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赫胥黎自由教育论

更新时间:2023-11-25 07: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潘光旦译《赫胥黎自由教育论》

我曾在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句话“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想,自由的表达”, 这是一位高层在谈到教育时曾说过的。由此引发我个人对教育的思考,尤其是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我们的自由教育在哪里?于是开始了我个人的探寻道路,我通过多途径的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最终我发现,由近代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及家教育家潘光旦先生翻译的一本名为《赫胥黎自由教育论》书籍详细的解释了什么是自由教育,这本书籍尽管年代久远,是在抗战结束之后不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纳入“新中学生文库”,由于各方面复杂的原因导致现在市面上已无法买到书本,只能在网上看到其部分书影,但是不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书中的大体内容。

关于作者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家。代表著作有《科学与教育》(Science and Education,1893年)和《自由教育,到哪里去找?》他主张提倡科学和科学教育以及自由教育之论,赫胥黎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Try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首先,关于这本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宣传不是自由的教育而是一种被迫式的教育,教育不是训练,不是强迫,自由教育是自我主动的教育,不是被动的接受和定式思维,教育不是消极地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地自求启发,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反观中国教育,恰恰与此相反。有些人完全把学生当成了被动的受训者,整天所要求他们的,无非是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对老师惟命是从,一切都严格地控制在〝统一〞与〝标准〞之中,不许任何抵制,不许越雷池一步。这哪里是教育,这是在摧残。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只能制造出循规蹈矩的训服工具和势利卑俗,见风使舵,对上奴颜婢膝,对下专横跋扈的奴才。---摘自赵胜启赫胥黎《自由教育论》札 。

书中他认为,“如果你的目的是自由和民主,那么你就必须把获取自由的艺术以及独立自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果你教他们的不是这些,而是一种非自由的训练,那么,他们就只能学会媚上欺下的勾当。”为此,他主张把教育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而反对那种把教育当成一种训练,迫使〝教育者必须服从,必须听话〞。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善于盘诘的自由的智慧”,反对那种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灌输和宣传。他强调说:“一定要让青少年具备一种抵御宣传的能力,否则他们很容易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赫胥黎所说的宣传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那种宣传式的教育,还包括受政府所控制的“报纸、广播、影片所给我们的刺激。”他谆谆告诫青少年,这些宣传“是笑里藏着的刀,蜜口中含着的剑,是饵底的鱼钩,是图穷的匕首”,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对于那种“泰山压顶式的训练”,他也深刻指出其严重后果,它“会使青少年产生一副黩武主义的头脑,形成一种对上专事顺从,对下专事凌暴的双重人格。”“这种对上毕恭毕敬,对下作威作福的人一旦成为大多数,就

会让独裁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强化其专制统治。” 反观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是典型的由主动变成被动,由启发变成训练。这种变化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古代教育“理学与科举的流弊”,二是近代教育对知识的偏重,三是当代教育政治化、主义化的倾向。————摘自读《赫胥黎自由教育论》《教师博览》2010年05期。

“听话才是好孩子”,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读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论》之后,很可能会动摇这一观念。比如在该书第二小节“童年后期的教育”中,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婴儿对粪便的认识及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介绍了近代心理学家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奢蒂博士在《爱憎的由来》一书中指出,在婴儿稍微懂事之后,成年人对其便溺行为最好不要“过分的申斥儆戒”。这种不知清洁的儿童虽然不大惹人喜欢,但是他们长大以后,性格却比较“温柔宽厚,遇有不如意事,也不会和别人多争闲气”。这一研究成果告诉人们,如果成年人对婴儿“清洁的训练,略微放松一些,或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们的情绪生活便会安闲镇静得多”。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和谐相处。 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好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才强国战略和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这很可能是许多独生子女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容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许多中国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已经陷入一种误区的

话,那么,由学校介入的“儿童后期教育”,又是什么状况呢? 自从恢复高考以后,由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死灰复燃,使青少年一代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之中。这种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纪律、服从组织管理、听从老师指挥、接受知识灌输,以便在高考中取胜。近年来大家对应试教育多有批评,并提出素质教育来弥补其缺陷。但由于素质教育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因此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局面。

当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所谓的自由教育其实还离我们很远,中国现在大多地区还是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教育趋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发展,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相信中国教育的弊端会慢慢的改变,国民心中的自由教育也终将会到来,而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努力,从认识到改变,我们子孙后代的自由教育不会遥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nst.html

Top