关闭蜂鸣器,打开绿灯 N 是否保持报警初值 Y 返回 设定初值

图4-2 主程序初始化流程图

4.3 滤波子程序

在对气体浓度采样时,可能会遇到尖脉冲干扰的现象。干扰通常只影响个别

采样点的数据,此数据与其他采样点的数据相差比较大。如果采用一般的平均值法,则干扰将“平均”到计算结果上去,故平均值法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而引起的烟雾浓度采样值的偏差。 为此,可采取去极值平均滤波法,先对N个采样数据进行比较,去掉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计算余下的N–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这种方法既可滤去脉冲干扰又可滤去小的随机 干扰。保证报警器检测烟雾浓度的准确性,减小误报、错报的可能。

开始 设定采样次数 调用A/D采样 N 已达到设定次数 Y 将采样值排序 求第二个到第九个采样值的累加和 将累加和求平均值 送入寄存器

图4-4 滤波子程序流程图

4.4 线性化子程序

本论文报警器使用的TGS-202型传感器的电阻是随着可燃气体浓度值的升高而降低的,因此输入单片机的电压也是随之降低的。电压值与气体浓度之间是

非线性的关系,为了实时显示烟雾浓度需要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在误差许可范围内,根据标定曲线形状,以及单片机处理能力,把曲线分成若干小段,对每小段分别线性化

根据分段线性插值法求输入单片机的某一电压值对应的烟雾浓度的 公式如下:

式中,N为所分区间个数,f(x)为实际烟雾检测浓度,x为实际气体检测浓度对应的电压值,xi是区间的下限浓度对应电压值,xi+1是区间的上限浓度对应电压值,f(xi)为区间下限烟雾浓度值,f(xi+1)为区间上限烟雾浓度值。分段插值法线性化程序流程图如图4-5所示:

开始读取滤波电压X查表并确定X所在电压区间求电压值X与所在区间下限差Xm=X-Xi求X所在区间的上下限浓度值的差Z=f(Xi+1)-f(Xi)求上下限电压值的差Xd=Xi+1-Xi求Z与Xd的比K=Z/Xd求出K与X的和S=K*Xm求出f(X)=f(Xi)+S保存浓度值返回图4-5 线性化子程序

4.5 报警子程序

当烟雾浓度或温度值超过报警限设定值时,蜂鸣器发声,对应通道的红灯闪亮,以提示操作人员采取安全对策或自动控制相关安全装置,从而保障生产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为防止误报,在程序设计上,对烟雾浓度和温度进行快速重复检测和延时报警,以区别出时管道中烟雾的泄露,还是由于暂时打开阀门产生的可燃烟雾的微量散失,防止误报。报警子程序流程图如图4-6所示。

开始 读取处理后的气体浓度值或温度值 Y 烟雾浓度≥0.06%或温度≥100℃ 延迟20秒后采集一组数据 N N 是否烟雾浓度≥0.06%或温度≥Y 传感器故障自诊断 Y 传感器有问题 启动故障报警 N 启动火灾报警 N 复位键是否按下 Y 返回 图4-6 报警子程序流程图

4.6 键盘处理子程序

按键处理子程序流程图如图4-7所示。

开始 扫描键值 N 是否有键按下 Y Y 延时10ms消抖 N 是否有键按下 Y 提取键值 调用键盘 处理子程序 结束 图4-7 键盘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结论

本文研制的用于小型防火单位的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数字联网火灾报警器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室内烟雾(CO,CO2)及温度突变进行报警(声光报警). (2)如果出现硬件故障(如传感器遗落、内部元件埙坏等),发出故障报警。 (3)如果只有一种参数出现异常(如烟雾浓度过大或温度过高),能发出异常报警信号,另值班人员到现场处理。

(4)如果温度和烟雾同时出现异常,则说明有火灾,发出火警报,并及时将火灾信息上报给消防指挥中心。通过大量的现场模拟实验,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本系统安全可靠,误报率低。况且由于其体积小,操作维护起来又方便、成本又低廉等,定能受到广大用户的垂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致谢

本课程设计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孙艳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方案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孙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孙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接触到更多平时没有接触过或使用较少的科学仪器设备、元器件以及获得相关的仪器调试经验,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到理论知识对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她让我知道,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才能设计出合乎实际需要的硬件电路。

学会了高效率的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我发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书籍上有一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其实并不是十分理想,各种参数都需要自己去调整。偶尔还会遇到错误的资料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运用和检阅,同时对自学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平时的学习离开思考,就是严重的错误,我们学习不应该有偏科现象,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要接触,这样做才能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石。

其次衷心感谢各位同学的帮助。最后,向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所有老师、亲人和朋友在次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教授、专家!

参考文献

[1] 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第4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庆,Protel 99 SE&DXP电路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刘军,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 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李中望,一种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安防科技,2008

[7] 王忠民,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数字联网火灾报警器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4,27(10)

[8] Atmel Corporation 8-bit Microcontroller with 8K Bytes In-System Programmable Flash AT89S52

[9]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10]梁亚光.单片机的Modem通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1。 [11]潘桂忠,丁逸,纪兰花.微电脑自动拨号防盗报誓器的设计.现代电于技术.2003

[12]丁园园,赵维琴.基于MCS-51单片机的自动报警系统.仪表技 术.2000.

[13]赵建英,检测技术及传感技术 2001

附 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6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